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庞籍是庞太师?-《我的餐馆通古代》

  范仲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宇文?吾并不认识姓宇文的先生啊?

  再者吾并没写过什么岳阳楼记。

  你可莫要乱栽赃。

  更何况你比吾早生千年,如何能看到吾的文章?”

  任小天赶紧解释道:“这个王莽并非你熟知的那个王莽。

  如今你看到的不过是王莽的皮囊而已。

  他内在的灵魂是跟我一样来自后世的。

  岳阳楼记确实是你写的,不过不是现在而已。

  而且岳阳楼记在我们学堂里是被纳入教材必修的。

  每个人都要会背才行。

  不过那篇文章确实不太好背诵,所以他才对你有些怨气。”

  韩琦拱手笑道:“希文公,恭喜恭喜。

  你的文章被后世人千古传颂。

  哎,我怎么就没有这福气呢?”

  范仲淹嘴角抽搐了一下:“呃...同喜同喜。”

  任小天看向欧阳修道:“欧阳先生所写的醉翁亭记也在教材之中。

  其中那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是被世人口口传颂。”

  欧阳修诧异的指了指自己道:“还有吾呢?”

  “对啊,你和范先生都是千古留名的文豪。

  这两篇巨作都是在你们新政失败被贬出京后所写。

  故而这两篇文章并非单纯的描写情景,而是寄托了你们的凌云壮志。”

  欧阳修轻叹道:“若是新政可以成功的话。

  吾宁愿一生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

  任小天安慰道:“放心,现在有了老赵和我们这些人的支持。

  你们的新政一定会成功的。”

  范仲淹笑道:“那就借先生吉言了。”

  王莽指了指韩琦二人道:“这俩人是谁啊?

  能和范仲淹、欧阳修站在一块,肯定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吧?”

  欧阳修闻言有些惶恐。

  四人中就数的位卑言轻。

  王莽这一番话似乎是把他拔到了和范仲淹同等的位置上。

  任小天轻声说道:“欧阳先生不要惊慌,日后你也是做过宰相的。”

  随即任小天白了王莽一眼道:“老王你说话也注意点分寸。

  不过我还是给你介绍一下吧。

  这位是枢密副使韩琦,将来也是做过宰相的。

  他的曾孙也就是南宋时期的权相韩诧胄。

  算上韩琦的儿子韩忠彦,也算得上一门三相了。”

  韩琦现在还有些年轻。

  听到任小天这话,嘴角的微笑都快有些压不住了。

  怕是没有赵祯在这儿,他得大笑出声。

  王莽抠了抠鼻子道:“哦,不认识。”

  韩琦的脸顿时僵住了。

  其实也不能说王莽见识少。

  除非对宋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才会认识韩琦这个宰相。

  王莽虽说不上不学无术,但是对宋朝历史也是知之甚少。

  他不认识韩琦也情有可原。

  任小天摇摇头,指着庞籍说道:“刚才的韩琦你不认识,这位估计你也够呛了。

  这位呢,与他们三人同样都是做过宰相的。

  他叫庞籍。”

  庞籍微微颔首,算是给王莽打过招呼了。

  王莽猛地一拍手:“嘿,这个我还真认识呢。

  那不就是赵祯那会的庞太师吗?

  这可是个大奸臣啊。

  整天就是跟包青天对着干。”

  这话一出其余三人顿时把目光投向了庞籍。

  就连赵祯看他的目光都有些不悦了。

  庞籍汗如雨下:“你可不要胡言乱语啊!

  老夫何时做过太师?

  更何谈是个奸臣?

  你说的包青天又是何人?

  老夫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如何说老夫和他对着干?”

  王莽挑眉道:“包青天就是包拯啊。

  我们后世谁不知道庞太师权倾朝野?

  连赵祯这个皇帝狸猫换太子之事都是你在背后操纵呢。”

  庞籍皱眉道:“包拯?

  他不是朝中的监察御史吗?

  不错,老夫的确是认识他。

  可老夫一向觉得他这个年轻人可堪重任。

  还曾向官家力陈举荐过他呢。

  说老夫与他对着干,这不是无的放矢吗?”

  赵祯微微点了点头。

  庞籍这话说的确实没错。

  何况以庞籍的地位来说,包拯如何能跟他对着干?

  再不济他庞籍也是个副宰相,一个区区御史还敢跟他炸刺?

  欧阳修低声询问道:“狸猫换太子是什么?

  怎么听起来像是民间传说?”

  任小天赶紧拦住王莽说道:“确实是民间传说,当不得真的。

  我说老王啊,你可别看了几部电视剧就乱扣帽子。

  人家庞籍庞大人可是大宋的忠臣、能臣,怎么就成了庞太师了?

  他们俩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好不?

  准确的说庞太师这个人在宋朝根本就不存在。

  只是传说话本里杜撰出来凸显包拯刚正不阿的反派人物罢了。”

  王莽明显愣了一下:“不存在吗?

  那怎么都演的跟真的似的?

  怎么说也得有人物原型吧?”

  任小天摇摇头:“即便是要找庞太师的人物原型那也不是庞籍。

  真要算的话,张尧佐倒是有那么一丁点像庞太师。”

  欧阳修喃喃道:“张尧佐?那不是温成皇后的伯...”

  “噤声!”

  范仲淹不动声色的拽了一下欧阳修的衣服低声呵斥道。

  张尧佐再怎么着也是皇亲国戚,岂是他们这些外臣随意议论的?

  那官家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赵祯的脸色有些难看:“张尧佐怎么了?

  他可曾犯下何等罪过?”

  任小天沉吟道:“还真没有。

  张尧佐虽然是外戚,但也算是有些能力。

  他之所以遭到非议,主要是因为你看在皇后的份上连连提拔于他。

  这才让包拯等御史言官上书力谏。

  其实张尧佐本人并没什么过错。

  他也称不上什么权倾朝野,把持朝政。

  或许有那么些结党营私的小毛病,但比起大部分官员来说几乎就不算事了。”

  赵祯追问道:“那后世为何有如此传说?”

  任小天摆摆手:“嗨,那就是艺术加工而已。

  当不得真的。

  以后你来久了在我这儿多看看电影电视剧就能明白我说的话。

  这个问题暂且就不讨论了。

  总之呢,这四位大人都算的上是朝廷栋梁。

  你以后还是照之前一样重用他们就行了。”

  赵祯点点头道:“朕明白了。

  哎,打扰先生许久朕心中甚是不安。

  朕这便告辞了,先生早些安歇。”

  任小天愣道:“这么着急走吗?”

  赵祯笑了笑道:“太祖还等着朕的粮草呢。

  朕岂能不抓紧办理?

  先生,等约定好的时间时朕再过来也不迟。”

  任小天答应道:“也好,那我送送你们。”

  随即赵祯打开通道,和任小天打了个招呼后便带着范仲淹几人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