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台岛兴衰-《我的餐馆通古代》

  “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又把目光投向了一海之隔的台岛。

  自三国时孙权首次派遣卫温、诸葛直东渡夷州开始,台岛就是华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没有放松对台岛的管辖。

  明朝天启年间,西方列强荷兰出兵霸占台岛三十八年之久。

  后来被郑成功率军击败,台岛重回华夏怀抱。

  或许郑成功在反清复明的道路上有所动摇。

  但就从西方列强手中收复台岛这一点,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康熙也意识到清朝想要完全统一,那台岛就必须拿回来。

  康熙心中所想,也正是后世华夏百姓之所愿。”

  “这话什么意思?”

  康熙有些不解的问道。

  任小天目光坚定的说道:“后世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现在台岛还没有完全的规制。

  但是我们新华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祖国统一的信念。

  相信距离台岛彻底回归的那一天不会远了。”

  康熙虽然仍旧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

  “后世具体的情况我等会再跟你说。

  咱们还是先说三藩之后的台岛局势吧。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次年便因病去世了,延平王的爵位由其子郑经接替。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曾经派人联络过郑经,与他约定同时举兵反清。

  还向郑经许诺了钱粮和船只。

  郑经也觉得反攻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欣然同意了吴三桂的盟约。

  他留下幕僚陈永华(鹿鼎记陈近南的原型)辅佐世子郑克臧监国。

  郑经本人则是带着冯锡范和刘国轩出兵闽地。

  然而这会的闽地早就完全归属于耿精忠了。

  耿精忠对郑经提出划割漳州、泉州的要求断然拒绝。

  同时耿精忠因为郑经兵少将寡,取消了和郑经联合作战的盟约。

  郑经憋了一肚子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将海澄、同安攻下来做临时根据地。

  海澄、同安是耿精忠的地盘,这一下子就触怒了耿精忠。

  双方开始交恶,耿精忠更是以断绝郑经的海上贸易作为威胁。”

  朱元璋一脸嫌弃的说道:“清军还没见到,自己人倒是先内讧了。”

  任小天摇摇头道:“这倒不能怪郑经。

  主要是耿精忠言而无信,本来答应好的事情转头就反悔了。

  没有陆地的地盘,郑经总不能一直在海上漂着吧?”

  朱元璋沉吟道:“小天你说的也有道理。”

  “耿精忠的经济封锁还没开始实行,岂料闽地百姓率先反水了。

  因为耿精忠这家伙对于治下百姓过于残暴的盘剥,导致泉州、漳州、潮州纷纷投向了郑经。

  他们宁愿相信这个漂洋过海而来的海上来客,也不愿意相信耿精忠。

  足见耿精忠有多么的不得民心了。

  这下耿精忠顿时就乱了分寸,泉州可是他的核心领土。

  于是也顾不上北上和清军作战了,赶忙调兵回来想要把泉州重新夺回去。

  结果耿精忠的军队却被刘国轩带领的守军打的大败。

  最后还是在吴三桂的调停下,耿精忠和郑经才最终和解。

  双方约定以枫亭为界南北分治,算是暂时化解了矛盾。

  随后郑经率军击败尚之信,间接促使尚之信发动兵变。

  敌人一下子变成盟友,郑经一时间也不太适应。

  这也导致了他身边全是盟友,没有清军让他去打。

  这种情况很容易会因为领土的纠纷与盟友发生冲突。

  果然没过多久,耿精忠在北伐支援吴三桂的时候想要调动汀州的兵马。

  汀州总兵刘应麟不愿配合,私下联系了郑经暗中投靠了他。

  在刘应麟的内应之下,郑经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汀州。

  这种攻占盟友城池的行动让双方的联盟再度破裂。

  而且这次的情况比上次更加严重。

  本来耿精忠在北伐的时候就被清军按在地上揍,结果屁股还被盟友捅了一刀。

  腹背受敌让耿精忠十分的难受。

  他想了又想,干脆掀桌子不玩了。

  转头就投靠了清廷。

  没有耿精忠的牵制,尚之信那边也没坚持多长时间就投降了。

  接连失去盟友后郑经很快就直面清军的主力。

  本来就兵少将寡的他还非要选择分兵防守。

  这就导致各地的防备力量都十分松散,轻而易举的就被清军各个击破。

  而他本人亲自率领三万大军进攻福州,也被清军打的大败。

  无奈之下郑经只能选择撤军回台岛,这次西征以失败而告终。”

  曹操叹了口气:“三藩的联盟正如吾当年参与的讨董联军一样。

  诸侯之间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董贼还没有赶走他们就开始内讧了。”

  当初讨伐董卓时,群雄中也仅有曹操、鲍信、孙坚寥寥几人是真心讨伐董卓的。

  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甚至董卓刚刚西迁长安,群雄就开始为了抢夺地盘自相残杀起来了。

  任小天笑了笑说道:“确实是有点像啊。

  我接着再说郑经。

  西征失败对郑经的打击十分巨大。

  加上郑经留在闽地的刘国轩也接连被清军击败,彻底退出了大陆。

  从此之后他就开始心灰意冷了,连政事也不管,整日就是沉迷于酒色。

  而这时他的侍卫冯锡范趁机掌控了大部分的权力。

  冯锡范这个人能力没有多少,但却十分嫉贤妒能。

  在他的排挤之下,郑经的核心幕僚陈永华辞官隐居,不久后抑郁病逝。

  冯锡范很快就把台岛搞的一片乌烟瘴气,对此郑经却毫不知情。

  很快郑经因为抑郁成疾因病去世,留下世子郑克臧执掌印信。

  郑克臧在陈永华的教导下十分沉稳,加上他为人机敏,被世人称有郑成功之风。

  然而这么一位英主却不是冯锡范这种小人乐于看到的。

  他联合刘国轩笼络了郑经的兄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

  谗言告于郑成功之妻董酉姑,说郑克臧并非是郑经的亲子。

  董酉姑不经察查便相信了,以太妃身份敕令收缴郑克臧的监国印信。

  郑克臧抵死不从,冯锡范、刘国轩直接带兵将郑克臧囚禁,强行收缴了他的印信。

  冯锡范为防再生变故,当夜便派人将郑克臧绞死。

  等董酉姑反应过来之后大势已去,冯锡范已经扶植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上位。

  董酉姑在悲愤和后悔中去世。

  由于郑克塽年仅十二岁,只能由岳父冯锡范暂代朝政。

  至此冯锡范彻底掌控台岛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