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逃命的时间,不多了!-《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崇祯应天剑一挥,怒喝道:“这些大逆不道、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给朕统统拿下。”

  “打了败仗,就连自己的王,都不要了。”

  “这样的人,属实不可教化,朕何敢用?”

  戚元辅、戚元弼急忙领命,大手一挥,一众燧发枪枪手、神机营将士,立马冲上前去,将一众缅兵,给控制起来。

  “陛下,这贼人,该如何处置?”戚元弼急忙道。

  崇祯冷冷一笑:“全部流放辽宁省,开荒垦地。每人开垦黑土地三千亩,可免其罪,准许归家!”

  “末将遵旨!”戚元辅大声领命。

  可一众恐惧的缅兵将领,知道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根本不知道大明已是两京一十六省,更不知道还有个辽宁省。

  等待他们的,将是从燥热的最南边,去到冰天雪地的最北边。

  “黔国公、吴将军。”

  “臣在。”

  “末将在。”

  沐天波、吴三省急忙出列。

  “剩下的这些俘虏,由你两人统领,打扫战场,迅速修整。准备问罪暹罗、 南掌、安南。”

  “藩属之国,敢不奉朕之号令,留之何用?”

  “臣遵旨!”

  “末将遵旨!”

  沐天波、吴三省大声领命。

  最后再看一眼满是尸首血水的山谷,崇祯率领三千营、神机营大军,继续向着缅国首府勃固前进。

  崇祯相信,这一战之后,大明之威名,将可永镇中南半岛一百年。

  缅国大军在磨盘山惨败,象军团灭、步兵和火枪兵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正在猛攻木邦宣慰司罕氏山寨的、缅国骑兵将军卓吉的耳朵里。

  卓吉拿着战报,看着几乎无懈可击的罕氏山寨,脑瓜子嗡嗡的。

  “大军,怎么就败了?”卓吉喃喃问,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将军,明军援军来了,他们的皇帝也来了,还带来了会跑的大炮。”

  “咱们的炮兵、战象,就是被他们带轮子的大炮,给轰没的。”

  “这......”纵使信使说得如此明白,卓吉还是不大敢相信。

  一直追着明军打的战象、从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缅军,怎么可能败得那么惨?

  他没亲眼见过,任谁说,他都不相信。

  “卓吉将军,大王命令,立即回军勃固,拱卫京师。”

  “再晚,明军围困了京师,可就来不及了。”

  信使急得不行,急忙催促。

  缅军溃败、损失殆尽,莽应龙能调用的,就只有卓吉的两万多骑兵。

  没有这些骑兵,莫说守住京师勃固,就是想逃亡暹罗、 南掌,也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之事。

  卓吉没办法,只得立马率领两万多骑兵,撤围罕氏土司山寨,连夜往勃固方向撤。

  莽应龙、莽应里父子还真是运气好,两人带着一众亲兵,匆匆忙忙撤回勃固城。

  前脚才刚刚进城,后脚郑成功、张煌言率领的三万明军水师,就杀到了勃固城下。

  东、西、南三面扎营,围三阙一,单独留下北门,把勃固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极速回撤的卓吉两万多骑兵,也正好赶上了,趁夜,迅速从北门,冲进了勃固城。

  焦虑的莽应龙、莽应里,看见卓吉杀回,才稍微有点喜色。

  “大王,末将救驾来迟,请大王恕罪!”卓吉急忙单膝跪地请罪。

  莽应龙急忙扶起:“卓吉将军,你来的正好。”

  “明军三面围城,至少有三万人。本王正愁无兵可用,你来了,本王就更有信心守城。”

  卓吉还没有尝试过明军的厉害,还以为三面围城的明军,就是大明皇帝的所有军队。

  不屑一笑,大声请战道:“大王,大帅,城外明军三面扎营,兵力分散,实乃大忌。”

  “而且,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今夜,正是咱们出城袭营的好机会。”

  “末将请命,率骑兵出城,夜袭敌营。”

  莽应里突然哈哈哭笑起来:“卓吉将军啊,咱们好不容易等来你的两万多兵马,可不能再出城,给报废掉。”

  “我以为,还是坚持城池的好!”

  “勃固城,至少有三万石粮,足够大军三月之用。”

  “明军远道而来,兵多马多,必定缺乏粮草。”

  “咱们正好依托城墙,把明军熬走,才是上上之选。”

  卓吉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比缅王还更加狂躁的莽应里,竟然被这几万明军,就给吓住了。

  莽应里叹息着,作为缅国继承人的他,经山谷一战,宁愿怂,也不愿死。

  莽应龙看着莽应里、李定国和卓吉三人。

  突然问道:“李将军,你说呢?”

  李定国一怔,他从莽应龙的眼神里,看到了杀气。

  此时此刻,莽应龙对汉人,憎恨到了极点。一句话说错,就将人头落地。

  何况,他对李定国的防备之心,还一直没有消除。

  李定国略一思索,抱拳道:“大王,明军势大,偷袭虽然胜算很大,但也有不可预知的危险。”

  “末将以为,还是依照大帅之策,坚壁清野,熬走明军,最为妥当。”

  莽应龙点点头,表示肯定。

  李定国的话,真是说得滴水不漏,至少没看出:他给缅军挖坑的想法。

  只不过,莽应龙点完头,却又摇起头。

  喃喃道:“王城,不宜久留!”

  “若是崇祯追上来,围死了,咱们可就插翅难逃。”

  “他那奇怪的两轮炮,咱们都轻看了,现在想想,那才是天才的射击。”

  “火力猛,又机动灵活。”

  “骑兵追到哪儿,炮兵也能跟到哪儿。”

  “战象都挡不住,一击即碎。勃固的城墙,也一定挡不住两轮炮的轰击。”

  “所以,今夜,不管多晚,不管多困难,一定要逃离勃固。”

  “否则,明天,咱们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与这勃固城,一起毁灭。”

  “啊......”莽应里、卓吉、李定国大吃一惊,眼睛死死看着莽应龙。

  莽应龙的变化,太快!太不可思议!

  他讲的,却又是那么的正确,那么的让人无法反驳。

  逃命,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