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乱
十月二十四,太后八十岁寿辰。
人活七十古来稀,八十岁更是少见,盛安帝本想大办千秋节,奈何太后反对铺张浪费,因此只宣皇室宗亲入宫赴宴。
寿安殿内,盛安帝领着一众皇子皇孙与宫嫔为太后祝寿。
“祝母后/祖母万寿无疆!”
“好好好”,太后笑的眼角皱眉都舒展开来,“快起身。”
“谢母后/太后!”
太后看着一众儿孙,想起远在西北的宣王,不自觉有些失落。
盛安帝见状立即上前,接过周大监手中的奏章递给太后,“母后请看。”
太后推辞,“后宫不得干政,哀家如何能看。”
盛安帝无法,只得自己打开奏折,里面赫然夹着一封书信。
“这是二弟派人送来的家书,请母后一观。”
太后大喜,亲自接过信迫不及待读了起来,宣王信中恭祝太后寿辰大喜,又说自己镇守边疆不得返京祝寿是不孝,还请太后见谅,最后附上一大堆宣王府众人送给太后的贺礼清单。
“好,好啊!”太后看着信,眼中泪水模糊,自她偏帮长子打压二子以来,这是二子第一次写信给她,太后激动地老泪。
“今日母后寿辰,不能哭”,盛安帝明白太后心中的激动,逗趣道,“若是二弟知晓母后因此而流泪,怕下次就不敢再写信了。”
“哀家是高兴极了”,嬷嬷用帕子替太后擦干净眼泪,“你们也都别站着了,快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内府便安排歌舞伎进殿表演歌舞。
皇后端起酒杯,“母后,今日母后千秋,臣妾代众位嫔妃为母后祝寿,愿母后如松柏之茂,常青不老,似南山之寿,岁岁平安。”
所有嫔妃站起身端起酒杯跪地,“千岁千岁千千岁!”
“好好好!”太后笑的合不拢嘴,端起茶抿了一口,“哀家以茶代酒,受了你们孝心。”
“祖母”,太子站起身,“孙儿代所有皇子皇孙,祝您身体健康如常青树,福寿双全似海长流。”
“好!”太后依旧抿了一口茶,看着已过不惑之年的太子欣慰道,“太子越来越像你父皇了,哀家听闻这两年你替你父皇监国,处理国政很是妥当,以后也要如此,千万不可骄矜自满。”
盛安帝看着儿子满意颔首。
“孙儿受教!”太子行了一礼,坐回座位。
坐在皇后下首的贤妃冷眼看皇后母子出风头,心里不住冷笑:过了今晚,看你们如何得意!
酒过三巡之后已至亥时,太后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众人恭送太后离开后,盛安帝正要结束宴席,就听魏王突然道,“儿臣敬父皇一杯,父皇仁孝,不惧劳累亲自与皇后娘娘操持千秋宴,父皇这份孝心不仅感动皇祖母,儿臣也深感受教,请父皇饮下此杯。”
盛安帝大笑,“好”,待内侍倒满酒后,盛安帝仰头饮下,“朕听闻魏王妃已有身孕,我儿也要为人父,将来”
盛安帝说到这里,突然腹部剧痛,喷出一大口黑血。
“陛下!”离盛安帝最近的皇后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盛安帝倒下的身子,一边喊道,“来人,给本宫拿下这个内侍!”
魏王见事成,立即摔碎酒杯,一群身穿铠甲的兵卒冲进宫墙之内,与侍立在殿外的御林军交战。
“你,你这个逆子!”大口的鲜血从盛安帝口中涌出,盛安帝用尽全力都不能抬起手臂,只好用恶狠狠的眼神看着魏王,“你,想干什么”
魏王毫不隐藏自己的野心,“儿臣想要的,自然是成为下一任皇帝。”
“休想!”盛安帝强撑着怒骂道,“乱臣贼子,有何面目当一国之君!”
“千百年后,谁知道儿臣是乱臣贼子”魏王丝毫不惧,他看都不看惊慌失措逃跑到太子身边的皇后,只与盛安帝对视道,“史书只要儿臣坐上皇位,史书怎么写,还不是儿臣说的算”
“混账!你竟然还想篡改史书”盛安帝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儿子。
“史书本就应由胜利者书写,谁胜,谁就是正统!”魏王推开盛安帝,一屁股坐在龙椅上,“从今天起,我就是正统!”
“你!”盛安帝已经出气多进气少,“飞龙卫何在”
门外,正再与兵卒对战的飞龙卫首领一刀摸了眼前人的脖子,转身推开殿内道,“臣在!”
“传朕旨意,杀了这个忤逆不孝的畜牲!”盛安帝大口喘着气,“奉太子为,为”盛安帝还没说完,双目一闭没了气息。
“陛下!”站在太子身边的皇后眼睁睁看着与自己同床共枕半辈子的男人死去,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依然大受打击,一时间昏死过去。
太子将皇后交给内侍照顾,转头冲飞龙卫首领道,“飞龙卫听令!”
“臣在!”飞龙卫首领应道。
太子大喝道,“拿下弑君篡位之人,死活不论!”
“是!”飞龙卫不再与兵卒对抗,纷纷杀向魏王母子。
安王与穆大老爷见此情景,立刻带着人上前保护魏王,两相人马在殿内斗地不分上下。
正当殿内情势焦灼时,唐征率五千西北军赶到宫门口,用令牌扣开层层宫门,一路赶到寿安殿,入目便是遍地尸首。
“魏国公!”被飞龙卫逼的步步后退的魏王大喜,“快来救驾!”
魏国公置若罔闻,吩咐手下士兵控制住殿内情势,带着唐时与亲兵一起加入战斗。
“太子,你完了,飞龙卫武功再高强,在数千军队面前也不过是蚍蜉撼树”,魏王大笑,“看在兄弟一场的面子上,你现在跪在地上束手就擒,弟弟我可以留你一个全尸!”
太子面色平静道,“我没二弟如此胸怀,今日若我赢了,我定将你五马分尸凌迟处死!”
“死到临头还呈口舌之快,既然如此,那弟弟我就送你上路”,魏王拔出腰间佩剑,一个箭步跃下台阶。
太子站在原地不动。
就在剑尖即将碰触到太子的喉咙那一刻,噗嗤一声,一把长刀自魏王心口穿过。
求票票啦
十月二十四,太后八十岁寿辰。
人活七十古来稀,八十岁更是少见,盛安帝本想大办千秋节,奈何太后反对铺张浪费,因此只宣皇室宗亲入宫赴宴。
寿安殿内,盛安帝领着一众皇子皇孙与宫嫔为太后祝寿。
“祝母后/祖母万寿无疆!”
“好好好”,太后笑的眼角皱眉都舒展开来,“快起身。”
“谢母后/太后!”
太后看着一众儿孙,想起远在西北的宣王,不自觉有些失落。
盛安帝见状立即上前,接过周大监手中的奏章递给太后,“母后请看。”
太后推辞,“后宫不得干政,哀家如何能看。”
盛安帝无法,只得自己打开奏折,里面赫然夹着一封书信。
“这是二弟派人送来的家书,请母后一观。”
太后大喜,亲自接过信迫不及待读了起来,宣王信中恭祝太后寿辰大喜,又说自己镇守边疆不得返京祝寿是不孝,还请太后见谅,最后附上一大堆宣王府众人送给太后的贺礼清单。
“好,好啊!”太后看着信,眼中泪水模糊,自她偏帮长子打压二子以来,这是二子第一次写信给她,太后激动地老泪。
“今日母后寿辰,不能哭”,盛安帝明白太后心中的激动,逗趣道,“若是二弟知晓母后因此而流泪,怕下次就不敢再写信了。”
“哀家是高兴极了”,嬷嬷用帕子替太后擦干净眼泪,“你们也都别站着了,快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内府便安排歌舞伎进殿表演歌舞。
皇后端起酒杯,“母后,今日母后千秋,臣妾代众位嫔妃为母后祝寿,愿母后如松柏之茂,常青不老,似南山之寿,岁岁平安。”
所有嫔妃站起身端起酒杯跪地,“千岁千岁千千岁!”
“好好好!”太后笑的合不拢嘴,端起茶抿了一口,“哀家以茶代酒,受了你们孝心。”
“祖母”,太子站起身,“孙儿代所有皇子皇孙,祝您身体健康如常青树,福寿双全似海长流。”
“好!”太后依旧抿了一口茶,看着已过不惑之年的太子欣慰道,“太子越来越像你父皇了,哀家听闻这两年你替你父皇监国,处理国政很是妥当,以后也要如此,千万不可骄矜自满。”
盛安帝看着儿子满意颔首。
“孙儿受教!”太子行了一礼,坐回座位。
坐在皇后下首的贤妃冷眼看皇后母子出风头,心里不住冷笑:过了今晚,看你们如何得意!
酒过三巡之后已至亥时,太后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众人恭送太后离开后,盛安帝正要结束宴席,就听魏王突然道,“儿臣敬父皇一杯,父皇仁孝,不惧劳累亲自与皇后娘娘操持千秋宴,父皇这份孝心不仅感动皇祖母,儿臣也深感受教,请父皇饮下此杯。”
盛安帝大笑,“好”,待内侍倒满酒后,盛安帝仰头饮下,“朕听闻魏王妃已有身孕,我儿也要为人父,将来”
盛安帝说到这里,突然腹部剧痛,喷出一大口黑血。
“陛下!”离盛安帝最近的皇后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盛安帝倒下的身子,一边喊道,“来人,给本宫拿下这个内侍!”
魏王见事成,立即摔碎酒杯,一群身穿铠甲的兵卒冲进宫墙之内,与侍立在殿外的御林军交战。
“你,你这个逆子!”大口的鲜血从盛安帝口中涌出,盛安帝用尽全力都不能抬起手臂,只好用恶狠狠的眼神看着魏王,“你,想干什么”
魏王毫不隐藏自己的野心,“儿臣想要的,自然是成为下一任皇帝。”
“休想!”盛安帝强撑着怒骂道,“乱臣贼子,有何面目当一国之君!”
“千百年后,谁知道儿臣是乱臣贼子”魏王丝毫不惧,他看都不看惊慌失措逃跑到太子身边的皇后,只与盛安帝对视道,“史书只要儿臣坐上皇位,史书怎么写,还不是儿臣说的算”
“混账!你竟然还想篡改史书”盛安帝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儿子。
“史书本就应由胜利者书写,谁胜,谁就是正统!”魏王推开盛安帝,一屁股坐在龙椅上,“从今天起,我就是正统!”
“你!”盛安帝已经出气多进气少,“飞龙卫何在”
门外,正再与兵卒对战的飞龙卫首领一刀摸了眼前人的脖子,转身推开殿内道,“臣在!”
“传朕旨意,杀了这个忤逆不孝的畜牲!”盛安帝大口喘着气,“奉太子为,为”盛安帝还没说完,双目一闭没了气息。
“陛下!”站在太子身边的皇后眼睁睁看着与自己同床共枕半辈子的男人死去,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依然大受打击,一时间昏死过去。
太子将皇后交给内侍照顾,转头冲飞龙卫首领道,“飞龙卫听令!”
“臣在!”飞龙卫首领应道。
太子大喝道,“拿下弑君篡位之人,死活不论!”
“是!”飞龙卫不再与兵卒对抗,纷纷杀向魏王母子。
安王与穆大老爷见此情景,立刻带着人上前保护魏王,两相人马在殿内斗地不分上下。
正当殿内情势焦灼时,唐征率五千西北军赶到宫门口,用令牌扣开层层宫门,一路赶到寿安殿,入目便是遍地尸首。
“魏国公!”被飞龙卫逼的步步后退的魏王大喜,“快来救驾!”
魏国公置若罔闻,吩咐手下士兵控制住殿内情势,带着唐时与亲兵一起加入战斗。
“太子,你完了,飞龙卫武功再高强,在数千军队面前也不过是蚍蜉撼树”,魏王大笑,“看在兄弟一场的面子上,你现在跪在地上束手就擒,弟弟我可以留你一个全尸!”
太子面色平静道,“我没二弟如此胸怀,今日若我赢了,我定将你五马分尸凌迟处死!”
“死到临头还呈口舌之快,既然如此,那弟弟我就送你上路”,魏王拔出腰间佩剑,一个箭步跃下台阶。
太子站在原地不动。
就在剑尖即将碰触到太子的喉咙那一刻,噗嗤一声,一把长刀自魏王心口穿过。
求票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