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春节,对于身处权力之巅的肖镇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冷清与孤寂。
腊月二十八,京郊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厅。庄严肃穆的哀乐低回盘旋,黑纱与白花交织成一片沉痛的海洋。
李老,这位功勋卓着、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在背叛与悲愤的冲击下猝然离世,他的追悼会规格极高,中枢主要领导悉数到场,沉痛哀悼这位共和国的脊梁。
肖镇一身笔挺的黑色中山装,臂缠黑纱,肃立在亲属队列的最前方。
他身旁,是同样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李成林、李玉林。而他的妻子李小云,则站在稍后一步的位置,双眼红肿,面色苍白如纸,整个追悼过程中,她始终低垂着头,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垮,没有看肖镇一样,更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那曾因岳父猝逝而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冰冷隔阂,在肃穆的哀乐声中,显得愈发清晰刺骨。
追悼会结束,送走最后一批前来吊唁的领导和故旧。肖承勋和妻子廖郁珊走到母亲李小云身边。
承勋看着母亲憔悴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样子,心中酸楚,他低声劝道:“妈,爸这边工作千头万绪,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开身。您这样熬下去,身体会垮的。
不如……跟我们回澳城住段时间?那边气候暖和,环境也安静些,散散心也好。小珊也能多陪陪您。”
廖郁珊也温言相劝:“是啊妈,澳城家里都收拾好了,铭盛也念叨着要奶奶呢。您换个环境,心情或许能慢慢好起来。”
李小云抬起头,目光有些茫然地掠过不远处的肖镇——他正被几位神情凝重的干部围着低声交谈着什么,眉头紧锁。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儿子和儿媳担忧的脸上,一丝疲惫至极的脆弱浮现在眼底。
她缓缓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好。我跟你们走。”
肖镇远远地看到了这一幕,脚步微顿,似乎想上前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停在了原地。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被儿子儿媳小心搀扶上车的背影,那背影单薄、萧索,仿佛承载着整个冬天的寒意。
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内外。车子启动,汇入车流,也带走了这个家里仅存的一丝烟火气。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夜。
肖镇独自一人回到了南锣鼓巷95号那幽深的西跨院。
这座承载了他大半生记忆的四合院,此刻在冬日的暮色中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往年此时,院子里早已张灯结彩,孩子们嬉闹的声音、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气、妻子忙碌的身影,交织成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如今,人去院空,只有寒风穿过回廊,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堂弟肖曙打来电话,语气带着关切和不容置疑:“哥!今年过年你一个人怎么行?带着嫂子……
哦,嫂子去澳城了?那正好!你赶紧收拾收拾,来故宫边上这四进院!一大家子都等着你呢!热热闹闹过个年!”
肖镇握着电话,目光扫过空荡荡、冷冰冰的院子,沉默了几秒,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小曙,你们的心意哥领了。今年……就不去了。
手头还有些要紧的事,离不开人。替我向幺爸幺妈和孩子们问好,祝大家新春快乐。”
电话那头的肖曙似乎还想再劝,但最终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哥……唉,那好吧。你自己……多保重。有事一定打电话!”
挂了电话,肖镇将手机放在书桌上,走到连接着书房的阳光房。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笼罩在节日灯火中的胡同屋顶,远处隐隐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更衬得这方小天地寂静如深海。
他没有开大灯,只留了一盏暖黄色的落地阅读灯。
他在藤椅上坐下,面前的小几上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白气袅袅升起,却驱不散周身的寒意。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被拉得很长,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孤独。这个除夕夜,没有团圆饭,没有欢声笑语,只有他,和这无边的冷清。
“吱呀……”
厚重的木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打破了阳光房内凝固的寂静。
肖镇有些诧异地回头。只见门口,他的幺爸——已退休三年的军部重要领导肖征,在堂弟肖曙和小侄子肖承浩(肖曙的小儿子,扬子江投资董事长)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肖征老爷子年逾八旬,头发花白,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穿着一身干净的中山装,精神矍铄。他手里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老式保温饭盒。
“幺爸?小曙?承浩?你们怎么……” 肖镇连忙站起身,脸上是真实的意外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哼!你小子翅膀硬了,请不动了,我这把老骨头只好亲自登门,看看我们的大首长是不是被案牍劳形给压趴下了!”
肖征老爷子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爽,瞪了肖镇一眼,但眼神里满是慈爱和心疼。他在肖曙的搀扶下,走到肖镇对面的藤椅坐下。
肖承浩机灵地接过爷爷手里的保温饭盒,一边打开一边笑着说:“大伯,爷爷听说您一个人守岁,在家坐不住了,非要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您最爱吃的川菜,还念叨着说您一个人肯定又随便对付了。
喏,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鱼片,还有爷爷秘制的泡椒凤爪!都还热乎着呢!”
饭盒打开,浓郁的、熟悉的麻辣鲜香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几分冬夜的寒冷。
看着幺爸布满皱纹却依旧刚毅的脸,看着堂弟和侄子关切的眼神,看着眼前这热气腾腾、充满家乡味道的菜肴,肖镇的心头猛地一热,一股酸涩直冲鼻腔。
他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翻涌的情绪,声音有些低沉:“幺爸……您这么大年纪了,还……”
“还什么还?我身子骨硬朗得很!”肖征老爷子大手一挥,打断了肖镇的话,目光如炬地盯着他,“坐下!趁热吃!咱们爷俩,边吃边聊!”
肖镇依言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颤巍巍的麻婆豆腐送入口中。那熟悉而热烈的味道,瞬间激活了味蕾,也仿佛温暖了冰冷的四肢百骸。
肖曙和承浩懂事地没有打扰,悄悄退到稍远些的茶台边,低声交谈着。
阳光房里只剩下肖镇和肖征两人。暖黄的灯光下,茶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暂时驱散了之前的孤寂。
肖镇沉默地吃了几口,放下了筷子,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肖征那双阅尽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睛,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确认:“幺爸,这次‘稀土窝案’,从钱立民开始,牵扯出干部532人,其他的境内外内外勾结的各种链条上的人更多,证据确凿,影响极其恶劣。
我主导的‘锄奸’行动,雷霆手段,连根拔起……我没有做错!”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挤出来的,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像是在寻求一种来自至亲长辈的、至关重要的肯定,以对抗内心深处的某种质疑和沉重。
肖征老爷子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大侄子。
他看到肖镇眼中那深藏的疲惫、压力,以及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背后,一丝难以言说的痛楚——那是老丈人猝然离世、夫妻隔阂带来的伤痕。
“啪!” 肖征老爷子的大手,带着军人特有的力度和温度,重重地拍在肖镇的肩膀上。
“我的镇娃子!” 肖征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骄傲和肯定,“你当然没有做错!非但没错,做得还非常之好!好得很!幺爸我,很欣慰!非常欣慰!”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带着一种历经世事沉浮后的通透:“你老丈人李老的事……是个意外!天大的意外!谁也不想看到!
但你要明白,李老他……九十多岁的人了!风烛残年,过日子都是按天计算的!
人到了这个岁数,心脑血管本就脆弱得跟层窗户纸一样!
钱立民那个畜生王八羔子的背叛,对他老人家来说,就是一把最锋利的刀子!
这把刀子捅下去,就算不是当场……也迟早会……唉!”
肖征老爷子重重叹了口气,语气转为一种沉痛的劝慰:“镇娃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觉得愧对李老,愧对小云。
但你要记住,你是国家的安全委负责人!你肩膀上扛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命脉!
钱立民身居高位,勾结内外,倒卖战略资源,出卖核心机密!他就像一颗长在心脏上的毒瘤!
晚一天挖掉,国家就多一分危险!多一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私情!
你果断出手,雷霆一击,斩断毒瘤,这是大忠!是对国家、对人民最大的负责!”
“至于小云……”肖征老爷子拍了拍肖镇的肩膀,语重心长,“她现在钻了牛角尖,一时转不过弯来。
她失去的是最敬爱的父亲,这种痛,天崩地裂,需要时间。
你要理解她,更要相信她!几十年的夫妻情分,不是那么容易断的。
给她点时间,也给你自己点时间。等痛过这一阵,等她想明白了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等她想明白了钱立民的可恨和你行动的必要,她会回来的。”
肖征老爷子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流,又如同定海神针,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砸在肖镇的心坎上。
那沉重的、几乎要压垮他的负疚感,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一丝光亮和力量。
他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眼圈有些发红,最终,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幺爸……我明白了。谢谢您。”
这一夜,南锣鼓巷95号的西跨院阳光房里,灯光一直亮到很晚。肖家三个男人,两代军人,围绕着国事、家事、过往的硝烟与当下的重任,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
肖征老爷子讲述着战争年代的铁血与牺牲,肖镇汇报着尖端国防的突破与面临的挑战,
肖曙说着正在运转中的广寒宫无人智能选矿加工厂运行情况,“升级版高超音速武器研究”有望提前7个月时间得到关键元素材料,承浩也听得心潮澎湃。
亲情的温暖,前辈的肯定,以及对职责使命的再次确认,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肖镇疲惫而孤寂的内心。
然而,国安委负责人,是没有真正假期的。。
大年初一,当京城还沉浸在节日的慵懒中时,肖镇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国安委指挥中心,听取节日期间的安全汇报,部署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春节假期匆匆而过,他几乎没有片刻停歇,又马不停蹄地登上了飞往西北的专机,一头扎进了西北理工大学那充满活力的校园和高精尖实验室群,视察前沿科研进展,鼓舞士气。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从寒冬步入料峭的早春。
肖镇的生活被繁重的工作填满,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只是,那个名为“家”的港湾,依旧冰冷沉寂。
他与远在澳城的李小云之间,仿佛隔着一片冻结的海洋。
没有电话,没有视频,甚至连一条问候的信息都没有。
几十年的夫妻情分,似乎真的在那一场剧烈的风暴后,陷入了难以愈合的隔膜与冰冻期。
4月5日,清明节。天空阴沉,细雨如丝,带着料峭的春寒。
肖镇没有带任何随行人员,只让外孙刘继业陪着他,来到了革命公墓李老的墓前。
雨水打湿了黑色的墓碑,照片上李老的笑容依旧慈祥而威严。
“祖父,我和外公来看您了。” 小继业穿着小小的黑色外套,神情肃穆,将一束洁白的菊花轻轻放在墓前,然后学着肖镇的样子,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肖镇蹲下身,亲手用干净的毛巾,仔细地擦拭着墓碑上的雨水和微尘。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沉重与敬意。他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起,融入蒙蒙雨雾。
“爸……我来看您了。”肖镇的声音低沉沙哑,在寂静的墓园里显得格外清晰,“‘夜枭’案彻底结了,钱立民一伙,该伏法的伏法,该追责的追责。
国家的损失……我们会尽全力弥补,技术壁垒……我们会重新筑起,更高,更坚固。”
他停顿了很久,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小云……她在澳城,承勋和小珊把她照顾得很好。您放心……”
肖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是我……没能保护好您。让您……走得这么突然,这么痛心。对不起,爸……”
他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伫立在墓前,任由冰冷的雨丝打在身上。
刘继业懂事地站在他外公肖镇身边,小手紧紧拉着外公的大手,似乎想传递一点温暖。爷孙俩的身影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格外孤单而沉重。
当晚,七点整,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准时响起《新闻联播》熟悉的片头曲。
新闻结束,画面并未像往常一样直接切入黄金档电视剧。
短暂的片花后,屏幕下方打出了两个凝重的大字——《警钟》。紧接着,是严肃低沉的男声旁白:
“本台特别制作大型反腐纪录片《警钟》,今晚播出第一集:国之殇——‘稀土窝案’始末。”
肖镇坐在书房里,正翻阅着文件。当听到“稀土窝案”四个字时,他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在电视屏幕上。
纪录片没有华丽的渲染,却以极其扎实的采访、翔实的数据、触目惊心的物证和清晰的时间线,将“夜枭”走私网络和稀土分离技术泄密案的全貌,血淋淋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镜头扫过堆积如山的走私稀土原料特写,冰冷的光泽下是触目惊心的国家损失。
解密后的技术参数交易记录复印件被放大,每一个字符都如同刺向国家科技心脏的匕首。
一份份伪造的学术交流邀请函和壳公司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图,揭示了腐败分子精心编织的伪装。
银行流水单上那一笔笔巨额非法收入,如同贪婪的毒蛇,盘踞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纪录片首次披露了关键涉案人员的审讯片段(面部做了技术处理,声音变调)。
代号“磐石”的调查组长冷静而有力的审问声,与嫌疑人崩溃的供述交织在一起,将钱立民如何利用职权,为走私提供保护伞。
如何指使心腹张维扬窃取核心参数,如何通过境外关联机构输送利益。
如何构建起一个侵蚀国家根基的庞大腐败网络的细节,一层层剥开!
其手段之隐秘、用心之险恶、危害之巨大,令人发指!
纪录片的节奏把握得极好,在揭露罪行之后,笔锋一转,开始讲述李老这位功勋卓着的老革命家,在得知自己视若子侄、一手提拔的秘书竟是最大叛徒时,那份被至亲之人背叛的痛心疾首,那份对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的悲愤交加!
旁白用沉痛而克制的语言描述:“巨大的精神冲击,引发了难以挽回的后果……一位为共和国奋斗一生的老人,倒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李老的死因,但所有观众都心知肚明!钱立民,就是那把刺向老人的无形尖刀!
纪录片的最后,镜头定格在庄严的国徽上。旁白的声音带着沉重的反思和坚定的力量:
“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更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核心技术,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命脉所系!
此案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腐败不除,国无宁日!失职渎职,等同犯罪!
守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更是每一位肩负重托的干部,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警钟长鸣,方能震慑宵小;刮骨疗毒,方能固本培元!历史的耻辱柱上,必将永远铭刻着背叛者的名字!”
两集连播,整整两个小时!当《警钟》的片尾曲响起时,整个神州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沉默!
肖镇坐在书房里,电视屏幕的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暗不定。
他静静地看完了全部内容,手指无意识地握紧了椅子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纪录片的内容翔实、客观、震撼,将“夜枭”案的罪恶与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如同一记惊雷,炸响在亿万国民的心头!
几乎在纪录片结束的瞬间,书房里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铃声并未响起,反而是他放在书桌上的私人手机,突兀地、剧烈地震动起来!
肖镇的目光缓缓移向那部私人手机。屏幕上,跳跃着一个他无比熟悉,却又已经很久没有亮起的名字——“李小云”。
手机的震动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急促,仿佛电话那头的人,此刻正经历着怎样的心潮澎湃与挣扎。
肖镇看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伸向手机的手,在空中停顿了那么极其短暂的一瞬。
窗外,京城的春夜依旧寒冷,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长鸣的警钟之后,在这急促的铃声之中,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腊月二十八,京郊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厅。庄严肃穆的哀乐低回盘旋,黑纱与白花交织成一片沉痛的海洋。
李老,这位功勋卓着、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在背叛与悲愤的冲击下猝然离世,他的追悼会规格极高,中枢主要领导悉数到场,沉痛哀悼这位共和国的脊梁。
肖镇一身笔挺的黑色中山装,臂缠黑纱,肃立在亲属队列的最前方。
他身旁,是同样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李成林、李玉林。而他的妻子李小云,则站在稍后一步的位置,双眼红肿,面色苍白如纸,整个追悼过程中,她始终低垂着头,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垮,没有看肖镇一样,更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那曾因岳父猝逝而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冰冷隔阂,在肃穆的哀乐声中,显得愈发清晰刺骨。
追悼会结束,送走最后一批前来吊唁的领导和故旧。肖承勋和妻子廖郁珊走到母亲李小云身边。
承勋看着母亲憔悴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样子,心中酸楚,他低声劝道:“妈,爸这边工作千头万绪,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开身。您这样熬下去,身体会垮的。
不如……跟我们回澳城住段时间?那边气候暖和,环境也安静些,散散心也好。小珊也能多陪陪您。”
廖郁珊也温言相劝:“是啊妈,澳城家里都收拾好了,铭盛也念叨着要奶奶呢。您换个环境,心情或许能慢慢好起来。”
李小云抬起头,目光有些茫然地掠过不远处的肖镇——他正被几位神情凝重的干部围着低声交谈着什么,眉头紧锁。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儿子和儿媳担忧的脸上,一丝疲惫至极的脆弱浮现在眼底。
她缓缓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好。我跟你们走。”
肖镇远远地看到了这一幕,脚步微顿,似乎想上前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停在了原地。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被儿子儿媳小心搀扶上车的背影,那背影单薄、萧索,仿佛承载着整个冬天的寒意。
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内外。车子启动,汇入车流,也带走了这个家里仅存的一丝烟火气。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夜。
肖镇独自一人回到了南锣鼓巷95号那幽深的西跨院。
这座承载了他大半生记忆的四合院,此刻在冬日的暮色中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往年此时,院子里早已张灯结彩,孩子们嬉闹的声音、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气、妻子忙碌的身影,交织成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如今,人去院空,只有寒风穿过回廊,发出呜咽般的低鸣。
堂弟肖曙打来电话,语气带着关切和不容置疑:“哥!今年过年你一个人怎么行?带着嫂子……
哦,嫂子去澳城了?那正好!你赶紧收拾收拾,来故宫边上这四进院!一大家子都等着你呢!热热闹闹过个年!”
肖镇握着电话,目光扫过空荡荡、冷冰冰的院子,沉默了几秒,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小曙,你们的心意哥领了。今年……就不去了。
手头还有些要紧的事,离不开人。替我向幺爸幺妈和孩子们问好,祝大家新春快乐。”
电话那头的肖曙似乎还想再劝,但最终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哥……唉,那好吧。你自己……多保重。有事一定打电话!”
挂了电话,肖镇将手机放在书桌上,走到连接着书房的阳光房。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笼罩在节日灯火中的胡同屋顶,远处隐隐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更衬得这方小天地寂静如深海。
他没有开大灯,只留了一盏暖黄色的落地阅读灯。
他在藤椅上坐下,面前的小几上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白气袅袅升起,却驱不散周身的寒意。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被拉得很长,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孤独。这个除夕夜,没有团圆饭,没有欢声笑语,只有他,和这无边的冷清。
“吱呀……”
厚重的木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打破了阳光房内凝固的寂静。
肖镇有些诧异地回头。只见门口,他的幺爸——已退休三年的军部重要领导肖征,在堂弟肖曙和小侄子肖承浩(肖曙的小儿子,扬子江投资董事长)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肖征老爷子年逾八旬,头发花白,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穿着一身干净的中山装,精神矍铄。他手里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老式保温饭盒。
“幺爸?小曙?承浩?你们怎么……” 肖镇连忙站起身,脸上是真实的意外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哼!你小子翅膀硬了,请不动了,我这把老骨头只好亲自登门,看看我们的大首长是不是被案牍劳形给压趴下了!”
肖征老爷子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爽,瞪了肖镇一眼,但眼神里满是慈爱和心疼。他在肖曙的搀扶下,走到肖镇对面的藤椅坐下。
肖承浩机灵地接过爷爷手里的保温饭盒,一边打开一边笑着说:“大伯,爷爷听说您一个人守岁,在家坐不住了,非要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您最爱吃的川菜,还念叨着说您一个人肯定又随便对付了。
喏,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鱼片,还有爷爷秘制的泡椒凤爪!都还热乎着呢!”
饭盒打开,浓郁的、熟悉的麻辣鲜香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几分冬夜的寒冷。
看着幺爸布满皱纹却依旧刚毅的脸,看着堂弟和侄子关切的眼神,看着眼前这热气腾腾、充满家乡味道的菜肴,肖镇的心头猛地一热,一股酸涩直冲鼻腔。
他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翻涌的情绪,声音有些低沉:“幺爸……您这么大年纪了,还……”
“还什么还?我身子骨硬朗得很!”肖征老爷子大手一挥,打断了肖镇的话,目光如炬地盯着他,“坐下!趁热吃!咱们爷俩,边吃边聊!”
肖镇依言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颤巍巍的麻婆豆腐送入口中。那熟悉而热烈的味道,瞬间激活了味蕾,也仿佛温暖了冰冷的四肢百骸。
肖曙和承浩懂事地没有打扰,悄悄退到稍远些的茶台边,低声交谈着。
阳光房里只剩下肖镇和肖征两人。暖黄的灯光下,茶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暂时驱散了之前的孤寂。
肖镇沉默地吃了几口,放下了筷子,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肖征那双阅尽沧桑却依旧锐利的眼睛,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确认:“幺爸,这次‘稀土窝案’,从钱立民开始,牵扯出干部532人,其他的境内外内外勾结的各种链条上的人更多,证据确凿,影响极其恶劣。
我主导的‘锄奸’行动,雷霆手段,连根拔起……我没有做错!”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挤出来的,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像是在寻求一种来自至亲长辈的、至关重要的肯定,以对抗内心深处的某种质疑和沉重。
肖征老爷子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大侄子。
他看到肖镇眼中那深藏的疲惫、压力,以及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背后,一丝难以言说的痛楚——那是老丈人猝然离世、夫妻隔阂带来的伤痕。
“啪!” 肖征老爷子的大手,带着军人特有的力度和温度,重重地拍在肖镇的肩膀上。
“我的镇娃子!” 肖征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骄傲和肯定,“你当然没有做错!非但没错,做得还非常之好!好得很!幺爸我,很欣慰!非常欣慰!”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带着一种历经世事沉浮后的通透:“你老丈人李老的事……是个意外!天大的意外!谁也不想看到!
但你要明白,李老他……九十多岁的人了!风烛残年,过日子都是按天计算的!
人到了这个岁数,心脑血管本就脆弱得跟层窗户纸一样!
钱立民那个畜生王八羔子的背叛,对他老人家来说,就是一把最锋利的刀子!
这把刀子捅下去,就算不是当场……也迟早会……唉!”
肖征老爷子重重叹了口气,语气转为一种沉痛的劝慰:“镇娃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觉得愧对李老,愧对小云。
但你要记住,你是国家的安全委负责人!你肩膀上扛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命脉!
钱立民身居高位,勾结内外,倒卖战略资源,出卖核心机密!他就像一颗长在心脏上的毒瘤!
晚一天挖掉,国家就多一分危险!多一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容不得半点犹豫,容不得半点私情!
你果断出手,雷霆一击,斩断毒瘤,这是大忠!是对国家、对人民最大的负责!”
“至于小云……”肖征老爷子拍了拍肖镇的肩膀,语重心长,“她现在钻了牛角尖,一时转不过弯来。
她失去的是最敬爱的父亲,这种痛,天崩地裂,需要时间。
你要理解她,更要相信她!几十年的夫妻情分,不是那么容易断的。
给她点时间,也给你自己点时间。等痛过这一阵,等她想明白了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等她想明白了钱立民的可恨和你行动的必要,她会回来的。”
肖征老爷子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流,又如同定海神针,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砸在肖镇的心坎上。
那沉重的、几乎要压垮他的负疚感,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一丝光亮和力量。
他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眼圈有些发红,最终,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幺爸……我明白了。谢谢您。”
这一夜,南锣鼓巷95号的西跨院阳光房里,灯光一直亮到很晚。肖家三个男人,两代军人,围绕着国事、家事、过往的硝烟与当下的重任,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
肖征老爷子讲述着战争年代的铁血与牺牲,肖镇汇报着尖端国防的突破与面临的挑战,
肖曙说着正在运转中的广寒宫无人智能选矿加工厂运行情况,“升级版高超音速武器研究”有望提前7个月时间得到关键元素材料,承浩也听得心潮澎湃。
亲情的温暖,前辈的肯定,以及对职责使命的再次确认,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肖镇疲惫而孤寂的内心。
然而,国安委负责人,是没有真正假期的。。
大年初一,当京城还沉浸在节日的慵懒中时,肖镇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国安委指挥中心,听取节日期间的安全汇报,部署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春节假期匆匆而过,他几乎没有片刻停歇,又马不停蹄地登上了飞往西北的专机,一头扎进了西北理工大学那充满活力的校园和高精尖实验室群,视察前沿科研进展,鼓舞士气。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从寒冬步入料峭的早春。
肖镇的生活被繁重的工作填满,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只是,那个名为“家”的港湾,依旧冰冷沉寂。
他与远在澳城的李小云之间,仿佛隔着一片冻结的海洋。
没有电话,没有视频,甚至连一条问候的信息都没有。
几十年的夫妻情分,似乎真的在那一场剧烈的风暴后,陷入了难以愈合的隔膜与冰冻期。
4月5日,清明节。天空阴沉,细雨如丝,带着料峭的春寒。
肖镇没有带任何随行人员,只让外孙刘继业陪着他,来到了革命公墓李老的墓前。
雨水打湿了黑色的墓碑,照片上李老的笑容依旧慈祥而威严。
“祖父,我和外公来看您了。” 小继业穿着小小的黑色外套,神情肃穆,将一束洁白的菊花轻轻放在墓前,然后学着肖镇的样子,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肖镇蹲下身,亲手用干净的毛巾,仔细地擦拭着墓碑上的雨水和微尘。
他的动作很慢,很轻,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沉重与敬意。他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起,融入蒙蒙雨雾。
“爸……我来看您了。”肖镇的声音低沉沙哑,在寂静的墓园里显得格外清晰,“‘夜枭’案彻底结了,钱立民一伙,该伏法的伏法,该追责的追责。
国家的损失……我们会尽全力弥补,技术壁垒……我们会重新筑起,更高,更坚固。”
他停顿了很久,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小云……她在澳城,承勋和小珊把她照顾得很好。您放心……”
肖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是我……没能保护好您。让您……走得这么突然,这么痛心。对不起,爸……”
他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伫立在墓前,任由冰冷的雨丝打在身上。
刘继业懂事地站在他外公肖镇身边,小手紧紧拉着外公的大手,似乎想传递一点温暖。爷孙俩的身影在蒙蒙细雨中,显得格外孤单而沉重。
当晚,七点整,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准时响起《新闻联播》熟悉的片头曲。
新闻结束,画面并未像往常一样直接切入黄金档电视剧。
短暂的片花后,屏幕下方打出了两个凝重的大字——《警钟》。紧接着,是严肃低沉的男声旁白:
“本台特别制作大型反腐纪录片《警钟》,今晚播出第一集:国之殇——‘稀土窝案’始末。”
肖镇坐在书房里,正翻阅着文件。当听到“稀土窝案”四个字时,他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在电视屏幕上。
纪录片没有华丽的渲染,却以极其扎实的采访、翔实的数据、触目惊心的物证和清晰的时间线,将“夜枭”走私网络和稀土分离技术泄密案的全貌,血淋淋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镜头扫过堆积如山的走私稀土原料特写,冰冷的光泽下是触目惊心的国家损失。
解密后的技术参数交易记录复印件被放大,每一个字符都如同刺向国家科技心脏的匕首。
一份份伪造的学术交流邀请函和壳公司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图,揭示了腐败分子精心编织的伪装。
银行流水单上那一笔笔巨额非法收入,如同贪婪的毒蛇,盘踞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纪录片首次披露了关键涉案人员的审讯片段(面部做了技术处理,声音变调)。
代号“磐石”的调查组长冷静而有力的审问声,与嫌疑人崩溃的供述交织在一起,将钱立民如何利用职权,为走私提供保护伞。
如何指使心腹张维扬窃取核心参数,如何通过境外关联机构输送利益。
如何构建起一个侵蚀国家根基的庞大腐败网络的细节,一层层剥开!
其手段之隐秘、用心之险恶、危害之巨大,令人发指!
纪录片的节奏把握得极好,在揭露罪行之后,笔锋一转,开始讲述李老这位功勋卓着的老革命家,在得知自己视若子侄、一手提拔的秘书竟是最大叛徒时,那份被至亲之人背叛的痛心疾首,那份对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的悲愤交加!
旁白用沉痛而克制的语言描述:“巨大的精神冲击,引发了难以挽回的后果……一位为共和国奋斗一生的老人,倒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李老的死因,但所有观众都心知肚明!钱立民,就是那把刺向老人的无形尖刀!
纪录片的最后,镜头定格在庄严的国徽上。旁白的声音带着沉重的反思和坚定的力量:
“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更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核心技术,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命脉所系!
此案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腐败不除,国无宁日!失职渎职,等同犯罪!
守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更是每一位肩负重托的干部,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警钟长鸣,方能震慑宵小;刮骨疗毒,方能固本培元!历史的耻辱柱上,必将永远铭刻着背叛者的名字!”
两集连播,整整两个小时!当《警钟》的片尾曲响起时,整个神州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沉默!
肖镇坐在书房里,电视屏幕的光映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明暗不定。
他静静地看完了全部内容,手指无意识地握紧了椅子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纪录片的内容翔实、客观、震撼,将“夜枭”案的罪恶与危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如同一记惊雷,炸响在亿万国民的心头!
几乎在纪录片结束的瞬间,书房里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铃声并未响起,反而是他放在书桌上的私人手机,突兀地、剧烈地震动起来!
肖镇的目光缓缓移向那部私人手机。屏幕上,跳跃着一个他无比熟悉,却又已经很久没有亮起的名字——“李小云”。
手机的震动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急促,仿佛电话那头的人,此刻正经历着怎样的心潮澎湃与挣扎。
肖镇看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伸向手机的手,在空中停顿了那么极其短暂的一瞬。
窗外,京城的春夜依旧寒冷,但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这长鸣的警钟之后,在这急促的铃声之中,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