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9 章 公孙瓒之死-《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山上摇旗呐喊,滚木雷石不断。

  林中喊杀震天,箭雨纷飞不止。

  一时间,让本就因为疲惫再加上被石头砸的公孙瓒大军瞬间崩溃。

  军心的溃散,往往只在一瞬间。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当士兵全都在胡乱奔逃,欲图在必死之局中找到逃出生天的出路时,主将是谁已经不重要。

  别说是一个公孙瓒,就是一百个公孙瓒...呃,或许还真能杀出去几十个。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林中,箭雨刚刚停歇,埋伏在其中的陷阵营便率先冲杀而出。

  “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自陷阵营口号喊出以后,高顺立即下达唯有陷阵营能够听懂的命令。

  一时间,斗具齐全的不足千人精锐,直冲逃过来的万余敌军,一点都没有怂的样子。

  刀盾手顶在最前面,后方长矛、弩兵以及钩镰枪不断地挑翻公孙瓒的士卒。

  “又是这支军队!”

  “弟兄们,随我杀出重围!!”

  公孙瓒于乱军之中找到一匹无主的白马,翻身上马后持着马槊大喊。

  “随将军杀!”

  百余名精锐立即响应,随同公孙瓒突围。

  虽说大部分的士兵都已经溃散了,但终归是有一些公孙瓒的精锐亲兵在其中挣扎。

  “白马?”

  “呵!”

  “强弩,给我射那骑白马的!”

  见到竟然还有人敢骑白马,高顺立即下令。

  咻咻咻——

  百余支利箭齐齐招呼而去。

  公孙瓒人都吓傻了,连忙一个滚落,从白马身上下来。

  希律律——

  那白马一声哀鸣,身上被射成了刺猬。

  见此情形,公孙瓒不敢再上马,只能在马下持槊拼杀。

  面对斗具精良的陷阵营,公孙瓒手中马槊失去了以往的锋锐,兵器很难刺穿敌人的甲胄,只能以槊为棍,不断地挥砸。

  高顺牵制住公孙瓒时,潘凤以及匆匆下山的朱灵立即参与围剿。

  “公孙瓒,今日你逃不了!”

  “杀!”

  高顺手持环首刀,大喝一声。

  八百陷阵营将士配合默契的开始围杀连同公孙瓒在内的百余人。

  “高顺,今日吾虽死,也必杀你!”

  公孙瓒大喝一声,槊影如狂蛇乱舞,公孙瓒将马槊舞得密不透风,每一次砸击都带着崩碎山石的力道。

  然而面对斗具精良,配合默契的陷阵营,公孙瓒反而被打的满身是伤。

  而其身边的百余精锐,更是在一刻钟的时间内接连阵亡。

  盾兵继续合围,将公孙瓒活动的空间挤压的越来越小。

  第一轮箭雨过后,弓弩手将强弩上箭,对着公孙瓒便是一顿爆射。

  砰砰砰——

  箭矢射在公孙瓒身上的铠甲上,甲片崩碎,一支支短矢没入身体,溅射出大量猩红。

  “啊!!”

  “高顺,可敢与我一战?”

  公孙瓒面对围攻,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力。

  深知必死,他只求能够亲手手刃高顺。

  “军队交战,岂能只逞匹夫之勇?”

  “杀!”

  高顺情绪没有丝毫变化。

  他是将,但却也不会傻乎乎的在这个时候逞能。

  困兽犹斗,直接围杀即可。

  “懦夫!!”

  “啊!!”

  公孙瓒气炸了,怒骂一声后,身体被数杆长矛贯穿,而后被挑向上空。

  陷阵营,就是最单纯的杀戮机器。

  面对这样一群近乎武装到牙齿的对手,白马将军也只能饮恨在此。

  随着公孙瓒阵亡,公孙续、公孙越、公孙范尽皆身陨。

  而见势不妙的单经,则是带着少量斥候骑兵逃往辽东方向。

  “结束了?”

  潘凤拎着大斧子,来到高顺这边问道。

  “嗯,公孙瓒已死于乱军之中。”

  高顺微微颔首。

  “既如此,那接下来咱们该如何?”

  朱灵也带着部曲赶了过来,询问道。

  “暂时留守于无终,等候下一步命令吧。”

  “如今刘虞、公孙瓒皆死,想来幽州可以顺势拿下。”

  “至于公孙瓒的尸首,可派人送往上谷郡。”

  高顺捋了捋须,认真的说道。

  战略眼光上,出身不错的高顺,还是十分有远见的。

  公孙瓒害死刘虞,而深得民心的刘虞势必会有一大群人想要打着为他报仇,从而夺取幽州的控制权。

  将尸首送给对方,便可以瓦解对方的意图。

  事后再由朝廷进行安抚、犒赏,这些人便可归心,如此也不至于幽州继续动荡。

  毕竟,幽州地处边陲,乃是大汉的北疆防御,若是幽州出了问题,那可是生灵涂炭啊。

  “好,就听你的吧。”

  潘凤倒没什么意见,人是高顺的陷阵营杀的,和他基本没什么关系。

  另一边

  上谷郡的阎柔联合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短短十日的时间,便聚众数万兵马。

  其中大部分都是鲜卑、乌桓人。

  乌桓峭王感念刘虞昔日的恩德,领七千轻骑抵达上谷郡。

  “此番诸位能够前来,阎某感激不尽。”

  “明公于我们众人都有恩惠,如今他被奸人所害,吾等自当为他报仇。”

  阎柔看着帐中众人,感激的说道。

  “若无明公,吾等各部这几年不知会死多少人。”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乌桓峭王神色严肃的道。

  “明公仁德,其余汉人视我们为蛮夷,只有明公待我们如自已的子民。”

  “如今明公遭逢大难,吾等悔恨未能及时相救。”

  “不过,公孙瓒还是有些威名的,应当推选出一名威望较高的人统领大军。”

  一名鲜卑首领提议道。

  “阎柔通晓鲜卑、乌桓习性,不如让他来统领军队,如何?”

  鲜于银看向众人,说道。

  作为鲜卑留学生,阎柔在鲜卑人那里还是有些威望的。

  再加上刘虞生前将居庸关交给阎柔镇守,所以这个人在汉胡双方都有一定威望。

  “既是我阎兄弟统领我们,那我没什么意见。”

  鲜卑首领们纷纷赞同。

  “承蒙诸位信任,那阎某便却之不恭了。”

  “不过,明公生前仁德,在下不希望诸位坏了他的名声。”

  “此番我们旨在报仇,不可祸及百姓,否则休怪我不顾情面。”

  阎柔神色严肃,对着众人提醒道。

  “放心,吾等自不会害了明公仁德之名。”

  “何况,我们都已经在汉地生存久矣,说是乌桓人,但也算是半个汉人了。”

  众多胡人首领纷纷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