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排除异己-《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夜幕降临。

  侯君集骑在马背上,一挥手。

  他身后的一小队人上前,去冲开义安王府的大门。

  大门敞开,侯君集带着人从正门而入。

  此时的义安王府里静悄悄的,四处不见人影。

  等到侯君集的人搜查了整个王府之后,回来禀报。

  “将军,府中已经无人了。”

  侯君集恼怒的冷哼一声。

  这个义安王,提前跑了。

  不过也是,在长安城中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两拨人,刺杀朝廷大臣,他不跑才是脑子有问题。

  “走吧。”侯君集对着身边的人说着。

  人早就跑了,再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得赶紧回宫去向陛下禀报。

  宫里,魏征没有直接回家,他跟着长孙无忌一同,来到了两仪殿内。

  此时此刻,两仪殿内,李世民已经召集了群臣。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行礼。

  “陛下。”魏征也是拱手一礼。

  “你这是,受伤了?”李世民看着魏征。

  “一点皮肉伤,不碍事。”魏征应声。

  李十三在暗中,确实吓得一哆嗦,金吾卫跟他说,魏征没有受伤,他也就这么跟陛下禀报了。

  结果魏大夫竟然受伤了?

  “不碍事?”李世民反问,他的语气中压着火气:“这是什么?你们看看!”

  “这都是冲着朕精简封王来的。”

  此时,侯君集从殿外进来。

  “陛下,义安王已经逃走了,连家眷也逃走了。”

  李世民点点头。

  他料到了。

  他让李十三带着金吾卫去护着李复的时候就料到了,在动手之前,义安王可能就要跑,但是都不知道义安王让手底下的人动手的确切时间。

  所以,百骑司只能防,只能随时将消息送入宫中,而不能出面去暴露在义安王的眼前,就算是知道他有谋反的心思,秘密行动了,但是没有摆在明面上,朝廷没有证据,为了朝廷的名声着想,他们也不能动手。

  但是,义安王的行动,百骑司可都盯着呢。

  他想跑,他跑的了吗?

  就算是他与他带来的那些豫州的兵马汇合了又怎么样?

  李世民一副很气愤的样子,随后又看似从气愤到冷静下来。

  “来人,通知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所有封王,天亮之前,太极殿朝见!”李世民下令。

  殿外又有人走进来。

  “陛下,这是长安街头发现的传帖,李孝常要杀泾阳王和魏征清君侧。”

  李世民拿过传帖,眉头紧皱。

  “好啊,上手了。”李世民怒极反笑:“侯君集。”

  “臣在。”

  “你率领卫士百人,火速赶到魏征家,所有老少,都带到宫中。”李世民说道。

  “是!”侯君集拱手应声。

  “程知节。”李世民的目光看向程咬金。

  “臣在。”

  “你率领卫士百人,护送泾阳王宅一应人等,来宫中。”李世民说到:“记住,是一个都不准少。”

  “是!”程知节应声。

  “尉迟敬德!”

  “臣在!”

  “你率领所部,立刻出城,在城东布阵待命!”

  “是!!”

  “无忌,如晦。”

  “在。”

  “你们二人马上动手,把长安四门近半个月卫士值班,彻底改变,所有军队调动,十人以上,必须上奏,还有就是,不要惊动百姓,长安,实施戒严。”李世民下令。

  “是。”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应声退下。

  李世民将手中的传帖给其他臣子看。

  “你们看看。”

  他做如此安排,也是担心李孝常再发疯,让人去攻击魏征的家人还有泾阳王宅。

  百骑司虽然盯着他们,可是临时有些事情是来不及处置的,还是要做万全的准备。

  另外,动静在除开百姓的圈子里,闹的越大越好。

  杀一个郡王不够,那就两个,他就不信杀不住这股造反的风气!

  随后,李世民让韦挺将义安王的事情,与众人说。

  “李孝常反对精简封王,但是他从很早就开始动手了,从刺客那里了解到情况,他在自己的属地,提前一次就征收了三年的税......”

  韦挺所说的,都是李世民给的消息。

  至于是不是从刺客那里审问来的,韦挺并不知情。

  陛下说是,那就是。

  百骑司,还没有走到群臣的目光里。

  两仪殿中不乏有老臣在场。

  裴寂拿到传帖之后,看过上面的内容,欲言又止。

  李世民见到裴寂这样子,便说:“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把。”

  虽然看不惯裴寂,但是,这老家伙现在还是司空。

  “陛下,这帖子上说,要清君侧,要杀奸臣,恐怕事情要闹大啊,因为心怀不满的封王们,正好有了借口,如果贬斥魏征......当然啊,我可是主张不杀为好,可是,若是事情发展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那还不如现在贬斥,可以控制全局啊。”

  李世民斜着眼睛看着裴寂。

  他这是把魏征看做了晁错了。

  而自己,可不是汉景帝。

  若是拿着魏征开刀,岂不是重蹈覆辙吗?晁错杀了尚且反叛到底,魏征,不管是杀还是贬,有用吗?

  就算是没有这个名头,想造反的人,还有别的名头。

  事情他已经做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拿掉这个名头,他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呵。”李世民冷笑一声:“裴相只是说到了魏征,那帖子上还有一个人呢,泾阳王李复,太上皇的亲侄儿,朕的亲堂弟,又怎么说?是杀呢,还是贬呢?”

  李世民的语气不善,看向裴寂的眸光中,泛着森然的冷意。

  “臣,臣也是为朝廷所急。”

  不知内情的裴寂依旧嘴硬。

  这意思是,同样处理,可以不杀,但是可以贬出长安。

  出了长安,没有了陛下的庇护,所谓生死,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偏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的,出点什么意外,或者是郁郁而终,很正常的吧?

  李世民没有理会裴寂的说辞,只是瞥了他一眼之后,不再看他。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去吧。

  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排除异己呢。

  大半夜的,李复被吵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