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赵诺,杨静宜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
“传信给临南王府那些人,让他们跟着赵诺,想办法找到安王的下落。”
刚才赵诺说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来一丝好奇,不是不想知道,而是不想被要挟。想要找到安王的下落,也是要确保对方不在颜回那群人手里,免得影响她接下来的计划。
满仓领命而去。
很快满仓折返回来,先是告诉她事情已经办妥,而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她。
杨静宜接过扫了眼。是许久不曾来过信的齐司白,内容一如既往的简明扼要,全文寥寥数字,全是让她做好准备,十宗罪最迟明后两日便会抵达京城,叛军已经安排好最快的速度散播,当然他也使了一分力。
杨静宜垂眸想了想,站起身伸手让宫清给自己更衣,她得趁这个时候去皇帝那边露个脸,免得到时候发生问题怪到她身上。
她到的时候,皇帝明显不太高兴。
因为什么她早就已经猜到,但仍然不太在意甚至挥手让战战兢兢的卢中离开,全程皇帝都阴沉着脸看着她,要是以前她即便不耐也要说上几句缓和氛围,不至于让关系变僵。
可如今……
许是事情接近了尾声,她已经看到了曙光,竟然发自内心的不想给这个在杨家面门暗中没起任何好作用的贪财的狗皇帝好脸色看。
只是事情终究未成,未免节外生枝,她仍然在心里不停告诫自己要忍住,要忍住……
这就造成了上一刻她可能还冷脸相对,下一刻却又相对温和热情的询问事情进展。
比如现在……
目送卢中离开御书房,杨静宜礼数不差的给皇帝行礼后,便询问道,“儿臣听说最近朝的事情,早朝上被大臣们刁难了?父皇可还好?莫要生气。”
见她提这事,皇帝本就阴沉的脸愈发不快。
“太子也听说了?”
“有几人递折子,应是想要儿臣劝说一二。”
“哦?”皇帝挑眉,“太子怎么回复呢?”
杨静宜笑道,“自然是该如何便如何,这件事本就是儿臣的主意,如何能让他们怪到父皇身上。”
“这么说……”皇帝眼神愈发阴冷,“太子是将叛军胡言乱语的那番话告诉他们了?”
杨静宜全当没看见。
平静的摇头,“就像父皇说的,本就是胡言乱语之言,儿臣身为国家储君,又如何能信口开河?”
听到这个回答皇帝收回了眼神。
杨静宜又说道,“只是事情进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父皇可有想法?按照先祖规制如果没有六部尚书的同意,这罪己诏是根本发不出去的。”
这也是皇帝最为头疼的地方。
早朝的时候,他公布罪己诏的内容。因为已经事先猜到大臣们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他提前想了一个理由,以尚未终究的荧惑守心为由头,说这件事纯粹是为了让上天庇佑大雍。
本来这个理由他是信心十足的,可没想到才刚说出口就被一个“子不语怪力乱神”又一个“皇帝做的好没什么可罪己的”最后还有一个“钦天监存在的作用就是处理这些星象异常,如果出事都要皇帝罪己诏,那钦天监这个衙门口该裁撤才是。”
这话一出,本来想说话的钦天监哑巴了。
原本想要隔岸观火的大臣们,突然好像吃就兴奋似的争先恐后的反对皇帝下发罪己诏,恨不能将一切皇帝办过的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拿出来赞扬一番,就差只是说皇帝太完美不需罪己。
若是平常皇帝听了,自然十分受用,可眼下他想要平掉的是即将飞入京城的十宗罪,这些赞美的话听在耳朵里就像是逃跑路上的挡路石。
不知该怎么拿走,只能在原地急的干跺脚。
眼下听杨静宜这么一说,上午那些不好的回忆再次涌了上来。他索性不耐烦地将那张罪己诏甩到杨静宜面前,声音冷硬,“改改。”
杨静宜垂眸。
罪己诏安静地躺在自己的脚面上。
“请父皇明示。”
简单的询问,却让皇帝大发雷霆,“砰”得一声将手里的茶盏拍在桌案上,冷声质问,“书读了那么多,文章也写了不少,连这小小奏折都改不好?!”
“朕瞧着你这被内外赞誉的储君也不过如此,既然这样,不如让出位置给有能力的人!”
这是动了……换掉江予初的心思?
杨静宜不着痕迹的挑眉,心知这大概是有人在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在皇帝面前说了些什么。
“传信给临南王府那些人,让他们跟着赵诺,想办法找到安王的下落。”
刚才赵诺说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来一丝好奇,不是不想知道,而是不想被要挟。想要找到安王的下落,也是要确保对方不在颜回那群人手里,免得影响她接下来的计划。
满仓领命而去。
很快满仓折返回来,先是告诉她事情已经办妥,而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她。
杨静宜接过扫了眼。是许久不曾来过信的齐司白,内容一如既往的简明扼要,全文寥寥数字,全是让她做好准备,十宗罪最迟明后两日便会抵达京城,叛军已经安排好最快的速度散播,当然他也使了一分力。
杨静宜垂眸想了想,站起身伸手让宫清给自己更衣,她得趁这个时候去皇帝那边露个脸,免得到时候发生问题怪到她身上。
她到的时候,皇帝明显不太高兴。
因为什么她早就已经猜到,但仍然不太在意甚至挥手让战战兢兢的卢中离开,全程皇帝都阴沉着脸看着她,要是以前她即便不耐也要说上几句缓和氛围,不至于让关系变僵。
可如今……
许是事情接近了尾声,她已经看到了曙光,竟然发自内心的不想给这个在杨家面门暗中没起任何好作用的贪财的狗皇帝好脸色看。
只是事情终究未成,未免节外生枝,她仍然在心里不停告诫自己要忍住,要忍住……
这就造成了上一刻她可能还冷脸相对,下一刻却又相对温和热情的询问事情进展。
比如现在……
目送卢中离开御书房,杨静宜礼数不差的给皇帝行礼后,便询问道,“儿臣听说最近朝的事情,早朝上被大臣们刁难了?父皇可还好?莫要生气。”
见她提这事,皇帝本就阴沉的脸愈发不快。
“太子也听说了?”
“有几人递折子,应是想要儿臣劝说一二。”
“哦?”皇帝挑眉,“太子怎么回复呢?”
杨静宜笑道,“自然是该如何便如何,这件事本就是儿臣的主意,如何能让他们怪到父皇身上。”
“这么说……”皇帝眼神愈发阴冷,“太子是将叛军胡言乱语的那番话告诉他们了?”
杨静宜全当没看见。
平静的摇头,“就像父皇说的,本就是胡言乱语之言,儿臣身为国家储君,又如何能信口开河?”
听到这个回答皇帝收回了眼神。
杨静宜又说道,“只是事情进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父皇可有想法?按照先祖规制如果没有六部尚书的同意,这罪己诏是根本发不出去的。”
这也是皇帝最为头疼的地方。
早朝的时候,他公布罪己诏的内容。因为已经事先猜到大臣们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他提前想了一个理由,以尚未终究的荧惑守心为由头,说这件事纯粹是为了让上天庇佑大雍。
本来这个理由他是信心十足的,可没想到才刚说出口就被一个“子不语怪力乱神”又一个“皇帝做的好没什么可罪己的”最后还有一个“钦天监存在的作用就是处理这些星象异常,如果出事都要皇帝罪己诏,那钦天监这个衙门口该裁撤才是。”
这话一出,本来想说话的钦天监哑巴了。
原本想要隔岸观火的大臣们,突然好像吃就兴奋似的争先恐后的反对皇帝下发罪己诏,恨不能将一切皇帝办过的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拿出来赞扬一番,就差只是说皇帝太完美不需罪己。
若是平常皇帝听了,自然十分受用,可眼下他想要平掉的是即将飞入京城的十宗罪,这些赞美的话听在耳朵里就像是逃跑路上的挡路石。
不知该怎么拿走,只能在原地急的干跺脚。
眼下听杨静宜这么一说,上午那些不好的回忆再次涌了上来。他索性不耐烦地将那张罪己诏甩到杨静宜面前,声音冷硬,“改改。”
杨静宜垂眸。
罪己诏安静地躺在自己的脚面上。
“请父皇明示。”
简单的询问,却让皇帝大发雷霆,“砰”得一声将手里的茶盏拍在桌案上,冷声质问,“书读了那么多,文章也写了不少,连这小小奏折都改不好?!”
“朕瞧着你这被内外赞誉的储君也不过如此,既然这样,不如让出位置给有能力的人!”
这是动了……换掉江予初的心思?
杨静宜不着痕迹的挑眉,心知这大概是有人在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在皇帝面前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