时维武德四年夏,河洛大地骄阳似火,蒸腾的暑气裹着尘土,在洛阳城外的旷野上翻涌。自秦王李世民兵围洛阳已逾四月,城中王世充据守不出,城外唐军日夜攻城,双方胶着日久,军中断粮之虞渐显,将士们脸上皆带倦色,唯那面绣着“秦”字的大纛,仍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不灭的锐气。
这日午后,西南方向忽然扬起漫天烟尘,马蹄声遥遥传来,如闷雷滚过大地。了望台上的唐军斥候扯着嗓子高喊:“是援军!援军到了!”
中军大帐外,李世民正与长史房玄龄、行军总管尉迟恭议事,闻听喊声,三人同时起身,快步走向营门。李世民一身玄色明光铠,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剑眉微扬,目光扫过那烟尘来处,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殿下,看这阵仗,怕是齐王殿下到了。”尉迟恭瓮声瓮气地说道,他对这位四皇子素来无甚好感,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房玄龄轻咳一声,低声道:“军中不比长安,殿下与齐王终究是兄弟,礼数上需周全些。”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未动,只淡淡道:“四弟能来,总是好的。”
说话间,那支人马已近了营门。只见五万大军旌旗连绵,刀枪如林,虽长途跋涉,却也看得出军容整肃,显然是精锐之师。队伍最前,一骑高头大马,马上人身着紫金甲,腰悬玉带,正是齐王李元吉。他生得膀大腰圆,面色略显黝黑,许是路上受了暑气,额上渗着汗珠,见了营门前的李世民,脸上先是一慌,随即挤出几分热络的笑容。
待马到近前,李元吉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对着李世民拱手笑道:“二哥!小弟来迟了,让二哥久等,恕罪恕罪!”
李世民立在原地未动,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圈,又扫过他身后的军队,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四弟,洛阳城下战事吃紧,本王三月前便奏请父皇遣援军,为何到今日才至?”
这话问得直接,带着几分问责之意,周遭的空气瞬间凝固。李元吉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额上的汗珠更密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他迁延日久,一来是故意磨磨蹭蹭,想看李世民的笑话;二来是在长安与太子李建成商议了许久,琢磨着如何在这场战事中既捞取功劳,又能给李世民添些绊子。可这些心思如何能说出口?
“这……这路上……”李元吉支支吾吾,眼珠乱转,“路上遇着几场暴雨,冲了桥梁,耽搁了些时日。再说,粮草辎重繁多,行军不快,也是有的……”
他越说越没底气,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李世民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既不斥责,也不认同,只这沉默便让李元吉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
旁边的尉迟恭忍不住哼了一声,刚要说话,被房玄龄暗中拉了一把,这才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李元吉见状,知道再辩下去只会更难堪,索性假作诚恳,深深一揖:“是小弟无能,调度不周,还请二哥责罚。”他这一礼行得倒标准,只是那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李世民这才缓缓抬手,虚扶了一下:“罢了,既来了,便是雪中送炭。一路辛苦,先进帐再说吧。”说罢,他伸手挽住李元吉的手腕,动作看似亲昵,力道却不轻不重,带着一种无形的掌控感。
李元吉只觉手腕一紧,心中暗骂,面上却不敢显露,只得陪着笑,与李世民并肩往中军大帐走去。两人衣袖相拂,步履同步,远远望去,倒真像一对和睦的兄弟。
进了大帐,凉意扑面而来,与帐外的暑气判若两个世界。帐中早已站满了人,都是秦王府的核心文武——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还有那tely 崭露头角、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苏定方。众人见李世民与李元吉进来,齐齐拱手行礼:“参见殿下!”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众人免礼,随即拉着李元吉走到主位旁,笑道:“四弟,我来为你引荐。这位是房长史,这位是杜记室……”他逐一介绍,文臣们温文尔雅,含笑颔首,武将们则个个英气逼人,目光如炬,尤其是尉迟恭、秦叔宝等人,久历沙场,身上那股悍勇之气,让李元吉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当介绍到苏定方时,李世民特意多言了一句:“这位是苏定方,少年英雄,前几日奇袭王世充粮道,立下大功。”
苏定方上前一步,抱拳行礼:“末将苏定方,见过齐王殿下。”他声音清朗,眼神坦荡,不卑不亢。
李元吉看着眼前这一众文臣武将,只觉得个个都非池中之物,再想到自己带来的那些人,论才干、论气势,竟无一人能及。他心中顿时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又酸又涩——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个个对他忠心耿耿,如此下去,二哥的势力岂不是越来越大?父皇若看在眼里,太子之位……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脸上的笑容越发僵硬,只机械地回着“久仰”“辛苦”。待李世民介绍完毕,他目光扫过帐中众人,见他们虽对自己行礼,眼神深处却只认李世民为主,那份疏离与敬重,分得清清楚楚。
这一刻,李元吉心中的不满与嫉妒像野草般疯长。他暗自咬牙:好个李世民,果然笼络了这么多能人!不过没关系,等回到长安,我定要在皇兄太子面前好好说道说道。让太子殿下多在父皇面前参他几本,就说他拥兵自重,意图不轨!最好能让他们二人斗个两败俱伤,到时候……李元吉的目光在帐中逡巡一圈,心中闪过一个更大胆、更狠毒的念头:若他们二人都死了,这大唐的天下,岂不就是我李元吉的了?
想到此处,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阴笑,随即又迅速掩饰过去,换上一副热络的神情,对着众人笑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二哥有诸位相助,何愁洛阳不破?此次小弟带来五万精兵,愿听二哥调遣,共破此城!”
李世民何等精明,早已察觉到李元吉神色间的异样,只是不动声色,闻言笑道:“有四弟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来人,摆宴,为四弟和诸位将士接风洗尘!”
帐外传来传令声,很快,酒肉流水般送了上来。众人分宾主落座,觥筹交错间,笑语不断,只是那笑声背后,藏着多少各怀鬼胎的算计,怕是只有各人自己知晓。
苏定方坐在武将之列,默默饮着酒,目光在李世民与李元吉脸上流转。他见秦王殿下谈笑风生,看似随意,却总在不经意间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又见齐王殿下强颜欢笑,眼神闪烁,那心底的不忿与野心,几乎要从眼底溢出来。
苏定方心中暗叹:皇家兄弟,果然没有真正的和睦。这洛阳城下,除了城外的王世充,恐怕又要多几分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了。他放下酒杯,望向帐外,只见夕阳正沉,将天边染得一片血红,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本章完)
这日午后,西南方向忽然扬起漫天烟尘,马蹄声遥遥传来,如闷雷滚过大地。了望台上的唐军斥候扯着嗓子高喊:“是援军!援军到了!”
中军大帐外,李世民正与长史房玄龄、行军总管尉迟恭议事,闻听喊声,三人同时起身,快步走向营门。李世民一身玄色明光铠,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剑眉微扬,目光扫过那烟尘来处,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殿下,看这阵仗,怕是齐王殿下到了。”尉迟恭瓮声瓮气地说道,他对这位四皇子素来无甚好感,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房玄龄轻咳一声,低声道:“军中不比长安,殿下与齐王终究是兄弟,礼数上需周全些。”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未动,只淡淡道:“四弟能来,总是好的。”
说话间,那支人马已近了营门。只见五万大军旌旗连绵,刀枪如林,虽长途跋涉,却也看得出军容整肃,显然是精锐之师。队伍最前,一骑高头大马,马上人身着紫金甲,腰悬玉带,正是齐王李元吉。他生得膀大腰圆,面色略显黝黑,许是路上受了暑气,额上渗着汗珠,见了营门前的李世民,脸上先是一慌,随即挤出几分热络的笑容。
待马到近前,李元吉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对着李世民拱手笑道:“二哥!小弟来迟了,让二哥久等,恕罪恕罪!”
李世民立在原地未动,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圈,又扫过他身后的军队,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四弟,洛阳城下战事吃紧,本王三月前便奏请父皇遣援军,为何到今日才至?”
这话问得直接,带着几分问责之意,周遭的空气瞬间凝固。李元吉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额上的汗珠更密了,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他迁延日久,一来是故意磨磨蹭蹭,想看李世民的笑话;二来是在长安与太子李建成商议了许久,琢磨着如何在这场战事中既捞取功劳,又能给李世民添些绊子。可这些心思如何能说出口?
“这……这路上……”李元吉支支吾吾,眼珠乱转,“路上遇着几场暴雨,冲了桥梁,耽搁了些时日。再说,粮草辎重繁多,行军不快,也是有的……”
他越说越没底气,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李世民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既不斥责,也不认同,只这沉默便让李元吉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
旁边的尉迟恭忍不住哼了一声,刚要说话,被房玄龄暗中拉了一把,这才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李元吉见状,知道再辩下去只会更难堪,索性假作诚恳,深深一揖:“是小弟无能,调度不周,还请二哥责罚。”他这一礼行得倒标准,只是那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李世民这才缓缓抬手,虚扶了一下:“罢了,既来了,便是雪中送炭。一路辛苦,先进帐再说吧。”说罢,他伸手挽住李元吉的手腕,动作看似亲昵,力道却不轻不重,带着一种无形的掌控感。
李元吉只觉手腕一紧,心中暗骂,面上却不敢显露,只得陪着笑,与李世民并肩往中军大帐走去。两人衣袖相拂,步履同步,远远望去,倒真像一对和睦的兄弟。
进了大帐,凉意扑面而来,与帐外的暑气判若两个世界。帐中早已站满了人,都是秦王府的核心文武——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还有那tely 崭露头角、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苏定方。众人见李世民与李元吉进来,齐齐拱手行礼:“参见殿下!”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众人免礼,随即拉着李元吉走到主位旁,笑道:“四弟,我来为你引荐。这位是房长史,这位是杜记室……”他逐一介绍,文臣们温文尔雅,含笑颔首,武将们则个个英气逼人,目光如炬,尤其是尉迟恭、秦叔宝等人,久历沙场,身上那股悍勇之气,让李元吉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当介绍到苏定方时,李世民特意多言了一句:“这位是苏定方,少年英雄,前几日奇袭王世充粮道,立下大功。”
苏定方上前一步,抱拳行礼:“末将苏定方,见过齐王殿下。”他声音清朗,眼神坦荡,不卑不亢。
李元吉看着眼前这一众文臣武将,只觉得个个都非池中之物,再想到自己带来的那些人,论才干、论气势,竟无一人能及。他心中顿时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又酸又涩——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个个对他忠心耿耿,如此下去,二哥的势力岂不是越来越大?父皇若看在眼里,太子之位……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脸上的笑容越发僵硬,只机械地回着“久仰”“辛苦”。待李世民介绍完毕,他目光扫过帐中众人,见他们虽对自己行礼,眼神深处却只认李世民为主,那份疏离与敬重,分得清清楚楚。
这一刻,李元吉心中的不满与嫉妒像野草般疯长。他暗自咬牙:好个李世民,果然笼络了这么多能人!不过没关系,等回到长安,我定要在皇兄太子面前好好说道说道。让太子殿下多在父皇面前参他几本,就说他拥兵自重,意图不轨!最好能让他们二人斗个两败俱伤,到时候……李元吉的目光在帐中逡巡一圈,心中闪过一个更大胆、更狠毒的念头:若他们二人都死了,这大唐的天下,岂不就是我李元吉的了?
想到此处,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阴笑,随即又迅速掩饰过去,换上一副热络的神情,对着众人笑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二哥有诸位相助,何愁洛阳不破?此次小弟带来五万精兵,愿听二哥调遣,共破此城!”
李世民何等精明,早已察觉到李元吉神色间的异样,只是不动声色,闻言笑道:“有四弟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来人,摆宴,为四弟和诸位将士接风洗尘!”
帐外传来传令声,很快,酒肉流水般送了上来。众人分宾主落座,觥筹交错间,笑语不断,只是那笑声背后,藏着多少各怀鬼胎的算计,怕是只有各人自己知晓。
苏定方坐在武将之列,默默饮着酒,目光在李世民与李元吉脸上流转。他见秦王殿下谈笑风生,看似随意,却总在不经意间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又见齐王殿下强颜欢笑,眼神闪烁,那心底的不忿与野心,几乎要从眼底溢出来。
苏定方心中暗叹:皇家兄弟,果然没有真正的和睦。这洛阳城下,除了城外的王世充,恐怕又要多几分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了。他放下酒杯,望向帐外,只见夕阳正沉,将天边染得一片血红,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