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泥潭-《大魏第一武卒》

  薛云向来习惯设身处地思考问题。

  如果站在戎人大军的角度,南下中原无非是为了劫掠财富。

  虽然该拼命的时候他们会拼命,但从他们放弃攻打管州与河阳府也能看出。

  一旦遇到抵抗坚决的城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都会选择果断放弃。

  换而言之。

  戎人大军专挑软柿子捏。

  反正中原的软柿子这么多,何必要浪费兵力时间在硬茬上面。

  锁龙关一样如此。

  如果锁龙关的守军没有调离或者投降,戎人大军不可能选择硬碰硬。

  最重要的是戎人大军从北境撤回草原的后路已经让薛云切断。

  若想顺利撤回草原,无论如何都要保全实力。

  何况戎人大军在中原已经疯狂肆虐了一些时日,不知道劫掠了多少财富。

  对于他们而言。

  接下来最重要的不是打仗,而是如何平安顺利地将这些劫掠的财富带回草原。

  那么前往绕路西北前往晋王汇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一方面是能借道山阳让部分兵马带着财富撤回草原,另一方面或许有机会能劫掠一把同样富庶的京畿乃至京城。

  如果失败的话,大不了直接卖掉晋王拍拍屁股撤回草原。

  当然。

  薛云到底不是戎人大军的首领,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把人拉出去扔到大街点天灯吧。”

  薛云很快便将这些繁杂的思绪抛到脑后,神情漠然地看了眼地上古昔达的尸体。

  真以为死了就一了百了?

  若非时间有限,他都准备把城内戎人的尸体筑成京观。

  对待戎人只有比他们更加残暴才能威吓住他们。

  毕竟蛮夷都是畏威不怀德!

  未来有机会的话,他一定会率军北上把草原都给犁一遍。

  “是!”

  余贵二话不说便拖着古昔达的尸体离开了帐内。

  “将军,不知您们打算何时离开?下官也好有个心理准备与安排。”

  眼看帐内只剩下两个人,翁修顿时有些惴惴不安道。

  “我打算在永平休整两天,两天后我们便会离开。”

  薛云想了想道。

  “好吧,那下官能否先行告退处理一些事情?”

  翁修小心翼翼道。

  “去吧。”

  薛云直接挥手同意了下来。

  毕竟他还赶时间前往河阳府,不可能在永平县久留。

  在他走后,永平县终归需要有人来维持。

  而翁修也是为数不多能站出来稳定永平县秩序的人。

  两天的时间。

  除却休整外,薛云他们也彻底肃清了城内的戎人。

  尽管永平县的百姓们不知道薛云是谁,但只要知道他是朝廷派来解救他们的人就行了。

  有人撑腰和没人撑腰是不一样的。

  当城内百姓知道薛云的兵马在到处搜杀躲藏起来的戎人,这群饱受戎人摧残欺压的百姓们顿时爆发了极大的热情与战斗力。

  基本上薛云麾下的人都没怎么动手,那些躲藏起来的戎人都让城内百姓找出来给干掉了。

  以至于薛云率兵离开的时候,这些百姓们全部都依依不舍地出来沿街相送。

  这不单单是薛云将他们从水火之中拯救了出来。

  最重要的是薛云麾下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甚至还把戎人搜刮的财货都还给了他们。

  主要是薛云他们也带不走。

  但对于早已让戎人杀破胆的永平县百姓而言,薛云他们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的救星。

  一旦他们离开,日后又遭到戎人侵袭该如何是好?

  只是再如何舍不得,薛云他们终归都要离开。

  重新踏上前往河阳府的道路。

  途中他们都再也没有遇到戎人的兵马,反倒是余贵敏锐发现了一伙落草为寇的强盗们。

  这伙强盗基本都是逃难的流民组成,而且人数还不少,光是成年青壮都有一两千人。

  当时他们的人隐蔽在一处山林疑似想要伏击薛云他们。

  结果让余贵正好逮了个正着。

  只是对方的人后来忽然撤走了,看样子是探查到薛云他们不好惹。

  而余贵当即派人秘密尾随了他们,最后在山林兜了大半天才发现他们的老巢。

  一个聚集着上万人的山寨,其中大多都是面黄肌瘦的老弱妇孺。

  当余贵将这件事情禀报给薛云的时候。

  谁知道向导孟坚却告诉薛云他们。

  这伙强盗以及山寨早在戎人入侵中原之前便已经存在。

  最早的时候只有几百人,后来逐渐壮大到数千人。

  由于这伙强盗只劫掠周边的村落与来往商旅,从不攻击当地的县城。

  毕竟攻击县城意味着造反,朝廷势必会重拳出击。

  再加上当地县令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干脆隐瞒不报任由他们存在。

  直至去年这伙强盗杀害了某个大族的子弟才彻底爆了出来。

  为此当地不得不发兵围剿,结果围剿数次都失败后便不了了之。

  孟坚还告诉薛云他们。

  像是他们这样的流寇强盗其实在中原并不少,只是规模数量不大,少则几十,多则上千,同时往往活跃在偏僻乡野之类的地方。

  薛云问孟坚,为何当地官府没有清剿他们。

  可孟坚却回答薛云。

  不是官府不想清剿,而是官府清剿不动。

  遇到人数少的流寇强盗,官府一旦派兵便躲入大山躲了起来,根本不和官府作战。

  遇到人数多的,官府派出的兵马又打不过这些依仗地利的家伙。

  何况清剿是相当费钱的,往往需要向当地豪强大户们摊牌。

  可屡屡清剿不利,豪强大户都不愿摊牌了。

  反正豪强大户私底下都会组织训练家丁来保护田产财富。

  即便遇到强盗袭击都有能力击退。

  到头来受伤害的往往都是没有豪强大族庇护的普通百姓。

  可普通百姓受害愈多,无形中又产生了新的流寇强盗。

  至于最早的强盗流寇是怎么来的。

  即便孟坚知道都不会说。

  “将军,再往前走三五十里,我们便能抵达河阳府了。”

  傍晚时分,向导孟坚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他虽然去过河阳府,但又不是经常来,只能通过以往的记忆来判断他们大概所在的地方。

  “终于要到了么?”

  薛云闻言干脆让麾下骑兵停下休息,明天早点出发,估计正午前便能抵达河阳府。

  “大人!”

  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

  负责侦查的余贵赶了回来,只是回来的时候他还带了个陌生人。

  “我们发现了河阳府派出的斥候,所幸彼此没有造成太大的误会,而对方得知大人的身份来意后特意前来求见。”

  余贵来到薛云身前连忙禀明了情况。

  “把人带来吧。”

  薛云没想到余贵他们侦查的时候居然能撞上河阳府的斥候。

  不过认真想想其实挺正常的。

  戎人大军放弃攻打河阳府离开后,河阳府肯定会时刻防备戎人大军卷土重来。

  哪怕是为了侦查戎人大军的去向都必须派出斥候。

  “小的河阳军斥候百长徐必达拜见镇北将军!”

  不一会儿,一个浑身散发出精悍气质的汉子出现在了薛云面前。

  “你知道我是谁?”

  薛云神色平静地看着眼前态度恭敬的汉子。

  “是的将军,关于将军的大名如今在河阳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徐必达尽管只看了薛云一眼便低下了脑袋,但薛云充满压迫感的体型与气势令他都不由心中一颤,根本生不出半点不敬。

  “莫非是朝廷册封的诏令已经传遍河阳府了?”

  薛云若有所思道。

  “没错!而且有关将军的事迹也一道传遍了河阳府,只是没想到将军如今却会出现在这里。”

  徐必达深吸口气尽量保持冷静道。

  “我的来意你应该已经知晓,如今朝廷诏令天下勤王,而我带兵前来便是想要邀请河阳府一道进京勤王。”

  河阳府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再加上又是中原重镇,有关他的消息会传到河阳府也很正常。

  薛云也没有和他弯弯绕绕简洁直白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回禀将军,此事事关重大,非小的一介斥候百长所能参与,但小的已经派人回城向郡守禀明了情况,想来明日便能有消息。”

  徐必达一听脑袋都大了。

  勤王什么的,这话题是他一介小小斥候百长能掺和的?

  “既然如此,和我说说河阳府目前的情况吧……”

  薛云也没有为难徐必达,当即体谅地岔开了话题。

  “小的遵命……”

  这倒是徐必达可以说的东西,很快他便将河阳府的情况一一告知。

  当初戎人来袭之际。

  河阳府郡守高威立刻将城内兵马扩充至三万人,经过数番血战后终于击退戎人,迫使戎人不得不放弃离开。

  随着朝廷勤王的诏令传到河阳府的时候。

  高威曾打算带走河阳府一半兵马前往京城勤王,但最后不知何故始终没有前往。

  在此期间。

  高威不断派出斥候追查戎人大军的行踪下落。

  但最后只知道戎人大军赶往了锁龙关,其他方面便不得而知了。

  主要是斥候也不敢追得太过深入,稍有不慎便会死在戎人巡弋的侦查游骑之下。

  “你知道高郡守为何迟迟无法派兵勤王吗?”

  由于提前从孟长舟那边打过预防针的关系,薛云都大体知晓是什么原因让高郡守无法带兵离开河阳府。

  但他依旧想要从河阳府的军士身上了解一番。

  “回禀将军,具体情况小的也不知道,只不过小的却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河阳府不能失去高郡守,万一高郡守带兵进京勤王,那么缺少了高郡守坐镇的河阳府都会岌岌可危,所以才让高郡守迟迟都无法成行……”

  徐必达的身份注定他是无法知晓真正的原因,可总归能打探到一些半真半假的小道消息。

  “原来如此,对了,有没有一个叫周拔的校尉来过河阳府?”

  薛云干脆不再追问,转而询问起了另一个人的情况。

  “周拔周校尉吗?当然来过!如今周校尉便在我们河阳府,而且他也是最支持高郡守进京勤王的人之一。”

  徐必达听到周拔的名字后都来了精神。

  “可以和我说说周拔校尉么。”薛云当即追问道。

  “当然……”

  周拔回到家乡后便按照约定开始大肆招兵买马。

  只是他的运气不太好。

  等到戎人南下中原的时候,他的家乡恰好遇到了戎人的攻击。

  接连苦战击退戎人,自身都损失不轻。

  为了保存家族以及麾下兵马,他不得不带兵前去投靠河阳府。

  由于表现勇武又有资历的关系。

  很快他便成为了深得高威重视的将领。

  但由于是外来人的缘故,哪怕背后有高威他在河阳府依旧没有多少话语权。

  “除了周拔校尉外,河阳府还有谁支持高郡守进京勤王?”

  得知周拔的情况,薛云都有些感慨他的倒霉。

  人在家乡还没有起势便遭到了戎人的迎头痛击,最后都只能无奈投奔河阳府以求庇护。

  对于河阳府而言。

  肯定是欢迎带领兵马来投奔的周拔。

  但想要话语权是一点都没有。

  “回禀将军,除了周校尉外,还有姜校尉甘都尉都是支持高郡守的。”

  军中的消息徐必达还是清楚的,更确切的说是军中的各派关系。

  “姜校尉和甘都尉又是何来历?”

  薛云心想支持高威的人居然如此之少,竟只有寥寥三人支持。

  “回将军,姜校尉是河阳府军资历最深的校尉,如今在河阳府军已经当了十五年的校尉,平常情况下,河阳府军基本都是由姜校尉负责统领操练,至于甘都尉,据说他是来自京城将门甘家之后……”

  徐必达连忙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薛云。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薛云听后都不由陷入了沉思,随手示意对方暂且退下。

  “是将军。”

  徐必达不敢打扰,只能乖乖退了下去。

  姜校尉和甘都尉。

  后者一听出身京城将门,薛云便联想到了卫超。

  指不定当初卫超联系的人便是对方,甚者彼此还是朋友。

  至于姜校尉。

  按照徐必达的说法,在高威成为河阳府的郡守前,他便已经是河阳府军的校尉,并且还负责统领这支军队。

  可为什么他也会支持高威进京勤王?

  想到他在河阳府当了十五年的校尉,难保是想要通过进京勤王封侯拜将彻底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