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三次的 SOS-《自研药品被抓,我果断改行搞科研》

  凌霄几乎是踉跄着扑到副屏幕前,手指颤抖着点开老周发来的加密链接。加载进度条缓慢爬升的几秒里,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撞在合金墙壁上,发出空洞的回响。实验室的应急灯不知何时已经熄灭,只有监测屏的冷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浅交错的阴影,将那行红色波形映得像道未愈的伤疤。

  “咔哒”,数据加载完成。屏幕上骤然铺开的射电图谱让凌霄倒吸一口冷气 —— 猎户座旋臂的核心区域,一道与实验室脉冲完全吻合的能量峰值正刺目地亮着,像黑暗画布上被戳破的窟窿。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峰值周围环绕着三组对称的波纹,每组波纹的间隔恰好对应着摩尔斯电码的间隔时长,连起来正是重复三次的 SoS。

  “看到了吗?” 老周的声音从听筒里钻出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惶恐,“这组信号持续了 0.7 秒,刚好在我们的观测窗口内。频谱分析显示它的偏振方向在不断旋转,就像... 就像有人在故意调整波束指向。”

  凌霄的手指按在屏幕边缘,冰凉的玻璃触感却无法平息掌心的灼痛。他放大图谱右下角的能量曲线,发现那道峰值的衰减速率异常缓慢,仿佛有持续的能量在支撑它穿透星际尘埃。这种特征与自然天体辐射截然不同,更像是某种人造装置在定向发射信号。

  “坐标发给我。” 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还有,把过去 72 小时的原始观测数据全部传过来,精确到毫秒级。”

  “已经在路上了。” 老周顿了顿,压低声音,“凌霄,这东西... 会不会和你的纸星项目有关?”

  实验室里突然陷入死寂。超级纸星的嗡鸣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那些由纳米级反光材料制成的纸星正以微米级的幅度震颤,将接收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转化为数据流。三年前,当他提出用十亿个同步谐振的纸星组成光网,模拟宇宙早期辐射图谱时,整个天文界都在嘲笑这是 “诗人的呓语”。可现在,这张由人类智慧编织的光网,竟与来自猎户座的神秘信号产生了共振。

  “我不知道。” 凌霄如实回答,目光扫过主屏幕上旋转的光网模型,“但我必须查清楚。”

  挂掉电话的瞬间,控制台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红色的警告灯疯狂闪烁,将整面墙的监测屏染成血色。超级纸星的闪烁频率骤然紊乱,完美的螺旋光网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般泛起涟漪,那些脱离轨道的光点再次浮现,这次不再是模糊的脉冲,而是清晰地组成了一行字符 ——

  【救... 我们...】

  字符只持续了半秒就碎裂成星点,但凌霄看清了那个省略号的位置,像被硬生生掐断的呼救。他扑到键盘前,调出光网的实时控制协议,发现十亿个纸星的谐振频率正在以每秒 0.3 赫兹的幅度偏离基准值,这种同步性绝不可能是机械故障,更像是某种集体响应。

  “启动隔离协议。” 他对着语音控制系统嘶吼,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实验室的通风系统骤然关闭,厚重的铅合金隔离门从天花板降下,发出沉闷的轰鸣。这是为了防止未知辐射外泄设计的终极防护,但此刻凌霄却觉得自己像被关进了铁棺材。

  隔离门闭合的瞬间,主屏幕突然黑了下去。紧接着,一道幽蓝的光束从超级纸星的核心射出,在天花板上投射出流动的星云图案。那些图案并非随机组合,而是在缓慢地拼出猎户座旋臂的星图,其中一颗从未被标注过的暗星正以红色闪烁,恰好对应着射电信号的来源。

  “这不是求救。” 凌霄的声音在颤抖,“是坐标。”

  他猛地想起三年前调试纸星时的一个细节。当时为了让光网更好地模拟宇宙辐射,他植入了一套自适应学习算法,允许纸星在接收到异常信号时自主调整谐振频率。难道... 这套算法在与猎户座信号的共振中进化出了理解能力?

  通风系统关闭后的窒息感逐渐袭来,凌霄扯掉领口的纽扣,视线却无法从星图上移开。那颗红色暗星的闪烁频率越来越快,最终稳定在与实验室脉冲完全一致的节奏上。突然,星图开始旋转,暗星的位置不断移动,最终停留在一个被标记为 78 的星云区域 —— 那里是猎户座中最着名的弥漫星云,也是人类从未探测到任何文明迹象的 “空白地带”。

  就在这时,隔离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老周嘶哑的呼喊:“凌霄!快开门!射电望远镜又捕捉到新信号,这次是连续的!”

  凌霄犹豫了。隔离协议一旦启动,必须经过三重安全验证才能解除,而现在光网的异常状态让他不敢冒任何风险。但门外老周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他仿佛能看见老人趴在铅门上,额头抵着冰冷的金属。

  “把信号传进来。” 他对着控制系统下令,同时将光网的核心数据备份到离线硬盘。隔离门的观察窗突然亮起,老周发来的新信号以摩尔斯电码的形式在玻璃上滚动 —— 不再是 SoS,而是一串由长短脉冲组成的复杂序列,长度超过了三千字符。

  超级纸星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嗡鸣。凌霄转头时,正看见光网的螺旋结构开始逆向旋转,十亿个纸星组成的光带像被倒放的胶片般收缩,最终在中心凝聚成一颗拳头大小的光球。光球内部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移动,拼出与观察窗上完全一致的脉冲序列,仿佛在同步解码。

  “这是... 星图。” 凌霄的呼吸停滞了。光球中显现的并非三维星图,而是包含时间维度的动态轨迹。那些光点在缓慢移动,标注出一条从 78 星云出发,穿越猎户座旋臂,最终指向太阳系的路径,时间轴显示这段旅程需要...73 年。

  “73 年前?” 他突然想起一个被遗忘的历史片段。1950 年,美国射电望远镜曾捕捉到一段来自 78 星云的异常信号,但因当时技术限制未能解码,最终被归为星际尘埃的自然辐射。难道那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某种文明的先行通讯?

  光球突然剧烈震颤,中心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里面旋转的黑色核心。凌霄的瞳孔骤然收缩 —— 那不是机械结构,而是某种液态金属般的物质,正在以非欧几里得几何的方式流动。他猛地想起纸星的核心材料:一种由碳纳米管和记忆合金组成的复合材料,设计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反射微波辐射,但此刻它展现出的流动性,已经超出了已知材料科学的范畴。

  “凌霄!你在听吗?” 老周的声音穿透隔离门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我们对比了 1950 年的存档数据,发现这次的信号频率与当年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

  光球突然喷射出一道蓝光,击中主控制台的屏幕。屏幕上瞬间浮现出 1950 年的原始观测记录,其中一段模糊的频谱图被放大,标注着与现在完全吻合的能量峰值。更令人震惊的是,记录末尾有一行手写批注:“信号呈现智能特征,疑似包含坐标信息,但无法解码。——A.h.”

  A.h.—— 亚瑟?霍金斯,20 世纪最伟大的射电天文学家之一,也是凌霄的博士论文导师反复提及的偶像。这位天文学家晚年因坚持 “猎户座存在史前文明” 的理论被学界排挤,最终在 1958 年神秘失踪。

  “原来他早就发现了。” 凌霄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屏幕上的签名。霍金斯失踪前曾留下一篇未完成的论文,其中提到 “宇宙中存在某种可以自我进化的信息载体,它们以微波为食,以星图为语言”。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老人的胡言乱语,但现在看来,他可能是第一个接触到真相的地球人。

  光球的震颤突然加剧,黑色核心中浮现出更多的光点。这次它们组成的不再是星图,而是一串二进制代码。凌霄迅速调出解码器,当代码转化为文字时,他感到血液瞬间冻结 ——

  【它们在吞噬星尘。1950.73. 现在.】

  三个时间点像三颗钉子,钉在屏幕中央。凌霄突然明白 73 年的含义 ——1950 加 73 是 2023,也就是今年。那个文明在 73 年前发出警告,73 年后的今天,警告即将应验。

  “吞噬星尘...” 他猛地看向射电图谱上的 78 星云。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这片星云的密度在过去 24 小时内下降了 0.03%,这种微小的变化在平时会被归为观测误差,但结合信号来看,更像是某种物质正在被消耗。

  隔离门外传来金属扭曲的声音,老周的呼喊变得模糊不清。凌霄冲到观察窗前,看见实验室的走廊里弥漫着淡蓝色的烟雾,烟雾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正以螺旋状聚集,像缩小版的纸星光网。

  “启动紧急排风!” 他对着控制系统咆哮,但通风系统毫无反应。那些光点透过观察窗的缝隙渗了进来,在空中组成细小的螺旋,最终落在超级纸星的光球上,融入黑色核心。

  光球的亮度突然提升,屏幕上的文字开始刷新 ——

  【它们不是文明。是寄生体。依附星尘繁殖。我们的光网... 是诱饵。】

  凌霄的后背撞上合金柜,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想起纸星项目的核心原理:利用十亿个同步谐振的纸星放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形成类似 “宇宙灯塔” 的信号源。这个设计让人类第一次清晰地观测到了宇宙早期的辐射图谱,但如果从宇宙尺度看,这无疑是在黑暗中点燃了篝火。

  “霍金斯知道。” 他突然明白过来,“他 1950 年就发现这些寄生体在追踪强微波源,所以故意隐瞒了信号的真相,还在晚年销毁了所有研究资料。”

  光球突然剧烈闪烁,黑色核心中伸出无数细丝,在屏幕上拼出最后的图案 —— 那是一个正在被吞噬的螺旋星系,星系中心的光源正在熄灭,边缘标注着一行小字:【73 小时后抵达太阳系】。

  隔离门的警报声突然变调,从急促的长鸣转为低沉的蜂鸣。这是隔离系统被外部力量突破的信号。凌霄转身看向观察窗,发现外面的烟雾已经变成深紫色,那些光点组成的螺旋正在腐蚀铅合金门板,留下蜂窝状的孔洞。

  “凌霄!” 老周的声音从孔洞中挤进来,带着绝望的哭腔,“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 它们在融化!那些光点... 它们在吸收微波能量!”

  超级纸星的光球突然炸开,十亿个纸星组成的光网瞬间展开,将整个实验室笼罩在其中。那些深紫色的烟雾在接触光网的瞬间停滞,仿佛撞上了无形的屏障。凌霄感到一股暖流从光网中传来,这是纸星在全功率运行时的特征 —— 它们正在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构建防御层。

  “原来如此。” 他笑了起来,泪水却顺着脸颊滑落。霍金斯没有销毁研究资料,而是将真相编码进了宇宙辐射的图谱里,等待着能读懂的人。纸星项目看似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实则是前辈埋下的防御武器,而那个来自猎户座的信号,根本不是求救,而是激活密码。

  光网突然发出刺眼的白光,凌霄在失去意识前,看见屏幕上最后的文字:

  【73 小时。守住灯塔。】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光网已经收缩回超级纸星内部,但那颗黑色核心正在缓慢旋转,像一颗微型黑洞。隔离门敞开着,走廊里弥漫着臭氧的味道,老周瘫坐在门口,手里攥着一份打印出来的观测报告。

  “它们在减速。” 老周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78 方向的辐射源正在减弱,像是... 被什么东西挡住了。”

  凌霄挣扎着坐起来,看向主屏幕。最新的射电图谱上,猎户座旋臂的方向出现了一道环形的能量屏障,恰好将那颗红色暗星与太阳系隔绝开来。屏障的能量特征与纸星光网完全一致,只是规模扩大了亿万倍。

  “是霍金斯。” 凌霄轻声说,指尖抚过超级纸星的外壳,“他当年失踪不是因为被排挤,是找到了激活星际光网的方法。”

  老周突然指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 ——07:31:19,距离第一次发现脉冲刚好过去四个小时。而 73 小时后,将是三天后的同一时刻。

  “我们该做什么?” 老周的声音在颤抖。

  凌霄看向窗外,天空已经完全亮了,晨雾中隐约可见天文台的穹顶。他想起光网展开时的暖流,想起那些在屏幕上流动的星图,想起 73 年前那个孤独的天文学家,在射电望远镜旁写下的那句批注。

  “守住灯塔。” 他说,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新的指令,“我们还有 73 小时,让光网变得更亮。”

  实验室的监测屏再次亮起,十亿个纸星的谐振频率开始攀升,这次不再是模拟宇宙辐射,而是主动向星际空间发出脉冲。超级纸星的黑色核心中,那些来自猎户座的光点正在与地球的光网融合,形成新的螺旋。

  凌霄知道,这不是结束。73 小时后,当那道环形屏障被突破时,地球将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灯塔,吸引所有未知的目光。但他不再恐惧,因为他读懂了前辈留下的密码 —— 在黑暗的宇宙森林里,最危险的不是点燃篝火,而是让火焰熄灭。

  他打开日志文档,在最后一个句号后面,缓缓敲下新的文字:

  “07:35:22,光网功率提升至 120%。坐标已确认,灯塔正在运行。”

  按下保存键的瞬间,超级纸星突然发出一声轻鸣,黑色核心中浮现出一颗微小的蓝色星球,旁边标注着一行闪烁的光点 —— 短、短、长,不再是求救,而是应答。

  凌霄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实验室里的低鸣突然拔高了三个音阶,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琴弦被同时拨动。他转头看向监测屏,十亿个纸星的谐振频率曲线正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冲破安全阈值,那些原本规则排列的绿色波纹此刻像被狂风掀起的麦浪,在幽蓝的背景上翻滚出金色的涟漪。

  “警告,光网负载超过设计上限。” 冰冷的机械音在穹顶回荡,“建议立即切断能源供应。”

  凌霄没有理会系统警报。他的目光被黑色核心里的景象牢牢吸住 —— 那颗突然浮现的蓝色星球正在缓慢自转,表面的白色云层如同呼吸般涨落。更令人心悸的是旁边那行闪烁的光点,短、短、长的组合正以精确的两秒间隔重复闪烁,像是某种古老的摩尔斯电码在宇宙尺度上的回响。

  他快步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前辈留下的加密日志。第七十三页的星图上,猎户座 β 星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潦草的注释:“当应答信号出现时,让光网成为镜子。” 这句话他研究了整整三个月,直到此刻才突然明白其中的深意。

  超级纸星的嗡鸣突然变得低沉,像是某种巨大的生物在呼吸。黑色核心中,蓝色星球的影像开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小的光点,它们如同被磁铁吸引的铁屑,迅速聚集成螺旋状的光带。凌霄注意到,这些光点的排列方式与猎户座星云的结构惊人地相似,仿佛整个宇宙的缩影都被浓缩在了这个直径不足三米的核心里。

  “光网同步率 98%,谐振频率稳定在 1.2 赫兹。” 系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检测到未知波段的反馈信号,来源坐标正在解析……”

  凌霄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想起前辈临终前说的话:“宇宙不是一片死寂的荒漠,而是充满了等待被倾听的声音。我们的任务不是隐藏自己,而是学会如何回应。” 当时他以为这只是老人的呓语,现在才明白,那些被视为疯狂的设想,其实是穿越时空的预言。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一下,所有屏幕同时切换到外部监测视角。夜空中,原本肉眼难见的光网此刻清晰可见,它们像巨大的银色蛛网覆盖了整个城市上空,每一根网线都在发出柔和的蓝光。更远处,世界各地的光网节点也相继亮起,从太空俯瞰,整个地球仿佛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蓝色茧房里。

  “解析完成,反馈信号来自猎户座旋臂边缘,距离约 420 光年。” 系统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信号强度正在快速提升,预计三分钟后达到峰值。”

  凌霄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调出所有备用能源的参数。他知道,接下来的三分钟将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是像前辈说的那样,成为宇宙交响乐中一个新的音符,还是因为贸然回应而招致灭顶之灾?答案将在光与影的交错中揭晓。

  超级纸星突然发出刺眼的白光,黑色核心中的螺旋光带开始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让实验室的窗户嗡嗡作响。凌霄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穿过身体,仿佛有无数信息在瞬间涌入大脑,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图案和声音,组成了一首跨越星系的摇篮曲。

  “信号匹配成功!” 系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我们收到了一段连续的脉冲序列,正在转化为可视化数据……”

  主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波形图开始变得规律,它们像跳动的音符,在蓝色背景上绘制出一幅复杂的星图。凌霄的呼吸变得急促,他认出那是一张包含了数百个恒星系统的三维地图,其中一个被特别标注的黄色恒星,正是我们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