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美丽人生-《刘天仙的穿越老公》

  说起集中营,普罗大众第一反应一定是纳粹。

  但很少有人知道,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同样在华夏土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兽行。

  关于日军在华集中营的资料,在华国传播其实并不广泛。

  反而是西方世界有很多亲身经历者。

  他们在战后书写了大量的回忆录,零零碎碎的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就比如张潇辰刚刚提到的,臭名昭着的大桥监狱集中营。

  1935年,仁昌营造厂承建了它。

  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日本宪兵司令部。

  1947年,它成为中国银行的职工宿舍。

  2005年,它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里面关押了至少6000多名来自英、米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以及当时生活在租界的华国人。

  但不知为何,这段历史无论在西方还是华国,都处于长期被忽略,很少有人涉足的境地。

  唯一一次,还是鱿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在1987年将小说《太阳帝国》搬上大银幕。

  重现了当年上海集中营的生活。

  当时剧组还特地来到华国上海实地取景。

  这部电影也成了华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在华国拍摄的米国电影。

  不过鱿国人嘛!

  懂的都懂!

  骂起德国纳粹来,那叫一个毫不嘴软。

  恨不得天天把自家先祖的那些苦难顶在脑门上,好让世人觉得他们可怜,对他们有亏欠感。

  至于他们族群曾经在德国土地上造的孽,那是只字不提。

  这倒也没啥,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编写的嘛!

  华国人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本应该和华国人【感同身受】的导演,在拍《太阳帝国》的时候,屁股都歪天上去了。

  里面集中营环境被过度美化,充满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就算了。

  至少还能解释为电影镜头不便展示。

  但尼玛日军被塑造成了纪律严明,会分发食物、维持集中营秩序的职业军队。

  而咱们的主角吉姆更是不遑多让。

  多次主动向日军投降,狂热崇拜日本军机,甚至试图加入日军。

  对此,导演的解释是,通过孩童视角呈现“战争中个体的复杂性”。

  我可去你妈的吧!

  你丫有本事拍个鱿太小孩在纳粹集中营,和纳粹军人发展友情的故事!

  看你族人不把你骨灰都给扬咯!

  事实证明,鱿太没人敢干的事,华国倒是有人敢干。

  二十多年后,华国出了位陆川导演,拍了一部《南京南京》。

  喜提陆太君的美称。

  就说还有谁敢黑华国不自由?

  言归正传,关于张潇辰计划的这部反映上海集中营的影片,它有一个原型,电影的名字叫做——《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是一部意大利电影。

  讲的是在一座意大利小城里。

  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实则内心善良憨厚,且生性乐观的鱿太青年,喜欢上了当地一位富家千金。

  两人不顾身边人的反对,勇敢的在一起了,婚后育有一子,两人很是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男主的鱿太血统,一家人被纳粹抓进了集中营。

  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他以游戏的方式,谎称集中营是“积分赢坦克”的游戏,为此还制定了三条规则:“不哭闹”,“不找妈妈”,“不讨要食物”。

  符合规则便能获得积分奖励,最终赢得坦克大奖。

  就这样,男主在黑暗年代守护住了孩子的童心。

  但他最终倒在了胜利前夜。

  好在孩子成功躲过一劫,次日,米国士兵开着坦克救出了孩子。

  孩子惊呼,坦克!

  这部电影当年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以及戛纳评审团大奖。

  要张潇辰说的话。

  去什么戛纳?

  去柏林啊!

  这不妥妥的金熊?

  德国人难道敢不给你?

  当然,除了这部电影本身设定的惊艳。

  里面的喜闻乐见的鱿太元素,也是获奖的关键。

  懂的都懂!

  不搞这种舆论洗脑,怎么能塑造出【我是受害者,全世界都亏欠我】的形象呢?

  他这套信息茧房,还得等到后世tiktok出海,打破鱿太媒体垄断,才能让世人真正看清真相。

  对了,原时空这部电影豆半评分9.5分,位居评分榜第六。

  现在,《美丽人生》到了张潇辰手上,张潇辰准备把背景换成上海,把鱿太人换成中国人,再把纳粹换成日本鬼子。

  至于为什么选择把背景放到大桥监狱集中营。

  毕竟这部电影是为了冲奖。

  以欧米那帮人的尿性,不加点他们的同胞跟着受难,他们就不会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事实就是张潇辰一点都不夸张。

  【牢房内挤满了人,空气令人窒息。连坐的地方也没有。】

  【大约18英尺长、12英尺宽的地方,可以容纳25人在地板上排队坐着,但是几天后牢房里竟关押了40多人,许多人只能站在那里。】

  【男女混押,华国人和外国人共同关押,盥洗只靠一只放在角落里的粗糙木桶,敞开着,臭气熏天,男女共用。】

  【如果谁得了疔疮,日本人就用一种类似红汞的液体给人注射。】

  以上这些,可不是张潇辰说的。

  只见他拿出一本名为《鲍威尔对华回忆录》的书,递给刘亦非。

  “关于反映上海侨民集中营的书,我这边还在收集中,这本你先看着,感受感受氛围。”

  “这次的剧本,我得好好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