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身体的叛变(三)-《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江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深夜十一点零七分,技术办公室内,几盏台灯孤独燃着。

  屋内的空气透着一股旧纸与电子设备混合的燥热味。

  程望静静站在一块白板前,手中的红笔缓缓勾勒出三条主线:

  【作案工具路径】、【投毒时空闭环】、【心理动因链】。

  每一条上都贴满便利贴——文字密密麻麻,颜色区分出信息等级与可信程度。

  “她不是在一时冲动下下的毒。”程望低声开口,像是在和空气交谈,“这是一个结构完整的计划。”

  孙越揉了揉太阳穴:“你是说,她早就开始布局?”

  “至少,一个月前。”

  他走到白板左侧,用激光笔标注出一段时间轴:“林知微的症状最早出现在三月底——手麻、头痛、掉发——而那时,顾言清正好结束重金属课题的实验,手中曾持有实验室许可外的试剂残余。”

  “问题是,她如何保留了这些剧毒物质?不走实验室废弃品销毁流程根本不可能。”

  “除非……”程望停顿一下,“她绕开了教授。”

  他点开电脑调出的实验记录——顾言清最后一次实验登记为“3月12日”,教授签字认证试剂已交回,销毁单正常,操作步骤完整。

  但图侦组从她宿舍收缴的试剂纯度,与正常使用试剂不符。

  “她交回的是合规配比的硫代铊钾,而宿舍中的那瓶,浓度是原始级别。”技术分析员在一旁解释,“这种高浓度样品只有配制阶段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

  “她留下了制备阶段的残余液体,而不是实验后溶液。”

  “她偷藏了一部分毒物。”程望点头,“并不是在使用后残留,而是当场制备出两份,一份交回,一份隐藏。”

  孙越倒吸一口气:“所以这是预谋。”

  “是长期策划。她早就开始走这条路,只是我们直到林知微住进医院才看见这个局。”

  程望用激光笔圈出时间节点。

  3月12日:实验室配制毒剂。

  3月15日-4月8日:林知微身体持续出现异常,症状逐步加重。

  4月8日:林知微住院,确诊中毒。

  4月9日:顾言清请假离校,未再返回。

  “你注意她的请假理由了吗?”程望问。

  “家中老人病重。”孙越应道,“但我们核实过,她祖父确实在医院。”

  “问题不在于真假。”程望轻轻一笑,“而在于时机太合拍。”

  他指了指中毒确认报告日期:“她知道林知微病情已查明,选择在那天离开。”

  孙越点点头:“我们追她?”

  程望却摇头:“不,现在不合适。她不是那种一看风声紧就跑路的人,真正聪明的人知道,‘跑’是最不聪明的办法。”

  他在白板上写下一个词:等待。

  ?

  第二天,上午八点十五分,江州大学东区学生公寓管理处。

  公寓管理处的电脑房外,值班阿姨看到警察来,忙不迭地拿出门禁记录。

  顾言清的宿舍门禁记录显示:

  3月12日至4月8日,她每日平均出入次数约为7次,高峰时甚至达到10次——远高于同宿舍其他人。

  孙越不解:“她一个人进出那么频繁干什么?”

  程望点了点屏幕右下角:“你看这几个时间段。”

  3月14日,凌晨2:33,出门——4:07返回。

  3月20日,凌晨3:12,出门——5:15返回。

  3月26日,凌晨1:55,出门——4:01返回。

  “这几次都在凌晨。”程望低声道,“凌晨两个小时以上,女生离开寝室,这在大学是极不寻常的行为。”

  “我们有夜间监控吗?”

  “调出来。”

  图侦组将该时间段的视频调出,通过校内摄像头联动系统锁定顾言清的身影——她穿着灰色运动服,背着一个帆布包,从宿舍楼走出,进入教学区后消失在死角。

  “四次夜间,她都去了实验楼。”图侦人员汇报。

  “实验楼并无夜间开放权限。”

  “她用备用钥匙开门。”

  “谁能拿到钥匙?”

  图侦小组长回答:“化学实验楼的值班管理员,刘志彬。我们查了他和顾言清的通话记录——3月中旬起两人有过三次私下联系。”

  程望脸色微沉:“查刘志彬的银行账户与社交账号。”

  两个小时后,结果送来。

  刘志彬在3月13日收到一笔转账——850元,备注“资料复印费”。

  支付宝记录显示转账人是“QYQ-199X”,与顾言清常用用户名匹配。

  850元,不过是一把钥匙的价格。

  “她花钱买通了管理员,用夜间进实验楼,从备用储藏室取出或藏入毒物。”

  “可她怎么下毒的?林知微的食物与室友一致,她喝水、吃饭都在同一时间。”

  程望沉默了一下。

  “你记得她洗头时大量掉发的那次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越点头。

  “你有没有想过,毒可能不是吃进去的,而是——抹在她用的洗发水上。”

  全场陷入沉默。

  ?

  下午两点,宿舍现场复检。

  女法医胡清带队再次进入315宿舍,带走林知微床边的洗漱用品,特别是洗发水、洗面奶、毛巾和牙刷等。

  化验结果在当晚送达。

  洗发水瓶内壁、瓶口残留微量高纯度铊化合物。

  “她避开了饮食投毒的高风险通道,选择将毒素稀释后加入洗发水。”胡清解释,“皮肤吸收速度慢,但日积月累,剂量叠加后依然可以致命。”

  程望闭上眼:“这是一个冷静的下毒者。”

  “你知道最冷的部分在哪儿吗?”胡清喃喃道,“她知道别人会共用这些物品……但她确定,林知微从不借人,也不让人借。”

  程望点点头:“她对林知微的生活习惯了解得异常深入。”

  “几乎是,痴迷式地了解。”

  ?

  当晚,江州市公安局会议室。

  程望站在一众刑警面前,简明扼要汇报当前案情进展。

  “顾言清以课题研究为掩护,秘密保存铊化合物;随后通过校园通道控制,规避监控与日常接触,选择洗发水为投毒媒介,实施长达数周的缓慢投毒行为。”

  “动机呢?”孙越问,“她为什么这么做?”

  “动机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我们掌握了她的一份未提交的心理咨询记录。”程望拿出一份复印件,“她在高二时因‘同伴压迫与过度自我比较焦虑’就诊过两次,表现为被动攻击性与隐性嫉妒心理。”

  “她不是一时激愤,而是长期积累下的深层憎恨。”程望平静地说,“林知微是她生活中那个‘完美而无法企及的影子’,她既羡慕,又怨恨——最后选择‘毁掉’她。”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她不是在毒害一个人,而是在消灭一个她无法成为的人。”

  一片寂静中,桌上的电话响起。

  “程队,顾言清出现了。”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