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速之客-《男主我不要了,送女主自己玩儿吧》

  我赶到机场时,远远就看见管成和安安被一群记者围在中间,闪光灯不停闪烁,问题像连珠炮似的砸过来,个个犀利。

  记者:“请问你们这次来是支持谁的?”

  管、安:林多意。

  记者:你们和林多意是什么关系?

  管、安: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记者:既然是朋友,怎么之前没听你们提过,而且她出事,也没见你们站出来力挺。

  管:你怎么知道没挺?那时候就算我们喊破喉咙,有人听得见吗?何况因为被误解封杀,根本不让人发。

  安:有些支持不是流于表面,她需要的不是口号,不是虚张声势的站队,而是实打实能证明清白的证据。

  记者:是不是因为她现在有身份背景,所以才上赶着过来攀关系?

  这些娱记有时候真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什么诛心的话都说得出口。

  “安安,管成。”我站在车边扬声叫他们。

  两人听到我的声音,像是得了指令,立刻在机场保安和他们经纪人的疏导下挤出人群。

  安安先钻进后座,管成紧随其后,关车门的瞬间还能听见身后记者不死心的追问。

  我没多耽搁,踩下油门,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将那些嘈杂的声浪远远甩在身后。

  管成依然是从前的模样,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我在他随行人员中有见到他的小女友,碍于周围记者,只得远远冲我打招呼。

  他们相恋多年,即便在他事业上升期被公司明令禁止公开恋情,也始终恩爱如初。

  听说等现有合约到期,他们就准备领证,若原公司因此不再续约,老万有意向签下他。

  而安安,似乎比上次见面圆润了一丢丢。

  她见到我时格外兴奋,只是面对众多摄像镜头,不得不收敛。

  镜头前,她一个劲儿地描述着这个节目的火爆程度,说如今身边的人几乎一有空就会守着看直播,热度高得惊人。

  管成也跟着附和,称这个节目的讨论度已经远超历届同类型综艺,无论是线上的话题热度还是线下的口碑传播,都算得上是近期现象级的存在。

  我们一起去超市采买。

  林方媛做寿司,寇志杰卖果汁,程蓉卖三明治,凌菲菲做港式风味甜品,苏宁卖工艺品。

  这个点的超市格外热闹,除了林方媛和苏宁,其他几个嘉宾以及他们的助力均在。

  大家推着车在人群里穿梭,偶尔碰头时打个招呼。

  凌姐的两个助力同样来自港城,都是以前看港片时经常能见到的主演,褪去银幕光环,此刻正帮着挑选食材,熟稔又低调。而且听说,晚上阿祖和祖兰也会过来帮忙。

  程蓉这边,除了魏军,还请了两位老戏骨来助阵,都是在荧幕上塑造过不少经典角色的前辈,杀青后我想着准备去要签名。

  我们买了满满几大袋东西:成箱的一次性碗筷堆在购物车最底层,各种调味瓶罐挤在中间,还有做凉面要用的大盆和切菜板。

  如今手头宽裕,想着回去和大家挤在一块儿准备,难免手忙脚乱,便特意选了家临近夜市的面馆,租用下午的空闲时间做试吃准备。

  面馆的后厨宽敞整洁,我们三人分工有序:我专注调制酱料,管成在洗碗池前仔细冲洗蔬菜,安安则将胡萝卜和黄瓜切成细如发丝的均匀长条。

  所有配料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翠绿的香菜碎、金黄的花生粒、雪白的芝麻各自装在透明保鲜盒里,在操作台上排列成赏心悦目的色块。

  酱汁我调了三种,分别是香辣味、麻酱味,还有秘制。我各拌了一份面,给安安、管成和面馆老板试吃。

  三人的反馈一致,都觉得秘制口味的最好。

  尤其是面馆老板,尝过后眼睛顿时亮起,提出免去今天场地费,还主动加了熟牛肉和鸡丝作为赠品,只求能得到这个酱料配方。

  我爽快答应。

  这不过是个改良过的家常方子,算不得什么秘传。

  当时随手写下配料比例时,只当是次普通的交换。

  谁曾想,短短半年后,这家原本普通的面馆竟靠着那个配方声名鹊起。

  '秘制凉面'成了蓝湾的网红美食,吸引众多饕餮闻名而来,排队的人龙能从早到晚绕店三圈,大大促进当地旅游业。

  此时的我根本无暇多想,正和安安他们忙着将一箱箱食材、工具搬上车。

  当我们终于抵达夜市,整条小吃街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地文旅局敏锐抓住这次难得的宣传机会,联合电视台和众多自媒体全力造势。

  长街两侧不仅安排嘉宾摊位,还特意邀请了数十家本地知名小吃摊主助阵。

  各色招牌从街头一直延伸到街尾,在夜色中连成一条璀璨的光带。

  我们的摊位被安排在最后方的角落,前后左右都是人气火爆的老字号。

  游客们等走到我们这里时,不是已经吃饱喝足,就是手里拎满了各色小吃。

  如此来,处在末尾的我,十有八九要凉。

  我们将食材和用具在摊位车上摆放得井井有条,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五点整,夜市正式开张。

  果然不出所料,远处的人群全都挤在夜市前段的摊位周围,黑压压的一片。

  欢呼声、叫卖声、音乐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嘈杂的声浪,却丝毫传不到我们这个偏僻的角落。

  第一次摆摊的新鲜体验,多少冲淡没有顾客的失落。

  我们索性跟附近几家同样冷清的摊主打成一片,互相交换着各自美食。

  这些摊主们格外热情,纷纷围上来要签名合照,他们一边投喂着各种小吃,一边讲述着追看节目的趣事。

  不知不觉间,在这个意外形成的温馨小圈子里,反而找到比营业额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正和摊主们聊得热火朝天,连顾客走近都没察觉。

  直到一声熟悉的呼唤传来——

  “喂!林多意!”

  “找你大半天,怎么选了个这么偏的位置!”

  “卖凉面啊,给我来一份呗!”

  按理说有顾客上门该高兴才对,可看清来人,我心里那点热乎劲儿顿时凉了半截,实在提不起搭理的兴致。

  我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不悦,“房东城,怎么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