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光化公主-《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就在大军前往西海放牧场休整的时候。

  长安这边八百里加急也收到了战报。

  李世民瞬间开怀大笑。

  “哈哈哈,首战告捷,俘虏四万,战损一万,吐谷浑一半的兵马就损失了。”

  一旁的张阿难也维持开心,陪着笑:“陛下,太子简直是大唐的福星啊,上次突厥一战三个月就打赢了,这次看来吐谷浑也能短时间内解决。”

  “嗯。”

  李世民也非常的认同,继续看战报。

  可看到消耗的时候眉头微蹙:“炮弹用了三万余发,嘶。”

  不得不说,身为皇帝的他,想到一发炮弹的价格,也是吓了一跳。

  炮弹多少一发来着?

  反正不便宜,这三万余发炮弹,不得几十万贯?

  算了,看着吐谷浑的第一仗大胜下,他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

  直到看见大唐战损的时候,呼吸停止了。

  伤亡千余人。

  阵亡将士实则三百余人。

  嘶~

  李世民连忙从后面找出了整个战斗的过程来看。

  特别想知道怎么才阵亡三百余人。

  如此大的战役,对方也有五万兵马,这阵亡的人数,李世民都怀疑是不是故意隐瞒。

  一一将战斗过程和甘露殿上的舆图对比,特别是李承乾提议运用炮轰的模式。

  遇到了猜测有埋伏的地方就开始用炮轰。

  避免了双方兵马的短兵相接。

  “妙啊。”李世民眼前一亮。

  没想到仗还能这么大。

  虽然耗费的钱财有些多,可这兵马的损失,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估。

  怎么想,最少也要损失五六千人吧?

  结果才千余人,还有七成只是受了伤,初步预计最少有一半多是能够重返战场。

  张阿难不知道李世民为何如此兴奋,但下一秒却听见李世民道:“传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进宫议事。”

  “喏。”

  半个时辰后。

  武将和三省重要的文臣都到了。

  李世民也把战报都看完了,后面的计划,他有些拿不准,只能找人过来商议。

  “你们都看看吧,这是段志玄和太子发回来的战报,还有接下来作战的计划。”

  两份战报分别发给了文臣和武将。

  大差不差。

  只是李承乾写的或许更加详细一些,把防吐蕃的计划写的很细致。

  文臣武将相互交换看后,也是惊讶。

  和李世民如出一辙。

  看见炮弹损耗蹙蹙眉,看见大唐战损很惊讶,看见吐谷浑战损眉开眼笑,到最后的计划耐人寻味。

  “陛下,这太子殿下所说的空气.......”房玄龄不太懂。

  李世民也是想了很久,最后让人去传了太医署的太医过来。

  这才弄懂。

  “根据孙思邈医学院的研究,空气就是等于我们的呼吸。”

  “哦。”房玄龄这下明白了,紧接着道:“若是如此的话,有孙神医和太医们的佐证,代表着太子殿下所言非虚。”

  “那么雪山这片区域绝对不能落到吐蕃手中,要是吐蕃争夺,那么未来吐蕃针对大唐进可攻退可守,而大唐拿他们是一点办法没有。”

  “臣赞同太子殿下的计划,先攻打雪山附近的城池,对吐谷浑其余城池形成四面合围,有必要的时候,西北其余城池也可派兵协助。”

  虽然集结了二十万兵马,但李世民根本没动大唐边军。

  这二十万兵马都是召集的府兵。

  李世民看向了杜如晦。

  房谋杜断,说实在的要不是杜如晦身体不行,左仆射的位置肯定是他的。

  侧面也说明了李世民更重视断,断比谋更高重要。

  也愿意听杜如晦的意见。

  杜如晦对上了视线,仔细琢磨了一番:“臣无异议,只是太子殿下的安排,会不会太过于分散炮团了?”

  这一点非常让人担心。

  雷霆炮威力虽大,但移动不像骑兵那么灵活。

  万一城池失守,那雷霆炮岂不是落到了吐蕃手中,到那时别说吐蕃进可攻退可守,有了雷霆炮,吐蕃简直是如虎添翼了。

  李世民却摇头道:“这不担心,炮团训练的时候,太子就说过,万一事不可为的情况下,可以销毁炮弹。”

  “没有炮弹的雷霆炮,就是废铜烂铁。”

  “那臣就没有异议了。”杜如晦道。

  “嗯,既然如此.......”

  不等李世民开口,李靖忽然站出来道:“陛下,臣请出战,既是灭国之战,前线只有樊国公和江夏郡王、翼国公三位主将,肯定不够,臣愿做前锋。”

  这已经很卑微了,大唐军神去做一个前锋将军,完全是打脸。

  但李靖相信,只要李世民同意,不可能只让自己做前锋将军。

  这么说也只是为了出兵。

  尉迟敬德一听急了。

  “陛下,臣也请求出战,哪怕是马前卒也行。”

  额......

  李世民脸都黑了,挥手道:“此事再议,既然同意了太子的计划,那么三省尽快拟召,八百里加急送往前线。”

  “喏。”

  这已经是不知道几次拒绝李靖了。

  李靖的脸也跟着黑了。

  自己都低声下气了,还不行吗?

  有些算你不准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吐谷浑,西海放牧场。

  在这里已经休整数日了,大家都在等着长安那边的消息。

  如此重大的决定,他们还是不敢拿定主意。

  他们不是李靖。

  万一出了问题,可担不起责任,何况太子还在军中。

  猛虎营的斥候最近也是打听回来很多消息。

  “太子殿下,根据斥候和商队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伏俟城已经封城了,大概有三万多兵马守城。”

  “还听说慕容伏允知道了前线战事失利,问责天柱王,但并未罢免天柱王的官职,如今已经派出传令兵招募新兵了,还有可能向吐蕃请援。”

  听着纥干承基的汇报,李承乾的眼神微微眯起。

  时机不等人啊。

  再等下去,计划就要泡汤了。

  “走去大帐。”

  一刻钟后,李承乾来到了大帐,对段志玄和李道宗道:“不能再等了,即刻出兵,拿下雪山重要的要塞。”

  额......

  大帐内的将军们都傻眼了。

  不是说好等朝廷的命令吗?

  怎么突然就要现在出兵了。

  “太子殿下,可朝廷的诏令未到到啊。”段志玄表情有些为难。

  李承乾脸色直接黑了下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是你是统帅,你要考虑将士们的生死。”

  “孤已经得到消息,吐谷浑已经派出人去吐蕃请援了,一旦吐蕃兵出击,到那时大唐面对的可能就是十几万的兵马。”

  “而且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已经开始召集新兵了。”

  嘶~

  召集新兵一事他们是知晓的,只是吐谷浑派人去了吐蕃,这是他们猜测,但没有证实的。

  若真是如此,战机稍纵即逝。

  “太子殿下.......”

  段志玄还想说什么,李承乾直接打断他,对着大帐内所有的将军问道:“孤就问你们一句,此刻出兵还是等着朝廷诏令到了再出兵?”

  “如今面对的只是几万吐谷浑兵马,朝廷诏令到了那就是十几万兵马,你们真要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吗?”

  李道宗、秦琼、窦奉节对视一眼,表情都有些难看。

  “出兵。”忽然,窦奉节举手道:“樊国公,既然太子殿下都如此说了,而且某相信陛下肯定会同意的,只是诏令迟几天到而已。”

  “延误军机是大事,而且朝廷并未说诏令未到不能出兵不是?”

  段志玄抿着唇,在李承乾和窦奉节两人身上来回看,最终咬牙道:“出兵。”

  “按照这几日商议的,三万骑兵打头阵,绕过伏俟城,直取兴海、玛沁、同德、玛曲四城,四个炮团在两万兵马的掩护下,以最短的时间进驻四城。”

  “而这边大军佯攻伏俟城,吸引周边援军。”

  “叔宝,你带领三万骑兵作为先锋。”

  “喏。”秦琼直接起身抱拳。

  “奉节,你带领两万兵马护送炮团驻守四城。”

  “喏。”窦奉节起身领命,有些激动。

  第一次做主将,能不开心吗?

  “江夏郡王,你带领五万人马,佯攻伏俟城。”

  “喏。”李道宗起身抱拳。

  交代完出兵事宜,段志玄看了眼李承乾后,道:“三更做饭,五更出发。”

  “喏。”大帐内的这些将军们纷纷拱手。

  就这样,大营开始忙碌了起来。

  特别是炮团,他们的任务是最重的,不止要运输炮弹和雷霆炮,还需要时刻预防偷袭的敌人。

  这种长途跋涉的作战,炮团还是第一次。

  纥干承基有些担忧的问道:“太子殿下,炮团就算能够抵达位置,后续的炮弹该如何运输?”

  补给线拉的太长了。

  这一点,李承乾早就有准备了。

  “孤已经做安排了,日后粮草和炮弹会分开运输,一部分运往鄯州,另一部分由顺丰镖局运往扶州。”

  “这一次的运输压力较大,各个州的顺丰镖局挑出两位好手去长安顺丰镖局,时刻准备着。”

  “另外就是扶州那边也有驻守的一万兵马,到郡守会派兵运送。”

  纥干承基眼前一亮。

  这都想好了?

  彻底是被李承乾折服了。

  简直是走一步,看三步啊。

  二十万大军,这一下出去了一大半,吐谷浑的斥候肯定是有所察觉。

  天柱王是第一个收到消息的。

  然后亲自去跟慕容伏允汇报这个消息,而除了慕容伏允和慕容顺之外,第四个知道消息的便是慕容伏允的可敦。

  可敦就是草原上对于女性的最高称呼,也是可汗的老婆。

  说起这位可敦,就要从隋朝开始说起。

  她在隋朝也是一位公主,光化公主。

  与吐谷浑可汗慕容世伏,可最后丈夫被杀,将可汗之位传给了胞弟慕容伏允,按照草原规矩,光化公主自然是被慕容伏允给继承了。

  其实和突厥习俗差不多。

  只不过光化公主一点也不比义成公主差,虽然他是宗室之女,但为了报复大唐,极力的怂恿吐谷浑与大唐产生摩擦,慕容伏允能够坐上可汗的位置,光化公主也是出了大力气。

  后发现慕容伏允竟然畏惧大唐,扭头便去辅佐天柱王上位。

  天柱王不负重托,确实使得吐谷浑和大唐的摩擦越来越大,听闻大唐如今出兵攻打吐谷浑,光化公主开心的不行。

  这段时日吃的饭都多了些。

  不过天柱王被打败了,光化公主一天一个废物的骂着。

  “可敦,大唐又有所动作了。”身旁的侍女低声道。

  她在吐谷浑经营了二十多年,不止吐谷浑皇宫都是她的人,就连大臣们府邸也都是她的人。

  目的就是为了盯着那些大臣。

  不然天柱王是怎么架空慕容伏允的?

  光化公主眼神一寒:“都是废物,去告诉天柱王,若是解决不了大唐,他也没资格坐这个位置了。”

  “是。”侍女默默退身出去,传令了。

  对于光化公主而言,什么吐谷浑不吐谷浑,伏俟城不伏俟城,灭了就灭了。

  她的目的就是要大唐不痛快。

  好歹她也是隋朝公主,可听闻隋朝被唐取代了,慕容伏允竟然开始违背她的意思,这让她非常的不痛快。

  而且慕容伏允这十几年开始迷恋美色,对她完全是爱搭不理,把这一切的仇恨都记在了大唐身上。

  要不是大唐,隋不会灭, 她也不会过的如此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