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亏空
翌日早朝,一直修养在家的穆阁老难得露面,颤颤巍巍上奏兵部繁忙,请求尽快安排兵部左侍郎一职。
魏王上前一步,“儿臣以为,安王叔统御东北军有方,又有抵御突厥之功,可任兵部左侍郎一职。”
太子嘲讽,“魏王弟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即是举贤,又何必避亲”魏王面不改色,“若是太子兄长有合适人选,也可提议。”
太子沉默不语,他手下若是有合适人选,如何会让兵部左侍郎这么重要的位置悬空这些时日
盛安帝不理会两个儿子之间的唇枪舌战,他看了眼憔悴不堪的穆阁老,又看了眼垂首恭恭敬敬站在
下了早朝后,安王便领了朝服,直接前往兵部任职,凭借王爷的身份与地位,安王很快将兵部上下摸透,顺利拿到了存放兵部旧账册的库房钥匙,并以熟悉兵部业务为由,一头扎进旧账册中。
按照穆阁老的提醒,安王着重翻查康治年间兵部旧账,从康治四十年开始,翻查到康治元年,却独独少了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安王心下一惊,装作无事发生一般重新整理好库房,待下衙后直奔穆府。
“舅舅,兵部账册果然有问题!”安王道,“我将库房翻查了整整三遍,都没有找到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不奇怪,兵部失火,库房账册被烧,虽然大部分被抢救出来,但仍有一部分被烧毁”,穆阁老边看着管家浇边道,“如今王爷看到的,都是后来补的。”
怪不得有些账册看起来格外新,“可为何偏偏没有补上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穆阁老眼神幽远,“因为只有那一年的账册,被烧的一干二净。”
安王觉得这把火烧的过于巧合,但又找不出明确的证据,“舅舅觉得其中有鬼”
“有鬼还是真的巧合,就只能问上一任掌管账册库房的兵部左侍郎”,穆阁老站起身,“去请客人来。”
管事放下水壶,很快将客人引来,上了茶后默默退了出去。
一个年轻人跪地行礼,“学生参见安王殿下,参见穆阁老。”
“免礼”,安王落座,“你是”
“学生曹明,家祖父是已致仕的兵部左侍郎曹阳。”
“原来是曹公子”,安王好奇,“曹公子此次登门,不知有何事”
曹明看了眼坐在摇椅上的穆阁老,咬牙起身跪在地上,拿出一直护在怀中的东西,“这是学生在家祖父手中找到的康治三十年兵部的旧账册,听闻安王殿下新任兵部左侍郎一职,学生特来物归原主。”
安王站起身亲手接过账册,翻看一看果然与记录其他年份账册的笔迹与纸张一样,纸面发黄且有烧着痕迹,确为当年丢失的原本账册。
穆阁老微微睁开眼睛,安王冲他颔首,穆阁老才道,“曹公子这番心意,老夫代安王殿下谢过,请曹公子放心,将来无论曹大人如何,曹氏一族在秦州定安稳无忧。”
曹明心中大石放下,借故询问了几个课业上的难题,随即告辞离去。
安王不解,“舅舅,这是怎么回事”
“自前朝以来,从未有官员不到知天命之年就任职三品大员,本朝虽任人唯贤,但曹阳以四十三岁之龄任职兵部左侍郎,也着实让人侧目。”
安王回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章太傅推荐的曹阳。”
“曹阳是章太傅的得意门生,他自然要好好提携”,穆阁老笑道,“可最终还是太子力捧,陛下才向先帝举荐。”
安王确定道,“曹阳是太子的人。”
“没错”,穆阁老捋捋胡子,“自曹阳任兵部左侍郎后,我便一直派人监视,果不其然发现兵部前年那场大火,就是曹阳亲手放的,然后监守自盗偷走了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若非如此,谁能想到浩如云烟的账册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安王回忆,“康治三十年,那一年。。。”
“那一年,突厥攻破武威城,宋老将军战死,护国将军府满门被灭”,穆阁老目光深远,“若不是曹阳心中有鬼,谁能想到这样惨烈的战事其中还有隐情。”
隐情安王心脏剧烈跳动,他连忙翻看账册,然后停在其中一页,“康治三十年,粮草与响银亏空达一五十万两之巨!”
安王拿着账册的手都在颤抖,一百五十万两啊!
康治三十年,武威城破的原因竟是如此!
“唉!”穆阁老躺会摇椅上,“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就葬送了数十万百姓与将士的性命。”
“还有为大渝征战一辈子的宋老将军,和铁骨铮铮的宋氏一族!”安王咬牙切齿补充道。
穆阁老看着外甥,语气淡淡道,“是,还有他们。”
“为什么,在那些人眼里,人命难道还没有银子重要吗”安王捏账册捏的手指尖泛白。
“人命人生生不息,人会生子,可银子不会”,穆阁老看着还略显稚嫩的外甥,“更何况,在那些人眼里,人命一文不值。”
“如此抄家灭门的罪过,曹家为何要将证据交给舅舅”安王眼神犀利,“舅舅除了承诺保证曹氏一族平安外,还做了什么”
穆阁老淡笑不语,任安王如何追问也不透漏半个字。
“好了,既然已有证据,还是想想该如何运用才能重创太子一脉吧。”
“可要联系宣王”想起那个明媚聪颖的女子,安王叹气,“还有昭善郡主。”
“不必,等此事闹的全大渝皆知,他们自会知晓”,穆阁老阻拦,“若是提前告知,反而有与宣王通信之嫌。”
要知道,当今皇上最信任也最忌讳的,就是宣王。
安王将账册收好,“我们什么时候发难”
“兵贵神速”,穆阁老眯起眼睛,“自然越快越好。”
自曹明中风后,曹家就成了筛子,任谁都能安插进去人手,曹明来穆府的事情根本瞒不住,若是太子一脉提前有了准备,那这招棋就没用了。
翌日早朝,一直修养在家的穆阁老难得露面,颤颤巍巍上奏兵部繁忙,请求尽快安排兵部左侍郎一职。
魏王上前一步,“儿臣以为,安王叔统御东北军有方,又有抵御突厥之功,可任兵部左侍郎一职。”
太子嘲讽,“魏王弟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即是举贤,又何必避亲”魏王面不改色,“若是太子兄长有合适人选,也可提议。”
太子沉默不语,他手下若是有合适人选,如何会让兵部左侍郎这么重要的位置悬空这些时日
盛安帝不理会两个儿子之间的唇枪舌战,他看了眼憔悴不堪的穆阁老,又看了眼垂首恭恭敬敬站在
下了早朝后,安王便领了朝服,直接前往兵部任职,凭借王爷的身份与地位,安王很快将兵部上下摸透,顺利拿到了存放兵部旧账册的库房钥匙,并以熟悉兵部业务为由,一头扎进旧账册中。
按照穆阁老的提醒,安王着重翻查康治年间兵部旧账,从康治四十年开始,翻查到康治元年,却独独少了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安王心下一惊,装作无事发生一般重新整理好库房,待下衙后直奔穆府。
“舅舅,兵部账册果然有问题!”安王道,“我将库房翻查了整整三遍,都没有找到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不奇怪,兵部失火,库房账册被烧,虽然大部分被抢救出来,但仍有一部分被烧毁”,穆阁老边看着管家浇边道,“如今王爷看到的,都是后来补的。”
怪不得有些账册看起来格外新,“可为何偏偏没有补上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穆阁老眼神幽远,“因为只有那一年的账册,被烧的一干二净。”
安王觉得这把火烧的过于巧合,但又找不出明确的证据,“舅舅觉得其中有鬼”
“有鬼还是真的巧合,就只能问上一任掌管账册库房的兵部左侍郎”,穆阁老站起身,“去请客人来。”
管事放下水壶,很快将客人引来,上了茶后默默退了出去。
一个年轻人跪地行礼,“学生参见安王殿下,参见穆阁老。”
“免礼”,安王落座,“你是”
“学生曹明,家祖父是已致仕的兵部左侍郎曹阳。”
“原来是曹公子”,安王好奇,“曹公子此次登门,不知有何事”
曹明看了眼坐在摇椅上的穆阁老,咬牙起身跪在地上,拿出一直护在怀中的东西,“这是学生在家祖父手中找到的康治三十年兵部的旧账册,听闻安王殿下新任兵部左侍郎一职,学生特来物归原主。”
安王站起身亲手接过账册,翻看一看果然与记录其他年份账册的笔迹与纸张一样,纸面发黄且有烧着痕迹,确为当年丢失的原本账册。
穆阁老微微睁开眼睛,安王冲他颔首,穆阁老才道,“曹公子这番心意,老夫代安王殿下谢过,请曹公子放心,将来无论曹大人如何,曹氏一族在秦州定安稳无忧。”
曹明心中大石放下,借故询问了几个课业上的难题,随即告辞离去。
安王不解,“舅舅,这是怎么回事”
“自前朝以来,从未有官员不到知天命之年就任职三品大员,本朝虽任人唯贤,但曹阳以四十三岁之龄任职兵部左侍郎,也着实让人侧目。”
安王回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章太傅推荐的曹阳。”
“曹阳是章太傅的得意门生,他自然要好好提携”,穆阁老笑道,“可最终还是太子力捧,陛下才向先帝举荐。”
安王确定道,“曹阳是太子的人。”
“没错”,穆阁老捋捋胡子,“自曹阳任兵部左侍郎后,我便一直派人监视,果不其然发现兵部前年那场大火,就是曹阳亲手放的,然后监守自盗偷走了康治三十年的账册。”
“若非如此,谁能想到浩如云烟的账册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安王回忆,“康治三十年,那一年。。。”
“那一年,突厥攻破武威城,宋老将军战死,护国将军府满门被灭”,穆阁老目光深远,“若不是曹阳心中有鬼,谁能想到这样惨烈的战事其中还有隐情。”
隐情安王心脏剧烈跳动,他连忙翻看账册,然后停在其中一页,“康治三十年,粮草与响银亏空达一五十万两之巨!”
安王拿着账册的手都在颤抖,一百五十万两啊!
康治三十年,武威城破的原因竟是如此!
“唉!”穆阁老躺会摇椅上,“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就葬送了数十万百姓与将士的性命。”
“还有为大渝征战一辈子的宋老将军,和铁骨铮铮的宋氏一族!”安王咬牙切齿补充道。
穆阁老看着外甥,语气淡淡道,“是,还有他们。”
“为什么,在那些人眼里,人命难道还没有银子重要吗”安王捏账册捏的手指尖泛白。
“人命人生生不息,人会生子,可银子不会”,穆阁老看着还略显稚嫩的外甥,“更何况,在那些人眼里,人命一文不值。”
“如此抄家灭门的罪过,曹家为何要将证据交给舅舅”安王眼神犀利,“舅舅除了承诺保证曹氏一族平安外,还做了什么”
穆阁老淡笑不语,任安王如何追问也不透漏半个字。
“好了,既然已有证据,还是想想该如何运用才能重创太子一脉吧。”
“可要联系宣王”想起那个明媚聪颖的女子,安王叹气,“还有昭善郡主。”
“不必,等此事闹的全大渝皆知,他们自会知晓”,穆阁老阻拦,“若是提前告知,反而有与宣王通信之嫌。”
要知道,当今皇上最信任也最忌讳的,就是宣王。
安王将账册收好,“我们什么时候发难”
“兵贵神速”,穆阁老眯起眼睛,“自然越快越好。”
自曹明中风后,曹家就成了筛子,任谁都能安插进去人手,曹明来穆府的事情根本瞒不住,若是太子一脉提前有了准备,那这招棋就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