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是帝国基石-《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乾清宫内,君臣的谈话还在继续。

  问完镇西军的情况,皇帝又将目光投向谢维安,询问起镇北军的现状。

  镇北军的前身是密军,谢维安接管后,带来了许多江东军的悍将。

  如今的镇北军,是帝国最为强悍的军队之一。

  “镇北军与长岭卒相比,谁要更胜一筹?”

  皇帝希望通过比较,得到最准确的判断。

  “在代国境内,镇北军不如长岭卒,除此之外,镇北军至少能与长岭卒旗鼓相当。”

  谢维安的回话同样十分客观。

  长岭卒适应代国的地形,别说镇北军,就算是黑水军,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也无法取胜。

  长岭卒也是皇帝的军事力量,听完谢维安的禀报,皇帝微微一笑。

  “如果你是梁军的主帅,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南下?”

  梁国毕竟还是帝国名义上的诸侯,皇帝的措辞还是稍微有些模糊。

  “燕国!”

  谢维安脱口而出。

  “你认为他们攻不破代国的防线?”

  皇帝追问一句。

  “能攻破,但是损失太大,而且耗时极长!”

  “如果陈国的战事结束,梁军会不会选择从陈国南下?”

  紧接着,皇帝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不会!”

  “哦?”

  谢维安的回答,与皇帝的设想不同。

  “陛下,梁国只要能拿下燕国,他们的铁骑,就能直接威胁到西原。”

  谢维安给出自己的解释。

  对帝国来说,西原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此说来,朕应该在西原囤积重兵?”

  “陛下,只要梁国无法彻底击溃燕国,西原无忧。”

  谢维安立刻献上了解决的办法。

  “燕国能抵挡住梁军的进攻?”

  想起山南军上报的战损,皇帝的眉头轻轻皱起。

  “启奏陛下,下官收到消息,梁国直到此时,都还未出动他们的骑兵。”

  胡罗素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听到胡罗素的禀报,皇帝的神色又添了一分凝重。

  “陛下,下官以为,梁国不会轻易调动他们的骑兵。”

  针对此事,谢维安有自己的看法。

  作为前郑国军队的主将,谢维安对诸侯军队的认知,与胡罗素有着角度上的不同。

  “为何?”

  皇帝的视线停留在谢维安的身上。

  “陛下,下官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燕国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击,还很容易掉进燕军的埋伏。梁国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祭出他们的杀器。”

  “至于第二个方面,梁国的骑兵,还要用来防备草原上的游牧部落。”

  禀告完毕之后,谢维安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复杂的神色。

  无论梁王有着什么样的野心,但梁国对草原的强势压制,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历代梁王为了解除帝国北境的隐忧,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这份功劳,史书不会抹杀!”

  皇帝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话题有些敏感,二人对视一眼,沉默不语。

  当日,皇帝在乾清宫设宴,为帝国的两位将军接风。

  ————

  就在皇帝频频举杯之际,皇城的某座府邸,还是那对父子,也在月下小酌。

  这对父子似乎没有敦郡王谨慎,书房、花园,甚至正厅,都是他们议事的场所。

  但是从他们依旧活得逍遥自在来看,这座王府,是真正做到了密不透风。

  “父王,陛下为何要召胡罗素和谢维安进京?”

  中年人给他的父王斟酒,态度殷勤。

  “不要什么事都问本王,你自己也要好好琢磨。”

  老王爷貌似心情不错。

  “这二人刚封了伯爵,难道陛下还有其他的赏赐?”

  略一思索,中年人说出自己的推断。

  老王爷轻轻摇头,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失望。

  “那就是——陛下将会有大动作!”

  中年人的脑海中有灵光闪过。

  “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并不愚蠢。”

  老王爷轻轻点头。

  “父王,要不儿子派人同他们亲近一番?”

  “你想找死?”

  老王爷发出了一声冷哼。

  老王爷的不满,倒也不全是因为这句。

  上次处理掉直郡王府的那位管事,结果却让直郡王府陷入到没完没了的官司之中。

  也不知为何,那管事的家人并不畏惧王府,一纸诉状递进顺天府衙,要求直郡王府将人交出。

  人在乱葬岗中,已成了一堆烂肉,直郡王府如何交人?

  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那管事的家人,态度极为坚决。

  尽管此事无法伤到直郡王,但皇城的风言风语,逼得直郡王低调了许多。

  “父王,儿子只是想让他俩闹一点笑话,给大家增添一些谈资而已。”

  中年人急忙解释了两句。

  “他二人是帝国军方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做事情,要有底线!”

  老王爷开口教导,神情严肃。

  中年人急忙起身,冲老王爷弯腰请罪。

  老王爷端起面前的酒杯,命他坐下说话。

  “敦郡王为了复仇,可以不顾一切,但是本王不行。”

  注视着王府未来的继承人,老王爷语速缓慢。

  中年人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听得极为认真。

  “本王记得你曾经说过,你要为了子孙的将来,这两位新贵,既是帝国未来的保障,也是这座王府未来的保障。”

  说完后,老王爷仰头干掉。

  不等他吩咐,中年人自觉的抓起了酒壶。

  “想要拉皇帝下马,又要不损害帝国的根基,你做的事情,比敦郡王要难上百倍。”

  这几句话,老王爷还是刻意压低了声音。

  “儿子明白!”

  中年人手持酒壶,态度十分恭敬。

  ————

  第二日!

  朝会!

  对于两位伯爵出现在金銮殿上,诸位大佬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等到一套流程走完,皇帝命二人阐述军中的现状。

  皇帝此举,是想让朝堂上的大佬,对朝廷掌控的军事力量有着更加清醒的认知,让他们摒弃掉盲目的乐观。

  从诸位大佬的反应来看,效果不错!

  “陛下,既然朝廷无法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么韬光养晦,还是很有必要。”

  有人出列,冲皇帝拱手弯腰。

  是分管兵部的郑学士!

  “如何韬光养晦?”

  皇帝开口垂询。

  “收缩阵线,摆出防守的姿态!”

  郑学士自认为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