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现在,冯盎也是一头雾水呢。”房玄龄笑道:“他想要弄清楚这件事,且得一阵子呢。”
“就中间这段时间,足够咱们做一些事情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
长孙无忌这一安排,倒是比之前他跟李复商议的,更能让林邑和冯家之间冲突加深。
“今日冯盎求见朕,朕回绝了他。”李世民笑道:“见他倒是不着急。”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那份奏章。
“这份奏章,有大用啊。”
长孙无忌笑道:“是啊,用处可大了,如果先前只是林邑的使者与冯家三郎之间因为斗鸡的龃龉,那这封奏章一出来,让冯盎知道了,双方怕不是要不死不休了。”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笑容满面,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不然费这么大的劲在林邑使者面前煽风点火作甚?
而且,给林邑使者递话,还不能做的特别明显,得让林邑的使者认为自己是不小心“偷听”到有人在谈论这个事情。
多方操作之下,让他不得不走这条路。
实际上也不算太容易,每一步的算计,事无巨细。
“陛下打算何时见冯盎?”房玄龄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
“这个不着急。”李世民摆了摆手。
他一来就能见,那岂不是太容易了,只有避而不见,让冯盎心里没底,这样才能让他着急。
已经确定下冯智戴要留在长安,冯盎一定会着急。
等到冯盎着急想要入宫面圣被拒而不见的时候,再有人将这奏章的内容,悄悄透露给冯盎。
那冯盎会怎么想?
之后再见冯盎,象征性的问几句,再表示对冯家的信任,如此一来,冯盎还要对自己感激不尽呢。
坑他他还得跟自己说声谢谢呢。
“是的,陛下,先不要见冯盎。”长孙无忌也附和着。
这事儿本就是他琢磨出来给两家添堵的,岂能不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将效果发挥到最好?
“最好,给冯智戴封官的旨意,也先压一压。”杜如晦说道:“等见过冯盎之后,旨意再下发。”
殿内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
下午,两仪殿外的内侍再次来通禀,说耿国公冯盎求见。
李世民头也没抬。
“让他回去吧,朕现在没空见他。”
“是。”内侍应声。
两仪殿外,廊下。
“耿国公,陛下说现在腾不出空来,请您先回去。”内侍微微躬着身子,对着冯盎行了一礼。
冯盎有一瞬间眼睛瞪大,心里咯噔一下子之后,便是没找没落的。
他已经入宫求见陛下两次了,但是两天,一面都没见到。
“陛下可有旨意?或者是......口谕?”
内侍摇了摇头。
“陛下未曾有什么旨意或者是口谕。”
说完之后,便低着头,不再说话了。
冯盎怔愣了半晌,眼中光彩黯淡下去,最终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沉重叹息,对着紧闭的殿门方向拱了拱手,转身沿着漫长的宫道缓缓离去。
暮色渐沉,宅邸内点亮了灯笼,书房里灯火通明,可是冯盎的内心却是再明亮的烛火都照不亮的。
坐在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冯盎眉头紧锁,往日炯炯有神的虎目此刻也染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
陛下拒绝见自己。
会是出了什么事呢?
因为林邑使者的事情吗?
若只是这个,倒也不至于。
虽说是自己的儿子威胁了林邑的使者,可是这件事,双方都有错,若非那林邑的使者下毒在先,智彧暴怒在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样的话,陛下不至于不见自己。
冯盎的心里如同有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心口一样,沉甸甸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着实有些让人喘不过气了。
岭南虽然远在大唐边陲,可是冯家对朝廷,忠心耿耿,对陛下之忠心,他都敢对天起誓,日月可鉴!
书房门被敲响。
“进来。”冯盎应了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冯智戴从门外走进来。
“父亲。”冯智戴恭敬行礼。
冯盎点了点头。
“坐下吧。”
冯智戴走到桌案前,坐在了冯盎的对面。
“父亲,今日儿在外,听说了一些事情。”冯智戴说道。
“我今日入宫,求见陛下,未能见到陛下。”冯盎说道:“说实话,为父心里,有些没底啊。”
“今日儿子特意去了一趟番邦使者居住的官邸,听旁人说,如今林邑使者下榻的官邸,戒备比之前严格了许多,儿子特意打听了一番,好像是因为他们跟三郎起冲突的缘故。”冯智戴说道:“听官邸的人说,林邑的使者,送了一封奏章到宫中。”
冯盎皱眉。
“他们与三郎起冲突,此事他们不占理,硬要说的话,双方多少都有些问题,他们往宫中送奏章?”
“不是已经恶人先告状了吗?”
“实在是无耻!”
提起此事,冯盎心里就憋着口气,一拳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冯智戴垂眸。
“西市那边,儿子也去过,不过,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冯智戴说道:“那开斗技场的,是个波斯人,出了事情之后,斗技场也关门了,不知道人去哪儿了。”
“估计是害怕被事后找麻烦,他们是番邦人,在长安,没有什么地位,一旦摊上这等事,跑的晚了,那他们就完了......”
对于斗技场的波斯人关门跑路这事儿,冯智戴倒是不意外,因为在大唐做生意的番邦人,都是这样的。
等到风头过去,再回来,不会有人记得他们的。
长安城里的事情,迭代太快了。
“不过,今日好像宫中有一些传言......”冯智戴说道:“儿子去了东市的茶馆,从那里打听来的。”
“聚集在茶馆里的官宦之家的公子不少,能探听到一点消息。”
“哦?什么消息?”冯盎问道。
有些事情,他这个外来人无从得知,但是长安城里的人,尤其是有些身份的人,知道宫里的一些消息,并不困难。
“就是传言,林邑的使者,上奏的奏章里,提起了咱们冯家。”
“说冯家在岭南势大,甚至插手了朝廷赋税的事情........"
“无外乎.......私自截留了税金.......”
“在岭南私设关卡之类的,传言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儿子心里,也没底。”
“但是这样的传言,对于咱们冯家,始终是不好的。”
冯盎一双眼睛瞪的滚圆。
“什么?!!”
冯盎直接站了起来。
额角青筋瞬间暴起。
“冯氏一族,镇守岭南百年,对朝廷恪尽臣节,赋税贡品从未短缺分毫!”
“这个是存心构陷!”
冯智戴看着父亲。
“这当然是构陷,但是,陛下连续两日,拒绝了见父亲。”
听到这话,冯盎一瞬间寒意透骨。
莫非,莫非陛下圣心对此等谗言已经生了疑虑?
一想到此处,冯盎只觉得一股冷气从脊背窜起。
次子要留在长安为质,封官在即,若是因为林邑使者的谗言而失了圣眷,加上朝廷对冯家的怀疑.......后果不堪设想!
冯盎的心里对搬弄是非的林邑使者霎时间涌起了滔天的恨意!
该死!
简直该死!!!
“但是,林邑使者的奏章,并没有拿到朝堂上去议论不是?如果说奏章被拿到朝堂上议论了,那儿子在外听到的,恐怕就不是这些不着调的传言了。”冯智戴说道:“所以说,可能,陛下心里的疑惑,也是在摇摆不定,而不是完全相信林邑使者奏章里所说的。”
“先前他们与三郎起了矛盾,这时候上奏说这些事情,反而不寻常,构陷的意味颇重。”
“陛下并非寻常人,必然能够从中看出端倪......”
冯智戴的话,倒是给冯盎提了一个醒。
难道,这就是陛下不见自己的缘故?
“所以,儿子觉得,此事,尚有转圜之机。”冯智戴说道:“圣心存疑,权衡思量之后,陛下一定会见父亲的。”
“林邑使者的奏章上如果真的写了这些,那就是因私构陷,是挑拨朝廷与咱们冯家之间的关系,他们想要利用朝廷对付冯家......”
“区区林邑,也敢执棋?他们想要拿着陛下,拿着长安城的官员勋贵们做棋子,这让陛下的脸面往哪儿放?那些官员,又岂会放过他们?”
冯智戴的话,像一盆冷静的雪水,稍稍浇熄了冯盎心中的狂怒火焰,思绪平稳之后,也逐渐清晰起来。
是啊,陛下可不昏聩。
在这个节骨眼上,林邑的使者上这样一封奏章的话,挟私报复,太明显了。
霎时间,冯盎觉得,天晴了。
两日之后,宅邸门外传来清脆的马蹄声,宫中的黄门侍郎带着李世民的口谕来到了冯盎的住处。
冯盎见到宫中来人,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换上一身官袍,马上就进了宫。
两仪殿内,熏香袅袅。
内侍直接引着冯盎进了内殿。
李世民坐在软垫上,神情带着几分慵懒。
冯盎趋行入殿,依礼参拜。
“爱卿,坐吧。”李世民伸手指了指旁边的软垫。
“是。”冯盎应声,小心翼翼地坐下。
“说起岭南,人皆言山地众多,瘴气横生。”李世民面带微笑:“想来,那边农桑稼穑不甚容易吧。”
语气一如往常般宽厚亲和,仿佛连日拒见从未发生。
冯盎小心翼翼地回答着皇帝的问题。
虽然多山地,但是能够在山腰上开辟田地,俚僚部族大多能够自给自足。
说了良久,李世民那才
仿佛忽然想起般,语气平淡地开口:“唔,前日里,鸿胪寺转呈了林邑使者的表章,其中倒是提及了些岭南事务,关乎税赋往来……爱卿可知晓?”
冯盎心头剧震,正欲撩袍跪地疾呼冤枉,却见李世民轻轻抬手止住了。
冯盎小心翼翼抬头,看着皇帝的神色。
李世民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却清明而笃定:“朕初览时,亦觉诧异。然转念一想,卿家世代忠良,为国屏藩,于岭南之地,抚慰百越,功在社稷,此等离间君臣、构陷忠良之语,朕,一个字都不信。”
李世民的这发话落在冯盎的耳中,无异于九天甘霖,瞬间浇灭了冯盎心中灼烧的恐惧之火。
智戴说的没错,陛下英明神武,又岂会是那等听信谗言,相信那些挑拨离间言语之人?
冯盎深深伏拜于地,声音因激动而略带哽咽:“陛下……陛下明察万里!臣……臣父子受国厚恩,唯知尽忠王事,此心天地可表!”
“那林邑的使者,因小儿辈嬉戏之争,怀恨在心,故而构陷臣于不忠不义之地!陛下信重之恩,臣……虽九死亦难报万一!”
李世民离席,亲手将他扶起。
“智戴那孩子,朕观之甚久,沉稳干练,颇有卿之风采。留在京师,正好历练。”
“朕觉得,先授其东宫千牛备身,随侍太子左右,爱卿以为,如何?”
“臣替犬子,拜谢陛下隆恩。”冯盎再次躬身行礼。
......
离开两仪殿,走在宫墙高耸的漫长甬道上。
感受着背后已经被冷汗微微浸湿的中衣。
幸好,幸好智戴说的,成真了。
陛下英明。
但是,陛下也未曾提起,要追究林邑使者挑拨离间责任的意思。
毕竟是大唐的藩属国,朝廷的面子,也是要过得去的。
所以,林邑使者的这份奏章,也就只能按下去了。
倒是让自己担惊受怕了好几天。
这些该死的杂碎!
回到宅邸之中,冯智戴和冯智彧两人今日都没有出门,冯智彧是被勒令在家,不准出门,而冯智戴,是等着父亲从宫中回来,想要知道陛下召见的结果。
书房里,父子三人坐在了一起。
冯盎将宫中的事情简单一说。
冯智戴松了一口气。
冯智彧则是绷不住,破口大骂,骂林邑的那两个使者不是东西。
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冯盎看着冯智彧,神色一言难尽。
“就中间这段时间,足够咱们做一些事情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
长孙无忌这一安排,倒是比之前他跟李复商议的,更能让林邑和冯家之间冲突加深。
“今日冯盎求见朕,朕回绝了他。”李世民笑道:“见他倒是不着急。”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那份奏章。
“这份奏章,有大用啊。”
长孙无忌笑道:“是啊,用处可大了,如果先前只是林邑的使者与冯家三郎之间因为斗鸡的龃龉,那这封奏章一出来,让冯盎知道了,双方怕不是要不死不休了。”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笑容满面,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不然费这么大的劲在林邑使者面前煽风点火作甚?
而且,给林邑使者递话,还不能做的特别明显,得让林邑的使者认为自己是不小心“偷听”到有人在谈论这个事情。
多方操作之下,让他不得不走这条路。
实际上也不算太容易,每一步的算计,事无巨细。
“陛下打算何时见冯盎?”房玄龄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
“这个不着急。”李世民摆了摆手。
他一来就能见,那岂不是太容易了,只有避而不见,让冯盎心里没底,这样才能让他着急。
已经确定下冯智戴要留在长安,冯盎一定会着急。
等到冯盎着急想要入宫面圣被拒而不见的时候,再有人将这奏章的内容,悄悄透露给冯盎。
那冯盎会怎么想?
之后再见冯盎,象征性的问几句,再表示对冯家的信任,如此一来,冯盎还要对自己感激不尽呢。
坑他他还得跟自己说声谢谢呢。
“是的,陛下,先不要见冯盎。”长孙无忌也附和着。
这事儿本就是他琢磨出来给两家添堵的,岂能不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将效果发挥到最好?
“最好,给冯智戴封官的旨意,也先压一压。”杜如晦说道:“等见过冯盎之后,旨意再下发。”
殿内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
下午,两仪殿外的内侍再次来通禀,说耿国公冯盎求见。
李世民头也没抬。
“让他回去吧,朕现在没空见他。”
“是。”内侍应声。
两仪殿外,廊下。
“耿国公,陛下说现在腾不出空来,请您先回去。”内侍微微躬着身子,对着冯盎行了一礼。
冯盎有一瞬间眼睛瞪大,心里咯噔一下子之后,便是没找没落的。
他已经入宫求见陛下两次了,但是两天,一面都没见到。
“陛下可有旨意?或者是......口谕?”
内侍摇了摇头。
“陛下未曾有什么旨意或者是口谕。”
说完之后,便低着头,不再说话了。
冯盎怔愣了半晌,眼中光彩黯淡下去,最终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沉重叹息,对着紧闭的殿门方向拱了拱手,转身沿着漫长的宫道缓缓离去。
暮色渐沉,宅邸内点亮了灯笼,书房里灯火通明,可是冯盎的内心却是再明亮的烛火都照不亮的。
坐在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案几,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冯盎眉头紧锁,往日炯炯有神的虎目此刻也染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
陛下拒绝见自己。
会是出了什么事呢?
因为林邑使者的事情吗?
若只是这个,倒也不至于。
虽说是自己的儿子威胁了林邑的使者,可是这件事,双方都有错,若非那林邑的使者下毒在先,智彧暴怒在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样的话,陛下不至于不见自己。
冯盎的心里如同有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心口一样,沉甸甸的。
在这个节骨眼上,着实有些让人喘不过气了。
岭南虽然远在大唐边陲,可是冯家对朝廷,忠心耿耿,对陛下之忠心,他都敢对天起誓,日月可鉴!
书房门被敲响。
“进来。”冯盎应了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冯智戴从门外走进来。
“父亲。”冯智戴恭敬行礼。
冯盎点了点头。
“坐下吧。”
冯智戴走到桌案前,坐在了冯盎的对面。
“父亲,今日儿在外,听说了一些事情。”冯智戴说道。
“我今日入宫,求见陛下,未能见到陛下。”冯盎说道:“说实话,为父心里,有些没底啊。”
“今日儿子特意去了一趟番邦使者居住的官邸,听旁人说,如今林邑使者下榻的官邸,戒备比之前严格了许多,儿子特意打听了一番,好像是因为他们跟三郎起冲突的缘故。”冯智戴说道:“听官邸的人说,林邑的使者,送了一封奏章到宫中。”
冯盎皱眉。
“他们与三郎起冲突,此事他们不占理,硬要说的话,双方多少都有些问题,他们往宫中送奏章?”
“不是已经恶人先告状了吗?”
“实在是无耻!”
提起此事,冯盎心里就憋着口气,一拳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
冯智戴垂眸。
“西市那边,儿子也去过,不过,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冯智戴说道:“那开斗技场的,是个波斯人,出了事情之后,斗技场也关门了,不知道人去哪儿了。”
“估计是害怕被事后找麻烦,他们是番邦人,在长安,没有什么地位,一旦摊上这等事,跑的晚了,那他们就完了......”
对于斗技场的波斯人关门跑路这事儿,冯智戴倒是不意外,因为在大唐做生意的番邦人,都是这样的。
等到风头过去,再回来,不会有人记得他们的。
长安城里的事情,迭代太快了。
“不过,今日好像宫中有一些传言......”冯智戴说道:“儿子去了东市的茶馆,从那里打听来的。”
“聚集在茶馆里的官宦之家的公子不少,能探听到一点消息。”
“哦?什么消息?”冯盎问道。
有些事情,他这个外来人无从得知,但是长安城里的人,尤其是有些身份的人,知道宫里的一些消息,并不困难。
“就是传言,林邑的使者,上奏的奏章里,提起了咱们冯家。”
“说冯家在岭南势大,甚至插手了朝廷赋税的事情........"
“无外乎.......私自截留了税金.......”
“在岭南私设关卡之类的,传言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儿子心里,也没底。”
“但是这样的传言,对于咱们冯家,始终是不好的。”
冯盎一双眼睛瞪的滚圆。
“什么?!!”
冯盎直接站了起来。
额角青筋瞬间暴起。
“冯氏一族,镇守岭南百年,对朝廷恪尽臣节,赋税贡品从未短缺分毫!”
“这个是存心构陷!”
冯智戴看着父亲。
“这当然是构陷,但是,陛下连续两日,拒绝了见父亲。”
听到这话,冯盎一瞬间寒意透骨。
莫非,莫非陛下圣心对此等谗言已经生了疑虑?
一想到此处,冯盎只觉得一股冷气从脊背窜起。
次子要留在长安为质,封官在即,若是因为林邑使者的谗言而失了圣眷,加上朝廷对冯家的怀疑.......后果不堪设想!
冯盎的心里对搬弄是非的林邑使者霎时间涌起了滔天的恨意!
该死!
简直该死!!!
“但是,林邑使者的奏章,并没有拿到朝堂上去议论不是?如果说奏章被拿到朝堂上议论了,那儿子在外听到的,恐怕就不是这些不着调的传言了。”冯智戴说道:“所以说,可能,陛下心里的疑惑,也是在摇摆不定,而不是完全相信林邑使者奏章里所说的。”
“先前他们与三郎起了矛盾,这时候上奏说这些事情,反而不寻常,构陷的意味颇重。”
“陛下并非寻常人,必然能够从中看出端倪......”
冯智戴的话,倒是给冯盎提了一个醒。
难道,这就是陛下不见自己的缘故?
“所以,儿子觉得,此事,尚有转圜之机。”冯智戴说道:“圣心存疑,权衡思量之后,陛下一定会见父亲的。”
“林邑使者的奏章上如果真的写了这些,那就是因私构陷,是挑拨朝廷与咱们冯家之间的关系,他们想要利用朝廷对付冯家......”
“区区林邑,也敢执棋?他们想要拿着陛下,拿着长安城的官员勋贵们做棋子,这让陛下的脸面往哪儿放?那些官员,又岂会放过他们?”
冯智戴的话,像一盆冷静的雪水,稍稍浇熄了冯盎心中的狂怒火焰,思绪平稳之后,也逐渐清晰起来。
是啊,陛下可不昏聩。
在这个节骨眼上,林邑的使者上这样一封奏章的话,挟私报复,太明显了。
霎时间,冯盎觉得,天晴了。
两日之后,宅邸门外传来清脆的马蹄声,宫中的黄门侍郎带着李世民的口谕来到了冯盎的住处。
冯盎见到宫中来人,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换上一身官袍,马上就进了宫。
两仪殿内,熏香袅袅。
内侍直接引着冯盎进了内殿。
李世民坐在软垫上,神情带着几分慵懒。
冯盎趋行入殿,依礼参拜。
“爱卿,坐吧。”李世民伸手指了指旁边的软垫。
“是。”冯盎应声,小心翼翼地坐下。
“说起岭南,人皆言山地众多,瘴气横生。”李世民面带微笑:“想来,那边农桑稼穑不甚容易吧。”
语气一如往常般宽厚亲和,仿佛连日拒见从未发生。
冯盎小心翼翼地回答着皇帝的问题。
虽然多山地,但是能够在山腰上开辟田地,俚僚部族大多能够自给自足。
说了良久,李世民那才
仿佛忽然想起般,语气平淡地开口:“唔,前日里,鸿胪寺转呈了林邑使者的表章,其中倒是提及了些岭南事务,关乎税赋往来……爱卿可知晓?”
冯盎心头剧震,正欲撩袍跪地疾呼冤枉,却见李世民轻轻抬手止住了。
冯盎小心翼翼抬头,看着皇帝的神色。
李世民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却清明而笃定:“朕初览时,亦觉诧异。然转念一想,卿家世代忠良,为国屏藩,于岭南之地,抚慰百越,功在社稷,此等离间君臣、构陷忠良之语,朕,一个字都不信。”
李世民的这发话落在冯盎的耳中,无异于九天甘霖,瞬间浇灭了冯盎心中灼烧的恐惧之火。
智戴说的没错,陛下英明神武,又岂会是那等听信谗言,相信那些挑拨离间言语之人?
冯盎深深伏拜于地,声音因激动而略带哽咽:“陛下……陛下明察万里!臣……臣父子受国厚恩,唯知尽忠王事,此心天地可表!”
“那林邑的使者,因小儿辈嬉戏之争,怀恨在心,故而构陷臣于不忠不义之地!陛下信重之恩,臣……虽九死亦难报万一!”
李世民离席,亲手将他扶起。
“智戴那孩子,朕观之甚久,沉稳干练,颇有卿之风采。留在京师,正好历练。”
“朕觉得,先授其东宫千牛备身,随侍太子左右,爱卿以为,如何?”
“臣替犬子,拜谢陛下隆恩。”冯盎再次躬身行礼。
......
离开两仪殿,走在宫墙高耸的漫长甬道上。
感受着背后已经被冷汗微微浸湿的中衣。
幸好,幸好智戴说的,成真了。
陛下英明。
但是,陛下也未曾提起,要追究林邑使者挑拨离间责任的意思。
毕竟是大唐的藩属国,朝廷的面子,也是要过得去的。
所以,林邑使者的这份奏章,也就只能按下去了。
倒是让自己担惊受怕了好几天。
这些该死的杂碎!
回到宅邸之中,冯智戴和冯智彧两人今日都没有出门,冯智彧是被勒令在家,不准出门,而冯智戴,是等着父亲从宫中回来,想要知道陛下召见的结果。
书房里,父子三人坐在了一起。
冯盎将宫中的事情简单一说。
冯智戴松了一口气。
冯智彧则是绷不住,破口大骂,骂林邑的那两个使者不是东西。
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冯盎看着冯智彧,神色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