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红河谷漂流-《拜师修炼下山》

  秋意渐浓,金色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辽宁省抚顺市那条熟悉的白桦林步道上。顾倾城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芬芳和白桦树叶特有的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她侧过头,看向身旁的陈晓阳,他正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噙着一抹笑意,似乎也在享受这份久违的宁静与惬意。

  “还记得吗?上一次我们来,还是初春,这里的白桦树才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顾倾城的声音轻柔,像林间拂过的微风。

  陈晓阳收回目光,落在她被阳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点了点头:“怎么会忘。那时候你还说,要是秋天来,这片林子肯定美得不象话。”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周,“果然,层林尽染,比想象中还要惊艳。”

  脚下的步道似乎比记忆中更加平整了些,或许是经过了精心的维护。两旁的白桦树,树干笔直挺拔,洁白的树皮上点缀着深色的斑纹,如同画家精心绘制的图案。秋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金黄的叶片如同万千只彩蝶,在枝头蹁跹起舞,偶尔有几片不甘寂寞,挣脱了树枝的怀抱,悠悠地旋转着,铺在地上,为步道织就了一层松软而华丽的地毯。

  他们并肩缓缓走着,没有太多的言语,却有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随着脚步的移动而缓缓流动。远处,似乎有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得这片林子幽静深邃。

  顾倾城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拂过一棵白桦树的树干,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带着树木特有的生命力。“真好,”她感叹道,“每次来到这里,都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林子净化了。”

  陈晓阳放慢脚步,与她并肩而立,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远方层叠的金色波浪:“是啊,这里的空气,这里的景致,总能让人静下心来。我们以后,应该常来走走。”

  顾倾城笑着点头,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有几只小松鼠在林间欢快地跳跃、觅食,灵动的身影为这片静谧的秋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她挽住陈晓阳的手臂,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沿着这条铺满金色落叶的白桦林步道,向着更深处走去。他们的身影,在秋日的暖阳下,在这片如画的白桦林中,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时光仿佛也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温柔而绵长。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时隔数载,竟又机缘巧合地一同踏上了辽宁省抚顺市的这片土地。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那掩映在层峦叠嶂间的杲山寺。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上行,窗外的景致也由城市的喧嚣逐渐过渡为山林的清幽。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气息,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深吸一口,便觉心旷神怡,旅途的疲惫仿佛也消散了大半。顾倾城凭窗远眺,只见群山连绵,绿意葱茏,偶有几处红墙黛瓦在浓密的树荫间若隐若现,那便是杲山寺的所在了。她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有故人重逢的期待,又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身旁的陈晓阳亦是默默注视着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他记得,上一次来这里,似乎还是十年前,那时的他们,都还年轻,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如今,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淡淡的痕迹,心境也早已不复当初的青涩。

  终于,车子在山门前停稳。二人下了车,抬头望去,只见一座古朴的石牌坊矗立眼前,上书“杲山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笔锋间透着一股禅意与沧桑。山门两侧,是哼哈二将的塑像,威风凛凛,镇守着一方安宁。

  穿过山门,便是一段长长的石阶,蜿蜒向上,通向寺庙的主体建筑。石阶两旁,古松参天,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青石板路上,也落在他们身上。顾倾城放慢了脚步,轻轻抚摸着身旁一棵老松粗糙的树皮,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对话。

  “这里的变化不大,”陈晓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还是老样子。”

  顾倾城回过头,对他笑了笑:“是啊,山还是那座山,寺还是那座寺,变的,或许只是我们自己。”

  他们沿着石阶缓步向上,沿途经过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几座主要殿堂。殿内香烟缭绕,诵经声隐约可闻,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他们虔诚地礼拜,心中各自默念着心愿。

  行至一处僻静的偏殿,殿前有一方小小的庭院,院中种着几株玉兰,虽非花季,却也枝叶扶疏,清雅可人。院中有一石桌石凳,二人便在此处坐下歇息。

  “还记得吗?”顾倾城看着远处的山峦,轻声说道,“上一次我们来,也是在这里歇脚,你还说,等将来功成名就,要在这里捐一尊佛像。”

  陈晓阳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年少轻狂的话,让你见笑了。”他顿了顿,又道,“这些年,经历了太多事情,才明白,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能像这山寺一样,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或许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顾倾城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是啊,世事纷扰,人心浮躁,能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静下心来,实属不易。”

  二人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山风吹过,带来阵阵松涛,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而美好。他们知道,此次杲山寺之行,或许不仅仅是故地重游,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回归。无论未来的路将如何走,这段在杲山寺的时光,都将成为他们心中一份珍贵的记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山林,也为杲山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顾倾城和陈晓阳站起身,最后望了一眼这座古朴而宁静的寺庙,然后相视一笑,转身沿着来时的路缓缓下山。他们的脚步,似乎比来时更加从容,更加坚定了。

  秋意渐浓,北国的风已带上几分萧瑟。顾倾城与陈晓阳并肩站在辽宁省抚顺市那座闻名遐迩的秋水长亭前,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带着雨后的微湿。

  时隔数载,他们竟又不约而同地回到了这里。长亭依旧,飞檐翘角在疏朗的天光下勾勒出古朴的轮廓,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亭柱上斑驳的楹联,字迹虽有些模糊,那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却依然在空气中弥漫。

  顾倾城拢了拢身上的浅驼色风衣,目光望向亭外。一池秋水在微风中漾起粼粼波光,岸边的垂柳早已褪去盛夏的浓绿,叶子染上了深深浅浅的黄,偶有几片随风飘落,轻盈地打着旋儿,最终归于水面,引得锦鲤摆尾,漾开一圈圈涟漪。远处的山峦,也仿佛被这秋霜浸染,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美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再遇见。”陈晓阳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他比记忆中成熟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只是那双看向她的眼睛,依旧带着当年的清澈。

  顾倾城侧过头,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意,如同这秋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灼热:“是啊,抚顺的秋天,总是让人惦念。尤其是这秋水长亭,好像有一种魔力,总能把人吸引回来。”

  他们缓步走进亭内,选了一处石凳坐下。亭内有游人三三两两,或拍照留念,或倚栏远眺,低声的笑语与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秋意图。然而,这喧嚣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亭中的他们,独享着一份难得的静谧。

  “还记得吗?”陈晓阳望着远处的水面,“那年我们也是这样,在这个亭子里,为了一首诗的释义争得面红耳赤。”

  顾倾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角的细纹因这笑意而显得柔和:“怎么不记得。你非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全诗的基调,我却觉得刘禹锡那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更胜一筹。”

  “是啊,”陈晓阳也笑了,“后来老师说,两种解读都有道理,只是心境不同罢了。如今想来,真是年少轻狂。”

  “不,”顾倾城轻轻摇头,目光悠远,“那不是轻狂,是我们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和解读。就像这秋水,有人见它萧瑟,有人见它辽阔,心境不同,风景自然也就不同了。”

  陈晓阳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释然,或许还有一丝未曾言说的遗憾。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秋日特有的清冽气息,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

  “这些年,你还好吗?”他轻声问道。

  “挺好的,”顾倾城点头,语气平静,“经历了一些事,也懂得了更多。就像这长亭外的秋水,看似平静无波,底下却也藏着暗流涌动,只是最终都会归于平和。”

  他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眼前的秋水长天,看着落叶飘飞,看着远处的山影朦胧。阳光透过亭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惬意。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过往的时光如同电影片段般在脑海中缓缓流淌,那些欢笑、争执、离别与重逢,都化作了此刻长亭内的沉默与安然。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相遇,不断地别离,又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再次重逢。而秋水长亭,就像是他们记忆中的一个锚点,无论走多远,总有那么一个地方,能让他们卸下满身的疲惫与伪装,回到最初的模样。

  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秋水被晚霞映照,波光粼粼,如梦似幻。顾倾城和陈晓阳站起身,相视一笑。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顾倾城说道。

  “好,”陈晓阳点头,“我送你。”

  “不用了,”顾倾城摆摆手,“让我再独自走走吧,好好感受一下抚顺的秋天,感受一下这秋水长亭的气息。”

  陈晓阳没有坚持,只是点了点头:“那……多保重。”

  “你也是。”

  顾倾城转身,沿着亭外的石板路缓缓走去,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陈晓阳站在亭内,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转角,然后将目光重新投向那片辽阔的秋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风拂过,亭角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抚顺的秋水长亭,见证了他们的青春,也接纳了他们的成熟。这一次的重逢,或许不会改变什么,但足以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又一段温暖而深刻的记忆,如同这秋日的阳光,虽不炽热,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夏日炎炎,蝉鸣聒噪,却丝毫挡不住顾倾城和陈晓阳两颗向往自由与刺激的心。时隔数年,他们这对老友竟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承载着无数欢声笑语与湿身记忆的热土——辽宁省抚顺市的红河谷漂流,那素有“东北第一漂”美誉的激情所在。

  当车子缓缓驶入红河谷景区,熟悉的山林气息夹杂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远远望去,群山如黛,林木葱郁,一条蜿蜒的红色河谷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仿佛一条苏醒的巨龙,正静候着勇士们的挑战。空气中弥漫着兴奋的因子,顾倾城深吸一口气,笑着对陈晓阳说:“晓阳,你听,是不是连水声都在召唤我们了?”

  陈晓阳哈哈一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可不是嘛!想当年我们在这里‘湿身’大战,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今年,我可得一雪前耻!”

  两人办好手续,穿上橙黄色的救生衣,戴上安全帽,手持船桨,俨然一副即将出征的“漂流勇士”模样。随着人流走向起点,耳边早已充斥着其他游客的喧闹声、尖叫声和水流的哗哗声,气氛被渲染得愈发火热。

  当他们小心翼翼地踏上橡皮筏,冰凉的河水便顽皮地溅起几朵水花,打在小腿上,激起一阵清凉的战栗。“坐稳了!我们出发!”顾倾城一声吆喝,陈晓阳奋力一桨,橡皮筏便如离弦之箭般,载着两人的期待与欢笑,顺着湍急的河道冲了下去。

  “啊——!”第一个陡坡便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橡皮筏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浪花中跌宕起伏,冰凉的河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瞬间将两人淋了个透心凉。顾倾城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笑得前仰后合:“太过瘾了!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陈晓阳也抹了把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才刚开始呢!看我的!”他一边喊着,一边瞅准旁边一艘筏子,趁其不备,用船桨奋力一撩,一股水柱便精准地泼了过去,引来对方一阵惊呼与“反击”。

  于是,一场“水上大战”就此拉开序幕。顾倾城和陈晓阳配合默契,时而合力划桨,躲避着礁石与急流,体验着乘风破浪的刺激;时而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水枪、水瓢,与邻船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水仗”。欢笑声、尖叫声、水声、船桨击水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夏日狂欢的乐章。他们全然不顾湿透的衣衫和满脸的水珠,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激情与活力,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河道时而狭窄湍急,筏子左冲右撞,考验着他们的反应与协作;时而开阔平缓,两岸风光旖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又给了他们喘息和欣赏美景的机会。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着两人被河水冲刷后更加灿烂的笑容。

  漂流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趣事:看到胆小的游客紧闭双眼尖叫连连,也看到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从容淡定地操控着筏子;捡到过别人掉落的拖鞋,也帮着搁浅的筏子重新推回水中。每一个小小的插曲,都为这次漂流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当橡皮筏终于缓缓抵达终点时,顾倾城和陈晓阳都有些意犹未尽。虽然浑身湿透,精疲力尽,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畅快与满足。他们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看到了那份共同经历过的快乐与默契。

  “怎么样,‘东北第一漂’,名不虚传吧?”顾倾城喘着气问道。

  陈晓阳用力点头:“太爽了!倾城,下次我们还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红河谷上,为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顾倾城和陈晓阳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身体疲惫,但脸上的笑容却久久没有散去。红河谷漂流,不仅带给了他们夏日的清凉和刺激的体验,更见证了他们之间深厚而珍贵的友谊,成为了又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喜欢拜师修炼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