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长孙家下订单-《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又是一年过去了。

  虽然李承乾在贞观四年没有赚到实实在在的钱,但投资还在,他出手并未小气。

  那些姊妹们各个都收到了李承乾的新年礼,甚至皇室之中李承乾也是送了礼。

  没办法,和皇室搞好关系,是他未来计划很大的助力。

  那些一年见不到一次的姑姑们收到东宫的礼,都惊讶的不行。

  同时也是送回了年礼。

  长孙皇后知道此事非常的开心。

  也是在李世民面前夸赞了一番。

  李世民倒是对李承乾刮目相看了,心中也是非常的赞同李承乾的做法,对李承乾这个太子更加的肯定。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兄弟不和,姊妹争吵。

  如今李承乾这一行为,彻底的让他放下心来。

  不止如此,李承乾的烟花爆竹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从过年到上元节这短短十几日的时间,长安城都响起了烟花爆竹的声音,更加的热闹了。

  百姓开心,太子赚钱,朝廷有了赋税,方方面面都和谐的不行。

  唯独倭国。

  议和之后,国书便送回了倭国。

  为了彰显诚意,李承乾还把间人那些贵族女子都遣送回了倭国。

  以表大唐诚意。

  倭国舒明天皇瞬间老了不知道多少岁。

  对于这一份议和书,他是既气愤又无奈,最终只能接受。

  最终大唐占据了倭国西边十余座临海的城池,李承乾也是派了大唐钱庄的人过去考察,看看能不能建造大型的码头。

  大唐商贾都非常有兴趣投资。

  虽然朝廷没有明文公布,可李承乾利用了大唐会所的影响力,呼吁大唐商贾积极前往倭国做生意。

  一时间大唐的船前往倭国的越来越多。

  在前线的大军还未撤回来,大唐的商贾已经去了上百批次。

  大船小船的都前往倭国。

  特别是长孙家。

  借着贺新年的机会,长孙无忌带着长孙冲去完立政殿,就直奔东宫。

  名义是拜年。

  李承乾自然是亲自接待。

  “舅父客气了,理应是承乾登门,奈何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一些多年未见的姑姑们都进宫了,有些脱不开身。”见到长孙无忌,李承乾自然明白对方来的目的。

  长孙无忌也是清楚,这件事只能是他亲自登门来谈。

  “太子殿下说笑了,臣带着冲儿来拜年是应该的。”

  理论上是晚辈给长辈拜年,可是舅甥,也是君臣。

  臣给君拜年,谁也挑不出理。

  “舅父客气了,现在是新年,没有君臣,只有家人,都坐吧。”李承乾笑了笑,招呼着长孙无忌和长孙冲落座。

  长孙无忌笑着坐下。

  寒暄道:“太子殿下,如今倭国战事已平,此战太子殿下当居首功啊。”

  “说笑了,说笑了。”李承乾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道:“还得舅父和叔父们帮衬,不然也没有今日的结果。”

  明明是臣子,但李承乾却说是叔父。

  让长孙无忌有些惊讶,但也是佩服李承乾的能屈能伸。

  身为太子没架子。

  怪不得那么多人愿意追随。

  “太子殿下不必谦虚,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臣子应该的,都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嘛。”

  李承乾闻言,挑了挑眉附和道:“对,为了大唐为了百姓。”

  呵呵。

  说的真好听。

  有本事你今日别来,我就相信你是为了百姓。

  都这么说了,李承乾也不是言而无信之人,直接道:“孤之前答应过舅父,只要此事成了,倭国的金银矿,孤会提议长孙家来负责,表哥如今已经是举人之身,入官场也是无可厚非。”

  “要不这样吧,孤提议表哥去远东军司令部先从副官做起,如何?”

  远东军司令部的官职和大唐的有多区别。

  最高自然是司令。

  随后是副司令。

  这两个官员肯定是武将。

  而长孙冲不是武将,能做副官已经是极限了。

  不然朝中那些武将肯定会不满。

  长孙无忌两眼放光:“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冲儿还不赶快谢过太子殿下。”

  “谢过太子殿下。”长孙冲起身拱手道。

  李承乾则是摆摆手道:“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而且这也是孤与舅父之前商议好的,表哥去远东军司令部做副官,孤也会提议金银矿一事由远东军司令部负责,那些武将肯定不懂这些,到时孤在提议由表哥全权接手皆可。”

  这样安排,让长孙无忌无话可说。

  毕竟他自己肯定不可能去倭国,那么只能让家中子侄辈去。

  子侄辈中,长孙无忌只能选长孙冲,自己的嫡长子。

  不然的话,金银这种东西,一旦参与到了贪腐问题,就很严重,说不定会牵连到自己。

  长孙无忌这也是在给长孙冲铺路。

  要是长孙冲干几年,金银矿能够充实大唐国库,那么功劳肯定不小,到时运作一下调回长安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对于这么一个官职,李承乾倒无所谓。

  目光要长远,长孙冲迟早进入官场,这是避免不了的,哪怕再讨厌长孙无忌的行为,长孙家还是皇后娘家。

  谈好了官职一事,长孙无忌又道:“太子殿下,臣有一事不知该不该问。”

  “哦?舅父有何事,直接问即可。”李承乾给二人杯中加了一些水,表现的非常亲密。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如今大唐不少的商贾都去了倭国,之前太子殿下鼓励出海,不知此事可行?”

  嗯?

  之前李承乾确实鼓励商贾出海贸易,可有些商贾都在等,一小部分商贾已经行动起来了。

  这次倭国战事平息,他又鼓励大家去倭国。

  相比其他地方,大多数商贾似乎更愿意去倭国,也就导致往西方去的商贾少了很多。

  王泉也和自己提过此事。

  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问起来了,李承乾叹息一声道:“舅父,其实跟您说实话,海外那些岛屿物产丰富,很多的香料甚至西域都没有。”

  “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利益和风险相比之下,舅父你要自行考虑。”

  “具体说哪些岛屿,孤也没有出过海,孤也是在岭南听那些胡商们说的,他们不少胡商就是在岛屿上采集的香料,在大唐卖出去天价。”

  长孙无忌这么一听,有些蠢蠢欲动。

  虽然没有明说,可他也是聪明人,自然能够听明白李承乾还是鼓励的。

  又寒暄的聊了一会儿,长孙无忌便提出告辞了。

  主要的事办好了,在东宫待太久也不好。

  长孙无忌离开了,马周和公孙达等人便来了东宫。

  双方遇见了,也只是微微颔首。

  出了东宫,长孙冲才问道:“阿爷,您想出海吗?”

  长孙无忌闻言,看了眼长孙冲,大手在自己的膝盖摸索了一下:“冲儿,如今长孙家的铁器生意大不如前,五姓七望如今也是自身难保,虽然有龙城赌场,可我看这都是太子殿下的一场计谋罢了。”

  “长孙家想要富贵,只能看海外。如今大唐生意几乎掌握在了太子手中,没有太子的同意,谁也别想分一杯羹,对五姓七望下手是迟早的,我们关陇士族绝对不能任人宰割。”

  闻言,长孙冲微微颔首。

  似乎明白了。

  “阿爷,若是如此,不如就试一试,听闻江南造船厂能够造大船,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长孙无忌眼前一亮,看着长孙冲哈哈一笑。

  “没错,长孙家也不是赔不起,那就试一试,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很快,江南造船厂便收到了长孙家的一个大订单。

  五艘大船。

  李承乾听见这消息一点也不意外。

  既然长孙无忌问了,肯定就有想法了。

  出海能赚钱,李承乾管不到,也巴不得五姓七望和关陇士族出去赚钱。

  窝里斗归窝里斗,外面的钱也是要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