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三:归途-《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李复搓了搓手,激动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他在产房门口踱了两步。

  “对了,跟厨房说,赶紧把吃喝都准备好,夫人定然累坏了,听医者的,让准备什么就准备什么,对了,领着医者去库房,那些个什么补药啊之类的,取出来,让厨房仔细熬了汤。”

  “郎君放心,早已备下了,这就去安排。”老赵笑着应下,脚步轻快地转身去张罗。

  这时,小桃从房里探出头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郎君,夫人收拾妥当了,您可以进来了。”

  李复闻言,伸手拽了一下自己的衣领子,深吸一口气,这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屋内已经收拾干净,点了安神的熏香,驱散了之前的血腥气。

  李韶靠在柔软的枕头上,虽然面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尚好,正温柔地看着身边襁褓里的婴儿。

  李复快步走到榻边,李韶抬起头来看向自家夫君。

  “是个男孩儿呢。”

  有点失落。

  明明想着儿女双全的。

  “男孩儿也好,都好。”李复连忙安慰。

  “可是还是想要个闺女。”

  “会有的。”李复笑道:“等你身体养好了,我再努力努力呗。”

  李韶听自家夫君这般说,没好气的笑着轻打了一下他的手背。

  “没个正形!”李韶苍白的脸颊飞起一抹红晕,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郎君可想好名字了?”李韶轻声问道。

  李复沉吟片刻。

  “希望他以后平平安安的,这就足够了,就叫平安。”

  “李平安。”

  李韶张了张嘴,想了想。

  “好,就叫李平安。”

  “那,乳名呢?”

  李复摩挲着下巴。

  老李家给孩子取名,虽然不是什么传统,但是好像现在都是从动物园里找,不行也好好琢磨琢磨。

  “夫人有什么想法吗?”李复问道。

  “既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那乳名,便叫斑奴好了,像个小山君一样壮硕。”

  李复微微颔首。

  小老虎嘛。

  “好,斑奴好!咱们的平安,就要像小老虎一样虎头虎脑,健健康康地长大。”

  他低头看着熟睡的次子,轻声唤道:“平安,斑奴……爹爹的斑奴。”

  正当屋内气氛温馨之际,李睿的小脑袋又从门帘外探了进来。

  “阿耶,阿娘?”

  李复转过头去,看到李睿进来,朝着他招了招手。

  “快进来,把帘子挡严实了,你阿娘现在可见不得一点风,以后来你阿娘这里,一定要多注意。”

  李睿连连点头。

  “阿爹阿娘,是妹妹吗?”

  “是弟弟。”李复回应道。

  “是弟弟啊,弟弟好啊,以后他航大了,我带他爬树,掏鸟窝。”

  “混账小子,我还以为你说他长大了你带他读书习武呢,原来你平日没有课业的时候,出去是干这些事儿了。”李复佯装生气地看着李睿。

  李睿机灵地一缩脖子,嘿嘿笑着:“读书习武当然也教嘛!阿耶你不是说,要劳逸结合吗?我这是教弟弟‘逸’的那部分!”

  他这番歪理把靠在榻上的李韶也逗笑了。

  “好了好了,你们父子俩就先别斗嘴了,太上皇在行宫之中,总要先给他老人家报个喜。”李韶叮嘱着。

  “对对对。”李复一拍脑门:“得报喜,长安宫中那边,也得送消息过去。”

  不管多少,消息送到李二凤那里,他总不好让人空着手回来贺喜吧?

  蚊子再小,那也算块肉啊。

  如今俩儿子了,可不得挣钱吗?

  “翠竹。”李复对着旁边候着的翠竹吩咐着:“去跟老赵说,安排两份喜报,一份送去行宫,一份让石头送去长安,送进宫,送给陛下,报母子平安,添丁之喜。”

  “是,奴婢这就去。”翠竹福身应声,脸上带着笑意退出了房间。

  方才郎君和夫人之间的话,可是听到了,自家郎君这是打算从宫里讨赏呢。

  行宫之内,李渊听着内侍诵读送来的喜报,当听到母子平安,喜得麟儿时,布满皱纹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意。

  好,真是太好了,原本泾阳王府人丁稀薄,如今又添一麟儿,开枝散叶,好啊。

  在李渊看来,多子多福,偌大的一个王府,孩子多一些,多好。

  “怀仁又为朕添了个小侄孙,好啊。”李渊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透着欣慰。

  越想越高兴,在殿内哈哈笑了起来。

  “就是这名字取的,水平不怎么样。”

  “平安?斑奴?”李渊重复着这两个名字:“给孩子起名,就这么草率敷衍吗?平安平安,寓意倒是不错,就是过于直白,听着像个农户家的孩子,没点深沉。”

  “还有斑奴.......”

  嫌弃地摇了摇头。

  “算了,斑奴也好。”

  左思右想,就是觉得平安这个名字取的太浅薄了。

  李渊走到桌案边,思来想去,写下了一份礼物单子。

  李渊从来都是不差钱的人,在长安如此,在庄子上亦是如此。

  当天,行宫便有内侍带着人,将赏赐送到了宅邸内,并带来了太上皇明日前来的消息。

  “太上皇赐,赏泾阳郡王次子李平安:赤金长命锁一件,和田玉如意一柄,贡缎五十匹,另赐……徽墨十锭,《昭明文选》一套。”

  李复带着李睿还有前院的仆从,恭敬地迎接了赏赐。

  只是听着这份礼单.......

  给刚出生的孩子送一套书?

  这对吗?

  还有文房四宝.......

  送走内侍,李复回到后宅,跟李韶说起了这事儿。

  李韶笑了笑。

  “夫君,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太上皇听了你给斑奴取的名字之后,想让你......就是......以后........”

  李韶说的拐弯抹角,李复回过味儿来了。

  “不是,这意思是,嫌弃我给孩子取的这个名字不好?”

  李韶摇头。

  “不是说不好,就是,可能吧,就,挺质朴的。”

  “当然,虽然,但是,是吧。”

  李复有点复杂的看着欲言又止的自家夫人。

  “咱们两口子之间,你就直接说呗。”

  李韶也掩唇轻笑:“太上皇也是疼惜孙儿。不过这‘平安’二字虽然质朴,却是我们最真切的期盼,我觉得很好。”

  这算是找补了。

  “算了算了。”李复笑了笑:“反正我觉得挺好,而且家中添丁,太上皇也高兴,把这些东西都仔细收好,等将来斑奴开蒙了,正好用上。”

  立政殿,李世民拿着石头送来的帖子与长孙皇后分享着。

  “观音婢,你看,李复那小子又得了个儿子。”

  长孙皇后接过细看,红润的脸上露出温婉的笑意。

  生产两个月,长孙皇后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也已然大好,只是李世民忧心,依旧让她在立政殿养着,平日里少些操劳。

  当初孙思邈的话,他可都是记在心上了。

  “母子平安,真是大喜事。平安这个名字虽质朴,心意却是最真。陛下,咱们也该备份贺礼才是。”

  “朕已让内侍省按制准备了。”李世民执起她的手,“不过朕想着,再添些实用的。李复那庄子虽不缺吃穿,但养孩子总不嫌东西多。”

  长孙皇后颔首:“臣妾也这么想。不如再添两车细棉布,给孩子做襁褓衣裳最是柔软,宫中的一些贡品药材,也挑选一些,女人生完孩子,身体一定要好好调理才行。”

  “那孩子乳名斑奴,倒是活泼。臣妾记得库里有套小金铃,系在腕上叮当作响,孩子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