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除了羞愧还是羞愧-《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臣认为铁器官营可以仿效票盐制,官府控制其中一部分,比如武器制造,让百姓和商人参与一部分,比如农具和生活用品。

  以炼铁坊为主体,对他们征收一定程度的赋税,改变目前的全盘管控。

  不仅能减少朝廷的人力消耗,而且能减少贪腐发生。

  也便利百姓生活。”

  颜异的思路和陆鸣大体相同,也是分别对待。

  想要刘彻全面放开管制并不现实,尤其是涉及武器和盔甲制造方面,朝廷必须要保证军事实力不受影响。

  自诩为读书人,但颜异心中也曾有立功封侯的心思,不是眼中只有读书的腐儒。

  刘彻目光扫过,还好,颜异不是太过分,还知道把武器制造留给朝廷管控。

  只是开放民用铁器,还对炼铁坊征税。

  刘彻微微点头,还不错。

  “大农令,你认为大农丞的提议如何?”

  看桑弘羊的反应,刘彻就知道他事先不知道这份奏折。

  这么大的事情,桑弘羊竟然不知道,他和自己的副手怎么了,意见不合么?

  桑弘羊闪过一抹尴尬,立刻调整过来。

  “陛下,大农丞曾经和臣商议过此事,对于铁器官营的实际情况也做过多方了解。

  但这份提议还是不够完善。”

  桑弘羊总不能说他完全不知情,实际上,颜异也确实和他商议过此事,不算撒谎,春秋笔法而已。

  “不够完善?

  那应该怎么完善呢?”

  “回禀陛下,不同铁器应该制定不同的税率。

  不同铁器的作用不同,关乎基础民生的铁器,税率要低,除此之外,视铁器作用不同制定不同税率。

  比如铁锹,铁犁等百姓耕种所需的铁器,应该制定比较低的税率,以减轻普通百姓负担。

  对于铁锅等相对昂贵的铁器,应征收更高的税率。”

  在古代铁器中,铁锅属于高科技产品,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宋朝时期,铁锅属于宋朝的出口产品,价格昂贵,为大宋创收很多。

  一船船的铁锅,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去往世界各地。

  颜异眼前一亮,他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税钱最终会被摊入到售价之中,不同的铁器采用不同的税率,也就等于对富人多征税,对普通百姓少征税。

  想到这,颜异有些羞愧,看来他误会大农令了。

  所谓时机未到,原来是大农令当时还没有想到如此完善的计策。

  要不是现在想到了,他突然提出改变制度,就算成功,恐怕也会把不完善的制度推行下去,以后再想改,再想对富人多征税,恐怕就不容易实现了。

  越想越羞愧,他看向桑弘羊的眼神这充满羞愧和歉意。

  桑弘羊不知道他脑补了这么多,但是看出了他的歉意和羞愧。

  哼…

  他昂着头,现在知道本大农令的实力了吧。

  遇事不决问富民侯。

  告诉你时机未到你不信,要不是富民侯回来,他怎么能提出如此完善的政策。

  刘彻让众人讨论了一会。

  “大农令,你回去后写一份完整的奏折,下次朝会继续商议。”

  如此大事,不是简单一次朝会就能确定的。

  即便刘彻已经决定,但还是要走个程序,让大臣们商议清楚。

  “陛下,对于此事,臣另有提议。”

  桑弘羊表演完,轮到陆鸣表演。

  “大汉如今发展得非常快,为确保大汉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具备强大的纠错能力,臣建议制定为期五年的执政计划。

  例如,从今年开始,制定下一个五年的执政重点,确定要完成的重大事项,并且逐年盯紧执行进度,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五年结束,对各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有不符合当前情况的及时进行改变。

  我师门中有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汉的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后,相应制度也要进行改变。

  就像铁器官营一样。

  外患基本平息,没有哪个蛮夷可以威胁大汉,朝廷收入充足,自然要对铁器制度进行改变。”

  颜异已经惊讶的嘴都合不拢。

  他还是太懵懂,太无知了。

  当他还只盯着铁器官营这一项,富民侯已经想到大汉的所有政策,并且提出了对策。

  适时而变,多么正确的决定。

  想到这,他越发羞愧了。

  当初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何不再多想些办法,要是找到富民侯,他又何必出此下策。

  满朝大臣们,对五年计划这个词都很新奇。

  大汉立国至今,只有大概的执政方略。

  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后来的全面反击匈奴,虽然也是深谋远虑,但从未像富民侯所说的那样。

  制定一个系统又完善的执政目标,并且要及时进行调整。

  立国之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被当做长远的国家方针,要不是当今陛下锐意改变,大汉恐怕还处在无为而治之中。

  五年一个计划,不断推进执政进度,不断进行调整。

  颜异等人不敢想象,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到这样的执政策略,又是什么样的执政能力才能将一个个五年计划执行下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汉有这样的能力么?

  “陛下,自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历朝历代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执政策略。”

  孔臧下意识就想反对。

  儒家学说中,他更倾向于谷梁学派,喜欢稳定,不喜欢改变。

  别说五年,就是十年他也不喜欢。

  陆鸣轻哼一声,“以前还没有皇帝这个称呼呢,你怎么不反对一下。”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是没有皇帝的,三皇五帝各取一字,合称为皇帝,以彰显他前所未有的功绩,这才有了皇帝。

  “那…那能一样么?”

  孔臧就是疯了,也不敢说皇帝这个称呼有问题。

  “高祖皇帝立国以来,就在采用皇帝称呼,怎么可能有问题。”

  “朝廷执政要以稳定为先,天下百姓也都喜欢稳定,五年时间太短,频繁变化,恐怕对百姓不利。”

  孔臧的说辞并不让人意外。

  除了他,很多儒生,尤其是受到谷梁学派影响的儒生更能认同他的想法。

  但陆鸣不吃这套。

  “孔太常别的不行,偷换概念倒是很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