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工业区,领航者公司新建的标准展示厅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铁水浇铸。
厅中央,两张长条桌泾渭分明。
左边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崭新的蜂窝煤炉。
它们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炉体浑圆饱满,铁皮厚度均匀,焊接处光滑平整,炉膛内壁的耐火涂层细腻无瑕,就连炉门把手的位置和弧度都分毫不差。
每一个炉子旁边,都放着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晋城铁业协会监制·枯树林钢铁基地认证”的字样,闪烁着冷冽而可靠的光芒。上面放了一块白板,写着已交付数量:3000。
右边桌上,景象截然不同。
这里堆放的炉子,高矮胖瘦不一,颜色深浅各异。
有的炉体明显歪斜,焊接处疙疙瘩瘩露出焊渣;有的炉门关不严实,缝隙能塞进手指;有的铁皮薄得像纸,敲一敲声音发飘;还有几个炉膛内壁坑坑洼洼,耐火泥抹得跟狗啃似的。
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旁边也放着一张纸片,潦草地写着“荫城XX号”或“荫城XX记”。同样一块白板上写着已交付数量数量:932。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被邀请来的荫城数十家铁商代表们,一进门就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许多人脸色发白,额头冒汗,眼神在左右两张桌子之间来回游移,最终死死盯着自家那堆杰作,羞愤、不甘、迷茫交织在一起。
空气里弥漫着生铁和劣质焊料的味道,还有一股沉重的、名为差距的压力。
“咳咳,”领航者公司五金产品验收组的组长,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深蓝工装、神情一丝不苟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诸位荫城的掌柜、东家,今日请诸位来,是受林县长委托,就之前订购的两万件蜂窝煤炉交付情况,做一次阶段性质量通报与问题分析。”
他走到右边桌前,拿起一个炉门严重变形的炉子:
“这是‘荫城德顺号’交付的第15批,炉门公差超标三毫米,导致闭合不严,热量损失严重,且存在烫伤隐患。判定:不合格。”
又拿起一个炉壁薄得透光的:“‘荫城广发记’,第8批,铁皮厚度未达图纸要求下限0.5毫米,承压不足,极易变形烧穿。判定:不合格。”
再指向一个焊接处满是毛刺的:“‘荫城永利炉房’,第22批,焊接工艺粗糙,焊渣未清理,易挂灰且影响强度。判定:不合格。”
每念出一个商号名字和具体缺陷,被点名的掌柜脸上就火辣辣一阵。那些平日里在荫城铁货市上吆五喝六的汉子,此刻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脖子里。
验收组长放下报告,走到左边桌前,拿起一个晋城的炉子:
“诸位再看这边。晋城铁业协会交付的三千件,全部按照统一图纸标准,使用枯树林钢铁基地提供的标准规格冷轧铁板和指定焊材。
炉体直径公差±0.3毫米,铁皮厚度公差±0.1毫米,焊接采用德方工程师培训的连续气焊工艺,焊缝平滑均匀,炉膛耐火泥配方及涂抹厚度严格统一。
所有成品,经压力测试、密封测试、热效率测试,合格率:百分之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荫城众人:
“诸位,这不是针对谁。
我们只认标准,只认数据。
晋城铁业协会,在枯树林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用了一个月时间统一标准、培训工匠、改造部分简易工装。
他们交出的,是合格的产品。而我们荫城,”他指了指右边那堆五花八门的炉子,“一万单的合同,三个月时间,只交了932件,合格率不足三成。剩下的订单,按照合同约定,我们有权随时终止,转交更有能力的生产方。”
这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荫城铁商的心上。
终止合同?
这意味着他们好不容易抓住的、可能是荫城铁器翻身的最后机会,就要彻底失去!
看着那堆代表耻辱的炉子,再看看旁边晋城那整齐划一、代表未来的产品,一种巨大的危机感和无力感瞬间淹没了他们。
曾经引以为傲的各有特色、独门手艺,在冰冷的工业标准面前,变得如此可笑和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林永年在几名属官的陪同下,步入了展厅。他没有看那两堆对比鲜明的炉子,目光直接落在面如土色的荫城铁商代表们身上。
“诸位荫城的同仁,”林永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之会,不是问罪,是问路。”
他走到展厅中央,环视众人:
“荫城铁货,名噪数百年,炉火映红过潞安府的半边天。这份荣光,是诸位祖辈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我林永年,长治百姓,都记得!”
先扬后抑。铁商们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一丝,但心依旧悬着。
“但是!”林永年话锋一转,指向那堆不合格的荫城炉,“时代变了!守着老炉房,靠着老师傅的经验和各自为政的小作坊,打打农具、钉钉马掌或许还能糊口。但要承接领航者这样动辄上万件、要求统一标准的订单,要参与长治乃至山西未来的工业大潮,够吗?”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枯树林钢铁基地,年产五万吨钢!它的下游,需要的是能提供标准化零部件、能承接大批量订单的配套厂!是像晋城铁业协会那样,懂得学习、懂得统一、懂得用标准说话的铁器商!而不是一百五十家各自为战、手艺参差不齐、连一个简单的炉子都做不整齐的老字号!”
每一句话,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荫城铁商的心头。
曾经的骄傲——360家商号,千万两白银交易额,如今的窘迫——不足150家,不足300万两,以及眼前这赤裸裸的差距,让他们无法反驳。
“荫城的铁,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变成一堆只能摆在古董铺子里的老物件!”林永年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出路只有一条:整合!”
“放下门户之见,摒弃敝帚自珍!成立荫城铁业联合工坊!
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采购原料、统一生产工艺!
枯树林基地的德国工程师,可以优先为你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标准指导!
领航者公司,可以协调晋城铁业协会,分享部分工装夹具的图纸!
县府,可以为整合后的工坊,提供场地和部分启动资金的支持!”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眼中燃起的复杂光芒——有挣扎,有希望,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整合,不是吞并!是抱团取暖,是浴火重生!”林永年斩钉截铁,“整合后的荫城铁联工坊,将作为领航者公司及枯树林基地的重要合作伙伴,共享未来长治工业腾飞的订单!今天这一万单蜂窝煤炉的剩余部分,就是你们的试金石!做得好,后续还有锅炉配件、建筑五金、甚至机械零件的订单!”
林永年最后指向那堆刺眼的、不合格的荫城炉:
“是继续守着这些各有特色的废铁,等着被时代彻底淘汰?还是壮士断腕,整合力量,用统一的标准和过硬的质量,重新擦亮荫城铁货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的铁流中站稳脚跟?路,就在你们脚下!”
说完,林永年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留下满厅死寂的荫城铁商,和那两堆无声诉说着过去与未来的铁炉。
窗外,一辆印着“领航者医药”的马车驶过,提醒着人们防疫的严峻。
厅中央,两张长条桌泾渭分明。
左边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崭新的蜂窝煤炉。
它们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炉体浑圆饱满,铁皮厚度均匀,焊接处光滑平整,炉膛内壁的耐火涂层细腻无瑕,就连炉门把手的位置和弧度都分毫不差。
每一个炉子旁边,都放着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晋城铁业协会监制·枯树林钢铁基地认证”的字样,闪烁着冷冽而可靠的光芒。上面放了一块白板,写着已交付数量:3000。
右边桌上,景象截然不同。
这里堆放的炉子,高矮胖瘦不一,颜色深浅各异。
有的炉体明显歪斜,焊接处疙疙瘩瘩露出焊渣;有的炉门关不严实,缝隙能塞进手指;有的铁皮薄得像纸,敲一敲声音发飘;还有几个炉膛内壁坑坑洼洼,耐火泥抹得跟狗啃似的。
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旁边也放着一张纸片,潦草地写着“荫城XX号”或“荫城XX记”。同样一块白板上写着已交付数量数量:932。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被邀请来的荫城数十家铁商代表们,一进门就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许多人脸色发白,额头冒汗,眼神在左右两张桌子之间来回游移,最终死死盯着自家那堆杰作,羞愤、不甘、迷茫交织在一起。
空气里弥漫着生铁和劣质焊料的味道,还有一股沉重的、名为差距的压力。
“咳咳,”领航者公司五金产品验收组的组长,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深蓝工装、神情一丝不苟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诸位荫城的掌柜、东家,今日请诸位来,是受林县长委托,就之前订购的两万件蜂窝煤炉交付情况,做一次阶段性质量通报与问题分析。”
他走到右边桌前,拿起一个炉门严重变形的炉子:
“这是‘荫城德顺号’交付的第15批,炉门公差超标三毫米,导致闭合不严,热量损失严重,且存在烫伤隐患。判定:不合格。”
又拿起一个炉壁薄得透光的:“‘荫城广发记’,第8批,铁皮厚度未达图纸要求下限0.5毫米,承压不足,极易变形烧穿。判定:不合格。”
再指向一个焊接处满是毛刺的:“‘荫城永利炉房’,第22批,焊接工艺粗糙,焊渣未清理,易挂灰且影响强度。判定:不合格。”
每念出一个商号名字和具体缺陷,被点名的掌柜脸上就火辣辣一阵。那些平日里在荫城铁货市上吆五喝六的汉子,此刻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脖子里。
验收组长放下报告,走到左边桌前,拿起一个晋城的炉子:
“诸位再看这边。晋城铁业协会交付的三千件,全部按照统一图纸标准,使用枯树林钢铁基地提供的标准规格冷轧铁板和指定焊材。
炉体直径公差±0.3毫米,铁皮厚度公差±0.1毫米,焊接采用德方工程师培训的连续气焊工艺,焊缝平滑均匀,炉膛耐火泥配方及涂抹厚度严格统一。
所有成品,经压力测试、密封测试、热效率测试,合格率:百分之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荫城众人:
“诸位,这不是针对谁。
我们只认标准,只认数据。
晋城铁业协会,在枯树林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用了一个月时间统一标准、培训工匠、改造部分简易工装。
他们交出的,是合格的产品。而我们荫城,”他指了指右边那堆五花八门的炉子,“一万单的合同,三个月时间,只交了932件,合格率不足三成。剩下的订单,按照合同约定,我们有权随时终止,转交更有能力的生产方。”
这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荫城铁商的心上。
终止合同?
这意味着他们好不容易抓住的、可能是荫城铁器翻身的最后机会,就要彻底失去!
看着那堆代表耻辱的炉子,再看看旁边晋城那整齐划一、代表未来的产品,一种巨大的危机感和无力感瞬间淹没了他们。
曾经引以为傲的各有特色、独门手艺,在冰冷的工业标准面前,变得如此可笑和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林永年在几名属官的陪同下,步入了展厅。他没有看那两堆对比鲜明的炉子,目光直接落在面如土色的荫城铁商代表们身上。
“诸位荫城的同仁,”林永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之会,不是问罪,是问路。”
他走到展厅中央,环视众人:
“荫城铁货,名噪数百年,炉火映红过潞安府的半边天。这份荣光,是诸位祖辈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我林永年,长治百姓,都记得!”
先扬后抑。铁商们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一丝,但心依旧悬着。
“但是!”林永年话锋一转,指向那堆不合格的荫城炉,“时代变了!守着老炉房,靠着老师傅的经验和各自为政的小作坊,打打农具、钉钉马掌或许还能糊口。但要承接领航者这样动辄上万件、要求统一标准的订单,要参与长治乃至山西未来的工业大潮,够吗?”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枯树林钢铁基地,年产五万吨钢!它的下游,需要的是能提供标准化零部件、能承接大批量订单的配套厂!是像晋城铁业协会那样,懂得学习、懂得统一、懂得用标准说话的铁器商!而不是一百五十家各自为战、手艺参差不齐、连一个简单的炉子都做不整齐的老字号!”
每一句话,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荫城铁商的心头。
曾经的骄傲——360家商号,千万两白银交易额,如今的窘迫——不足150家,不足300万两,以及眼前这赤裸裸的差距,让他们无法反驳。
“荫城的铁,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变成一堆只能摆在古董铺子里的老物件!”林永年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出路只有一条:整合!”
“放下门户之见,摒弃敝帚自珍!成立荫城铁业联合工坊!
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采购原料、统一生产工艺!
枯树林基地的德国工程师,可以优先为你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标准指导!
领航者公司,可以协调晋城铁业协会,分享部分工装夹具的图纸!
县府,可以为整合后的工坊,提供场地和部分启动资金的支持!”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眼中燃起的复杂光芒——有挣扎,有希望,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整合,不是吞并!是抱团取暖,是浴火重生!”林永年斩钉截铁,“整合后的荫城铁联工坊,将作为领航者公司及枯树林基地的重要合作伙伴,共享未来长治工业腾飞的订单!今天这一万单蜂窝煤炉的剩余部分,就是你们的试金石!做得好,后续还有锅炉配件、建筑五金、甚至机械零件的订单!”
林永年最后指向那堆刺眼的、不合格的荫城炉:
“是继续守着这些各有特色的废铁,等着被时代彻底淘汰?还是壮士断腕,整合力量,用统一的标准和过硬的质量,重新擦亮荫城铁货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的铁流中站稳脚跟?路,就在你们脚下!”
说完,林永年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留下满厅死寂的荫城铁商,和那两堆无声诉说着过去与未来的铁炉。
窗外,一辆印着“领航者医药”的马车驶过,提醒着人们防疫的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