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找到突破口-《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代国!

  长岭!

  长岭卒火力全开,虎贲军吃尽了苦头。

  最后,虎贲军只能龟缩在营地,一筹莫展!

  “如果这不是演习,虎贲军早已全军覆没!”某位前来观摩的将领面露不屑。

  “听说虎贲军还是从禁军中精挑细选,由此可以窥见禁军的实力!”另一位将领笑着回应。

  脸上同样带着浓浓的不屑。

  这两位将领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其他诸侯派来观摩的将领,差不多都是这种看法。

  “不知江东军的战力如何?”有人突然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吴、鲁两国将领的身上。

  “应该比虎贲军要强上一些!”

  沉默片刻,有人开口回应。

  是吴国派来观摩的将领。

  “朝廷的军队,也只有江东军能勉强一战!”鲁国的将领在一旁笑了起来。

  话音刚落,哄堂大笑!

  代国世子负责接待,此时他也在笑,不过心中对太子佩服不已。

  太子?

  太子正端坐东宫,面色阴沉。

  能做到大义灭亲的,都不是常人,平郡王出于仰慕,请他到内务府喝茶。

  顺道请他参观了一下刑狱司的杰作。

  再次回屋落座,客人端起茶杯的双手就有些颤抖。

  平郡王抓住时机,句句直击他的心理防线。

  哪怕早有准备,也还是露出了破绽!

  最大的破绽,就是没有充足的理由背叛自己的兄长。

  换句话说,剧情并不狗血!

  “把你们当时的对话,再重复一遍!”

  看一眼平郡王,太子缓缓开口。

  平郡王在座位上微微欠身,随即清了清嗓子,再次描述起当时的场景。

  “会不会是想着家丑不可外扬?”

  回忆完毕,平郡王又补充了一句。

  “这件事,就交给常遇春调查!”太子依旧面沉如水。

  “太子哥哥,四弟——同五弟——,要如何处理?”平郡王面露犹豫。

  “孤正为此事烦恼,你既然提出,就帮孤出个主意。”

  平郡王听后一愣,随即面露苦涩!

  血脉至亲——

  轻了,起不到惩处的效果!

  重了,又容易引来非议!

  更何况,还要考虑乾清宫那位的感受。

  “太子哥哥还真是看得起臣弟!”

  略一思索,平郡王冲太子拱手,委婉的拒绝。

  叹一口气,太子缓缓起身,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两个蠢货!”

  过了许久,太子从口中吐出了对两位弟弟的评价。

  “最可怕的不是愚蠢,而是看不清自己的愚蠢!”

  顺着太子的意思,平郡王补充两句。

  “等常遇春调查结束,孤会向父皇禀报!”

  太子对两位弟弟已是失望透顶,不愿过多的提及。

  “需要臣弟做些什么?”平郡王主动请缨。

  “他既然已经投靠了二弟,你就多关照一下!”

  “臣弟明白!”

  平郡王起身,冲太子拱手弯腰。

  锦衣卫的效率已是越发恐怖,才过去两日,常遇春就出现在东宫的凉亭外面。

  这两日太子心情恶劣,整个东宫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压抑。

  “进来说话!”

  太子独坐凉亭,语气还算温和。

  常遇春弯腰入内。

  “到底什么情况?”

  太子把玩着手中的茶杯,面无表情。

  “向睿亲王告密的是太平伯,依附于理国公府,前段时间理国公看中太平伯的一处庄子,强行要了过去,太平伯因此怀恨在心。”常遇春态度恭敬。

  在任何时代,人类都对土地保持着极大的热情。

  “太平伯的庄子是何时得的?”

  “快二十年了!”

  “二十年都没兴趣,怎么突然就打起了主意?”

  “下官也觉得蹊跷!”常遇春拱手弯腰。

  “说下去!”

  “理国公与安阳公过从甚密——”

  “谁?”太子突然开口打断。

  “安阳公!”

  “怎么哪里都有他?”太子微微皱眉。

  “要不要查一查安阳公?”常遇春向太子请示。

  沉思片刻,太子轻轻摇头。

  不是不想,是皇帝不准!

  “殿下,这位理国公,同礼亲王的交情不错!”

  作为下属,要懂得时刻为上司分忧,更何况太子还是常遇春的主人。

  “难怪孤的这位皇叔能察觉出端倪!”太子恍然大悟。

  “金畅!”精神一振的太子冲凉亭外喊道。

  “奴婢在!”

  “去礼亲王府,请礼亲王明日来东宫喝茶!”

  “喏!”

  如今的金畅时常代表太子出入权贵府邸,这种差事已是轻车熟路。

  “还查到什么?”

  等金畅的身影消失,太子继续开口询问。

  “理国公的长子,是东宫的侍卫!”

  常遇春左右看看,刻意压低了声音。

  “谁?”

  “赵路!”

  太子想了一会,感觉好像有点印象。

  赵路,理国公府的长子,不过,却不是嫡子。

  他的生母是理国公府的一名丫鬟,他的出生,完全是理国公酒后乱性的产物。

  当时,理国公还是理郡王府的世子。

  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理国公对这位长子是厌恶的,将来绝不可能继承他的爵位。

  在理国公看来,能给他谋一个侍卫的差事,已算是仁至义尽。

  “殿下,理国公家的二公子,也是宫中的侍卫!”

  介绍完有些悲剧色彩的赵路,常遇春又汇报起理国公的另一个儿子。

  赵琮康,理国公府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子,也是理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

  “在何处当差?”

  “储秀宫!”

  储秀宫,目前是皇贵妃的居所。

  太子轻轻的舒了口气。

  “理国公有多少儿子?”

  “十五!”

  “这么多?”太子心里一惊。

  除了继承人将来降一等袭爵,其余的,最少也能捞到一个子爵。

  又多出了十几家米虫!

  太子的心中涌起了浓浓的厌恶。

  “除了赵琮康,还有多少嫡子?”

  “两个!”

  “多大了?”

  “一位二十一,一位十九,都是青楼的常客!”常遇春调查得十分清楚。

  “待会出宫,你去羽林卫找到杨永成,让他同理国公府的这两位公子,好好亲近亲近!”

  吩咐完后,太子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杨永成,乐善侯府的嫡长子,未来的继承人。

  常遇春心思通透,立刻大声应下。

  等他退下,太子将头缓缓转到乾清宫的方向,心里开始猜测将来能要到多少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