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 琅嬅重生(二十四) 百日-《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

  因着琅嬅产后体弱,璟瑟又早产之后身子弱些,琅嬅生怕折了她的福气,不敢给她大办满月,而宝亲王则是不大上心,因而璟瑟的满月礼就草草了事。

  如今养住了孩子,琅嬅便着意想在百日礼上补偿璟瑟。

  宝亲王虽对璟瑟为女大为可惜,可到底是弄瓦之喜,就算比不得弄璋之喜,也总比无喜可庆要好。更兼曦月将璟瑟养得白胖可人,瞧着逐渐可爱了起来,宝亲王对这个小女儿渐渐也就多疼爱了几分,对琅嬅的提议自然无有不可的道理。

  璟瑟的百日礼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时值九月,青绿色的琉璃瓦在格外高远的天空下镀上蔚蓝的冷光,银杏华衫落尽,虬曲的枝干伸向苍穹,探向屋脊的螭吻、压脊仙人上,随着瑟瑟寒风在凋零中见其峥嵘。

  天虽冷得厉害,可正院燃着经日不灭的火盆,却是春意深浓,温煦非凡。

  嫡出的三格格的百日礼,后院自然没有不捧场不讨好的道理。

  除了富察庶福晋正在小心休养,不好下地,她所出的二格格年小体弱,经不起寒风,二人都不曾来,旁的人都聚在了正院。

  琅嬅被曦月精心照料了百日,已经渐渐恢复了几分往日风采,一身天蓝旗装用紫色暗纹绣了连理枝的纹饰,领口袍底滚了兔毛的边,又端庄又清雅。

  曦月穿着嫣红的衣衫,抱着大红小袄的璟瑟,俏生生地坐在琅嬅旁边与她絮语。若是不晓得的人来瞧,只怕还要以为璟瑟是出自曦月腹中了。

  宝亲王走进正房时,先瞧见了这妻妾想和的模样笑一笑,解了大毛斗篷才走近了,按住了要行礼的二人,自己俯下身子逗一逗璟瑟,才上座笑道:“璟瑟调养得这样健壮,曦月你有功,我有赏。”

  曦月抱着璟瑟,微笑道:“臣妾哪敢居功呢,是福晋将三格格生得好。王爷若是有赏,也该先惦记着福晋的功劳。”

  宝亲王笑道:“自然,福晋和你都是大大的有功。福晋五年间为我添下璟懿、永琏、璟瑟三个孩儿,皇阿玛与额娘当真是慧眼识珠,为我选定了这样一位好福晋。福晋接连产育辛苦,三个孩子都多赖你照顾,你自然也有功劳。”

  他这话一说,侧福晋青樱先有些不自在起来,嘟着唇低头扭着帕子,瞧着自己平坦的小腹心中郁郁。

  谁不晓得,当日弘历哥哥有意择她为嫡福晋,玉如意都快握在手里了,偏偏被熹贵妃喊了停,后来姑母又犯了事儿,以至于要弘历哥哥额外央求她才做了一个侧福晋。

  如今弘历哥哥这样大肆夸赞熹贵妃为他择富察氏为正妻是慧眼识珠,那是谁有眼无珠,差点错把鱼目当明珠了呢?自然是选了她的弘历哥哥了。

  青樱只能深恨自己不能得一子,就算不是个阿哥,是个格格也是好的。只要能生,何愁不能先开花,后结果?

  若是今日连生三个孩子的是她,一无所出的是富察氏,想来今日弘历哥哥遗憾的就是当日没能成功选上她为嫡福晋了吧。

  青樱觉得脸上讪讪的不自在,被夸的琅嬅和曦月也未见得高兴到哪里去,两人只谦辞是分内之事。宝亲王要赏,她们也不谢绝,谦虚了几句便大大方方地受了。

  宝亲王接过来璟瑟抱着,瞧着琅嬅产后微丰的身形,心中也颇有叹息之意。

  福晋五年三子,的确善于生养,若非这回生璟瑟之时伤了身子,大抵还能再为他添几个嫡子。如此想来,甚是可惜。

  而曦月许是娇弱些,承宠虽多却毫无动静。

  两个儿子到底是少了些,他如今盼着多有子息,既然福晋和曦月处难得,少不得要在后院多雨露均沾些。

  惦记着此事,宝亲王的心思就落在了后院的这些女人们身上,心不在焉地摇着怀中的璟瑟。

  富察庶福晋伤了身子自不必提,三年五载内只怕都是不能伺候的。

  其余人中,苏绿筠温糯和顺,有几分温柔如水的品格,已经算是各中翘楚。剩下的黄绮莹和陈婉茵不是怯弱糊涂,就是老实缄默,两人都不过是中人之姿,连小家碧玉都难算上。

  宝亲王心中挑剔,可惜如今皇阿玛身子不大好,圆明园中炼丹用的煤、木炭、铁、铜、铅以及矿银、红铜、硫磺越来越多,皇阿玛也越来越依赖金丹。如此情势下,他这个做儿子的唯有加倍的孝顺,如何好多纳侧索美呢?

  宫中赐人自不必指望,从府外选人又容易走漏风声。偏偏府中颜色好的丫鬟宫人也少之又少,能赶上苏绿筠的都一个也无,更别提福晋与高曦月了。

  他择了其中稍有姿色的黄绮莹,本是不预备张扬,谁知道福晋大度将人抬举了。好在就算传到宫里也是福晋荐美,倒是也不大会牵扯到他自己身上。

  璟瑟似是被摇得不大舒服,咿呀了两声就要放声哭泣起来,曦月忙抱起来哄着。

  宝亲王顺势脱手了璟瑟,与琅嬅道:“皇阿玛近来身子不大爽快,额娘侍疾辛苦,你常带着璟懿与永琏进宫陪额娘说说话,宽一宽她的心。若是皇阿玛想起来召见两个孩子,是他们的福气,也是咱们的孝心了。”

  喜欢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请大家收藏: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琅嬅含笑应了是,只说自己会常给熹贵妃递牌子请安,心中却颇不以为然。

  如今寒风乍起,今年又冷得格外厉害,宫中规矩大,又是坐不得轿子的。熹贵妃都心疼孩子,不叫他们小小年纪顶风冒雪地往宫里去,偏偏宝亲王不知道心疼人。

  再者说了,皇帝如今身子不好,即便常常服用金丹也不过是一时之效。熹贵妃又要掌管后宫,又要侍疾,不光是辛苦,简直是忙得不可开交。若非端淑公主聪慧伶俐,不仅照管好年幼的柔淑,还能在宫务上为母分忧,只怕熹贵妃都要累病了去,她又如何有心力含饴弄孙呢?

  她若在此时入宫请安,全的是宝亲王的孝心和好名声,却是冒着璟懿和永琏生病的风险给熹贵妃添乱去了。好在熹贵妃知晓自己这个养子是个什么样儿的性情,琅嬅递了牌子上去,熹贵妃就知道是谁的意思,既不会允肯她们入宫,也不至于迁怒到她的身上。

  想到此处,琅嬅心中稍定,对着宝亲王笑道:“到底是爷对皇阿玛的孝心最诚,事事都想在前头,皇阿玛也最疼爷了。皇阿玛御用的金丹,唯独爷这里得赏的最多。”

  当今皇帝还在潜邸之中,暗地里谋求储位之时,得过武夷山道士的算命,说他为九五至尊的“万字命”,他深信不疑,就此开始相信道教。

  后来为了在先帝康熙爷和诸兄弟面前装作不问世事、不谋皇位的“闲人”姿态,当年的雍亲王又是亲自躬耕,又是常与道士相交,精研老子之学。还写有一首诗名曰:《烧丹》,“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就可见其对道教和炼丹的用心痴迷之处了。

  登基后,皇帝更是尊崇道教,一心借道教手段来治病驱邪养身,极力推崇北宋高道、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将其封为紫阳真人,又令河东总督田文镜、浙江总督李卫等近臣往全国各地寻访道行高深的道家术士,将他们召入宫中。

  被举荐入宫的人中,有善于设坛祷祈除祟的娄近垣,还有擅长炼制丹药的张太虚、王定乾等人。

  雍正爷依前者所言,接连在养心殿西暖阁、乾清宫、澄瑞亭、钦安殿、深柳读书堂、雍和宫等处建造斗坛,好驱离魇魅,好不让自己邪气缠身。

  又将后者养在宫苑,令他们来治病和修炼用丹砂、硫磺、雄黄等制成的即济丹。

  皇帝对这些炼丹道士宠爱至极,令太医协助其炼下一炉一炉的金丹,又佐以用地黄、人参和蜂蜜制成的琼玉膏服用,自觉有安神益智、滋补气阴、培土生金的效果。

  皇帝不仅自己服用,还将把丹药当做奖赏,赐给田文镜、鄂尔泰等宠臣,劝告他们放开胆子吃,丝毫不用怀疑。宝亲王作为如今最得皇帝看重的隐形储君,自然也得了赏赐。

  只是他并不如皇帝笃信道教,只用过一两粒,自觉于补肾壮阳一事上颇有功效,至于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却是不大相信了。

  又因着宝亲王如今正当少时,身强力壮、龙精虎猛,也少有用药的时候,这些顶顶尊贵的金丹也只供奉在他的卧房里,束之高阁。

  说起皇帝的宠爱,宝亲王微微一笑,只是不忘嘱咐琅嬅道:“皇阿玛慈爱,咱们自当加倍用心。再过月余就是皇阿玛的万寿节,还需好好给皇阿玛准备献礼才是。”

  琅嬅含笑应是,心道如今有皇帝一门心思服丹用药,宝亲王对待丹药的态度虽不热衷,却也不厌恶。

  直到皇帝因着服用丹药过多,急病而亡之后,宝亲王才意识到丹药的危害,一面用积劳成疾掩盖了这桩皇室丑闻,一面驱逐宫中道士,控制了所有服侍先帝的宫人,严令禁止任何人讨论皇帝死因,自己也终身不复再碰丹药这种东西。

  只是“金石之药,伤肌伐性”,这样“好”的东西,若是一味的束之高阁,暴殄天物,岂不是可惜了么?

  思及此处,琅嬅的笑意不及眼底,只温柔道:“其实臣妾想,皇阿玛最想要的献礼,莫过于是儿孙满堂了。若是府里再能传个好消息——”

  喜欢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请大家收藏:如懿传之奇迹婉婉上位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