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自己人-《三国:祖龙后裔,开局与吕布同门》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权臣生活。

  秦昭算是明白了,为何那么多人都希望当权臣。

  那种当至高无上的皇权被你踩在脚下的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通往崇德殿的台阶上,父子二人向上走着。

  “你三叔那边处理的如何了?”

  秦澈看着前方的阶梯,对着身旁的秦昭问道。

  “理论上没问题。”

  “子龙胯下坐骑脚力足,最多三五日就能抵达冀州。”

  “以三叔这几年的经营,撑个十天半月是没问题的。”

  秦昭想着,便开口说道。

  “那就行。”

  秦澈微微颔首。

  他的军事能力不算出众,故而对于儿子的分析他没有任何怀疑。

  “狗贼,去死吧!!”

  就在这时,一众官员之中突然冲出了一名手持短匕的汉子。

  汉子怒吼着持刃朝秦澈刺来。

  “哼!”

  秦昭冷哼一声,抬起一脚便将刺杀之人踹的口喷鲜血,从台阶上滚落。

  台阶下方的禁军士卒,立刻毫不犹豫地持枪将其捅死。

  “司空、大将军,刺杀之人是侍中伍孚。”

  冯芳快步跑上台阶,对着二人拱手道。

  “下次官员入宫之前,记得进行搜身。”

  “若是刺杀了陛下,那可如何是好?”

  秦澈面色淡定的提醒道。

  “末将明白。”

  冯芳立即应道。

  阶梯上方的殿门前,王允、袁隗等人脸色阴沉的看着这一切。

  又失败了。

  到底谁能把这俩祸害给除掉啊。

  “几位脸色这么差?”

  “是身体不舒服吗?”

  “要不要告假几天回去好好休养身子?”

  秦昭看向众人,出言揶揄道。

  “咳咳。”

  “吓的,吓的。”

  “老夫没见过杀人的场面,所以被吓的。”

  袁隗、士孙瑞等人忍不住说道。

  “哦,王司徒呢?”

  秦昭笑着点了点头,旋即看向王允。

  “老夫...老夫被吓得说不出话了。”

  王允目光有些躲闪,连忙拱手说道。

  “哦,是嘛?”

  “我怎么记得,王司徒曾经在豫州讨伐过黄巾贼。”

  “怎么着点场面就给吓成这样?”

  “莫不是老了?”

  秦昭面带微笑着打趣道。

  “好了。”

  “钟声响了。”

  一旁的秦澈打断了秦昭的揶揄,旋即迈步走进殿内。

  见到秦澈开口解围,王允这才松了口气。

  “父亲,为何帮那王允?”

  秦昭低声问道。

  “自已人。”

  秦澈低声回了一句。

  闻言,秦昭恍然。

  太原王氏。

  秦家能够在太原扎根且势力那么大,想来和太原王氏有着不浅的关系。

  而太原王氏可是王翦所在的王家后代。

  妈的,这么算对方还有可能和自已是远房亲戚?

  “怪不得把王允提到司徒这个位置上。”

  秦昭暗自想道。

  如今王允在袁隗那边就是卧底。

  而秦澈之所以能够频频料敌于前,基本上都是老王头在透露消息。

  果然呐,有老六在的势力,永远都不可能斗过别人。

  “臣等参见陛下、太后。”

  百官见礼之后,各回各的位子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被从太尉上撸下来的大鸿胪袁隗朗声高唱,示意官员可以奏事。

  “臣,有本要奏。”

  刚刚坐下的秦昭,立刻站了起来。

  “不知大将军有何事要奏?”

  刘辩看向秦昭,好奇的问道。

  “陛下年岁渐长,而后宫之中无一妃嫔。”

  “臣以为,应当挑选一批品貌端正的秀女充入掖庭,并由陛下择优选为皇后。”

  秦昭手持笏板,拱手奏道。

  “陛下尚且年幼,这事急什么?”

  袁隗反驳道。

  毕竟刘辩的年龄才十二岁,现在挑选后妃未免操之过急。

  同时,袁隗也担心秦家是想要将秦家的女子送去宫里当皇后。

  “大将军所言甚是,朕也觉得理应挑选一批秀女,立皇后之事非同小可,还需观察她们的品行,同时还要学习宫中礼仪,怎么就急不得了?”

  何后面露不悦之色,在帘子后开口道。

  “太后所言甚是,是老臣考虑不周。”

  袁隗脸色阴沉的退了回去。

  “大将军,此事既然是由你提起,那这件事就由你来操办吧。”

  “今年入冬之前,尽量把挑选的秀女送入掖庭。”

  帘子后的何后目光柔和的看着秦昭,下令道。

  “臣,遵旨。”

  秦昭朗声应下。

  “臣,有事启奏。”

  就在秦昭退回位置上后,现任大司农的蔡邕起身开口。

  “大司农不知有何事要奏?”

  刘辩看向蔡邕,问询道。

  “此前各地叛乱兴起,朝廷忙于平叛,故而忽视了全国各地的农事。”

  “臣建议修缮水渠,便于灌溉农田,一来可以灭除虫卵,减少蝗灾、螟灾,二来可以预防干旱洪涝。”

  “如此,方为兴国之道。”

  蔡邕手持笏板,将自已最近去田间发现的问题提出。

  “可是...国库之中钱粮并不多...”

  刘辩有些无奈的低下头。

  他虽然不是什么实权皇帝,但国库的问题听也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陛下,先帝在西园之中还有数亿钱,将此钱拿去改善民生即可,老夫会亲自督办此事,绝对不会出现贪腐问题。”

  蔡邕显然是经过一番调查的,故而此刻几乎是成竹在胸,自信十足。

  他虽然是修史的儒学大家,但不代表他不懂政务。

  此前经过调查,发现曹嵩在任的这些年,贪墨了不知道多少财税。

  拨给各地修缮水渠的财款也是层层盘剥,最后根本落实不下去。

  “蔡司农,数亿钱修缮不了全国的水渠。”

  “不如先修缮河内、司隶的水渠以观后效。”

  秦昭看向蔡邕,开口说道。

  现在也就司隶和河内算是他能辐射到的地方。

  帮别人,他可没那么善良。

  “天下都是大汉的天下,修缮,当然也要全部修缮。”

  蔡邕偏头看向秦昭,那股轴劲又上来了。

  “蔡司农,就按照大将军说的来吧。”

  “国库空虚,若是一下拿出那么多钱,朝廷又该如何运转?”

  秦澈起身对着蔡邕说道。

  “这...好。”

  蔡邕略有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

  散了早朝后,蔡邕低着头走在前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岳父,心情不好?”

  秦昭走在一旁,关切地问道。

  “你还是让我回去修史吧,省的见你在朝中作怪。”

  蔡邕将脸撇过一侧,没好气的说道。

  “岳父为人正直清廉,别人掌管国库,怕是又会出现一个巨贪。”

  秦昭忍不住笑着说道。

  “哼,你夸我...你夸我我也看你不顺眼。”

  “好好的忠良不当,偏要弄权。”

  蔡邕心中一软,忍不住斥责了一句。

  “唉,岳父看看朝堂的气象,难道不比先帝在位时要清明许多?”

  “我掌权,可以让朝廷变好,这有何不好?”

  “岳父,不要太过死板,让天下百姓过得舒服,那才是为官者该行的。”

  秦昭露出一副天下无人懂我的表情,仰头叹息道。

  “你...唉,是老夫思想局限了。”

  “苦了你了。”

  蔡邕细细一想,好像确实如此,于是颇为自责的叹息道。

  女婿这么好,自已竟然还不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