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化圣贤书为践行,拯黎庶于滔天-《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就在他们的船准备掉头的时候,果然没多久就见后面也来了一条船。

  之后就有人喊道,“李大夫来了,李大夫来了!”很快就见一个穿着月白长衫的郎中提着药箱走过来。

  李大夫一看到那孩子,当即给他诊断,又给喂了药,那女子连连道谢。

  之后几人又继续往下游去,又救了好些飘在水上的人。

  有的或是躺在木盆中,有的或是站在树上,有的是飘在浮木上……姜淮一一把他们救回船中,给他们干粮,再送去临时安置点。

  之后姜淮就在临时安置点看到一老者,那老者浑浊的眼里布满血丝,身上的粗布衣服沾满泥浆,右手缠着布条,还透出隐隐血迹。

  “老人家,您先喝点儿水,吃点儿东西吧!”姜淮见了那老者,递过去一些干粮。

  老者一见那姜淮,沧桑的老眸涌出一丝乞盼,随后颤巍巍的接过,之后狼吞虎咽起来。

  这处临时安置点,安置了大概三四十人,大多数是老弱妇孺。

  此刻,一旁一个老妪正对着远处自家倒塌的房屋嚎啕大哭。

  “老人家,您家在哪儿?”姜淮看见那老妪可怜神情,走过去问。

  “我家啊。”那老妪抹了抹泪。“我家就在堤坝那里,昨日我和老头子正在收拾渔网,水一下子就冲进来,之后他抱着我就跑,跑到一处高岸,他将我放下来,自己却被洪水冲走了。”

  老妪说着再次捂着脸呜咽咽的抽泣起来。

  姜淮感觉胸口一阵发闷,他轻拍了拍老妪,“官府已经在组织搜救了,一定会找到的。”

  老妪含着泪点点头。

  一旁杭永望,周良平几人也在慰问其他受灾者,之后用笔做下记录。

  等几人寻访完。

  姜淮对着那群受灾群众道,“总之,各位叔伯婶子,你们不要放弃,保重身体,朝廷很快会发放赈灾粮和药材下来,你们等候。”

  之后大家将包裹里的干粮一一分发给那些受灾群众。

  那些群众收了连连道谢,“你们真是好人啊,大好人,你们是学子吧?”其中一个老者问他们。

  “是,我们是这青州府学凌霄书院的。”

  “好,好啊,你们这些学生娃娃愿意来帮忙我们这些灾民,是我们的荣幸,因为有了你们,我们这些人才捡回一条命得以苟活。”

  “哎,老人家,您言重了!”

  “不言重,若不是你们,我们还飘在水上呢。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啊!幸好有了你们,才是我朝之幸大黔之幸啊。”一老者激动的对姜淮他们道。

  之后大家跪地纷纷朝他们叩头感谢姜淮这一行人。

  姜淮连忙将他们扶起来。

  看着这些得救的百姓,大家觉得胸中激荡沸腾,不虚此行。

  之后到了临时安置点。

  几人就开始用带来的粮食和药材,熬粥,熬药,搀扶其他伤员,寻找他们的家人。

  之后府学的其他师兄和学子,还有大夫也到了。

  大家都加入背人,救人,喂粥,喂药,贴身照顾,包扎,彻夜守候的队列中。

  时间很快,等做完这一切,已至天明。

  姜淮几人发现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但还是不断有百姓被找来,有伤员被抬过来。

  有的被他们救活,有的已经是尸体,被他们抬着摆在一边,等着家属来认领。

  几人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别说尸体了,死人都没见过几回。

  这次在灾区见的,比他们以往十几年见的还要多。

  闻到尸体的腐臭,杭永望好多次恶心干呕的不行,周良平也是。

  但碍于已经来了,再难也要硬着头皮上。

  之后朝廷派来的人员,还有粮食和药材也到了。

  这天,他们继续拯救着灾民,他们自己都记不清这是他们找到的第多少名幸存者。

  周良平正给那百姓喂粥呢,

  这时,一个人走过来。

  姜淮几人一看,竟然是一个妇人,还挺美貌。

  正当姜淮犹疑这人是谁,就见一旁的周良平上前。

  “娘!”

  周良平喊。

  原来是周母啊。

  之后就见那妇人,眼里透着焦急,神色有些不耐道,“我收到消息,听说你来了灾区。这里这么艰险,你来这里做什么?”

  周母说着,拿着帕子帮周良平擦脸上的脏污,一脸心疼,“我儿黑了又瘦了。”

  “我这不是想着帮助灾民,为朝廷尽一份力么?”

  “那也有多种方式,没必要亲自到灾区来,我去府学找你你不在,才听说你来了这明兴县。

  你今天就回去,别呆在这里了,你陈叔的船已经到了那边,等下我让他接你回府学。”周良平的娘说完指了指一旁的水岸。

  “娘,我不回。”周良平后退一步。

  “你这孩子,怎的不听话呢?这里危险,你要是出了什么事,让为娘的怎么办?”

  “不会出事的,你看,我那些同窗都来了,大家都一样的,我们都想为这些灾民献一份力。”

  “献力也不是用这种方式,让你爹多派些人过来就行。”

  周良平没回答,只问道,“爹怎么说?”

  其实,他更在意他爹周鼎的想法。

  以前他爹就总说他,徒读父书,学而不化。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和没读有什么区别?

  这不,他刚好就来实践了?这样,他爹不会再说什么了吧。

  “你爹没怎么说,他当然希望你来,你爹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只在乎自己的面子,他巴不得你来,让你给他挣名声。

  到时,他就可以在那些同僚面前说,看我儿子亲自前往灾区,不畏艰辛,化圣贤书为践行,拯黎庶于滔天,多有面子,你爹只在乎他的面子,可我就不一样了,我……”

  “哎,娘,你别说这些了,你看不只是我,我斋舍的舍友都来了。”

  之后周良平指了指姜淮他们几人。

  “还有,就那小三元也是。”

  “什么?小三元?”之后周母看向一旁的姜淮。

  姜淮当即上前拱手道,“见过伯母!”

  周母听完笑了笑,“好!好!”

  又看向姜淮,再次打量他,问周良平,“这就是你那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