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殿上辩分明-《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睿亲王原本想看一出好戏,可惜——

  太子改变了主意,利用内务府为丰记保驾护航。

  三法司的利剑从山南砍回到京师,户部已有好几位郎中被带走问话。

  户部尚书向睿亲王求救!

  从出宫开府,户部尚书就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当时的二皇子。

  几年的鞍前马后,几年的殚精竭虑,二人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睿亲王问他陷得有多深?

  户部尚书俯首弯腰,沉默不语!

  睿亲王心底一叹!

  入宫,求见太子!

  没有试探,没有拐弯抹角,睿亲王求太子帮忙。

  太子听后,神色复杂!

  “太子哥哥——”睿亲王语带哀求。

  “没了他的支持,你这位亲王大约也指挥不动户部!”

  许久过后,太子缓缓开口。

  睿亲王一言不发,等待着太子最终的决定。

  “可要是救了他,难保他将来不会撺掇你同孤反目!”

  原来,太子什么都猜到了。

  寒风吹皱了帷幕,睿亲王的额头却冒着密密的细汗。

  “罢了,你难得开口求孤,孤就帮你这一次。”

  叹一口气,太子端起了面前的茶杯。

  睿亲王起身,冲太子拱手弯腰。

  想要办成一件事情,最关键的,是要找对人!

  朝会!

  讨论完军国大事,皇帝让杜公公拿出弹劾太子的奏折,让大家议上一议。

  不就是将几个心怀叵测的家伙挂在木桩上么?

  有必要被形容成游荡在人间的恶魔?

  能参加朝会的官员,哪一位不是饱学之士?

  借此机会,一众大佬对太子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太子面色不变,听得极为仔细。

  刘总管心中大怒,带着几位红衣太监展开有力的反击。

  同一侧的郑亲王保持沉默,曹亲王向郑亲王学习。

  其他宗室王爷坚定不移地支持太子殿下。

  双方唇枪舌剑,一时难分胜负。

  皇帝咳嗽一声,金銮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太子可要自辩?”皇帝将目光落在太子的脸上。

  太子起身,冲皇帝弯腰行礼!

  等直起腰身,太子转向文官一侧。

  “京城粮价飞涨,百姓惶恐不安,可有人将此事上奏?”

  目光扫视一圈,太子缓缓开口。

  “价格时涨时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片刻之后,有人开口回话,替诸位学士分忧。

  太子循声望去,是个生面孔!

  “汝乃何人?”太子语气温和。

  “下官李儒昭,吏部左侍郎!”那人冲太子拱手弯腰。

  “你可知平日里粮食多少钱一石?”太子开口询问。

  李侍郎愣住!

  户部右侍郎想出列替同僚解围,被太子凶狠的目光吓住。

  “回话!”太子的语气依旧十分温和。

  “下官不知!”

  呼吸之间,李侍郎已神色如常。

  “你可知前段时日涨到多少?”太子继续追问。

  “下官不知!”李侍郎丝毫不慌。

  “什么都不清楚,你就敢站出来犬吠?”

  太子脸色一沉,斥责了两句。

  “下官可有说错?”

  文官嘛,除了笔下生花,嘴上功夫也十分了得。

  “京城粮价,常年稳定在四两一石,可从年前开始一路上涨,最高时达到三十两一石。李侍郎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太子怎么可能让李侍郎控制住节奏。

  李侍郎虽然不知晓具体的粮价,可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心中哪能不知。

  不过知道归知道,有些话却不能从他嘴里吐出,于是李侍郎再次拱手弯腰,请太子明示。

  “禁军士卒的饷银是一月五两,四两一石的粮价,能勉强养活全家。要是三十两一石,他们就只能饿死!”

  书房内长期练字还是十分有用,太子的情绪始终都十分稳定。

  “孤再问李侍郎,粮价为何会突然猛涨?”

  话音刚落,许多官员都暗道糟糕。

  “下官不知!”李侍郎依旧不见慌乱。

  “什么都不知道,也敢站出来回话,不知你的心中,可有畏惧二字?”

  这几句话有些诛心,李侍郎缓缓跪了下去。

  “杜学士!”太子终于放过了李侍郎。

  大部分的高官,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务虚多过于务实。

  这也是太子能用数据压制李侍郎的原因。

  “下官在!”杜学士冲太子微微欠身。

  “粮价为何会突然失控?”依旧是刚才的问题。

  “西原无粮!”杜学士毫不隐瞒。

  西原是帝国的粮仓,听到杜学士的回话,殿内一片哗然!

  “西原为何无粮?”

  “这几年,西原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调往山南。”

  山南大案,已是闹得朝野皆知,西原为何要往山南调粮,已不需要再问。

  “几年时间,就能将西原搬空?”

  “西原的粮仓,还出现了贪腐!”

  说到此处,殿内又是一片哗然。

  “陛下,此案刑部正在调查!”杜学士冲皇帝拱手弯腰。

  皇帝轻轻点头,命太子继续。

  “还是第一个问题,朝廷可有人将粮价上涨之事上奏?”

  “内阁未收到相关的奏折!”

  “那就是没有!”太子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是!”

  “为何?”

  “官员怠于政事!”

  首辅既然展开了自我批评,太子也不好继续追问,只得就此作罢。

  不过——

  太子并没有结束!

  “好一个怠于政事,如果不是父皇关注京城百姓,不知尔等今日是否还能如此安稳?”

  郑亲王听后眼皮一跳,出列向太子请教。

  “父皇赐给孤一座南郊的田庄,孤接手以后,才发现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那些粮食,除了田庄的产出,大部分都是内务府从各地采购。目的,就是为防止出现粮价猛涨的局面。”

  “如果没有父皇的高瞻远瞩,京城恐怕早已陷入了混乱!”

  太子才刚刚说完,郑亲王立刻冲皇帝跪下,三呼万岁!

  曹亲王的反应也不慢,跟着跪了下去。

  内务府诸位太监同宗室王爷跪了下去。

  杜学士带着百官跪了下去。

  皇帝吩咐平身,声音无比威严。

  等众人起身,皇帝看向太子。

  “有人打算前往田庄刺探情报,被拿下后略施惩戒。京城百姓气愤不已,用石头将其砸死,此事,是否能怪到孤的头上?”太子看向左都御史。

  卢大人出列,表示与太子无关!

  既然无关,那弹劾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太子,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