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入场-《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不过幸好你没投水,投水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人只要活下去,时间到了,自然一切都能解决。

  再说,年轻人,遇人不淑,犯个错再正常不过了。《左传》不是说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啊?”姜淮道。

  沈成济也道,“是啊,则诚兄,《传习录》也有云,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嘛!”

  程岩听完,当即感动的朝着自己胸口捶了几下。

  .......

  此刻,一处府邸。

  书房传来一声暴喝,“你们这拿的什么契书,连名字都没有!”苏平看着手上的纸契,愤怒的无以复加。

  那手下当即打开一看。

  “这....这这这....我们明明亲眼看见他签上去的啊!”

  “签的什么?这上面明明什么字都没有。你们是不是眼瞎!”

  “不是,是签的什么岩,好像叫什么程……程岩……对……程岩。”

  “程岩?”

  苏平一听,气得一脚将那手下踹开,那人像球一样翻滚了几圈。

  “我让你们抓的姜淮,你们抓程岩做什么?”

  “啊!”

  “逮....逮错人了?”

  “一群饭桶!”

  “不是,少爷,是……是松山县的嘛!”

  “是松山县,但我要的是姜淮,不是这个程岩,而且这纸契根本没签成。我给的你们画像呢!”

  “对对对,画像。”之后那手下从怀中将画像拿出来。

  又递给苏平。

  “这....我们抓的就是这个人啊。”

  “你说你们抓的这人,这人就是姜淮啊。”苏平指着画像对那手下气愤道。

  那手下挠了挠头,“可……我们抓的那人他鼻子这里有颗痣啊。”

  那手下指了指画像上姜淮的鼻子处,那里确实有一滴墨汁。

  “这....这是谁滴上去的墨汁?”苏平再次气愤道。

  等等。

  他突然反应过来。

  转瞬又对手下道,“你是说跟你们签契这人鼻子这里有痣!”

  那手下茫然的点点头。

  “噗!”苏平一口老血要喷出来,随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滚!都滚出去!滚出去!”

  他暴怒大吼。

  手下早就吓的屁滚尿流的滚远了。

  苏平又看了看那画像,这画像上这滴多余的墨汁,到底谁滴上去的?

  等他知道,他一定要把那人抓住大卸八块!

  那群贼匪是苏平特意找的,他知道那是一群骗子团伙,特意找他们对姜淮下套,没想到却抓了程岩。

  ...............

  不知不觉府试就要来了。

  崔知府这几天已经提前去了考棚,闭关,不见任何人。

  这是为了保持考试的公平性。

  他是青州知府,此次府试自然由他主持。

  姜淮等人打算再次上门拜访一下给他们做保的廪生,杨善。

  上次第一次见面,只是在杨家的小院里。

  大家一起吃了饭,几人还未单独携礼上门。

  这日。

  三人提着肉干,糕点,蔗糖,蜜饯,果脯,还有新鲜猪肉上了门。

  杨善家就在杨家隔壁,走几步路就到了。

  几人敲了门,杨善很快走出来。

  见是三人,他当即笑道,“怎么你们来了?”

  之后姜淮上前道,“上次前辈帮我们几人做保,我们还未亲自登门感谢,这次是特意来感谢您的。”

  “哎,说那些做什么,别说你还是县案首,给你做保我脸上也有光。

  既然同为读书人,咱们自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是不是?”

  “说的是,不过这些,还请您务必收下!”姜淮执意递到他手里。

  杨善见推脱不过,只好伸手接了。

  “几位还没吃饭吧?”

  之后杨善将他们邀请到厅内。

  “前辈,我们就不吃了,还得回去温书。”

  “哎,不缺那么一会儿,咱们先坐在院子里聊会儿,喝点茶,吃点点心什么的。”

  “也行。”

  之后几人在院子的石桌旁坐下。

  姜淮就注意到这桌子上有各式各样的糕点。

  比如桂花糕,凤梨酥,烤饼,麻花,玉露团,糯米糍……等等。

  口味多样,种类丰富,花样还不少。

  旁边则放着几本关于策论的书籍。

  “前辈,您最近在读策论?”

  “是啊,乡试要考策论,考举人这块比较重视,我多看看。”

  姜淮点点头。

  策论一般是要求考生针对时政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考验学生的实用政治才能。

  而且策论是最能拉开考生差距的题,更方便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官僚。

  之后杨善端过来几杯茶递给他们。

  他们一一接过。

  姜淮打量了下杨善家,虽说杨善家在杨家隔壁,但明显杨善家里看起来更豪华气派。

  院里的桌椅是紫檀的,柜子是新打的。

  院子里还有个小炉子,可以煮茶,旁边还有围棋,和几样新式话本。

  看来这杨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毕竟,每年一次府试,给五位学子做保,做保的基本收费就是五两。

  而且还有县试,如果有参加县试的学子也找他,那就是十两。

  加上廪生,朝廷每年发的六两银子,每年的基本的收入就是十六两。

  更别提朝廷每个月发的廪米了,还有不少学子会上门送礼品。

  有的学子考完后,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会再次上门送礼感谢。

  所以每年他只需读书,收入就是十六两。

  怪不得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

  之后几人喝着茶,又聊了会儿考试的事,就离开了。

  ..........

  很快府试要到了。

  这几日,姜淮收到柳士远从县里寄过来的信。

  说快府试了,让他们好好考,他和夫子在县里等着他们,让姜淮争取再中个府案首。

  这样作为他的朋友,柳士远脸上也有光。

  姜淮看了看信件,笑了笑。

  很快到了府试那天。

  天还不亮,三人就起床了。

  简单吃了会儿早餐,比如包子,咸菜之类的。

  姜正河就将他们一行人送到了考场。

  这会儿四月份,天慢慢热了,衣衫穿的也少了些,人行动也更便利。

  这会儿排队也不会让人觉得晾在冷风中,寒风嗖嗖的,冻得难受。

  大家的考篮也都已经备好了,备了一天的食物。

  府试是考三天,考帖经,杂文,策论,每天考完可以回去休息,第二天再考。

  此刻,天还未亮,衙门口杵着许多火把。

  姜淮看了看,队伍中有富家公子,那富家公子旁边还有书童伺候着喝茶吃点心。

  但更多的是脸色蜡黄的瘦弱贫苦书生。

  之后大家排着队,等着礼炮再次响起。

  很快一声令下,众人找到自己县的牌子排队,就开始搜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