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簪花礼-《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凌霄书院,青州府官办教育机构,建于高山之巅,历史悠久,是科举考试预备场所,藏书丰富。

  书院规模宏大,建筑庄严,为了学子们能专心念书,书院一般建在山上。

  姜淮背着箱笼穿过层层阶梯,来到了面前这座气势庞大,肃穆森严的府学内。

  站在门外,姜淮只看得见面前高大的白玉石板上镌刻有力的四个大字,“凌霄书院。”

  凌霄书院以中轴线贯穿大门,内有讲堂,藏书阁,斋舍,厢房等等。

  书院内还供奉了许多至圣先师,比如孔子,朱熹等等。

  院内环境清雅,古树垂荫,到处都是假山,石桥。

  流水潺潺,一派清幽雅致的景象。

  真有“无市井之喧闹,有泉石之胜”的风貌。

  姜淮之前背着箱笼到途中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虽然他有晨练的习惯,但这石阶陡峭,姜淮还是很花了一些功夫。

  进入府学,就该去书办那里办理入学事宜。

  照旧提交身份证明,比如曾经考试的浮票,保结书,再登记姓名,籍贯,三代履历等等,相当于学籍管理。

  之后就是发落仪式,就是学政告诫生员的训诫。

  姜淮在府学行走的路上还看到了许多其他的学子,大家三三两两的交谈,还有一些是之前入学的师兄。

  和姜淮这一批的新晋秀才,姜淮认识的没几个,还有一些秀才是去了县学。

  无论府学县学,都要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入官学念书。

  基本要求就是秀才,童生也有,除非家有关系,或者其他方面优异,可破格录取。

  一般都要经过考核才可进入。

  学校提供免费的食宿,不需缴纳束修,但笔墨纸砚,书本还需自己购买,所以也还是需要一些花费。

  姜淮想的是斋舍怎么分配的。

  到时如果分配斋舍,他也不知道会和谁分配在一起,希望是几个好相处的舍友。

  姜淮走在府学内,好奇的打量路上那些三三两两的师兄们,到时就是和他们一起读书识字儿,参加乡试考举人,甚至以后可能还会朝堂相见。

  姜淮走着,就见一个学子快步迎上来,那人穿着一身华贵衣袍,带着儒巾,他看到姜淮,当即走过来。

  随后笑道,“是新晋生员是吗?”

  姜淮点点头,这人看着像是年长他的师兄。

  之后那人笑道,“学政大人的训诫还没听吧?”

  姜淮答道,“没有。”

  “那行,那我先带你去明伦堂,听学政大人的新生训诫。”

  姜淮点点头,“有劳师兄了。”

  之后那师兄带着他走过一条两侧满是古柏的青石板路。

  “你看,前方就是明伦堂了。”那师兄指了指前面若隐若现的翘角飞檐。

  “还挺近的。”

  “嗯,我带你过去吧!”

  之后姜淮由那人带领走过去,就见门口已经站着许多学子,应该都是他这一批的新晋生员。

  之后姜淮就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人远远的就朝他招手,“姜兄,这儿。”

  姜淮走过去,就看到杭永望。

  转念一想,对啊,杭永望也中了秀才,一起来听训诫也正常。

  “你怎么来的这么晚?”杭永望问。

  姜淮道,“找路……路上耽搁了。”

  “对了,杭兄,你不是本来就是府学山长的学生吗?怎么也要和我们一起听训诫?”

  “我也是新晋秀才嘛,咱们是同一批,要一起听。”杭永望笑说道。

  姜淮点点头。

  “好了,一起排队吧。”

  “好。”

  之后他们几人和别的学子一起。

  没多久,便见一个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出来。

  那官员是个中年人,面容儒雅,谦和有礼,他端坐在堂上。

  之后对着底下学子一挥袖袍。

  学子们齐齐拱手高呼,“学生拜见学政大人。”

  姜淮也跟着众人躬身拱手。

  张学政扫视了一圈底下意气风发的众学子,随后挥了挥手,“好了,都不必多礼。”

  随后他威严的声音响起,“新晋生员听令!”

  众人听了后,瞬间齐齐站直身体,紧紧盯向张大人。

  之后张学政的声音犹如擂鼓敲响在每个生员心中。

  “你们既已入了凌霄府学,都是出众的人才,自当勤学勉励,洁身自好,不可妄言懒散,荒废学业,不可结交匪类,作奸犯科……

  势必要洁身自好,忠君爱国。尔等既已入府学,便是我朝未来的栋梁,切不可行鸡鸣狗盗之事,懒怠学业…………”之后是一长串的训诫。

  张学政说完,随后大声道,“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学子齐齐拱手应答,声音响彻在整个空旷的大厅。

  “再大声一点。”

  “明白了!”

  “好。”随后,张学政挥挥袖袍开始行簪花礼。

  簪花礼是等训诫结束之后,会给新生员的帽侧上插一朵花,同时颁发生员学子服,完全确定学生的身份。

  张学政一个个的喊名字。

  当喊到姜淮的时。

  “姜淮!”

  姜淮听完当即快步上前。

  张学政捋了捋胡须,随后对着姜淮打量。

  只见姜淮脊背挺直,傲然如松。

  “你便是姜淮?”张学政锐利的眸光看向姜淮。

  姜淮点点头。

  一听说他是姜淮。

  周围的学子纷纷开始全身上下打量着姜淮,窃窃私语。

  因为有的人并没有见过他,但他小三元的事迹众人都听说了。

  都想目睹这一学子的风采。

  这会儿大家才看清他的长相。

  “没想到这就是那中了小三元的案首?”

  “是,这气度,啧啧,果然不错。”

  “就是,听说他的文卷答得最好……”

  有不服气的就道,“哼,我看和一般的学子没什么不同嘛。”

  “这你们懂什么?人家.....”

  “肃静!”

  张学政听到他们的讨论,当即猛地一拍惊堂木。

  众位学子吓得一哆嗦,连忙止住讨论。

  之后就听张学政道,“姜淮,你那篇《晚新晴夜》写的着实不错。”

  姜淮抬头,对上张学政的目光,坦然道,“学生惭愧,大人谬赞,学生自当加倍努力。”

  学政大人点点头,“好了,来行簪花礼吧。”

  姜淮拱手,“是。”

  那首诗就是院试时考的关于云霞的诗,姜淮不过随手一作。

  之后姜淮走上前,学政大人起身,将一朵簪花插在姜淮的帽子上。

  姜淮再次拱手行礼,“学生谢过学政大人。”

  “好了,下去吧。”

  之后又是后面的一系列学子的簪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