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更重要的事-《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那你关心自己的夫君,又分什么内外呢?”李复笑道:“跟我说说刚才你们商议的事情吧。”

  李复喝了口茶,看向自己的夫人。

  “说是让卫队抽调一部分人跟着你一同去琅琊,但是卫队那边由谁领队,就想让苏将军来定。”李韶说道。

  李复微微颔首。

  看向老赵。

  “老赵,把地图拿来我看看。”

  老赵低头应声,在书房里找来了地图,交给了李复。

  李复在桌案上展开地图。

  “琅琊......”

  “走水路的话,顺黄而下再转到运河当中去。”李复看着地图,喃喃自语着:“到琅琊去的话,在这里。”

  “既然已经走到这儿的话,或许可以去海边走一趟。”

  李韶听着自家夫君的话,面露疑惑。

  “夫君想要去看看大海?”李韶好奇问道。

  毕竟走这一趟,从长安到琅琊,路途也不近,而到了琅琊地界,再往海边去的话,比起前头这段路来说,的确是近了许多,好不容易出去一趟,去看看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海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的,是比海更重要的事情。”李复低声说道。

  他还想着跟老程他们坐在一块吃饭的时候,提起的水师的事情。

  此番去琅琊,也是个机会,想着顺道过去看看。

  只是,离着琅琊近的地点,不是李复心中最佳的地点。

  应该是北边,登州那边,才是李复琢磨着安置水师的最好的位置。

  至于离着琅琊近的,海州.......倒也不错,一个是在半岛的上方,一个是在半岛的下方。

  登州攻守范围,涵盖整个北方,渤海,乌湖海。

  而自海州往下,楚州,扬州,苏州,越州,台州,温州等沿海地区,也是要有水师驻扎的。

  甚至再往南,但凡是沿海的地方,水师都是必不可少的。

  福州,漳州,潮州,徇州。

  与泉州隔海相望有流求,流求外还有琉球群岛。

  沿着这一部分群岛北上,就是大唐心心念念惦记的矿产了。

  大唐去搞矿产,不一定走这条路线,可是当倭国内部发生动乱,大批持有武器的浪人被各个势力放逐的时候,他们可是会乘船以这些群岛为据点甚至是补给链,侵扰沿海地区的。

  这都是历史的教训,可不敢不将眼光放长远。

  还是那句话,中原再怎么乱,那是自家事,外人要是趁乱闹事,谁不对外,谁就是中原大地的千古罪人。

  未来,大唐武备方面,或许要着重放在建设水师上面。

  水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防备,更是为了将目光放在更远的地方。

  星辰啊,大海啊,羁绊啊......什么的。

  但是眼下大唐还很穷,支撑不起星辰大海,也搞不起什么中央和沿海水师的羁绊。

  因此李复这一趟去琅琊,只是先打算过去看看。

  未来的事情,心里先有个谱,到时候说的时候,也就不是言之无物了。

  基于这件事的话,那带去琅琊的卫队首领,就有了人选。

  直接带苏定方啊!

  带着他离开长安到外面去浪一圈。

  李复不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李韶也不问,反正到时候该说的时候,自家夫君自然就告诉自己了。

  “这图我先拿走了。”李复说道:“我这就去军营走一趟,去见苏定方。”

  李复回来的快,但是走的也快,拿上图纸叫上伍良业,两人骑着马奔着军营去了。

  留在书房里的李韶脸上的表情尽是无奈。

  闲着没事的时候是真闲,整天在家吃饭睡觉偶尔看账本。

  忙碌起来的时候,那也是真叫一个脚不沾地。

  这才回来坐了一会儿,一盏茶都才喝了一两口,人就又出去了。

  苏定方在庄子上也没有什么事,日常训练训练王府的卫队,然后分派着卫队里的人,建设军营。

  去年没干完的活儿今年接着干,按照规划图,一步一步的来。

  好在现在庄子上的财政不吃紧,营地内的所有用度,都用不着操心,也不用像去年那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有这样的后勤支持,要是还练不出一支精锐之师来,苏定方自己都觉得惭愧,脸上挂不住。

  苏定方目前也只是在军营之中找了两个校尉做副手,他们能处理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剩下的,也是全靠着他自己来操心。

  大事没多少,但是繁杂的琐事却是不少。

  苏定方觉得,这营地当中,应该找两个文吏过来。

  泾阳王殿下既然有了开府权,如今王府两卫也齐全了,找两个文吏,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怎么都这么长时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苏定方只听说过王府有个叫马周的长史,被殿下派遣到临颍县去修服务区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要是马周能回来,参与到军营中的事务的话,他还能从繁琐的杂务当中,稍微减轻一些负担。

  帐外士兵匆匆进来,拱手抱拳。

  “将军,殿下来了。”

  苏定方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到屋子外迎接。

  远远看到李复领着伍良业,大步流星的朝着这边走来。

  如今的营地当中,住的已经不是行军的营帐了,所有的营帐全都整理好之后,放在了库房里,行军到它处的时候才会带上。

  将近两年的建设,营地这边早就已经变了模样。

  外围虽然还没有围墙,但是营地里,士兵们居住的,已经是建造完成的宿舍。

  吃饭有食堂,伙夫也有专门的院落。

  往外是偌大的马厩,养猪场,还有存放物资的各种仓库。

  最外围则是校场,一整片都是。

  “末将拜见殿下。”苏定方走下台阶,拱手行礼。

  “苏将军无需多礼,咱们进屋说。”李复抬了抬手。

  “是。”苏定方应声。

  李复率先进了屋子,瞥了一眼苏定方挂在屏风上的地图。

  那地图,也只是庄子上的地图而已。

  伍良业站在门口守着。

  “苏将军,今日来见你,也是有事与你相商。”

  “殿下请讲。”苏定方看着李复应声。

  “后天,我要启程前往琅琊,此番离开长安,除却我府上的护卫之外,我要从卫队当中调派两百人,与我同行。”李复说道。

  两百人,是李复和李韶两人商议好之后,决定下来的人数。

  沿途乘坐两条大船,到了码头之后,从船上卸下物资,再赶路前往琅琊。

  苏定方闻言,微微颔首。

  “末将会从卫队当中挑选两百名好手,随同殿下一起出行。”

  “出行的卫队,需要有带队的人选。”李复看向苏定方:“而本王意定的人选,是你,苏将军,可有兴趣与本王走一趟?”

  苏定方愣了愣。

  自己离开这边,一同前往琅琊?

  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军营中的庶务要交给谁来处理呢?

  “末将自然是愿意跟着殿下一同出行的,但是需得将营地中的庶务全都安排妥当,末将才能安心离开。”苏定方解释说道。

  “你身边的两名校尉,可是能接替这些庶务?”

  苏定方想了想。

  “管理两府卫队尚且可以,但是平日里的这些事,恐怕.......”

  李复垂眸.......

  “军营当中,我来安排。”李复说道:“苏将军只需做好准备,带领两百人随我一同前往琅琊,剩下的,就不用管了。”

  “是。”苏定方拱手应声。

  “此去前往琅琊,在琅琊可能要停留几天的时间,之后也不会马上就启程回长安。”李复解释着:“带苏将军前去,我还想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登州,一个是海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沿海之地。”

  “苏将军有治兵的经验,带上苏将军,我想,有很多问题,苏将军当场就能够给我一个答案,这也是我想要带着苏将军的目的之一。”

  李复说着,从怀中掏出地图,平铺在桌案之上。

  “眼下北方平定,短时间内,暂且不会有大规模的兵事,随着番邦使臣前来长安,咱们所要放眼的地方,就不仅仅是北方的草原,还有西域三十六国了。”李复解释着,他指着地图上的半岛地区。

  “未来,这里才是要着眼的地方。”李复说道:“而眼下,着眼于这个地方的话,大唐的短板是很明显的。”

  苏定方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

  “水师。”

  李复点头。

  “没错,水师。”

  “殿下想要去的这两个地方,针对这边,都是作为水师基地的最佳选择。”苏定方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地图:“但是如果仅仅只是针对海对面的半岛地区,登州,最为合适,而海州,适合联络南北。”

  “大唐的沿海地区很多,海岸很长,若是要发展水师,沿海的这一带,都需要重视起来才行,不论当下,着眼于未来。”

  “地面上的事情再多,也无非就是那些,但是到了海上,未知的,可就太多了。”

  苏定方皱着眉头,沉思着,语气低沉,话音严肃。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李复连连点头。

  不愧是带兵的,不用说太多,一点就透。

  李复想的简单。

  但是苏定方脑补的东西就多了。

  他在琢磨,李复去登州或者是海州,是他自己想去看看,还是说,这趟行动当中,背后还有陛下的意思。

  大唐是要发展水师了吗?

  那水师发展好了之后,要如何用呢?

  总不能放水师在沿海,练好了就不管了吧?

  而泾阳王带上自己出发,这当中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将来水师的事,有自己一份吗?

  苏定方心中百转千回。

  而李复则是因为跟苏定方聊两句就将事情聊明白了而高兴。

  李复打算实地走访一番,掌握到了足够多的资料之后,再去跟李世民聊这件事。

  反正他们几个这会儿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岛国上面,水师,迟早的事。

  “这次的行程,来回应该要有一个月左右,只多不少了。”李复说道:“所以在离开之前,还有一天的时间,还请苏将军赶紧做准备。”

  苏定方定了定神,对着李复抱拳行礼。

  “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殿下所望。”

  李复脑门上要冒问号了。

  望什么?

  负什么?

  只是出个门,倒也用不着这么严肃吧?

  “行,那你收拾吧。”李复伸手拿走了桌子上的地图,离开了屋子里。

  走到门口,伍良业赶忙跟上。

  出了军营。

  “郎君,天色不早了,咱们要回去吗?”

  “当然。”李复说道:“伍良业,明天你得替我跑一趟长安,进宫送两封信。”

  “是。”伍良业应声。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以前这事儿,不应该是石头去做吗?

  “郎君,不需要带上石头吗?”伍良业问道。

  “你骑快马去送,当天去当天回,剩下的就不要管了。”李复说道:“石头的话,他可骑不了快马。”

  虽说之外往来长安的消息都是石头去送,石头也是会骑马的,但是石头骑术哪儿比得上伍良业,到了着急的时候,还是得伍良业上。

  至于石头,李复出远门从没带过石头。

  以石头的身手,带上也没啥用,倒不如留在庄子上。

  虽说身手不行,但是却是个值得信赖的小伙子,让他留在庄子上听从夫人的差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而且,李复还有自己的思量。

  比起老赵对杨家大娘子的心意,石头对小桃的意思,李复知道的更早。

  可是这么久过去了,石头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他的心意,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

  还是要留石头在宅子里,让他好好想想办法哦。

  都是一家人,还能被老赵赶超,俩人的好事,说不定老赵定下来的比石头都要早.......

  平日里一些不怎么要紧的事儿,让石头跑跑腿就好了,给他点活儿干。

  剩下的时间,李复还是希望石头能多琢磨琢磨他自己的事。

  也老大不小的了。

  这次李复让伍良业送的信.......说起来,可能有点.......

  “伍良业,到了宫中,信交给陛下之后,你警醒着点,要是陛下生气了,你就赶紧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