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中计-《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第232章 中计

  十月初,洛阳各地突然流传一则童谣:

  百万银两失无踪,武威城破将军死,数万百姓被杀戮,追根究底竟通敌!

  “砰!”太子一拳狠狠打在桌面,“究竟是谁这么狠毒,竟然放出这样的谣言,最好不要让孤抓到他,否则孤定将他碎尸万段!”

  “殿下何必动气,不过是一则童谣,小孩子觉得顺口就唱了,谣言止于智者,殿下”

  “砰!”茶杯贴着章大老爷的耳边砸在墙上,章大老爷瞬间闭上嘴。

  “现在这则童谣已经传遍全洛阳,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吟唱”,一旁坐着的幕僚道,“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信谣言的人多了,哪怕是假的,也会被当成真的。”

  这话说到太子的心坎里,太子的面色好看了些,“许先生有何良策”

  许良摇着羽扇,“小人不才,有上中下三册。”

  太子坐回椅子上,语气谦虚,“孤洗耳恭听。”

  “上册,自然是查出那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下落,银子找出,一切自然不攻自破。”

  章大老爷态度不善,“曹阳已死。。。”

  难不成将章家和太子全都下大狱行刑逼供

  许良置若罔闻,“中策,拿出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章大老爷嗤笑,“许先生是否年纪大了,刚说的话转头就忘,您这中策和上策有什么区别”

  太子冷冷道,“来人,送客!”

  门外侍立的太监立即推门而入,强行请章大老爷离开。

  “先生的意思是,要孤掏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不错,只要找到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证明这银子与武威城破乃至通敌叛国无关,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太子肉疼忙问道,“下策呢”

  “下策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用更大的谣言抚平谣言,只是。。。”

  只是通敌叛国对皇室宗亲与文武官员而言已经是最骇人听闻的,要想弄出一个更大的谣言,实在太难了。

  太子何尝不知,那为今之计就只能从他的小金库里拿出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了。

  许良提醒,“殿下已经很久没去看吴良娣了。”

  太子眼睛一亮,“多谢先生提醒,孤一会儿就去看她。”

  “太子言重了,为太子处理麻烦,是小人的本分”,许良站起身从容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太子独坐在书房思虑良久,先去陪太子妃用了午膳,然后去唐侧妃那里说了一会儿话,夜里却破天荒去了吴良娣那里。

  吴良娣大喜过望,她已经很久没见着太子,一夜温存后,满眼都是太子的吴良娣立即写信传回娘家。

  吴家收到吴良娣的飞鸽传信很是重视,吴家主亲自摘下信看了一遍,面色凝重,“良娣需要一百五十万两现银,还要按照信中所给的地址藏起来。”

  “一百五十万两现银”吴二老爷诧异,“太子要这么多银子做甚”

  吴家主呵斥,“太子要做什么还用跟你说明”

  “可太子也未免太狮子大张口了”,吴二老爷抱怨,他们家送嫡女入太子府时陪嫁了百万嫁妆,吴家女入太子府后,数次写信回来要钱,后来生了儿子并晋升良娣时,吴家送上价值几十万两的贺礼。

  仔细算来,自吴家女入太子府后,吴家就送了近三百万两银子!

  关键是吴家却没得多少好处!

  至今为止,也就一个吴家子走了仕途,却是区区七品小县令!吴家的付出与回报根本就不平衡!

  也就是大渝不允许卖爵鬻官,否则就吴家送给太子的钱财,买个五品大官都绰绰有余!

  吴家主心里何尝没有一本账册,可商户地位低微,太子要,吴家难道能不给

  吴二老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今吴家哪还能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现银”

  自魏王进了户部,吴家的生意就备受打压,收入较以往大大缩减,而且吴家其他的生意也被挤压,尤其是香料生意,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

  都怪那该死的露坊!

  吴家主叹了口气,“无论如何,都要拿出这笔钱,一旦惹了太子不快,吴家之前的投入就全都打了水漂。”

  “那就只能变卖田产铺面了”,吴二老爷佝偻着腰心疼道,“可买卖铺子需要时间,咱们卖的急,恐怕会被压价。”

  吴家以盐商闻名,哪怕如今买卖盐已经赚不得如之前一般的利润,吴家也是不能抛弃的!

  “叫集全部族人凑钱”,吴家主下定决心,“吴家平日养着他们,如今也到了他们回报吴家的时候。”

  一令即下,吴家上下抱怨吵闹不断,但在吴家主的强大威严压力下,族人还是乖乖出钱凑齐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吴家主亲自运送这来之不易的银两悄悄北上,藏在了曹阳名下被封存的庄子上。

  收到吴家办妥消息的太子大喜,待安排妥当之后便买通狱卒,传信进了刑部监牢。

  被曹阳牵连下狱的官员当即自告减刑,得到消息的刑部官员快马加鞭去了曹阳名下离洛阳不远的庄子,掘地三尺排干池塘,才在足有半人高的厚厚淤泥下找出那隐藏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大人,这银子虽是旧银,但是不是太新了些”,开箱查验的官吏小声禀告,“这银子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封存十多年的样子。”

  “少管这些!银子数量是多少”

  “一百五十万两!”

  “走!”官员下令,衙差们将装满银子的箱子装上马车一路回京。

  刚下衙的安王站在兵部衙门前,看着数十辆马车浩浩荡荡驶来,停在对面的刑部府衙,一问才知,竟找到了亏空的响银。

  安王心里大惊,面上不动声色,当即前往穆家告知。

  穆阁老放下浇的水壶,“老夫知道了。”

  “舅舅,亏空的响银找到了,那童谣还有何用”

  “怎么没用”穆阁老老谋深算,“这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就是太子通敌叛国的证据!”

  否则,太子又怎会自掏腰包补齐这笔钱

  求推荐票月票打赏啦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