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星火汇聚-《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林家村十万亩梯田验收中,两万灾民签约成为领航者公司员工的场景,尤其是环绕八座丘陵的梯田、白墙黛瓦、水道桑荫、数千栋崭新家园。

  这些如同神话般的事情,随着验收队伍和那些激动难抑的乡绅、记者、商贾们的离去,瞬间在整个长治县乃至更远的地方传播开来。

  最初的议论,就在林家村周边,那些有幸远远望见或听到风声的村落里炸响。

  晒谷场上,挤满了难以置信的村民,正听一个刚从潞城卖柴回来的老汉,唾沫横飞地比划着:

  “听说了吗?林家村那边,真把水从石头山里引出来了!那水柱子,喷得比咱村口的老槐树还高!哗啦啦的,跟打雷似的!”

  旁边一个在工业区做短工的后生立刻接话,脸上带着光:

  “何止是水!

  俺亲眼看见的!

  那新盖的房子,啧啧啧,清一水的青砖到顶,白灰抹墙,黑瓦盖顶!

  门前流着水渠,路边栽着桑树苗!

  那叫一个齐整体面!不比咱县里官老爷住的地方差!”

  “啥?青砖白瓦?给那些灾民住的?”一个纳鞋底的妇人手一抖,针差点扎到手上,满脸的不信,“老天爷,那得花多少钱?林县长家是挖到金矿了吧?”

  “钱?”那后生嗤笑一声,声音拔高,“钱算个啥!

  你们是没看见那盖房子的场面!

  乖乖!漫山遍野都是人!

  砖头堆得比山高!木头垛得望不到边!

  那大工地,尘土扬得遮天蔽日!

  几千间房子,就跟雨后的蘑菇似的,蹭蹭蹭地往上长!

  人家砚哥儿亲口说了,入冬前,那两万多灾民,全都要住进暖和的砖瓦窝!”

  “两万多,全住砖瓦房?”人群彻底沸腾了,嗡嗡的议论声几乎要把晒谷场的顶棚掀翻。

  羡慕、震惊、不可思议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青砖白瓦的新房,对世代土坯茅屋的农民来说,那是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竟被一群灾民先住上了?

  还是几千间、几万间地盖?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长治县的茶馆酒肆。

  潞城县衙对面的茶馆里,几个土财主围着一个刚从林家村回来的行商。

  “那梯田,一层层跟老天爷修的台阶似的,望不到头!

  那水,银龙似的从山肚子里喷出来!

  最吓人的是那房子!

  粉墙雪白雪白!黛瓦乌黑锃亮!门前流水屋后桑苗!

  一期六百栋已建好的房子非常漂亮!

  二期工地,几千号人跟蚂蚁搬家似的,房子眼看着就起来了!

  工头拍胸脯说,入冬前,五千栋全完工!

  足够让灾民都住进去!”

  “五千栋青砖白瓦房?给灾民住?”

  一个穿绸褂的土财主茶碗差点摔了,眼珠瞪圆,“这这林家是散财童子转世?钱多烧得慌?”

  “散财?”行商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老兄,眼光浅了!

  人家这叫聚人心!

  你是没看见那些签了契约、穿上深蓝工装、挂上铜牌子的灾民!

  那眼神跟狼崽子似的,亮得吓人!

  死心塌地!盖房子?

  是安家,拴住他们的心肝!让他们死心塌地给林家卖命!

  林县长的手段,高!

  这长治县的天,以后就姓林了!”

  茶馆里一片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喘息。

  土财主们面面相觑,震撼中带着恐慌。

  散尽家财只为聚拢人心、打造铁桶江山?

  林家所图,绝非一县一池!

  当这如同天方夜谭般的消息,夹杂着羡慕、惊叹、敬畏和恐慌,终于传到散布在长治各处、尚未被纳入工赈体系,或在破庙、城墙根下挣扎的灾民耳中时,引发的,是山崩海啸般的震动!

  破庙阴暗角落里,一个饿得眼窝深陷的汉子嘶哑低吼:

  “听说了吗?林家村!从石头山里引出来的水!喷得老高!十万亩新田!全都能浇上!”

  同伴们眼神麻木。

  汉子急了,抓住旁边抱着饿哭婴儿的妇人胳膊:

  “还有房子!

  青砖!白墙!黑瓦!门前流着水!

  比地主老财家的宅子还亮堂!

  是给灾民住的!

  给那些签了契约、给他们干活的人住的!

  砚哥儿发话了,入冬前,两万多人,全都要住进暖和的砖瓦窝!

  一个不落!”

  “青砖、白墙、瓦房?给灾民?”

  妇人呆滞的眼神动了动,低头看看哭声微弱的婴儿,又看看破庙漏风的屋顶和身下冰冷潮湿的稻草,干裂的嘴唇哆嗦着。

  一股酸楚和强烈的渴望冲上眼眶,泪水无声滚落,滴在孩子枯黄的小脸上。

  “真的假的?哪有这等好事?”旁边老汉嘶哑地问,浑浊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火苗。

  “千真万确!”一个刚从潞城方向逃荒过来的年轻人挤进来,眼神亮得惊人,“俺亲眼看见的!

  那大工地!人山人海!

  砖头瓦片堆成了山!

  房子盖得,快得邪乎!

  好多墙都砌好了,正上梁呢!

  有力气,肯卖命,签了那安家立业功德契,以后完工了就能穿上蓝褂子,挂上铜牌子,还能分那样的房子!

  还说顿顿有稠粥,月月发工钱!”

  “蓝褂子、铜牌子、分房子?”破庙里的窃窃私语声瞬间大了起来,如同无数只蜜蜂发出的嗡鸣声。

  灾民们麻木的眼神被重新点燃,绝望的脸最终被渴望替代。

  青砖白瓦的暖窝,顿顿饱饭,月月工钱,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他们,就是仙境!

  “那契约是卖身契吗?”有人怯生生问。

  “卖身契?”年轻人嗤笑一声,带着鄙夷,“人家那叫安家立业功德契!

  按了手印,签了名,未来就是领航者公司的正式员工!

  跟城里工厂工人一样!

  干活拿钱!守规矩就行!

  林县长说了,签了契约,守章程,尽忠职守的,不管以前是哪的人,以后都是林家村人!血脉相连!”

  血脉相连!林家村人!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破庙里每一个灾民心中炸响!

  林家村分粮分油、新村分房、工人体面领钱的传闻,以前如同隔世梦话,此刻在青砖白瓦暖窝和血脉相连的冲击下,变得无比真实诱人!

  “俺…俺有力气!俺去!”

  “带上俺!俺会泥瓦活!”

  “还有俺婆娘和孩子!俺们一家子都能干活!只要给个暖窝,给口饱饭!”

  “林家村砚哥儿,小神农爷,”抱着婴儿的妇人,紧紧搂着孩子,喃喃念着,眼中全是虔诚的希冀。

  她低头亲了亲孩子滚烫的额头,声音虽弱却坚定:

  “儿啊,娘带你去潞城!去林家村!

  咱也去按手印!

  咱也要那青砖白瓦,流水桑树的暖窝!”

  一股洪流,开始在这群最绝望的灾民心底疯狂滋生、奔涌。

  潞城,林家村,领航者公司,林砚。

  这些名字,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吸引越来越多的灾民的目光。

  通往长治县城的各条道路,开始被一股股坚定的人流注满。

  起初只是三三两两,如同涓涓细流。

  年轻力壮的汉子,眼中燃烧孤注一掷的火焰,朝长治县城挪动。

  很快,细流开始汇聚。

  扶老携幼的身影出现了。

  白发老者拄着树枝拐杖,颤巍巍却死死盯着前方。

  面黄肌瘦的妇人背着婴孩,牵着打晃的孩子。

  更多是一家几口,相互搀扶,沉默跋涉。

  褴褛衣衫难以蔽体,赤脚踩在碎石路上,留下斑驳血痕和泥土,却无人停歇。

  人流越汇越粗,形成一股股洪流。

  没有喧嚣口号,只有粗重喘息、压抑咳嗽、孩子虚弱的啼哭,以及无数赤脚破草鞋踩在土路上的沙沙声。

  这声音汇聚,隐隐形成低沉的、令人心悸的轰鸣,如同大地深处压抑太久终于奔涌的心跳!

  “去潞城!按手印!领蓝褂子!住青砖房!”成了支撑每一步的唯一信念。

  路旁枯草被踩倒,田埂被踏平。

  偶尔路过的本地村民或小地主,看到这望不到头的褴褛洪流,骇然变色,慌忙避让,眼中惊惧不解。

  有人低语:“疯了,都疯了,真信那青砖白瓦是给他们的?”

  洪流中无人理会。

  眼睛只盯着前方,盯着长治县城。

  饥饿和疲惫啃噬体力。

  有人走着走着,一头栽倒路旁,再也爬不起来。

  旁边的人麻木绕过,或相识的发出压抑悲鸣,却是无力停下掩埋。

  倒下的人,很快被后来者无声淹没。

  死亡的阴影未能阻挡脚步,反而像残酷的筛选,让活下来的人脚步更沉重,眼神更凶狠坚定。

  那是被逼到悬崖边、退一步即深渊、只能向前纵身一跃的决绝!

  “娘,俺走不动了。”被妇人攥着手的小女孩,脚底磨出血泡,小脸煞白带哭腔。

  妇人猛地停下,蹲身,粗糙手掌胡乱抹去女儿脸上泪水泥土,声音嘶哑带着狠劲:

  “妮儿,忍着!

  再忍忍!看见没?

  前面!过了那个坡,就是长治地界了!

  到了那儿,就有白面馍馍!有暖和的炕!有不怕风吹雨打的青砖房!

  咱娘俩就能活命了!”

  她不由分说,一把将女儿背到瘦骨嶙峋的背上,咬着牙,迈开灌铅般的腿,再次汇入那沉默向前的人流。

  类似的场景,在这条漫长残酷的路上,不断上演。

  希望,是支撑他们燃烧最后生命能量的唯一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