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4 章 国号为秦,年号启元-《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一人一口酥与盒中无果事件后,杨修就被杨彪吊起来抽了半天。

  惨叫声隔着好几个院子都能够听见,那凄厉的喊声,仿佛杀猪一般。

  而在这样一重重的闹剧中,大汉的最后一个年,就这样悄然过去。

  对于自已的皇位即将被夺走这件事,刘辩这位少年天子自然不会不清楚。

  “母后...我们是不是就要死了?”

  刘辩有些畏惧的低着头,看着同样兴致不高的何后。

  “不...不会的。”

  何后摇了摇头,迟疑的说道。

  如今秦家权势越来越重,对于江山易主这件事,何后其实也已经有所准备。

  她那般卖力讨好秦昭,就是为了能够保全自已和儿子。

  她觉得,她现在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但保养的还是很不错的。

  “孩儿...孩儿不甘心。”

  “祖宗基业就这般被他人夺走,孩儿不甘。”

  刘辩神色挣扎,既害怕又不甘心。

  害怕被害,又不甘心江山被夺走。

  或许他并不太在乎皇位,若是刘协来做皇帝,他是能够接受的。

  可若是让给他人,他真的难以接受。

  “皇儿,你要明白,对于娘来说,江山基业比不得咱们娘俩好好活着。”

  “如今大势倾轧,已经由不得我们。”

  “既然改变不了,不如去选择接受,相信秦家不会太过为难我们。”

  何后抚摸着已经长高许多的刘辩,眼中满是慈爱。

  “孩儿明白了。”

  “孩儿会配合他们的,为了自已也是为了母后。”

  刘辩叹了口气,似是想通了也或者是妥协了。

  “这刘家的江山本身也是夺来的,被他人夺走,或许也是无可避免的。”

  “看开一些吧。”

  何后抱住自已的儿子,安慰道。

  “陛下,时辰到了,该上朝了。”

  宫殿外,一名宦官开口提醒道。

  “朕...知道了。”

  闻言,刘辩双目微微闭起,良久后才回了一句。

  他知道,这一去,便再无汉帝。

  大汉历光熹四年春,正月十五日,天气晴。

  大汉,还差最后的十年,便可再经历一个世纪。

  可这十年,却是大汉难以抵达的十年。

  上早朝后的百官井然有序的站在雄伟的大殿内。

  这些官员之中,已再无所谓的汉臣。

  或许,他们个别人的心中还有大汉,但也知道大汉再无可能。

  就如同你的那个前任一般,纵使你再怎么忘不掉他(她),你也很难能和他继续走完这条人生路。

  刘辩在宦官的随同下,最后一次坐在了这把龙椅上。

  龙椅,无数人梦寐以求,渴望在其上坐下的椅子,刘辩却觉得这把椅子有些寒凉。

  刚刚走上台阶时,每一步都走的格外沉重。

  犹记得他的父亲,曾经说过他轻浮无威仪。

  可是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他如何能够拥有勇气?

  再比如,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能说他文同光武、性类太祖?

  太祖高皇帝也是轻佻无威啊,我这是返祖,我有什么错?

  像自已的祖宗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愿陛下千秋无期!”

  刘辩坐在龙椅上,目光看着殿内群臣们高呼千秋无期。

  听着这略带讽刺的祝语,他很想问一句,无期是不是无期徒刑?

  “诸位爱卿。”

  “朕自觉文不及丞相,武不如大将军。”

  “若无丞相父子二人为天下奔波操劳,恐天下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民心所向,吾愿效仿先贤,将皇位禅让于大将军。”

  “万望大将军莫要推辞,能够解救黎民苍生,平息天下战乱,让江山早日归于太平。”

  刘辩坐在龙椅之上,每一句话说出都仿佛伴随着阵阵心痛。

  这可是祖宗们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基业,如今作为后世子孙却要将它拱手让人,这是最大的不孝,他何颜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陛下三思。昭蒙大汉厚恩,唯有肝脑涂地以报,从未有过非分之想。”

  秦昭语气诚恳,眼神坦荡。

  只是这种话出自秦昭之口,终归让人觉得无语。

  正所谓秦昭之心,路人皆知。

  如若不是众人皆知,怕是真要被这番话打动。

  “大将军,陛下所言甚是。”

  “如今天下百姓无不深感大将军恩德,大将军接受禅让,乃民心所向。”

  “臣,请陛下登基!”

  王允慷慨陈词,说罢,直接双手伏地拜倒。

  “臣,请陛下登基!”

  随着王允之后,百官除了秦澈之外,无一不匍匐在地,朗声劝进。

  “不可不可,莫非诸位要陷吾于不忠不义呼?”

  秦昭连连摆手,怒声喝道。

  坐在龙椅上的刘辩眼角微微抽搐。

  你跟我说你不想?

  你觉得朕信吗?

  三请三辞都被你简化了。

  皇帝请完了,官员请完了。

  现在该谁了?

  “儿啊,既然陛下、百官如此诚心,你就莫要推诿了。”

  就在这时,秦澈竟然也开口了。

  看到竟然是他开口劝说,刘辩人都要麻了。

  不是,你们父子两个...焯!

  原来程序都已经简化成这样了吗?

  人家三请三辞都是长则数月,短则半月,你们父子俩给寄到一天去了。

  还特么真是一点都不像等啊。

  “这...陛下之命不尊是为不忠,父亲之言不尊是为不孝。”

  “既如此,那朕就却之不恭了。”

  秦昭抿了抿嘴,感觉嘴角有点酸硬。

  明明他已经很努力往下压了,感觉还是有点向上翘。

  龙椅上的刘辩一阵无奈,眼角微微抽搐着看着这一幕。

  最终还是起身走下台来,手捧着传国玉玺。

  “大将军,日后,望你能善待百姓,以仁治国,臣也算再无牵挂了。”

  刘辩弓着身子,手捧玉玺,言语中满是无可奈何。

  “陛下放心。”

  “吾自当平定乱世,光复中华,使万邦来朝,令百姓富足。”

  秦昭双手接过传国玉玺,朗声喝道。

  这枚传国玉玺,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了大秦的手中。

  只可惜,好好的玉玺磕碎了一个角。

  秦昭手持玉玺走上龙椅前,抚摸着这把椅子,最后神情严肃的坐了上去。

  “从今日起,改国号为秦,年号启元。”

  秦昭朗声高呼,殿内的秦澈眼中热泪盈眶。

  “我大秦的历代祖宗,秦人做到了。”

  秦澈身体颤抖,激动的在心中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