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庆历和议-《我的餐馆通古代》

  “你!”

  赵祯虽然是好脾气,可也架不住这么被人指着鼻子骂。

  更何况他没做错任何事,这就相当于无妄之灾。

  这就让他更加忍受不了了。

  一甩袍袖就要与刘彻理论一番。

  任小天上前拉住了刘彻,对赵祯说道:“好了好了,先都不要争吵了。

  赵祯,刘彻这人的脾气就是这样。

  你也不要太往心里去。

  不过他说的也不错。

  想必你自己现在也知道朝中冗兵的问题严重了吧?

  难道你就不想解决这个尾大不掉的遗祸吗?”

  “这......”

  赵祯有些为难。

  他不是不知道冗兵的危害。

  这些年他也试着想要处理此事。

  可莫说是具体实施了。

  往往都是刚刚提出个想法就被权贵和官员给挡了回来。

  赵祯叹了口气:“朕不是不想裁军。

  可朝中的反对声音太大。

  朕就算是提了怕也是没用。

  闹得激烈些,他们甚至对朕以死相逼。

  朕也不愿看到这种局面,故而只能作罢。

  不知这位皇帝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任小天摆摆手道:“我可不是皇帝啊。

  顶多算得上是个生意人。

  如你所见,这小院是我的。

  你们这些皇帝都是我这儿的顾客...”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给推到了一旁。

  “以死相逼?好的很啊。

  那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这样既解决了冗兵问题。

  还能让那些个文人自己了断。

  这是一件多妙的事情,你就不该拒绝才是。”

  赵祯傻眼了:“哈?!

  朕要真这么做了。

  那朕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天下人岂不是要将朕的脊梁戳破?”

  “都是些虚名而已,你计较那么多作甚?

  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岂能因几个官吏的反对就不做了?

  你做事就是太瞻前顾后,这才任由他们拿扁捏圆。

  你再看看咱。

  只要对百姓好的事情,咱可不管那些个狗官怎么想。

  敢来触咱霉头的话,先看看自己的脑袋够不够硬。

  哎,赵祯。

  你要实在推不动此事,倒不如让咱过去替你做。

  保证把这事做的漂漂亮亮的。”

  秦始皇笑道:“朱老弟你还是算了吧。

  你要是真去了,那赵祯一朝的官还不得让你杀个大半?

  到时候赵祯面对的怕是空空如也的朝堂了。”

  赵祯打了个激灵。

  下意识的离朱元璋远了一些。

  这其貌不扬的老者竟然是这么个杀神?

  他杀性这么大,难道就不怕底下的官员造反?

  任小天说道:“我叔的建议你听听就好了。

  肯定不能按他说的把人都给杀了。

  但是他有一点没说错。

  你只要想要插手解决冗兵乃至冗官和冗费的问题。

  这些官员和士大夫都会是你的阻力。

  也就是说你早晚都会和他们对上。

  基于你日后改革失败的教训。

  我希望你还是性格能够果决强硬一些。

  不然的话,你还是得被他们给拿捏一辈子。

  你好歹也是皇帝,难道就甘心如此吗?”

  赵祯脸色变幻莫定。

  他脾气固然是好。

  但也并非就说他愿意被人拿捏。

  任小天的一席话深深刺痛了他内心深处。

  一下就勾起了之前他屡屡退让的不堪回忆。

  赵祯直喘粗气:“朕自然不甘!”

  “你放心。

  等我们北伐打退了蒙古人之后就会着手帮你。

  一定不会让那些官员士大夫再如此轻慢于你。”

  任小天轻轻拍了拍赵祯的肩膀安慰道。

  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也是时候该改变了。

  大宋后期的乱象与皇帝不作为固然是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奸臣佞臣把持朝政所致。

  赵祯轻呼了一口气。

  随即看向了赵匡胤。

  任小天他并不认识,所以也不知能不能信任他。

  赵匡胤开口道:“你放心听小天的就行。

  他对我们这些皇帝提的都是真知灼见。

  除非你个人实在烂泥扶不上墙,要不定然都会有所改变。”

  赵祯躬身道:“谨记太祖教诲。”

  赵匡胤继续说道:“放心,到时候他们若是敢找事。

  朕亲自过去为你坐镇。

  看看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惹到朕的头上。

  朕虽然没有朱元璋那般狠辣。

  但收拾几个宵小震慑群臣还是手到擒来的。”

  这时刘彻冷不丁的插了一嘴:“赵祯,你现在是何年月?”

  赵祯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答道:“庆历四年。”

  朱元璋挠了挠头仔细回忆道:“庆历四年?

  咱记得这一年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太祖太祖,朕记得发生了什么。”

  朱厚照高高举起右手,极力表现自己说道。

  朱元璋大感意外道:“哦?你记得?

  那你说给咱听听。”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朱厚照说着说着开始摇头晃脑的背诵了起来。

  “滚滚滚!咱让你背《岳阳楼记》来了?”

  朱元璋没好气的踹了朱厚照一脚。

  “哎呦。”

  朱厚照乐极生悲的摔在了地上。

  李元吉大乐道:“哈哈,让你显摆。”

  朱祁钰将朱厚照扶起对朱元璋说道:“太祖。

  庆历四年应是北宋和西夏签订庆历和议的时间。”

  朱元璋猛地一拍巴掌道:“对啊,咱怎么忘了呢。

  赵祯咱问你,你可和西夏签订了和议书了?”

  赵祯点点头:“已经签了。”

  朱元璋怒其不争道:“唉!你啊!”

  刘彻也是恨恨的说道:“窝囊,太窝囊了。”

  赵祯微微叹气道:“与西夏一役我大宋损失惨重、劳民伤财。

  朕之所以和他们和议也是无奈之举。”

  任小天点点头道:“你说的也确实不假。

  但是有一点你或许不知道。

  其实西夏也同样如此,甚至比你们大宋还要难。

  毕竟你们怎么说家底很厚。

  西夏则是几乎将老底都掏空了。

  如果你们再能坚持一两年,到时候求着议和的就会是西夏。

  可惜啊...”

  赵祯震惊道:“事情竟是这样吗?”

  赵匡胤猛然挥手道:“回去速将此和议作废!

  我大宋不可再对外纳贡!

  人家大明尚且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咱们大宋如何就做不到?”

  “遵太祖旨意!”

  听到西夏外强中干的真相,赵祯自然也不愿再缴纳岁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