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皇权的权力,觉悟的沈渊-《大乾:我,权臣反派,专打天命之子》

  c

  u0002?叶凡在公主府“养病”的日子里,京城那场由他而起的风波,却并未平息。

  恰恰相反,它正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持续发酵着。

  百家营那场“万民弃粥”的闹剧,早已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叶凡的名字,也从之前的“铁骨圣人”,变成了一个充满了争议与嘲弄的符号。

  茶馆里,说书先生们不再讲《叶公斗权奸》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噱头的新段子——《翰林郎负心薄情,青梅竹马泪洒京华》。

  市井间的孩童们,也不再唱《青天谣》,而是换成了新编的打油诗:

  “叶大人,好文采,休书一封把妻卖。周家郎,死得惨,抚恤银子他敢占!”

  虽然沈渊“纨绔”的名声依旧不好,但叶凡“伪君子”的形象,却已是深入人心。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百姓眼中,一个真小人,似乎都比一个假君子,要来得稍微“可爱”一些。

  至少,沈渊坏得坦荡,坏在了明面上。

  而这场风波,影响最深远的,还是在朝堂之上。

  ……

  都察院左都御史,钱士林的府邸。

  书房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地上,是一堆被摔得粉碎的瓷器碎片。

  “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钱士林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面前几位噤若寒蝉的东林党同僚,怒不可遏。

  “我等谋划数月,眼看就要将沈苍那老狐狸逼入绝境,可现在呢?全被叶凡这个竖子,给毁了!”

  一位御史小心翼翼地开口:“钱大人息怒。叶凡他……或许也是被沈渊算计了。”

  “算计?”钱士林冷笑一声,将一份密报拍在桌上,“算计能让他做出抛妻弃友、侵吞抚恤金的丑事来?!我等将他捧上‘道德楷模’的神坛,是让他去当榜样,去当武器!不是让他去自曝其短,把我们所有人的脸,都丢得一干二净!”

  他现在无比后悔。

  当初收到那封揭露叶凡劣迹的“匿名信”时,他竟选择了无视!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亲手挑选的这枚“棋子”,竟然真的有如此致命的把柄!

  “现在怎么办?”另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问道,“我们弹劾沈苍的奏本,还上不上?”

  钱士林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上?

  怎么上?

  他们刚刚还在弹劾沈苍“教子无方”,转眼间,他们自己推出的“榜样”就爆出了更大的丑闻!

  这时候上奏,无异于自取其辱,只会沦为沈苍和满朝文武的笑柄!

  “此事……暂且搁置!”钱士林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在叶凡洗清自己身上的污名之前,谁也不准再提弹劾之事!否则,休怪老夫不讲情面!”

  他心中对叶凡的厌恶,已经达到了顶点。

  这颗棋子,不仅没用了,还变成了一块沾满了污泥的绊脚石。

  ……

  深宫之内,紫宸殿偏殿。

  一座高达丈许的巨大丹炉,正燃烧着熊熊的青色火焰,散发着一股奇异的药香。

  身穿明黄色道袍,面容清瘦,眼窝深陷的大乾皇帝,正盘膝而坐,对着丹炉,吐纳调息。

  他的身旁,只有一名老太监,在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陛下。”老太监将一份刚刚由司礼监呈上来的密奏,轻声念了出来。

  密奏的内容,正是关于近日京城中,叶凡与沈渊之争的始末。

  听完之后,老皇帝那双浑浊的眼睛,缓缓睁开了一丝缝隙。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惊讶,只是那两道本就深刻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

  “一个薄情寡义的伪君子,一个手段狠辣的权臣之子……”

  他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哼,声音沙哑而虚弱。

  “倒是一对有趣的‘后生’。”

  “陛下,永宁公主那边……”老太监低声问道。

  “由她去吧。”老皇帝摆了摆手,显得有些不耐烦,“年轻人胡闹,还能翻了天不成?只要他们不耽误朕……炼制这九转还阳丹,随他们怎么斗。”

  对他而言,什么朝堂,什么权斗,都远不如自己能不能“长生”,来得重要。

  沈苍也好,叶凡也罢,都不过是他用来平衡朝局,维持自己丹炉安稳的棋子。

  “传朕的口谕。”他闭上眼睛,重新进入了入定状态。

  “告诉永宁,让她安分一些,别再插手外廷之事。也告诉沈苍,让他好生‘养病’,京中的事,朕……都看着呢。”

  这道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口谕,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它让蠢蠢欲动的东林党,彻底熄了火。

  它让想要借机反扑的永宁公主,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同时也警告了“抱病在床”的沈苍,不要做得太过火。

  一场即将爆发的朝堂大风暴,竟被这位沉迷修仙的老皇帝,用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强行按了下去。

  整个京城,再次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