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铜灯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李斯将一卷竹简重重拍在案上时,秦王政正用银匕剖开温热的鹿肉。案几对面的王翦忽然抬头,青铜酒爵悬在唇边——那卷竹简的封泥上,赫然是陇西郡守加急送来的血书。
"老将军看看吧。"李斯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上个月刚划定的狄道县,昨夜被羌人烧了粮仓。郡守说,县尉带着三百戍卒追出五十里,至今没回来。"
王翦放下酒爵的手顿了顿。羊皮地图上,狄道县的位置只用朱砂画了个模糊的圆点,像滴尚未干涸的血。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灭楚时,项燕的军队就是借着楚国郡县分界混乱,在淮水两岸拖垮了李信的二十万大军。
"臣以为,"王翦用骨筹敲了敲地图上的圆点,"不是羌人太勇,是咱们的刀子不够利。"
秦王政的银匕停在半空。窗外的槐叶被风卷着飘过丹墀,像极了去年嫪毐叛乱时,那些散落在咸阳街头的兵甲碎片。
一、刀笔
御史府的油灯燃到第五夜时,赵高终于在堆积如山的简牍里找到了那卷《商君书》。泛黄的竹片上,"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字迹被虫蛀得残缺不全,倒像是在嘲笑如今遍布关东的百余郡县。
"李大人要的东西找到了。"赵高将竹简呈给李斯时,指节因连日翻检而泛着青白。案上的铜爵里,残酒结着层薄冰,映得李斯鬓角的白发愈发刺眼。
李斯没有抬头,只是用狼毫蘸着朱砂,在新绘的《天下郡县图》上圈点。颖川郡的边界被他改了三次,最后索性用刀刮去墨迹:"韩地旧俗,乡吏多世袭。若依秦制设三老,必生祸乱。"
赵高顺着他的指尖看去,图上的颖川像只被捆住的螃蟹,十几个新划的乡邑将原来的韩国旧都层层围住。最边缘的许县被红笔圈了两圈,旁边注着"尉缭故里"四个小字。
"冯去疾那边怎么样了?"李斯忽然停笔。窗外传来更夫敲梆的声音,三短一长,已是三更天。
"右丞相正在清点各郡上计的簿册。"赵高压低声音,"据说临淄郡报上来的县数,比去年多了七个。"
李斯的笔顿在半空。朱砂在绢帛上晕开个红点,像滴落在地图上的血。他想起十五年前刚入秦的时候,吕不韦在相府里指着山东地图说:"秦地苦寒,若要并天下,先得学会让六国的土地长出秦人的庄稼。"
那时他只当是句戏言,直到去年平定百越,看着那些裹着纹身的越人用秦式耒耜耕地,才忽然懂了什么叫"书同文,车同轨"。
二、尘土
蒙恬的马蹄踏碎邯郸城墙下的晨霜时,县令正跪在城门口捧着户籍册。三十斤重的木牍压得他脊背佝偻,像极了十年前秦军破城时,那些被捆在木桩上的赵国俘虏。
"北境六县的舆图带来了?"蒙恬翻身下马,玄色披风扫起的雪沫溅在县令的冠缨上。身后的亲兵解开行囊,露出里面裹着铜匣的新制标尺——尺长合秦制二十三点一厘米,刻着精确到分的刻度。
"将军请看。"县令哆嗦着展开地图。羊皮上的墨迹还带着潮气,新划的代县边界像条歪歪扭扭的蛇,将原来的雁门郡割去了一角。
蒙恬抽出佩剑,剑尖沿着墨迹划过:"这里,滹沱河以西为何划归代县?去年匈奴南下,正是借这条河谷绕过长城。"
县令的脸瞬间惨白。他想起上个月郡丞密令里的话:"将水草地多划些给代县,那边的亭长是丞相的远亲。"此刻看着蒙恬剑上凝结的冰碴,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来人。"蒙恬收回剑,"带工匠来,重新丈量。"
亲兵们应声散开时,几个捧着标尺的匠人已经跪在雪地里。为首的老匠人名叫徐福,去年刚从临淄迁来,据说曾为始皇帝铸造过观星台的铜尺。他用麻绳系着铅锤,沿着河岸一步步丈量,脚印在雪地里连成串,像条白色的锁链。
"将军,"徐福忽然回头,手里的标尺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此处距代县治所三百二十一里,按新制应设三亭。"
蒙恬望着远处起伏的长城烽燧,忽然想起少年时随父蒙骜攻赵的情景。那时赵国的乡邑犬牙交错,秦军往往攻下一座城,却找不到补给的粮仓。如今这些精确到步的疆界,或许才是比长城更坚固的屏障。
三、烟火
临淄城的夜市上,卖浆的小贩正在用新制的量器给客人打酒。铜制的升斗上刻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的铭文,在油灯下泛着暖光。
"张老板,这新斗比原来小了半合啊。"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敲着斗沿,"前日里刚杀了头猪,按旧秤分肉,街坊都说亏了。"
张老板用抹布擦着铜斗:"官府说了,从本月起,一尺改作八寸,一升缩成六合一。前日里县尉带人来校准衡器,连隔壁王屠户的砍刀都量过了。"
汉子摸出三枚秦半两,当啷一声放在案上:"也罢,反正新铸的钱比原来的重。昨日用旧刀币换钱,那小吏倒没克扣。"
街角忽然传来喧哗。几个穿黑衣的狱卒正将个老者按在地上,他怀里的木尺散落一地,上面刻着的还是韩王时期的刻度。
"大胆刁民,竟敢私藏旧制量具!"狱卒的呵斥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郡守有令,三日之内不交旧尺、旧斗者,黥为城旦!"
张老板赶紧低下头,用新斗给客人打酒。酒液在斗里晃出细浪,像极了他昨夜在县衙看到的《郡县细化章程》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朱批。
四、星夜
咸阳宫的承露盘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秦王政手里的《郡县图》被风掀起边角。李斯站在阶下,看着内侍们将新制的铜方升一个个摆在丹墀上,方升的侧面刻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陇西那边有消息了?"秦王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远处的骊山上,新修的直道像条银带,将关中与北地郡连在一起。
"狄道县已增设两亭,"李斯躬身答道,"蒙恬将军派来的校尉说,新划的界碑已立在胭脂山,羌人首领昨日派人送来牛羊,愿按秦制纳贡。"
秦王忽然笑了。他想起十三年前在赵国为质时,那些官吏用不同的量具收税,今日用韩尺,明日换赵斗,害得百姓怨声载道。如今这些整齐划一的方升、铜尺,或许才是真正的"利器"。
"告诉冯去疾,"秦王将地图卷起来,"各郡的细化章程,要在秋收前颁行完毕。凡因划界起争执的,县令先罚俸三月;若引发民乱,太守一并治罪。"
李斯刚要应声,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驿卒翻身滚下马来,手里的竹简还沾着泥浆:"启禀陛下,临淄郡报,胶东半岛新设三县,百姓已按新制缴纳赋税,无一人违抗。"
秦王接过竹简,月光照在他鬓角的银丝上。阶下的铜方升在风里发出轻响,像无数把尺子在同时丈量着这片刚统一的土地。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斯望着宫墙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明白所谓的郡县细化,从来不是在地图上画几条线那么简单。那些被重新丈量的土地、被统一的度量衡,就像织网的线,正一点点将这片广袤的天下,缝合成一件坚固的衣裳。
"老将军看看吧。"李斯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上个月刚划定的狄道县,昨夜被羌人烧了粮仓。郡守说,县尉带着三百戍卒追出五十里,至今没回来。"
王翦放下酒爵的手顿了顿。羊皮地图上,狄道县的位置只用朱砂画了个模糊的圆点,像滴尚未干涸的血。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灭楚时,项燕的军队就是借着楚国郡县分界混乱,在淮水两岸拖垮了李信的二十万大军。
"臣以为,"王翦用骨筹敲了敲地图上的圆点,"不是羌人太勇,是咱们的刀子不够利。"
秦王政的银匕停在半空。窗外的槐叶被风卷着飘过丹墀,像极了去年嫪毐叛乱时,那些散落在咸阳街头的兵甲碎片。
一、刀笔
御史府的油灯燃到第五夜时,赵高终于在堆积如山的简牍里找到了那卷《商君书》。泛黄的竹片上,"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字迹被虫蛀得残缺不全,倒像是在嘲笑如今遍布关东的百余郡县。
"李大人要的东西找到了。"赵高将竹简呈给李斯时,指节因连日翻检而泛着青白。案上的铜爵里,残酒结着层薄冰,映得李斯鬓角的白发愈发刺眼。
李斯没有抬头,只是用狼毫蘸着朱砂,在新绘的《天下郡县图》上圈点。颖川郡的边界被他改了三次,最后索性用刀刮去墨迹:"韩地旧俗,乡吏多世袭。若依秦制设三老,必生祸乱。"
赵高顺着他的指尖看去,图上的颖川像只被捆住的螃蟹,十几个新划的乡邑将原来的韩国旧都层层围住。最边缘的许县被红笔圈了两圈,旁边注着"尉缭故里"四个小字。
"冯去疾那边怎么样了?"李斯忽然停笔。窗外传来更夫敲梆的声音,三短一长,已是三更天。
"右丞相正在清点各郡上计的簿册。"赵高压低声音,"据说临淄郡报上来的县数,比去年多了七个。"
李斯的笔顿在半空。朱砂在绢帛上晕开个红点,像滴落在地图上的血。他想起十五年前刚入秦的时候,吕不韦在相府里指着山东地图说:"秦地苦寒,若要并天下,先得学会让六国的土地长出秦人的庄稼。"
那时他只当是句戏言,直到去年平定百越,看着那些裹着纹身的越人用秦式耒耜耕地,才忽然懂了什么叫"书同文,车同轨"。
二、尘土
蒙恬的马蹄踏碎邯郸城墙下的晨霜时,县令正跪在城门口捧着户籍册。三十斤重的木牍压得他脊背佝偻,像极了十年前秦军破城时,那些被捆在木桩上的赵国俘虏。
"北境六县的舆图带来了?"蒙恬翻身下马,玄色披风扫起的雪沫溅在县令的冠缨上。身后的亲兵解开行囊,露出里面裹着铜匣的新制标尺——尺长合秦制二十三点一厘米,刻着精确到分的刻度。
"将军请看。"县令哆嗦着展开地图。羊皮上的墨迹还带着潮气,新划的代县边界像条歪歪扭扭的蛇,将原来的雁门郡割去了一角。
蒙恬抽出佩剑,剑尖沿着墨迹划过:"这里,滹沱河以西为何划归代县?去年匈奴南下,正是借这条河谷绕过长城。"
县令的脸瞬间惨白。他想起上个月郡丞密令里的话:"将水草地多划些给代县,那边的亭长是丞相的远亲。"此刻看着蒙恬剑上凝结的冰碴,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来人。"蒙恬收回剑,"带工匠来,重新丈量。"
亲兵们应声散开时,几个捧着标尺的匠人已经跪在雪地里。为首的老匠人名叫徐福,去年刚从临淄迁来,据说曾为始皇帝铸造过观星台的铜尺。他用麻绳系着铅锤,沿着河岸一步步丈量,脚印在雪地里连成串,像条白色的锁链。
"将军,"徐福忽然回头,手里的标尺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此处距代县治所三百二十一里,按新制应设三亭。"
蒙恬望着远处起伏的长城烽燧,忽然想起少年时随父蒙骜攻赵的情景。那时赵国的乡邑犬牙交错,秦军往往攻下一座城,却找不到补给的粮仓。如今这些精确到步的疆界,或许才是比长城更坚固的屏障。
三、烟火
临淄城的夜市上,卖浆的小贩正在用新制的量器给客人打酒。铜制的升斗上刻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的铭文,在油灯下泛着暖光。
"张老板,这新斗比原来小了半合啊。"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敲着斗沿,"前日里刚杀了头猪,按旧秤分肉,街坊都说亏了。"
张老板用抹布擦着铜斗:"官府说了,从本月起,一尺改作八寸,一升缩成六合一。前日里县尉带人来校准衡器,连隔壁王屠户的砍刀都量过了。"
汉子摸出三枚秦半两,当啷一声放在案上:"也罢,反正新铸的钱比原来的重。昨日用旧刀币换钱,那小吏倒没克扣。"
街角忽然传来喧哗。几个穿黑衣的狱卒正将个老者按在地上,他怀里的木尺散落一地,上面刻着的还是韩王时期的刻度。
"大胆刁民,竟敢私藏旧制量具!"狱卒的呵斥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郡守有令,三日之内不交旧尺、旧斗者,黥为城旦!"
张老板赶紧低下头,用新斗给客人打酒。酒液在斗里晃出细浪,像极了他昨夜在县衙看到的《郡县细化章程》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朱批。
四、星夜
咸阳宫的承露盘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秦王政手里的《郡县图》被风掀起边角。李斯站在阶下,看着内侍们将新制的铜方升一个个摆在丹墀上,方升的侧面刻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陇西那边有消息了?"秦王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远处的骊山上,新修的直道像条银带,将关中与北地郡连在一起。
"狄道县已增设两亭,"李斯躬身答道,"蒙恬将军派来的校尉说,新划的界碑已立在胭脂山,羌人首领昨日派人送来牛羊,愿按秦制纳贡。"
秦王忽然笑了。他想起十三年前在赵国为质时,那些官吏用不同的量具收税,今日用韩尺,明日换赵斗,害得百姓怨声载道。如今这些整齐划一的方升、铜尺,或许才是真正的"利器"。
"告诉冯去疾,"秦王将地图卷起来,"各郡的细化章程,要在秋收前颁行完毕。凡因划界起争执的,县令先罚俸三月;若引发民乱,太守一并治罪。"
李斯刚要应声,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驿卒翻身滚下马来,手里的竹简还沾着泥浆:"启禀陛下,临淄郡报,胶东半岛新设三县,百姓已按新制缴纳赋税,无一人违抗。"
秦王接过竹简,月光照在他鬓角的银丝上。阶下的铜方升在风里发出轻响,像无数把尺子在同时丈量着这片刚统一的土地。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斯望着宫墙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明白所谓的郡县细化,从来不是在地图上画几条线那么简单。那些被重新丈量的土地、被统一的度量衡,就像织网的线,正一点点将这片广袤的天下,缝合成一件坚固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