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戾太子-《我的餐馆通古代》

  “好了好了。

  事情就说到这里吧。

  本身刘询就没有多少过错可谈。

  等了这么久,我想大家的肚子肯定早都饿了。

  咱们还是快些开饭吧。”

  任小天见事情说的差不多了,于是起身招呼道。

  “可算是吃饭了,俺的肚子都饿瘪了。”

  洗过澡的典韦旁若无人的咋呼道。

  曹操半开玩笑的说道:“典韦,你怎么还饿?

  刚才仲康不是都喂过你了么?”

  典韦听完脸都绿了。

  现在想起刚才被许褚吐了一脸他还恶心呢。

  “曹孟德,你要再这么恶心人。

  朕可要跟你练练了啊。”

  赵匡胤把手指掰的咔咔作响。

  马上开饭了,你曹操居然还说这种话。

  这不明摆着倒人胃口嘛。

  曹操嘿嘿一笑:“吾这不是跟典韦开个玩笑嘛。”

  李元吉举手说道:“小天兄,本王对刘询还有一个疑问。”

  任小天朝他一努嘴说道:“元吉老兄你尽管问就是。”

  李元吉挠挠头道:“刘询登基之后为何不给他祖父平反?

  怎么说刘据也是蒙冤而死。

  刘彻和刘弗陵不平凡也就罢了。

  刘询那可是他的亲孙儿啊。

  若是不平凡也就罢了。

  刘询为什么还要给刘据上个戾太子的谥号呢?”

  李元吉的理解中,戾这个谥号算不上什么美谥。

  其中蕴含的意味是对过去的错误不悔改。

  严重一些甚至可以说是恶谥。

  刘询作为刘据的亲孙子,为什么还要给自己祖父上这么个谥号呢?

  李建成笑道:“三弟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戾这个谥号不止是你想的那一层含义。

  其中还有被追封者蒙受不白之冤的意思。

  朕想刘询更多的是这第二层意思吧。”

  李元吉恍然的点了点头。

  任小天补充道:“其实建成兄说的也不算太全面。

  首先刘据被江充等人以巫蛊罪名逼迫而起兵造反。

  虽更多的是无奈,但造反却也是事实。

  刘询也没办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洗白这事。

  其次刘询在登基之前便承嗣了汉昭帝刘弗陵一脉。

  在法理上说刘弗陵才是他的长辈。

  所以于情于理他都没办法为刘据平反。

  最后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里面。

  那就是刘询心里多少对刘据是有恨意的。”

  李元吉愕然道:“却又是为何?

  刘据明明也是蒙冤而死。

  刘询不怜惜祖父遭遇也就罢了,如何还能恨他?

  小天兄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

  任小天笑道:“元吉老兄你想啊。

  若不是刘据当年起兵造反,刘询何至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又何至于从襁褓之时就已经身在囚室?

  若不是丙吉全力相救,怕是刘询早就死在牢里了。

  换做是谁,心中难免都会有些怨气吧?”

  李元吉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有道理。

  随即他看向刘询问道:“小天兄说的可是你的本意?

  你是否对刘据心中存有怨气?”

  刘询纠结了一会后说道:“朕也会时常想起幼时的遭遇。

  也的确对祖父有些微的怨气。

  但朕也知道祖父更多的是被逼无奈。

  毕竟反抗还有一线生机...”

  这话一出,刘彻脸上挂满了尴尬的神情。

  谁让巫蛊之祸是他搞出来的呢。

  不仅逼死了自己的太子,还连累这么优秀的曾孙进了牢狱。

  李世民这会发话了:“朕以为大哥和小天兄说的都还不够全面。

  出于礼法而言,刘询登基之初的确是无法给祖父刘据和父亲刘进平反。

  因为这事霍光也不同意。

  但是到了刘询彻底掌权之后,还是给刘进平反了。

  刘据的戾太子谥号也是那时候才加封的。”

  刘启不解道:“既然没有了霍光节制。

  且已经为其父平反。

  那为何不连带着刘据一起平反呢?”

  李世民摊了摊手:“因为没有这个规矩啊。

  周礼有云: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

  在刘询之前的历史中也只有追嗣父亲,而没有追嗣祖父的。

  哪怕刘询已经掌握所有的权力,也不能违背礼制行事。”

  朱元璋烦躁的挠了挠头:“咱就说周礼麻烦的很。”

  项羽也是听的一脸茫然:“刘询为何要承嗣刘弗陵?

  刘询自己不是有父亲吗?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任小天耸耸肩:“刘弗陵是刘彻幼子,也就是刘据的弟弟。

  从辈分上来说应当是刘询的叔祖父。

  但是刘询承嗣了刘弗陵,等同于过继给了刘弗陵。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那就牵扯到皇位的合礼合法性了。

  不过像这种承嗣的事情在历史上倒也不少见。

  就比如刘秀追认汉元帝刘奭为父;

  宋英宗赵曙承嗣了宋仁宗赵祯;

  明世宗朱厚照承嗣了明孝宗朱佑樘。

  不过这种事情也容易被人冠以两统贰父的帽子。

  就是一个皇帝有两个父亲。

  后来王莽就因为这个事情,从而撤销了刘进皇考庙。

  宋英宗赵曙和明世宗朱厚熜也分别因此有了濮议和大礼议的礼法之争。”

  这话一出在场有一人愣住了。

  不是旁人,正是任小天口中的宋仁宗赵祯。

  “先生,朕为什么要承嗣给自己的侄子?”

  任小天耸耸肩:“还能因为什么?

  左不过是你膝下无子。”

  “啊?!”

  赵祯傻眼了。

  这么严重的事情怎么在你口中说的这么轻松?

  任小天笑着安慰道:“你不用担心,你并非天生无子。

  只是因某些隐疾导致子嗣先天发育不良。

  如今你也吃了延寿丹。

  那些个隐疾也就没了。

  将来保准能抱上几个大胖小子。”

  赵祯松了口气。

  毕竟谁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亲生的儿子?

  另一边王莽指着刘秀大笑了起来:“刘秀你可笑死我了。

  你居然还认了刘奭为父亲?”

  刘秀向王莽耸了耸肩。

  这事也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刘奭比刘秀大了七八十岁。

  甚至刘秀出生时,刘奭都死了二十多年了。

  听起来这事是挺荒唐不假。

  但是刘秀为了他皇位的合法性又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他祖上是刘启之子长沙王刘发一脉。

  刘发一脉也就是小宗,刘彻一脉则是大宗。

  而到了刘秀这里,从辈分上论他跟刘奭之子刘骜是同辈。

  为了让天下人承认他的皇位,他只能追认跟他父亲刘钦同辈的刘奭为父。

  不过刘秀别出心裁的同时给两个父亲都搬进了宗庙。

  他自己拜祭生父刘钦,大臣们则替他拜祭刘奭。

  在宗法制森严的封建时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