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大唐快速发展(二)-《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

  宵禁废除的当天夜晚,长安城的夜间巡逻多了一倍。

  城内的百姓被这样的阵势吓到了,只敢隔门观望。

  直至有人试探性的走出了大门,但周围巡逻的士兵却没有去管。

  见到这一副场景,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出了房门。

  在以往,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取消宵禁,这样的机会对于百姓来说,很难得。

  渐渐的,街头小巷人影攒动,很多商铺的门口挂上了火烛和灯笼,继续营业。

  因为有电灯的存在,皇宫更加灯火通明。

  远远的,长安百姓就能看到那宏伟的宫墙。

  在这黑夜,犹如玄阳。

  宫墙上,李二负手而立,看着不远处的朱雀大街渐渐亮光四起。

  他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来临。

  他以前也曾想过解除宵禁,但那时天下未定,解除宵禁太过危险。

  后来局势稳定,李二也没有了当初的锐气,考虑的多了,就有了顾忌。

  与其冒险尝试,不如墨守陈规。

  不去做,就不会错。

  如今李二看到李承乾的做法,就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但大唐的局势,却完全不同。

  他觉得自己退位的决定做的无比正确。

  一个朝气蓬勃发展的大唐,也需要一个年轻的帝王。

  长安城宵禁解除后第三日,李承乾宣布洛阳城也解除宵禁。

  第十日,长安城周围郡县宵禁全部解除。

  十二月中旬。

  朝廷发布国债,很多商人纷纷下场购买,国库充盈。

  十二月中下旬,接近年关。

  火器阁第一批火枪火炮被制造了出来。

  数量不多,三支火枪,一门火炮。

  当晚,李承乾召见了几位国公大臣到了演武场,同时也通知了李二。

  演武场内发生的事外界不为人知,只有附近路过的百姓疑似听到了天雷声。

  演武之后,李承乾正式颁布了明年东征的政令。

  很多不知情的官员发现朝堂上的风气彻底变了。

  原本那些天天嚷嚷着战争有伤天和的保守派的大臣重新站队了。

  例如戴胄,掌管国库的他是坚定的保守派。

  “百姓希望的是和平!大唐希望的是稳定!为君为臣者,切不可劳民伤财!”

  这是戴胄一直说的话。

  如今朝堂上。

  “陛下,我完全支持东征高句丽,我们这不是发动战争,我们是为了解放那些受苦受难的高句丽百姓!”

  几个保守派文臣纷纷附和,更是请求要亲自上战场。

  朝堂这一幕,通过大唐日报宣扬出去,看傻了很多百姓。

  就在大唐百姓因为战争即将到来惶惶恐恐的时候,李承乾再次颁布了一条政令。

  这一次的战争,不向民间征军。

  听到这则消息,大唐的百姓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们从担忧逐渐转变为好奇。

  为什么朝廷会对这次战争这么有信心。

  要知道,前朝三征高句丽都失败了!而且这一次还不用征军!

  在一系列政令下,大唐迎来了李承乾掌权的第一个新年。

  华夏一年,一月一日。

  普天同庆,李承乾取消了大朝会,整个大唐休假了二十日。

  直至一月十五,大朝会才再次举行。

  这一次大朝会,作为太上皇的李二也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