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友军动向-《我的餐馆通古代》

  接连十几天,东路北伐军都驻扎在徐州城没有什么动作。

  按照朱元璋的打算,一切都要等到斥候回来再做打算。

  这两日派出的斥候陆续的赶了回来。

  朱元璋整合了汇集的情报后将众人叫到了作战会议室。

  “你是说方圆数百里一个蒙古人都没看到?”

  赵匡胤听完朱元璋的话后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得到的情报是这么说的。”

  “不会吧?是不是斥候出去偷懒了?

  怎么可能一个蒙古人都没有?”

  乾隆下意识的质疑了一句。

  “嗯?你是说咱大明军中都是些偷奸耍滑的废物?”

  朱元璋冷冷的斜了乾隆一眼。

  雍正打圆场道:“弘历并非这个意思。

  只是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而已。

  其实朕也觉得奇怪。

  蒙古人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是不假。

  可他们也没遭受太大的损失啊。

  如何会消失的这么彻底?

  难道又会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都陷入了沉默。

  之前伯颜用的计策他们还记忆犹新。

  甚至有人都在想是不是蒙古人又在哪儿藏了起来。

  为的就是联军北伐的时候趁机偷袭。

  其实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有些嘀咕。

  以他对蒙古人的了解,这个时候不应该是这样才对。

  伯颜大军元气未损,为何会消失了踪迹?

  难道就这么放任联军将他们的地盘不断的蚕食?

  要知道一旦联军渡过了黄河,那可就直逼元大都了。

  到时候就算伯颜再怎么智计百出也没用了。

  任小天抓了抓头发:“叔,会不会真的是斥候搜的不够仔细?

  毕竟咱们华夏地方这么大。

  他们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乾隆顿时翻了个白眼。

  合着任小天质疑你就没事。

  朕说就不行。

  朱元璋你这区别对待也太明显了吧?

  孙权提议道:“那要不要再多派些斥候出去?”

  “不妥,斥候再多也不可能完全搜的过来。

  更何况咱们已经在这儿盘桓了将近一月。

  再这么待下去,军粮都要不够了。

  不管前方是什么龙潭虎穴,咱们都要闯上一闯。”

  赵匡胤果断拒绝了孙权的提议。

  任小天附和道:“老赵说的有道理。

  蒙古人急,那咱们更急。

  毕竟咱们的粮食的确是不多了。

  要是等到来年秋收,估计咱早都饿死了。

  更何况附近的百姓早都被蒙古人杀的啥,掳走的掳走。

  哪里还有人去种粮食啊。”

  孙权耸了耸肩。

  他不过是提个建议而已。

  “官家,潘美回来了。”

  曹彬从房外进来对赵匡胤低声耳语道。

  赵匡胤神色一动:“哦?这么快?

  那他可曾将药物送到李世民处了?”

  曹彬答道:“自然是送到了。

  另外,潘美还带回了友军的情报。

  官家,您看是不是...”

  赵匡胤猛的一挥手:“那还等什么。

  赶紧让他进来啊。”

  曹彬奉旨离去。

  不多时又带着潘美回来了。

  “启禀官家。

  臣幸不辱命,已经将药物安全送到唐太宗所处。”

  潘美一脸风尘仆仆,抱拳行礼道。

  赵匡胤点点头:“快快免礼。

  此次辛苦你了。

  对了,方才曹彬说你有情报要告知于朕?”

  潘美起身应道:“官家,请容臣慢慢回禀。”

  赵匡胤拉了把椅子放在潘美身前道:“不着急。

  你慢些说来便好。

  来人,给潘美将军奉茶。”

  一名亲兵立刻端上一杯茶水。

  潘美顿时有些受宠若惊:“官家,这可使不得。

  君臣有别,臣还是站着回话吧。”

  赵匡胤把脸一板:“朕让你坐你就坐。

  哪那么多的规矩。”

  潘美勉强坐下。

  屁股微微接触椅子,仿佛是扎马步一般。

  看到在场之人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潘美只觉压力甚大。

  他仔细回忆了一番才想起自己要说什么。

  “臣从徐州出发那日,一路不敢怠慢。

  星夜兼程赶往洛阳。

  途中遇到几次蒙古人盘查都被臣化解过去。”

  赵煦着急道:“哎呀,你快说重点吧。

  路上的事情就不要说这么详细了。”

  潘美尴尬一笑。

  赵匡胤立刻瞪了赵煦一眼:“潘美,别理他。

  慢慢说就好。”

  潘美点点头继续说道:“等臣赶到洛阳之后才发现唐太宗早已离开了当地。”

  乾隆打断道:“那他去哪儿了?

  不对啊,既然他都走了你是怎么把药送给他的?”

  赵匡胤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都莫要再打断了。

  谁再打断,谁就自己来说!!!”

  潘美端水的手都哆嗦了一下。

  “据臣根据他们留下的车辙和马蹄印判断。

  他们是往洛阳东北方向而去的。

  故而臣立刻追赶,总算是追上了他们。

  官家,臣也是到了那里才知道。

  原来中路和西路两路大军已经在洛阳汇合。

  他们此行就是要走御河水路直抵幽州。”

  朱元璋皱眉道:“始皇帝和李世民的动作好快啊。

  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将中西两路全部打通了?

  而且还有余力直接向元大都发起进攻。”

  孙权挠挠头道:“御河是哪里?”

  任小天笑了笑,向他解释道:“御河是宋朝的称呼。

  在这之前是叫永济渠。

  最早是老曹他为联通黄河与海河开挖的白沟。

  隋炀帝杨广时期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永济渠。

  这也是隋唐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

  永济渠是隋唐时期朝廷重要的运粮和运兵的重要枢纽。

  杨广就曾用永济渠运送兵员和辎重去往高句丽。

  到了北宋时期因为辽宋连年征战,永济渠年久失修导致漕运梗阻。

  后萧太后力主重新疏通河道,就这么一直沿用到了金时。

  而后元朝统一,当权者觉得从南方运粮要绕道洛阳实在是过于麻烦。

  于是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重新修建了元朝的大运河。

  至此永济渠彻底被荒废了。”

  孙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他这辈子连合肥城都没进去过,更别说是更往北的地方了。

  乾隆奇怪的问道:“朕记得现在永济渠就已经是半荒废的状态了吧?

  李世民他们能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