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无声无息地覆盖了连绵的丘陵。林缚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处天际最后一缕残阳沉入地平线,眉头微蹙。他身后的营地已经沉寂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甲叶偶尔碰撞出轻响,与风穿过林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将军,都安排妥了。”副将周猛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里攥着一张揉得发皱的舆图,“选了三十个斥候营的老兵,都是跟着您从淮东过来的,最擅长夜袭和跑路。”
林缚转过身,火把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纹路。他接过周猛递来的水囊,抿了口带着涩味的冷水:“让他们记住,这次不是去拼命的。”
“明白。”周猛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只探虚实,不恋战。摸到营地边缘放把火就撤,您都嘱咐八遍了。”
林缚却没笑。他望着西北方向那片沉沉的黑暗——三天前,侦查兵带回消息,那里出现了一支陌生的队伍。他们沿着洛水东岸扎营,帐篷连绵十里,篝火在夜里能照亮半片天空,却始终没人敢靠近。派去的三个探子,只有一个瘸着腿跑回来,说对方的士兵穿黑色铁甲,骑的马比北地的战马还要高大,手里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冷光。
“他们的营盘扎在洛水转弯处,背靠着鹰嘴崖。”林缚用手指在舆图上划了道弧线,“左边是芦苇荡,右边是乱石坡。让张魁带队,从芦苇荡过去,那里水位浅,夜里能趟水走。”
周猛点头应着,忽然想起什么:“要不要带几架连弩?万一遇上硬茬——”
“不用。”林缚打断他,“只带短刀和手弩,动静越小越好。让他们把耳朵放尖点,多听听对方的口令、号角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声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营地里错落的帐篷,声音压低了些:“告诉张魁,要是能抓个活口最好,抓不到就记清楚对方的甲胄样式,还有旗帜上的标记。”
周猛应了声“是”,转身要走,却被林缚叫住。
“让他们卯时之前必须回来。”林缚望着夜色渐浓的西北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片林子夜里有瘴气,天亮前不出来,容易迷路。”
三更天的芦苇荡里,水汽像冰冷的蛇,顺着裤腿往上爬。张魁蹲在一块露出水面的青石上,用手弩拨开挡在眼前的芦苇。三十个士兵跟在他身后,脚踩在淤泥里,只发出极轻的噗嗤声。
“将军说的没错,这水真他娘的凉。”身后的小个子陈五凑过来,牙齿打着颤。他刚入伍那年跟着张魁在淮东水寨摸鱼,现在手里的短刀磨得比那时的鱼叉还要锋利。
张魁瞪了他一眼,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能看见前方半里处的营盘了——黑色的帐篷像一群伏在地上的巨兽,篝火堆隔三丈一个,把营地照得如同白昼。奇怪的是,营地里异常安静,连巡逻的士兵都很少见。
“不对劲。”张魁心里咯噔一下。他打了十几年仗,见过的营地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从来没见过防守这么松懈的。北地的胡人像狼,南楚的兵痞像泥鳅,可眼前这支部队,倒像是一群睡着了的猛虎。
他示意士兵们趴在芦苇丛里,自己则匍匐着往前挪了丈许。借着篝火的光,他看清了对方的旗帜——黑色的旗面上绣着一只展翅的黑鹰,鹰嘴叼着枚断裂的箭镞。
“这标记没见过。”张魁心里嘀咕。他从军这些年,走遍了大江南北,匈奴的狼头旗,西羌的羚羊旗,甚至海寇的骷髅旗都见过,偏这黑鹰旗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正看着,营地边缘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三个穿黑甲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地走过。张魁屏住呼吸,看见他们的甲胄上镶着细密的鳞片,阳光底下或许会像鱼鳞一样闪光,但此刻在火光里,只透着沉闷的铁色。
“他们的马镫是银的。”身后的陈五忽然低声说。张魁这才注意到,那些马镫上镶着银丝,在黑暗里泛着微弱的光。
他心里越发沉了。寻常军队,能配齐铁制马镫就不错了,这支部队却用银饰,要么是家底殷实得吓人,要么就是……根本不把银钱当回事。
等巡逻兵走远,张魁打了个手势。三十个士兵像狸猫一样窜出芦苇荡,贴着营地外围的栅栏潜行。栅栏是用碗口粗的黑木做的,上面缠着带刺的藤蔓,看起来倒像是南方山林里的防备工事。
“放火。”张魁低声下令。两个士兵立刻从怀里掏出用油布包着的火折子,又摸出几束浸了桐油的柴草。
就在火折子即将碰到柴草的瞬间,营地深处忽然传来一声悠长的号角。
“不好!”张魁心里大叫。几乎是同时,栅栏后的黑暗里突然亮起数十点红光——那是弓箭手的箭尖在火光下的反光。
“撤!”张魁猛地将手里的短刀掷向栅栏,只听“当啷”一声脆响,短刀被什么东西弹了回来。他这才看清,栅栏后面还藏着一层铁甲网。
箭矢像暴雨一样射了过来。张魁拉着陈五往地上一滚,箭簇擦着他的头皮飞过,钉在身后的芦苇丛里,发出簌簌的声响。
“往水里退!”他大吼着,抽出腰间的手弩,对着栅栏后的黑影连射三箭。惨叫声接连响起,但更多的黑影已经冲了出来,手里的弯刀在夜里划出一道道冷光。
陈五跑得最快,已经跳进了齐腰深的水里,回头却看见张魁被两个黑甲士兵缠住了。其中一个士兵的弯刀劈过来,张魁用手弩一架,只听“咔嚓”一声,手弩竟被劈成了两半。
“好家伙!”张魁心里一惊,这刀的力道少说也有百斤。他趁机矮身,从靴筒里抽出备用的短刀,反手刺向对方的小腹。可刀刃刚碰到对方的甲胄,就被弹开了。
“是镔铁甲!”张魁心里掀起惊涛骇浪。这种甲胄只有皇家禁卫才配穿,寻常军队连见都见不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五突然从水里扔过来一块石头,正好砸在那黑甲士兵的头盔上。士兵动作一滞,张魁趁机一脚踹在他的膝盖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士兵竟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
“走!”张魁拉起陈五,一头扎进水里。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能听见对方的脚步声极快,踩在泥地上竟没什么声响。
等他们一口气跑出芦苇荡,钻进山林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三十个士兵只剩下二十一个,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陈五的胳膊被箭划了道口子,血顺着袖子往下滴,却还咧着嘴笑:“魁哥,你看见没?他们跑步的时候,脚尖先着地!”
张魁靠在树上喘气,闻言愣了一下:“脚尖着地?”
“是啊,跟咱们不一样。”陈五比划着,“咱们是脚跟着地,咚咚响。他们跟猫似的,悄无声息。”
另一个士兵也凑过来说:“还有他们的号角声,三短一长,跟咱们的不一样。我数了,他们的弓箭手射箭间隔比咱们的连弩手还快!”
张魁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块染血的甲片——那是他刚才从那个被踹倒的士兵身上撬下来的。甲片薄如纸片,却硬得惊人,边缘处泛着青黑色的光。
“这是……玄铁?”张魁的声音有些发颤。这种金属只有西域才有,价比黄金,寻常军队能有几十片就不错了,可刚才那支队伍,人人都穿着玄铁甲。
他抬头望向东南方,那里是林缚的营地。晨光已经爬上树梢,把山林染成一片金色,可张魁的心里却像压了块冰。
林缚在帐里来回踱步,帐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他猛地停下脚步。
“将军!”张魁掀帘而入,身上的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淌,“我们回来了。”
林缚看着他身后的二十一个士兵,目光在他们的伤口上扫过,最后落在张魁手里的甲片上:“怎么样?”
张魁把甲片递过去,又把夜里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黑鹰旗,玄铁甲,银马镫,脚尖着地的步伐,还有快得惊人的弓箭手。
“他们的反应速度太快了。”张魁的声音带着后怕,“我们刚摸到栅栏,还没放火,他们就有动静了。好像早就知道我们会去。”
林缚捏着那块甲片,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漠北见过的一支西辽雇佣军,也是穿着玄铁甲,用的弯刀能劈开普通的铁甲。可那些雇佣军人数不过百人,哪像眼前这支队伍,光是营盘就绵延十里。
“他们的口令是什么?”林缚问。
张魁摇摇头:“没听见。他们交流很少,好像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旗帜呢?”
“黑色的,绣着黑鹰叼箭。”
林缚走到舆图前,手指在西北方的位置重重一点:“黑鹰……难道是西域的黑风部?不对,他们早在十年前就被回纥灭了。”
他沉思片刻,忽然抬头:“你们有没有注意,他们的士兵长相如何?是中原人,还是胡人?”
张魁愣了一下,随即摇摇头:“夜里看不太清,只觉得他们个子都很高,肩膀比咱们的士兵宽出一截。”
“兵器呢?除了弯刀,还有别的吗?”
“有几个士兵背着短铳。”陈五突然插嘴,“就是那种能喷火的铁管子,跟咱们神机营的不一样,更短,看起来更轻便。”
林缚的瞳孔猛地一缩。神机营的火器是朝廷秘藏,连他都只见过几次,这神秘势力竟然能装备更轻便的短铳?
他走到帐门口,望着远处的山林,晨光正穿过薄雾,在草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他的心里却一片凝重——这支神秘势力,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
“周猛!”林缚扬声喊道。
“在!”
“传令下去,加强警戒,把防线往外扩三里。另外,再派十队侦查兵,往西北方向探查,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马。”
“是!”
周猛走后,林缚又转向张魁:“你们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对了,把所有看到的细节都写下来,越详细越好。”
张魁应了声,带着士兵们退了出去。帐里只剩下林缚一人,他拿起那块玄铁甲片,对着晨光仔细看着。甲片的边缘处刻着细密的花纹,像某种古老的图腾。
“黑鹰叼箭……”林缚喃喃自语,忽然想起幼时在祖父的书房里见过一本残破的《西域图志》,上面记载过一个消失的古国,国主的旗帜就是黑鹰叼箭。
“难道是他们?”林缚的心跳有些加速。那本图志上说,那个古国擅长锻造玄铁,还有一种能在夜里视物的秘术。
他走到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玄铁甲,银马镫,装备精良。
——士兵行动迅捷,配合默契,似有秘术。
——火器先进,非中原所有。
——营盘布局诡异,防备森严。
写完这些,林缚放下笔,目光再次投向西北方。那里的黑暗已经被晨光驱散,但一股更浓重的阴影,却悄然笼罩在他的心头。
这场试探性的交锋,虽然没能占到便宜,却让他看清了对手的冰山一角。而这一角,已经足够让他意识到,一场远比对抗燕军更艰难的战争,即将来临。
帐外的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得旗帜猎猎作响。林缚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腰间的佩剑。无论对手是谁,他都必须守住这片土地。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无声无息地覆盖了连绵的丘陵。林缚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处天际最后一缕残阳沉入地平线,眉头微蹙。他身后的营地已经沉寂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甲叶偶尔碰撞出轻响,与风穿过林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将军,都安排妥了。”副将周猛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里攥着一张揉得发皱的舆图,“选了三十个斥候营的老兵,都是跟着您从淮东过来的,最擅长夜袭和跑路。”
林缚转过身,火把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纹路。他接过周猛递来的水囊,抿了口带着涩味的冷水:“让他们记住,这次不是去拼命的。”
“明白。”周猛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只探虚实,不恋战。摸到营地边缘放把火就撤,您都嘱咐八遍了。”
林缚却没笑。他望着西北方向那片沉沉的黑暗——三天前,侦查兵带回消息,那里出现了一支陌生的队伍。他们沿着洛水东岸扎营,帐篷连绵十里,篝火在夜里能照亮半片天空,却始终没人敢靠近。派去的三个探子,只有一个瘸着腿跑回来,说对方的士兵穿黑色铁甲,骑的马比北地的战马还要高大,手里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冷光。
“他们的营盘扎在洛水转弯处,背靠着鹰嘴崖。”林缚用手指在舆图上划了道弧线,“左边是芦苇荡,右边是乱石坡。让张魁带队,从芦苇荡过去,那里水位浅,夜里能趟水走。”
周猛点头应着,忽然想起什么:“要不要带几架连弩?万一遇上硬茬——”
“不用。”林缚打断他,“只带短刀和手弩,动静越小越好。让他们把耳朵放尖点,多听听对方的口令、号角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声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营地里错落的帐篷,声音压低了些:“告诉张魁,要是能抓个活口最好,抓不到就记清楚对方的甲胄样式,还有旗帜上的标记。”
周猛应了声“是”,转身要走,却被林缚叫住。
“让他们卯时之前必须回来。”林缚望着夜色渐浓的西北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片林子夜里有瘴气,天亮前不出来,容易迷路。”
三更天的芦苇荡里,水汽像冰冷的蛇,顺着裤腿往上爬。张魁蹲在一块露出水面的青石上,用手弩拨开挡在眼前的芦苇。三十个士兵跟在他身后,脚踩在淤泥里,只发出极轻的噗嗤声。
“将军说的没错,这水真他娘的凉。”身后的小个子陈五凑过来,牙齿打着颤。他刚入伍那年跟着张魁在淮东水寨摸鱼,现在手里的短刀磨得比那时的鱼叉还要锋利。
张魁瞪了他一眼,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能看见前方半里处的营盘了——黑色的帐篷像一群伏在地上的巨兽,篝火堆隔三丈一个,把营地照得如同白昼。奇怪的是,营地里异常安静,连巡逻的士兵都很少见。
“不对劲。”张魁心里咯噔一下。他打了十几年仗,见过的营地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从来没见过防守这么松懈的。北地的胡人像狼,南楚的兵痞像泥鳅,可眼前这支部队,倒像是一群睡着了的猛虎。
他示意士兵们趴在芦苇丛里,自己则匍匐着往前挪了丈许。借着篝火的光,他看清了对方的旗帜——黑色的旗面上绣着一只展翅的黑鹰,鹰嘴叼着枚断裂的箭镞。
“这标记没见过。”张魁心里嘀咕。他从军这些年,走遍了大江南北,匈奴的狼头旗,西羌的羚羊旗,甚至海寇的骷髅旗都见过,偏这黑鹰旗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正看着,营地边缘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三个穿黑甲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地走过。张魁屏住呼吸,看见他们的甲胄上镶着细密的鳞片,阳光底下或许会像鱼鳞一样闪光,但此刻在火光里,只透着沉闷的铁色。
“他们的马镫是银的。”身后的陈五忽然低声说。张魁这才注意到,那些马镫上镶着银丝,在黑暗里泛着微弱的光。
他心里越发沉了。寻常军队,能配齐铁制马镫就不错了,这支部队却用银饰,要么是家底殷实得吓人,要么就是……根本不把银钱当回事。
等巡逻兵走远,张魁打了个手势。三十个士兵像狸猫一样窜出芦苇荡,贴着营地外围的栅栏潜行。栅栏是用碗口粗的黑木做的,上面缠着带刺的藤蔓,看起来倒像是南方山林里的防备工事。
“放火。”张魁低声下令。两个士兵立刻从怀里掏出用油布包着的火折子,又摸出几束浸了桐油的柴草。
就在火折子即将碰到柴草的瞬间,营地深处忽然传来一声悠长的号角。
“不好!”张魁心里大叫。几乎是同时,栅栏后的黑暗里突然亮起数十点红光——那是弓箭手的箭尖在火光下的反光。
“撤!”张魁猛地将手里的短刀掷向栅栏,只听“当啷”一声脆响,短刀被什么东西弹了回来。他这才看清,栅栏后面还藏着一层铁甲网。
箭矢像暴雨一样射了过来。张魁拉着陈五往地上一滚,箭簇擦着他的头皮飞过,钉在身后的芦苇丛里,发出簌簌的声响。
“往水里退!”他大吼着,抽出腰间的手弩,对着栅栏后的黑影连射三箭。惨叫声接连响起,但更多的黑影已经冲了出来,手里的弯刀在夜里划出一道道冷光。
陈五跑得最快,已经跳进了齐腰深的水里,回头却看见张魁被两个黑甲士兵缠住了。其中一个士兵的弯刀劈过来,张魁用手弩一架,只听“咔嚓”一声,手弩竟被劈成了两半。
“好家伙!”张魁心里一惊,这刀的力道少说也有百斤。他趁机矮身,从靴筒里抽出备用的短刀,反手刺向对方的小腹。可刀刃刚碰到对方的甲胄,就被弹开了。
“是镔铁甲!”张魁心里掀起惊涛骇浪。这种甲胄只有皇家禁卫才配穿,寻常军队连见都见不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五突然从水里扔过来一块石头,正好砸在那黑甲士兵的头盔上。士兵动作一滞,张魁趁机一脚踹在他的膝盖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士兵竟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倒了下去。
“走!”张魁拉起陈五,一头扎进水里。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能听见对方的脚步声极快,踩在泥地上竟没什么声响。
等他们一口气跑出芦苇荡,钻进山林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三十个士兵只剩下二十一个,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陈五的胳膊被箭划了道口子,血顺着袖子往下滴,却还咧着嘴笑:“魁哥,你看见没?他们跑步的时候,脚尖先着地!”
张魁靠在树上喘气,闻言愣了一下:“脚尖着地?”
“是啊,跟咱们不一样。”陈五比划着,“咱们是脚跟着地,咚咚响。他们跟猫似的,悄无声息。”
另一个士兵也凑过来说:“还有他们的号角声,三短一长,跟咱们的不一样。我数了,他们的弓箭手射箭间隔比咱们的连弩手还快!”
张魁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块染血的甲片——那是他刚才从那个被踹倒的士兵身上撬下来的。甲片薄如纸片,却硬得惊人,边缘处泛着青黑色的光。
“这是……玄铁?”张魁的声音有些发颤。这种金属只有西域才有,价比黄金,寻常军队能有几十片就不错了,可刚才那支队伍,人人都穿着玄铁甲。
他抬头望向东南方,那里是林缚的营地。晨光已经爬上树梢,把山林染成一片金色,可张魁的心里却像压了块冰。
林缚在帐里来回踱步,帐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时,他猛地停下脚步。
“将军!”张魁掀帘而入,身上的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淌,“我们回来了。”
林缚看着他身后的二十一个士兵,目光在他们的伤口上扫过,最后落在张魁手里的甲片上:“怎么样?”
张魁把甲片递过去,又把夜里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黑鹰旗,玄铁甲,银马镫,脚尖着地的步伐,还有快得惊人的弓箭手。
“他们的反应速度太快了。”张魁的声音带着后怕,“我们刚摸到栅栏,还没放火,他们就有动静了。好像早就知道我们会去。”
林缚捏着那块甲片,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漠北见过的一支西辽雇佣军,也是穿着玄铁甲,用的弯刀能劈开普通的铁甲。可那些雇佣军人数不过百人,哪像眼前这支队伍,光是营盘就绵延十里。
“他们的口令是什么?”林缚问。
张魁摇摇头:“没听见。他们交流很少,好像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旗帜呢?”
“黑色的,绣着黑鹰叼箭。”
林缚走到舆图前,手指在西北方的位置重重一点:“黑鹰……难道是西域的黑风部?不对,他们早在十年前就被回纥灭了。”
他沉思片刻,忽然抬头:“你们有没有注意,他们的士兵长相如何?是中原人,还是胡人?”
张魁愣了一下,随即摇摇头:“夜里看不太清,只觉得他们个子都很高,肩膀比咱们的士兵宽出一截。”
“兵器呢?除了弯刀,还有别的吗?”
“有几个士兵背着短铳。”陈五突然插嘴,“就是那种能喷火的铁管子,跟咱们神机营的不一样,更短,看起来更轻便。”
林缚的瞳孔猛地一缩。神机营的火器是朝廷秘藏,连他都只见过几次,这神秘势力竟然能装备更轻便的短铳?
他走到帐门口,望着远处的山林,晨光正穿过薄雾,在草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他的心里却一片凝重——这支神秘势力,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
“周猛!”林缚扬声喊道。
“在!”
“传令下去,加强警戒,把防线往外扩三里。另外,再派十队侦查兵,往西北方向探查,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马。”
“是!”
周猛走后,林缚又转向张魁:“你们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对了,把所有看到的细节都写下来,越详细越好。”
张魁应了声,带着士兵们退了出去。帐里只剩下林缚一人,他拿起那块玄铁甲片,对着晨光仔细看着。甲片的边缘处刻着细密的花纹,像某种古老的图腾。
“黑鹰叼箭……”林缚喃喃自语,忽然想起幼时在祖父的书房里见过一本残破的《西域图志》,上面记载过一个消失的古国,国主的旗帜就是黑鹰叼箭。
“难道是他们?”林缚的心跳有些加速。那本图志上说,那个古国擅长锻造玄铁,还有一种能在夜里视物的秘术。
他走到案前,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玄铁甲,银马镫,装备精良。
——士兵行动迅捷,配合默契,似有秘术。
——火器先进,非中原所有。
——营盘布局诡异,防备森严。
写完这些,林缚放下笔,目光再次投向西北方。那里的黑暗已经被晨光驱散,但一股更浓重的阴影,却悄然笼罩在他的心头。
这场试探性的交锋,虽然没能占到便宜,却让他看清了对手的冰山一角。而这一角,已经足够让他意识到,一场远比对抗燕军更艰难的战争,即将来临。
帐外的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得旗帜猎猎作响。林缚深吸一口气,握紧了腰间的佩剑。无论对手是谁,他都必须守住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