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钱氏大才-《我的餐馆通古代》

  “说起来明太祖你跟江南钱氏的交集好像还不止如此吧?”

  雍正也插话说道。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

  “怎么?咱还和钱家有什么交集?”

  “朕之前听小天说起过。

  你在崇祯那儿是不是把钱谦益给砍了?”

  朱元璋不在意的说道:“那又如何?

  像他那般没骨气的软骨头。

  留着对朝廷也无甚益处。

  身为朝廷命官还不如一介青楼女子刚烈。

  等等...钱谦益...

  他不会也是江南钱氏的族人吧?”

  雍正点点头道:“他的确是江南钱氏的族人。”

  “钱镠还有这样没种的后代?

  看来咱得好好跟钱家说道说道此事了。”

  朱元璋用力搓了搓手掌后说道。

  任小天摇摇头道:“钱谦益虽然贪生怕死不假。

  但是他和其他投降满清后死心塌地的人还有所不同。

  晚年的钱谦益或许是良心发现。

  经常会策动或是资助各地的抗清事业。

  李定国攻克桂林时,他曾积极联络东南方向的反清势力。

  郑成功、张煌言北伐有所收获时,他也开怀大慰。

  为此写下了‘沟填羯肉那堪脔’来描述清军的不堪。

  总的来说钱谦益是个很复杂的人。

  不过既然您杀也杀了,说什么也晚了。”

  “失身于前,归正于后有何用?

  钱谦益大错已然铸下,后期再如何弥补都没用了。

  无论他晚年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他贰臣的身份。

  依朕看,朱元璋杀他杀的好!

  如果换成是朕,定然要将他千刀万剐!”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钱谦益投降的大清皇帝乾隆。

  任小天反应过来了。

  乾隆虽然身为满清的皇帝,可是对不忠诚的臣子是极度反感的。

  钱谦益也正是在他的口中被批的体无完肤。

  不仅全面否定了钱谦益的人品。

  就连钱谦益赖以自傲的文章也被乾隆所贬。

  称其“文章哪有光?”

  乾隆年间所着《贰臣传》中,钱谦益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任小天挠挠头道:“我倒不是想为钱谦益洗地。

  他这个人还不值得我这么去做。

  我只是想着尽量客观的叙述钱谦益复杂矛盾的人格而已。”

  朱元璋笑道:“咱理解。

  不过这次咱倒是挺赞同这鞑子皇帝说的话。

  钱谦益杀也就杀了,咱绝对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

  单就他背叛咱大明这一点,就足够咱杀他千次万次的了。”

  任小天摆了摆手:“好了,不说钱谦益了。

  毕竟偌大的世家发展延续这么多年。

  总还是会出那么几个不成器的后代的。

  但要说江南钱氏。

  他们绝对是对后世华夏贡献巨大的家族。”

  朱元璋好奇道:“他们居然能延续这么多年?

  你们后世还有钱家人的身影?

  不对啊,你们那儿不是没有皇帝了吗?

  他们怎么能够报效你们的国家呢?”

  任小天微微摇头道:“哎,叔,话可不能这么说。

  我们那儿虽然是没有皇帝了,但是并不代表钱家人不能为国家做贡献。

  事实上钱家人不仅对新华夏有贡献,而且还是十分巨大的贡献。

  钱氏优秀的后代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譬如文学巨匠钱钟书、爱国教育家钱穆、科技巨擘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等等等。

  他们无一不是对国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有人曾经总结过。

  钱家在后世总共出现过一位诺奖获得者、两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五位国学大师以及十八位两院院士。

  这在后世新华夏也绝对算得上是独一份的。

  能与钱家相比的恐怕也只有梁启超先生的梁家了。”

  孙权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就相当于汝南袁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你说四世三公的袁氏?

  要说影响力,袁氏在汉末的确是很强大。

  但是论起对国家、对朝廷、对百姓,他们真的做出过什么有益的贡献吗?

  我看不见得吧?”

  孙权一滞。

  正如任小天所说的一般。

  包括汝南袁氏的世家在内,有谁不是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又有谁是真正关心朝廷、皇帝以及百姓的安危的?

  这一点在当年讨董联盟时就足见一斑。

  都说董卓乱权致使天下民不聊生。

  难道这里面就没有像袁绍一样的世家军阀的功劳在吗?

  要知道当初为了抗衡董卓的朝廷。

  袁绍一度还想要拥立刘虞为帝呢。

  要不是刘虞一直坚决拒绝,袁绍怕是早成了董卓二代目了。

  似这般只知弄权之人,如何能和钱氏一族相提并论?

  想到这儿孙权不禁点头道:“先生说的极是。”

  朱元璋回神道:“咱虽没听明白小天说的诺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是什么意思。

  可看他那表情就知道绝对是了不得的存在。

  既如此,钱氏一族还真是不可多得的家族。

  回去咱也要去往江南走一遭。

  看看有没有什么大才是被咱给落下的。

  哎对了,小天你说的梁启超又是何人?”

  任小天苦笑道:“怎么?

  叔您还想将梁先生给挖到您大明去不成?

  那实在对不住了。

  梁先生可不是大明人。

  这会您还见不到他呢。

  等哪天光绪皇帝来了之后,您才有可能见到。”

  “怎么?小天你口中说的梁先生乃是我大清之人?”

  雍正愣了一下后说道。

  任小天挠挠头道:“你要这么说的话也没毛病。

  梁先生的确算得上是大清之人吧。”

  雍正兴奋道:“哎呀呀,能被小天尊称为先生。

  可想而知此定是经天纬地的大才之人。

  朕现在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他了。

  不知小天你什么时候能把光绪给弄来?”

  任小天婉拒道:“再说吧,他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

  现在弄过来我怕你扛不住那么大的压力。

  还是等此战打完之后咱们再好好的商量商量。”

  雍正有些失望。

  不过这一点任小天之前就跟他说过。

  他也知道现在急不得。

  起码得有压得住外国蛮夷的武器之后才行。

  “你们还进不进去了?

  朕站的腿都酸了。”

  赵匡胤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他们已经在宫门口站了好一会了。

  别忘了他老赵现在可还算是个病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