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网络诈骗案(一)-《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江州市的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窗外灰白一片,湿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与汽油的味道,城市像是被水浸泡过的旧照片,一切都显得模糊而迟缓。

  凌晨五点半,刑警程望站在案发现场,眉头紧锁。

  不是血案,不是抢劫,甚至没有直接的物理冲突。这次,是他最讨厌却又最难破解的一类案子——网络诈骗。

  而且,是命案。

  “死者名叫蔡露,二十九岁,自由职业者,生前在家中使用电脑过程中突发猝死。初步排除他杀迹象,但死者死亡前疑似遭遇高强度精神刺激。”法医张悦一边翻着解剖记录,一边简洁汇报,“脑部微血管破裂,符合长时间高度应激状态下猝死特征。”

  “电脑查了吗?”程望问。

  “查了,全部数据被远程清除。但恢复了一小段浏览记录。”技术员递过一张截图。

  浏览记录显示:

  ——“金融投资交流群”

  ——“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资金冻结解除方案”

  程望看着这些词,心里已然有了大概轮廓:这是一起围绕网络诈骗展开的案件,而蔡露是受害者。

  “她被骗了多少钱?”

  “初步查到的资金流水显示,短短两个月内,她共计转账三十七次,总金额超过一百三十万元。”

  “全是自己的钱?”

  “不完全。她曾经用车贷贷款九万,又向朋友借了二十万。”胡洋补充道,“根据银行通话记录,在死前一小时,她最后一次尝试贷款失败。”

  程望点点头:“典型的诈骗链尾端溃散模式。”

  “但这和命案有什么关系?”胡洋皱眉,“对方没进门,没用任何暴力手段,这算刑事案件吗?”

  “当然算。”程望冷静道,“网络诈骗造成死亡,哪怕只是诱导导致,也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犯罪。”

  他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眼神逐渐凝聚。

  “这个人,要抓出来。”

  ……

  上午十点,蔡露的家中,程望带队进行现场复查。

  她住在江州市东区一个老旧小区,房屋格局简单,工作区摆着一台高配电脑,桌面上还有几个便利贴,写着各种账号、登录口令,显得杂乱。

  电脑主机被技术科带走进行数据恢复。程望站在原地,环视整个房间——干净却有些机械感。

  “她平时生活状态怎么样?”

  “一个人住,父母在外地,据说她辞职两年,靠线上理财和自媒体为生。”

  “理财?她懂这行吗?”

  “据邻居说,她经常深夜还在敲键盘,有时半夜大哭,也没人敢问。”胡洋轻声道。

  程望走近阳台,目光落在晾衣杆上,一件浅灰色的家居T恤风中飘着,上面还有未干的洗衣液痕迹。显然,她生前并未做好“终结生命”的准备。

  “她不是自杀。”程望喃喃自语,“她被活活逼死的。”

  接下来两小时,程望将所有设备通联情况调取清楚。通过宽带账户确认蔡露生前常用IP地址,竟显示出短时间内频繁登录境外IP端口——但并非出国,而是“被远程接入”。

  技术员解释:“应该是对方使用控制类木马,通过虚拟桌面操控了她的电脑,甚至可能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远程诱导操作’。”

  “她有没有试图报警?”

  “有,报警记录显示在两周前,她打过一次110,称遇到投资骗局,但因未能提供明确线索,接警员建议她报警到派出所做详细笔录,但她后来并未前往。”

  程望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调取她的通话记录。”

  五分钟后,技术科播放了蔡露死前一晚的最后一通录音:

  【女声略带颤抖】:你们说的事情我都做了,我把银行卡密码都发过去了,为什么还说我违反协议?

  【男声平静冷漠】:你破坏平台规则,必须接受惩罚。想拿回钱,必须缴纳赔偿金,否则将启动法律程序,我们会通知公安、冻结所有银行账户。

  【女声近乎崩溃】:可是我……我什么都没有了……

  “对方口气冷静、用词专业,像是受过系统培训。”程望推测道,“而且,这类‘协议惩罚’话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这说明什么?”

  “这不是单人诈骗,而是团伙式结构,有明确分工,且极可能存在技术支持层与心理压迫层配合。”

  “我需要你们调出全国近三个月内所有通过‘赔偿金转账’为名义,发生的诈骗案件,再交叉比对诈骗平台关键词、语音语调与语义分析。”

  程望扫视众人,眼神如利刃。

  “我们要锁定,不是骗子的电话,而是幕后真正的操盘者。”

  ……

  初步追踪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后台显示,类似“境外投资诈骗”,全国已立案672起,死亡案例3起,全部集中在一款名叫“恒智优选”的投资APP下。

  而那款APP,从未在任何合法软件商店上线。

  程望按灭香烟,声音低沉:

  “这不是诈骗,是精准猎杀。”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