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7 章 干脆叫仙豆算了-《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大秦想要站稳脚跟,除了祥瑞、军队之外,还要有超越大汉的生产力。

  社稷社稷,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农业的强大,对于封建社会而言绝对是影响一个国家国运的东西。

  生产力强大的朝代,基本上军事方面也不会差。

  因为军事方面,归根结底还是烧钱。

  谁烧的钱多,谁就强。

  十万个吕布你就算砸钱也不见得能够搞到,但十万个陷阵营士兵,却只需要砸钱就行。

  只要装备够硬,哪怕是十万个低配吕布,也不见得能够干得过一身神装的士兵。

  当方天画戟的锋锐无法破防的时候,当敌人手中的刀枪可以轻易斩断你的兵器时,哪怕是吕布,也得绕道而行。

  “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现在朝中上下,都快传疯了,没想到,老夫有一天,也能成为皇亲国戚啊。”

  “啊?”

  “哈哈哈。”

  蔡邕躺在暖阁内的摇椅上,言语中满是揶揄。

  对于大汉,他是有感情的。

  当了一辈子的汉臣,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一辈子。

  到头来,自已的女婿最后成了覆灭这个国家的主谋。

  “岳父说笑了。”

  “大势面前,人,有的时候也别无选择。”

  秦昭陪着笑脸,随口说道。

  “哼,本来以为,你们秦家充其量也就想当一世权臣。”

  “未曾想,你们的胃口竟然这么大。”

  蔡邕躺在摇椅上,神色满是复杂。

  “乘风破浪的船只,很难靠着船本身而停下。”

  秦昭倒了杯热茶,放在了蔡邕身旁的小几上。

  “也是。”

  “刚刚之言,并非是责怪你。”

  “只是老夫心中愤慨,望你莫要介怀。”

  蔡邕拿起茶盏轻抿着茶水,对着身旁的秦昭道。

  于情,他心中还是放不下大汉。

  可于理,大汉被更替也是必然的发展。

  无今日之秦,也会有其他人掌控朝廷,横扫天下。

  作为一个史官,他最是明白王朝更替的必然发展。

  都希望自已的国家千秋万世,可真正千秋万世的一个都没有。

  昔日之强秦,不过二世而亡。

  纵使八百年的大周,也不过是靠着苟延残喘才撑了八百年。

  大汉拥有近四百年的国祚,其实已经很是不易。

  “翁婿之间,何来介怀一说。”

  “小婿也是能够理解岳父的心中所思所想。”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秦昭笑了笑,轻声道。

  “说起来,大汉若无你们父子主持大局,天下还不知会乱成何种模样。”

  “于国而言,你们有罪。”

  “可于天下而言,你们却有大功。”

  “哎,是老夫心中执着了。”

  蔡邕神色复杂的打量了一下秦昭,颇为感慨的说着。

  话音落下,蔡邕不由询问起秦昭的来意:“说吧,今日来寻老夫所为何事?”

  “我发现了几种新粮食。”

  秦昭开口就是重磅炸弹,让蔡邕呆愣当场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何种样子?”

  “产量如何?”

  “可否能长期食用?”

  良久,蔡邕这才有些激动地问道。

  “样子嘛,回头我差人给岳父带来些样品。”

  “产量方面要远超如今的粮食。”

  “至于长期食用,岳父可将心放进肚子里。”

  秦昭笑着回道。

  “好...好啊!”

  “若真如你所言那般,假以时日,天下的百姓或许可以不再如今天这般忍饥挨饿。”

  “不过,新粮食的出现,往往需要大量时间的培育、观察以及尝试。”

  “不知这些你准备的如何了?”

  “你若是无法悉心照料,可让老夫来,如此福祉,切莫不能有任何差池。”

  蔡邕欣喜的连声道好,旋即满是激动的问道。

  司职大司农后,蔡邕对于农业方面有着越来越深的见解。

  同时也明白,若真如秦昭口中那般产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岳父放心。”

  “小婿已经将各式粮种进行了数次培育。”

  “如今虽然无法保障各地都能种植这种食物,但却能够让河南尹种上大片。”

  “想来,三年内,便可让司隶、河内等地完全种上这种粮食。”

  秦昭笑着宽慰了一句后,将如今粮食培育情况告知给蔡邕。

  “甚好,甚好啊!”

  “如此一来,你秦家改朝换代,倒也能够让人接受。”

  蔡邕连连点头,颔首道。

  不得不承认,秦家的运气是真好。

  竟然能够在这时候发现新的粮食,而且还细心的选择了进行培育。

  有时候,人最是相信所谓的天命所归。

  蔡邕的心理,已经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老天爷都站到了秦家这边,他一个老登还有啥可遗憾的。

  “这份奏疏,是我私有田产中的产量,岳父可以细看一番。”

  秦昭拿出一份丝帛,递给蔡邕。

  “为何现在才拿出来?”

  蔡邕狐疑的问了一句,而后便打开丝帛查看了起来。

  当看到上面惊人的产量后,蔡邕进行了一番换算。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产量太特么吓人了。

  如果不是秦昭数据造假,那就是神物降临,乃是上天予以天下百姓的祥瑞。

  嘶——

  “这叫土豆的东西,亩产竟然达到了一万三千斤?”

  “这还叫什么土豆,干脆叫仙豆算了。”

  蔡邕倒吸了口凉气,惊呼道。

  一万三千斤,当然也是汉斤,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六千斤左右。

  毕竟哪怕是后世的亩产,也很少有达到万斤的程度。

  古代少了很多科技的力量,能有这个产量已经十分恐怖了。

  “除了土豆之外,其余的亩产同样不差。”

  “这些东西如今就在我的府库之中。”

  “此番前来,是想要岳父号召司隶的百姓,明年进行大面积的耕种。”

  秦昭捋了捋须,终于道明了真正意图。

  一切好东西,都是留给自已大秦的,大汉休想沾光。

  “我必须要看到东西。”

  “若果真如你所说,我便答应你。”

  蔡邕没有因为震惊而立即答应,而是相信眼见为实。

  大司农掌管全国赋税农事,此事干系一州百姓死活,他不敢妄下定论。

  “随我来。”

  秦昭起身,邀请道。

  “带路。”

  蔡邕神色凝重的起身跟着一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