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政令-《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

  朱雀大街两边,无数百姓争先恐后的朝见新帝。

  而长安城内几大世家府邸的大门则紧闭着,躲避着锋芒。

  李承乾大赦天下的圣旨在整个长安城内回响。

  史书记载,这一年,即为华元年。

  巡视长安城后,李承乾和文武百官回到了金銮殿。

  李承乾看向殿中,颁布了第一条政令。

  “自今日起,工部再设一阁,为火器阁,只受朕一人管辖,火器阁阁主,为正四品。”

  底下的文武百官虽然对于火器阁十分疑惑,但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

  新帝第一条政令,谁不知死活敢反对。

  李承乾目光落在殿前的戴胄身上。

  “户部尚书。”

  “老臣在。”

  戴胄向前一步,拱手行礼。

  “自今日起,凡工部火器阁所需之经费,需第一时间下批。”

  “臣遵旨。”

  房玄龄和杜如晦默契的相视了一眼,朝堂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承乾对于火器阁的重视。

  那这个火器阁阁主,正四品官,最佳的担任人选,他们已经猜到是谁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李承乾再次说道:

  “程处默。”

  大殿最后方,程处默按耐住激动的内心,向前一步,庄重道:

  “臣在。”

  “今日起,将由你担任火器阁阁主之位,你可有异议?”

  “臣,遵旨。”

  一众朝臣看向程处默的目光中尽是羡慕。

  之前程处默靠着捡来的功劳一跃成为五品官,如今更是连跳三阶,成了四品。

  这已经跨进了大唐的顶尖权臣行列。

  这便是自古以来很多人追捧的从龙之功。

  李承乾的政令还在继续下达。

  “自今日开始,免税三年!”

  “自今日起,各州府广修水泥路,朝廷将会发放标准,以后的每年都将派人查验。”

  “从今日起,朝廷全力征买粮草!”

  ……

  李承乾每颁布一条政令,戴胄的心就跟着颤抖一次。

  每一条政令,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若在往日,这或许对于现在的国库营收来说,算不上什么。

  但如今免税三年,国库最大的财政收入没了。

  更何况他也知道朝廷征买粮食是为了什么。

  这不是普通的屯粮,而是为了东征高句丽。

  这其中所需要的银钱,无疑是天大的数目。

  如今国库即便再充盈,也经不住这一条条政令的挥霍。

  似乎明白戴胄的想法,李承乾再次开口道:

  “戴尚书,自今日起,朝廷发放国债,此事由你负责。”

  戴胄一愣,他从未听说过这“国债”这个称谓。

  “国债?陛下,恕老臣知识浅薄,这国债是?”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面面相觑,他们也从未听说过。

  “国债,即是国家债务,由朝廷向百姓借债,最短一年为限,年限之后。朝廷归还银钱及利息。”

  向百姓借钱?

  戴胄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和钱庄的模式有些相像。

  更何况,如今免税三年,百姓手中有了闲钱。

  有人必定会选择存钱,那相比于钱庄,显然朝廷发行的国债更为靠谱。

  但前提是,国债的利息不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