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入京-《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

  离开青州前,尔雅最后一次去花容阁和云衣阁查账,以后这些事都由别人来了。

  与尔雅一起开云衣阁的顾娘子十分舍不得尔雅。

  当然了她更舍不得尔雅的技术,虽然如今云衣阁已经培养了不少服装设计师。

  这些设计师都是女性,尔雅可怜这个世道女子出来做工不容易。

  所以聘请的工人,除了跑堂伙计大多都是女子。

  若有一天她的花容阁云衣阁遍布天下,能请十万甚至数十万女子来做工,养活自己。

  那她也算为这个时代的女子做了些什么。

  尔雅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她可能永远都没办法像古早穿越小说女主那样,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

  甚至走入朝堂,翻云覆雨,高喊人人平等,男女平等。

  她是个胆小且随遇而安的人,她只想活着,然后活的好一点。

  最后在不影响自身安危的条件下,帮扶一下这个时代的女性,她终究是个没有出息的人。

  但没有出息的人有没有出息的活法。

  尔雅查账的时候,卫岳也没有闲着。

  他要去查看爷爷奶奶新迁的墓地,顺便给他们烧点纸钱,上炷香。

  新建的祠堂也摆上了卫爷爷和卫奶奶的牌位,以及卫岳太爷爷太奶奶的牌位。

  再往上的长辈叫什么,卫木匠已经不记得了。

  所以目前祠堂只供奉了这四人外加一个陈氏。

  卫木匠再厌恶陈氏她也是卫岳的生母,她死时卫木匠也没休了她。

  但陈氏的坟茔还在章阳县,卫木匠无论如何不同意将陈氏挪进卫家的墓地。

  他怕自己不在,陈氏会在地下欺负自己的父母。

  他交代卫岳,如果他百年之后,卫岳还是对陈氏不忍心。

  届时他可以将陈氏也迁到卫家的墓地,但一定要埋的离他远远的。

  卫岳知道他爹心中的执念,因此没有反对。

  看望过卫爷爷卫奶奶,卫岳又去巡视刚建好的祖宅。

  其实尔雅不是很理解男人对于家乡一定要有房子有祖宅的执念。

  她觉得这祖宅完全可以等个十年后,她和卫岳年纪再大一点再建。

  但卫岳卫木匠包括卫辞都十分热衷,尔雅只能听之任之。

  好在祖宅建造用的都是极好的木料,这个房子如果保护的好,甚至可以住几百年。

  如果留到后世,还是古建筑呢。

  祖宅的设计图是卫木匠与尔雅一起设计的,画设计图前,两人请教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古人建房子是很有讲究的,现代人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高门大院不是什么人都能住的。

  有些房子哪怕你有钱也不能盖,所以在古代只需看一个人住的什么房子,就能看出他是什么地位,他是有钱无权,还是身居高位。

  古代有一个词叫光耀门楣,它的由来就是一个家中出了一个有出息的人后,你就可以把你的实绩挂到门楣上。

  比如卫辞,他曾是青州的解元,名冠一榜,后来他又六元及第。

  所以卫家新建的祖宅,正门上方的门框就挂着六元及第的牌匾。

  以后若是卫辞做了高官,还可以把自己的官职刻成牌匾挂上去。

  如此一来,外人只要踏进这家,一抬头就能明白这家的主人曾经六元及第,曾经做过什么官。

  牌匾挂的越多也就越光荣,可不就光耀门楣了。

  哪怕时间再过去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后世之人旅游到此,依然可以通过这些牌匾了解到家中主人的成就。

  这些牌匾是有钱人得不到的。

  卫家的祖宅只建了两进的宅院,这也没办法。

  卫辞如今是六品官员,只能住二进的宅院。

  再多就属于僭越了,被御史知道了会弹劾他的。

  但卫岳在周围留了大片的空地,他坚信儿子得官途绝不止于此,总有一天这座祖宅会再次扩建的。

  荣老爷帮忙,给卫家选好了看门的仆人。

  有卖身契在手,卫岳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安排好了一切,卫岳与尔雅带着卫木匠与周三娘还有王婶一起走水路上京。

  卫木匠与周三娘年纪都大了,尔雅与卫岳不敢走快。

  五人走走停停,硬生生走了大半个月才到京城。

  刚下了船尔雅就看到了站在码头上往这边张望的王安。

  尔雅连忙喊道:

  “王安。”

  王安发现尔雅与卫岳后顿时大喜,连忙跑了过来。

  一边帮忙接卫木匠和周三娘下船,一边道:

  “老爷,夫人,你们可来了,我都等了你们五天了,再等不到你们少爷该骂我了。”

  王婶听到他的话立刻骂他:

  “胡说八道,咱家少爷脾气再好不过,他要是骂你准是你自己笨,做错了事。”

  王安被他娘骂了不敢反驳,还一脸高兴跑上跑下的搬行李。

  接着又雇码头上很多等着拉客或拉客的牛车,把尔雅和卫岳他们带来的行李送往卫辞在京城买的新宅子。

  王安为接他们一行人赶了马车来,这辆马车本是卫辞为了每天去翰林院上值而购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几天都被王安日日赶到码头接人。

  马车空间并不大,尔雅担忧人太多会拉不动。

  所以让王安赶着马车拉着卫木匠周三娘和王婶先走。

  她和卫岳在码头再租一辆跟着王安的车一起回去。

  古代好马很贵,是真的会价值千金的。

  卫辞买的马也不便宜,花了几十两银子,但依然不是什么好马。

  尔雅觉得这匹马若对应现代的汽车,顶多是辆大众。

  马车上只坐了四个人它就跑不起来了,好在卫岳与尔雅租的这辆马车更差。

  加上赶车的车夫才三个人,走的还没王安那匹马快呢。

  晃晃悠悠终于到了卫辞在京城买的宅子。

  这套宅子地理位置十分不错,位于京中内城,治安很好。

  距离皇宫也不算远,坐马车到皇宫翰林院只需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这个通勤时间在京城已经算很不错了。

  有的新科进士家里穷,买不起京中的宅子,都到外城住。

  那每天点卯起来的才早呢,凌晨两三点起来的都有。

  古代的公务员也不好过,他们虽然不打卡,但要签到。

  且不能迟到,每个月迟到一次就要打板子。

  如果迟到次数累计到二十天,就要仗打一百大板,搞不好能打死人的。

  什么刑不上大夫,在皇家面前都是扯淡。

  当然了如果你被任命到外地做地方官,那就另当别论。

  与那些家里穷,买不起房子的官员相比,。

  卫辞作为农家子,刚考中状元就在京中买了房子。

  地段还十分不错,已经很惹人眼红了。

  而且卫辞买的房子面积也很大,本来这套房子是一套三进的四合院。

  但以卫辞如今的官员品级是不够资格住三进四合院的。

  所以卫辞买完房子就命人把倒座房和院子中间的那堵墙给扒了。

  如此一来整套房子私密性虽然差了一些,但这套房就算两进的四合院了。

  京中的房子建的都很气派,卫木匠与周三娘看着眼前这座大门开在东南角的房子,眼神都是止不住的满意与欢喜。

  两人刚刚一路走来已经对京中的繁华程度十分震撼了。

  没想到卫辞还能在此买一栋这么气派的房子,顿时都惊喜极了。

  古代官员的房子都是开在东南角,一是因为古代只有皇宫的大门和王府的大门能开在正中央。

  二也是东南角是八卦中的巽位,巽又代表风,把大门开在此处有风生水起的意思。

  进入大门后是一堵墙,这堵墙叫影壁,大门右手边还有一间房。

  这个房间一般是给家中的孩子上课的地方,所以可以叫塾。

  大门左手边则是一排房子,这排房子就是倒座房。

  倒座房中最靠近大门的一间房子可以理解为保安室,一般由门房仆人住在此处。

  保安室的左边则是两间接待厅,主人的普通客人可以在此处接待用饭。

  接待厅再往左是家中男仆住的房间和一间公共厕所。

  倒座房的对面本来有一堵墙和一个垂花门。

  垂花门也是一个家里的二门,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说的就是垂花门。

  但如今卫辞已经命人把这堵墙给扒了。

  所以如今倒座房对面就是家中的三间正房,东西两边则是东厢房和西厢房。

  倒座房和三间正房以及东西厢房组成家中的一进院。

  正房的最右边有一个储藏室耳房和一个通道。

  通过这个通道可以进入后面的后罩房,后罩房是家中女眷和婢女住的地方。

  尔雅一直觉得古代的采花贼之所以一采一个准就是因为古人对于住处的规定太死板。

  眼下卫辞已经去翰林院上值,并不在家。

  但家中安排的已经七七八八,卫木匠与周三娘作为长辈住在正房。

  卫岳与尔雅住在东厢房,卫辞则住在西厢房。

  因为房子是新买的所以特别空旷,卫辞也没心思搭理。

  一切都等着尔雅与卫岳来了布置。

  古代官员下班时间比现代人早的多,春夏是下午四点,秋冬是下午三点。

  卫辞所在的翰林院更是个清闲的衙门。

  他如今刚进去,一切都还在学习,也不用加班,一到下班时间就往家中赶。

  卫家如今还很空旷,尔雅与卫岳没来之前只有王安与一个叫松柏的小厮。

  松柏还是卫辞的师母王夫人从人牙子手中买回来的仆人,留给卫辞看门用的。

  王安与松柏都不会做饭,手艺还不如卫辞,这段时间卫辞就没怎么吃过正经饭。

  尔雅与卫岳当天到了以后,王婶也是思及家中三个男人估计都不会做饭。

  所以第一时间让松柏带她去附近的集市上买菜做饭。

  尔雅与卫岳收拾行李,周三娘与卫木匠也没闲着,也在收拾屋子。

  周三娘一辈子俭省,听到王婶要做饭吃个菜都要去买,忍不住对尔雅道:

  “我看这院子这么大,又空旷,不如咱们自己种点青菜,省的以后吃点青菜都要买,太浪费了。”

  尔雅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如果卫辞还小,她当然不介意在院子种点绿色的蔬菜,自给自足。

  问题是卫辞不小了,眼下他的老师师母都在给他相看亲事。

  据卫辞隐隐透露,陈阁老的意思是想通过他的亲事拉拢一个朝中重臣。

  那卫辞未来的媳妇出身就不会低,将来等两家商谈亲事,人家女方亲戚上门。

  看到卫家种了一院子的菜,说不定要施农家肥。

  心中怎会不骂一句有辱斯文,又怎会不更看低卫辞一眼呢。

  所以种菜这事,还是等以后卫辞娶完媳妇再说吧。

  尔雅笑笑,刚想拒绝周三娘这个提议,卫木匠就先开口道:

  “你别瞎出主意,这又不是下河村,你在这种一院子的菜,以后要是有小辞的同僚上门,指不定怎么笑话他。”

  周三娘闻言心中不以为然,在家里种个菜有啥好笑话的,谁家不吃菜?

  因为此次上京路途遥远,所以尔雅也没有带很多行李。

  除了一些她这些年的设计资料,还有她用惯了的毛笔颜料等东西,就是一些衣裳了。

  其他的在青州能卖就全卖了,周三娘和卫木匠也是如此。

  行李不多收拾的自然也快,尔雅收拾完行李,想着如今缺什么要买,就一一写到白纸上,准备明天一早就采买。

  卫岳在一旁检查时不时提醒她。

  东厢房是三间,最左边的一间房是卧室,中间可以做客厅,右边的被布置成了书房。

  三间房都很空,尔雅正思索买点什么回来布置,卫辞就下值回来了。

  卫辞的马车给王安到码头接她们,这几天他都是蹭程佑安的马车回家。

  程佑安将卫辞送到家门口听门房说干爹干娘到了,激动的顿时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跑的比卫辞还快窜进来卫家的大门,一进去就大声喊道:

  “干爹!干娘!”

  尔雅听到程佑安的声音满脸激动的跑出来:

  “佑安!”

  看到尔雅的那一刻程佑安激动的险些跑过去一把抱住她,他抱怨道:

  “干娘,你们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了好多天了。”

  尔雅看着跑到自己面前的程佑安,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胳臂道:

  “你怎么瘦了这么多?我给你做的衣裳都不合身了。”

  喜欢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