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书房,夜。
油灯的光晕柔和地铺在红木桌案上,驱散了窗外初夏的微凉。
窗外,林家村沉浸在分粮后的满足与静谧中,只有远处工业区隐约的机器轰鸣,如同这片新生领地沉稳有力的脉搏。
林广福端起粗瓷茶碗,啜了一口浓茶,脸上沟壑舒展,带着工程告捷的踏实:
“地下水库那头,水坝夯得比城墙还结实,导水洞也通了,眼下就等砚儿二舅那边定做的精铁门闸运到,装上就能封口!
接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就等老天爷赏脸,把雨水灌满这地底水库!”
他放下茶碗,手指在粗糙的桌面划过一道线,“青龙涧的老河道,按砚哥儿的意思,彻底不用了。”
“河道滩地、淤积的肥泥,带着全村老少爷们拾掇利索了,整出三千五百亩上好的水浇地!
今后就是族产,所有产出用来支付村里老弱病残的安养,还有村学的费用!
按砚哥儿的吩咐,这三千五百亩,跟村里那三千亩麦田一块儿,这季全点上了本地的绿皮豆种!”
林永年接着父亲的话头,眉宇间带着事业扩张的锐气,也有一丝隐忧:“工业区那边,工人和家眷都搬进新起的四层宿舍楼了,窗明几净,有公用的水井、茅房,比窝棚强百倍,人心都稳了。”
“只是…”他看向林砚和苏婉贞,“眼下最紧的是那两万灾民!
荒山梯田和引水渠是快,可眼看入了夏,离冬天也不远了。
两万人呐,总不能一直挤在工棚里挨冻!
得赶紧定下章程,给他们安个能过冬的窝!”
苏婉贞指尖轻轻敲着桌上一份晋兴银行的账目摘要,声音温婉却条理分明:
“永年说的是正理,人无恒产则无恒心。
安置好了,心才真正定下来,才算是咱‘领航者’的人。”
她看向坐在特制高椅上的林砚,“砚儿,你前些日子画的那图…”
林砚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黑曜石般的眸子在灯下映着光,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掌控。
他接口道:
“正好,荒山梯田主体工程和引水干渠最吃人力的高峰快过去了,富余出来的人手,立刻转向新村建设。”
他小手在桌上一张铺开的手绘规划图上指点,那图线条清晰,布局井然:
“绕着新开出的十万亩梯田山脚,修路!
修水泥路!用我们自产的水泥!修能走大车的硬路!
把梯田、新村子、工业区、林家村,还有外面的官道,都连起来!路通则财通。
路修到哪里,砖瓦房就盖到哪里!
按我画的格局,一家一座小院,正房、厢房、灶披间、牲口棚齐全,全是青砖灰瓦!不再是草棚土窑!
所有路边、房前屋后、田埂空地,见缝插针,全给我种上桑树!
桑叶养蚕,桑木是好材,桑果能果腹,固土保水,绿荫成行!
又能给以后办丝厂、被服厂打底子,一举多得。
我们林家村也可以新开一条产业,给未来新村民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才叫安家立业!”
他目光扫过父母和爷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林家村的乡亲们,凡愿意搬到新田新村去的,一家认领一座房院。
砖、瓦、水泥这些料钱,自家出!
一时拿不出的,”
他看向母亲,“娘,晋兴银行开个专项低息安家贷,以后从他们的工钱或者田里收成里,分年扣还!”
“至于那两万人…”林砚的小手轻轻按在代表灾民工棚的区域,眼神变得深邃,“等十万亩荒山变绿,水渠通到每一层梯田,对赌完成,他们就是我们的人了(气运合并)。
愿意留下的,同等待遇!
新村有地,就划宅基地,同样贷款盖砖瓦房!
愿意进厂的,宿舍楼还能加盖!
只要跟着领航者干,就有立锥之地,就有安身之所!”
书房内一时寂静。
林广福捻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
林永年看着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创业时未曾有过的宏大格局。
苏婉贞则在心中飞速计算着贷款规模和风险控制,但眼中也满是支持。
林砚的目光最后投向书案一角,那里放着一卷新绘制的、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溶洞勘探图。
他拿起图卷,缓缓展开,指着那令人震撼的数据和剖面图:
“还有这里,鹰首岩腹腔内巨洞:长412米,最宽处83米,穹顶高27米!容积二百三十万立方米!”
他稚嫩的声音说出这串数字,带着一种奇异的份量,“这地方,是天赐的宝库!面积大!恒温,干燥,稳固,入口隐蔽。”
他手指点在溶洞中心:
“这里,要改造成领航者公司的战略粮食储备库!
石壁要开槽通风防潮,地面要铺防鼠隔板,洞口要修隐蔽坚固的双层大门。”
他的眼神望向虚空,仿佛穿透了时光,“以后,我们种子换来的粮食会越来越多,不要对外卖,把它填满!
金黄的麦子,雪白的面粉,存得越多,咱们的腰杆就越硬,心就越定!
这是乱世里,比枪炮还硬的底气!”
“存满?”林永年下意识重复,随即被这个宏大到近乎疯狂的目标震撼。
二百三十万立方米!
那需要多少粮食?
简直是一座可移动的金山!
但看着儿子平静却笃定的眼神,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好!全存满!”
林广福重重一拍大腿:“好!砚哥儿谋的是百年基业!这洞,交给族里最可靠的子弟去管!保证一粒米都丢不了!”
苏婉贞则已经在盘算:“战略储备资金占用巨大,但必须做!晋兴可以设计一套专项储备金流转机制。安家贷章程明日就拟,粮仓改造的预算和物料清单,也得尽快。”
灯光下,一家四口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交织成一幅紧密协作、共谋未来的画卷。
窗外的林家村已经安睡,但书房内的蓝图,却预示着这片土地更加波澜壮阔的明天。
民心已聚,根基已奠,粮仓将起,新村的轮廓正随着林砚的指尖,从图纸上呼之欲出。
油灯的光晕柔和地铺在红木桌案上,驱散了窗外初夏的微凉。
窗外,林家村沉浸在分粮后的满足与静谧中,只有远处工业区隐约的机器轰鸣,如同这片新生领地沉稳有力的脉搏。
林广福端起粗瓷茶碗,啜了一口浓茶,脸上沟壑舒展,带着工程告捷的踏实:
“地下水库那头,水坝夯得比城墙还结实,导水洞也通了,眼下就等砚儿二舅那边定做的精铁门闸运到,装上就能封口!
接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就等老天爷赏脸,把雨水灌满这地底水库!”
他放下茶碗,手指在粗糙的桌面划过一道线,“青龙涧的老河道,按砚哥儿的意思,彻底不用了。”
“河道滩地、淤积的肥泥,带着全村老少爷们拾掇利索了,整出三千五百亩上好的水浇地!
今后就是族产,所有产出用来支付村里老弱病残的安养,还有村学的费用!
按砚哥儿的吩咐,这三千五百亩,跟村里那三千亩麦田一块儿,这季全点上了本地的绿皮豆种!”
林永年接着父亲的话头,眉宇间带着事业扩张的锐气,也有一丝隐忧:“工业区那边,工人和家眷都搬进新起的四层宿舍楼了,窗明几净,有公用的水井、茅房,比窝棚强百倍,人心都稳了。”
“只是…”他看向林砚和苏婉贞,“眼下最紧的是那两万灾民!
荒山梯田和引水渠是快,可眼看入了夏,离冬天也不远了。
两万人呐,总不能一直挤在工棚里挨冻!
得赶紧定下章程,给他们安个能过冬的窝!”
苏婉贞指尖轻轻敲着桌上一份晋兴银行的账目摘要,声音温婉却条理分明:
“永年说的是正理,人无恒产则无恒心。
安置好了,心才真正定下来,才算是咱‘领航者’的人。”
她看向坐在特制高椅上的林砚,“砚儿,你前些日子画的那图…”
林砚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黑曜石般的眸子在灯下映着光,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掌控。
他接口道:
“正好,荒山梯田主体工程和引水干渠最吃人力的高峰快过去了,富余出来的人手,立刻转向新村建设。”
他小手在桌上一张铺开的手绘规划图上指点,那图线条清晰,布局井然:
“绕着新开出的十万亩梯田山脚,修路!
修水泥路!用我们自产的水泥!修能走大车的硬路!
把梯田、新村子、工业区、林家村,还有外面的官道,都连起来!路通则财通。
路修到哪里,砖瓦房就盖到哪里!
按我画的格局,一家一座小院,正房、厢房、灶披间、牲口棚齐全,全是青砖灰瓦!不再是草棚土窑!
所有路边、房前屋后、田埂空地,见缝插针,全给我种上桑树!
桑叶养蚕,桑木是好材,桑果能果腹,固土保水,绿荫成行!
又能给以后办丝厂、被服厂打底子,一举多得。
我们林家村也可以新开一条产业,给未来新村民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才叫安家立业!”
他目光扫过父母和爷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林家村的乡亲们,凡愿意搬到新田新村去的,一家认领一座房院。
砖、瓦、水泥这些料钱,自家出!
一时拿不出的,”
他看向母亲,“娘,晋兴银行开个专项低息安家贷,以后从他们的工钱或者田里收成里,分年扣还!”
“至于那两万人…”林砚的小手轻轻按在代表灾民工棚的区域,眼神变得深邃,“等十万亩荒山变绿,水渠通到每一层梯田,对赌完成,他们就是我们的人了(气运合并)。
愿意留下的,同等待遇!
新村有地,就划宅基地,同样贷款盖砖瓦房!
愿意进厂的,宿舍楼还能加盖!
只要跟着领航者干,就有立锥之地,就有安身之所!”
书房内一时寂静。
林广福捻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
林永年看着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创业时未曾有过的宏大格局。
苏婉贞则在心中飞速计算着贷款规模和风险控制,但眼中也满是支持。
林砚的目光最后投向书案一角,那里放着一卷新绘制的、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溶洞勘探图。
他拿起图卷,缓缓展开,指着那令人震撼的数据和剖面图:
“还有这里,鹰首岩腹腔内巨洞:长412米,最宽处83米,穹顶高27米!容积二百三十万立方米!”
他稚嫩的声音说出这串数字,带着一种奇异的份量,“这地方,是天赐的宝库!面积大!恒温,干燥,稳固,入口隐蔽。”
他手指点在溶洞中心:
“这里,要改造成领航者公司的战略粮食储备库!
石壁要开槽通风防潮,地面要铺防鼠隔板,洞口要修隐蔽坚固的双层大门。”
他的眼神望向虚空,仿佛穿透了时光,“以后,我们种子换来的粮食会越来越多,不要对外卖,把它填满!
金黄的麦子,雪白的面粉,存得越多,咱们的腰杆就越硬,心就越定!
这是乱世里,比枪炮还硬的底气!”
“存满?”林永年下意识重复,随即被这个宏大到近乎疯狂的目标震撼。
二百三十万立方米!
那需要多少粮食?
简直是一座可移动的金山!
但看着儿子平静却笃定的眼神,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好!全存满!”
林广福重重一拍大腿:“好!砚哥儿谋的是百年基业!这洞,交给族里最可靠的子弟去管!保证一粒米都丢不了!”
苏婉贞则已经在盘算:“战略储备资金占用巨大,但必须做!晋兴可以设计一套专项储备金流转机制。安家贷章程明日就拟,粮仓改造的预算和物料清单,也得尽快。”
灯光下,一家四口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交织成一幅紧密协作、共谋未来的画卷。
窗外的林家村已经安睡,但书房内的蓝图,却预示着这片土地更加波澜壮阔的明天。
民心已聚,根基已奠,粮仓将起,新村的轮廓正随着林砚的指尖,从图纸上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