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两百万贯-《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不得不说,李世民被李承乾给问住了。

  确实走完整个丝绸之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回就是四五年的时间。如果按照李承乾的设想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将路程缩减至一年,那么来回也就两年时间。

  对贸易来说,肯定是有优势的。

  李承乾看李世民不说话,紧接着说道:“父皇,儿臣在广州府和潮州特区已经开始建造大型的码头,一旦建成,光这两个码头,一日吞吐的货物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唐会迎来更繁荣的景象。”

  海上贸易是一个重大的收益方式,放弃了海上贸易,相当于放弃了外贸上的话语权。

  另外海军。

  拥有强大的海军,进可攻退可守,能够掌握大海之上的话语权。

  哪怕一千多年后,还在论大海的掌控权。

  更何况是大唐如今这个没有海洋霸主的世家,那么大唐就一定要成为这个海洋霸主。

  李世民蹙眉,想到了什么,看向了旋梯下的一层,可并看不见什么。

  “这船能够行驶的如此之快?”

  马车的速度已经是不慢了,而这船竟然能够比马车还要快一倍?

  闻言李承乾先是愣了一下,没想到李世民的脑回路竟然如此清奇,开始想着船的航行速度了。

  抿抿唇,李承乾带着众人重新回到了甲板上,指着已经收起来的帆道:“此乃船帆,当船帆升起之时,无需人力,也可让船行驶在大海之上。”

  “无需人力?”李世民傻眼了,不敢置信的看向高高直直的船杆。

  就连李渊和长孙皇后也是仰头看向船杆的顶端,并没有发现什么奇特之处。

  更加别说那些皇子了。

  这个时候李恪忽然出声问道:“阿兄,是风吗?”

  “没错。”李承乾给了李恪一个赞赏的眼神。

  没想到只是微微提醒,李恪便想到了关键。

  李世民回过头问道:“恪儿,你说什么?”

  被询问的李恪缩了缩脑袋,不过在李承乾鼓励的眼神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回禀父皇,阿兄刚才说此船帆可无需人力也可行驶在大海之上,可这船帆却只是一根杆子,儿臣便想到了海风。”

  “海面上的风要比我们内陆上的风大许多,只要一块巨大的布升起,那么迎着风,便能够驱使船只前进。风越大,速度便越快,这一点还是儿臣从军旗上得到了启发。”

  军旗?

  所有人都看向了正在摇曳的军旗。

  李承乾挑了挑眉,没想到李恪的脑子如此好用,仅仅提点一句,然后看着军旗和收起来的船帆便能想到这一点。

  不愧是李世民都要夸赞的儿子。

  同时也是庆幸,自己的对手是李泰而不是李恪,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带着杨家血脉,永远无缘皇位。

  不然他还真不是李恪的对手。

  玩权谋,他李承乾未必是李恪的对手。

  有今日的成功,完全是太子的身份。可这个太子的身份可以对任何人都下杀手,唯独自己的兄弟不行,毕竟上面还有一个李世民在。

  所以说权谋之计并非李承乾擅长的,只是带着一点上帝视角罢了。

  李世民立马来了兴趣,跃跃欲试道:“来人,将船帆升起来给朕看看。”

  “喏。”身后的张阿难连忙领命。

  然后命人缓缓升起船帆,可船只却丝毫不动。

  看的李承乾那叫一个大无语。

  李世民特意跑到了船沿旁去看,发现船身丝毫未动,蹙了蹙眉:“为何这船未动分毫?”

  听见这话的人也是纷纷跑到了船沿边去看。

  确实未动丝毫。

  长孙皇后抿唇偷笑,偷偷走到李承乾身边道:“承乾去,跟你父皇解释解释。”

  “不去,真笨。”李承乾不屑的冷哼了一声。

  好在声音小,不然的话恐怕一顿抽是少不了的。

  长孙皇后面色瞬间严肃:“不许无礼。”

  看李承乾依旧是一副看傻子一般的表情,她也只能劝慰道:“承乾,你不在长安的时候,你父皇还是很牵挂你的。你看看,最近你干的那些事,要是没有你父皇支持,你能干下去吗?朝堂之上都闹翻天了,你父皇都给你压下来了。”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向了长孙皇后,后者肯定的颔首点头。

  确实,没有李世民这个皇帝的支持,在大唐想要干什么大事,非常的困难。

  何况自己还是太子。

  又是招募海军,又是练兵,还造战船,搞大炮的。放在其他朝代,哪怕是明朝那些个父子,恐怕皇帝老儿都要猜忌一番。

  太子谋反也不是没有先例。

  而且他搞的这些东西,朝堂那些死对头肯定找机会各种告状,不搞死他这个太子,那些个权贵世家恐怕不会罢休。

  叹息一声,李承乾只能出声道:“父皇,如今长安城风平浪静,无风,这船自然是无法行驶。”

  闻言,李世民有些尴尬的回头,嘴角抽了抽。

  为了缓解尴尬,他只能抬头望向巨大的船帆。

  可就在李承乾话音落下,有一股微微的东南风吹去。

  咯吱~

  船出现了咯吱的声音,并随之移动了起来。

  移动的非常缓慢,因为船身的晃动,站在甲板上的人也是摇晃了一下。

  李世民和那些皇子还好,李渊和长孙皇后一个不稳差点摔倒。

  还好有红秀和王德旁搀扶。

  “怎么回事?”李渊声如洪钟的问道,一股太上皇的威严瞬间展露出来。

  旁边的士卒看了眼岸边,连忙对李承乾拱手道:“回禀太子殿下,船已经开始移动了.......”

  李承乾也看向了岸边。

  确实,岸上的景象正在倒退。

  这可把下面的李君羡等人给吓坏了,跟随着贞观号跑了起来。

  东南风越吹越大,船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跟着跑的李君羡和金吾卫都有些追不上了:“快,快上马追。”

  金吾卫又调过头去牵马。

  而另外四艘战船上的文臣武将看见这动静,也是眼神一凝。甚至有些人脑中有了不好的想法,怀疑太子要行大逆不道之势。

  还是楚二对大家解释一番:“应该是陛下想感受一下贞观号新的驱动方式。”

  驱动一词还是从李承乾那里学来的。

  潮州到长安的半个多月路途之中,李承乾也会跟大家讲解了很多关于船的知识,都是未来的一些先进理念。

  未来的大唐也是需要配备这样的战船。

  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听见楚二的话,房玄龄连忙问道:“那个楚团长,我们能不能追上去保护陛下?”

  周围人闻声,也是纷纷颔首。

  楚二无奈,只能下令升起船帆,跟上贞观号。

  一阵晃动,船真的行驶了起来,文臣武将们都张大了嘴,吃惊不已。

  直勾勾的看着这个船帆。

  没想到升起船帆,这船便能动起来。

  甚至还有人不信邪的去看了最下面一层,发现空无一人,并没有人在划桨,这才相信了船帆能够驱动船只前进。

  贞观号上。

  李世民双手负背的站在船头,站在这艘以他执政年号为名的战船船头。

  意气风发的样子,让他对于未来的大唐更有信心了。

  如今不缺粮食,百姓丰衣足食,收拾了突厥,而且还得到了天可汗的称号。

  虽然距离千古一帝还有很长的距离,可李世民觉得快了,未来史书撰写他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可能的。

  李承乾抿着唇走上前,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双手负背道:“父皇,儿臣有一事启奏。”

  回过神的李世民看了眼身后甲板上的人,除了张阿难之外,并没有靠近二人,咳嗽一声便道:“咳咳,你说。”

  “父皇,儿臣希望能够建立属于大唐的海军,未来不管是征伐高句丽,亦或者是跟大食国作战,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大唐的强盛,不止要在陆地上,还需要成为大海的霸主,这样才能够成为天下第一。”

  闻言的李世民诧异无比。

  这刚派党仁弘去大食国出使,没想到李承乾这边已经想着跟大食国作战了。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责怪李承乾。

  身为大唐太子,时刻提防是没有错的,而且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但高句丽。

  李世民知道,自己想成为千古一帝,那么就要洗刷隋朝三征高句丽的耻辱。

  “咳,你告诉朕,养活两百艘战船,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海军?你别告诉朕你不知道,既然来找朕商议了,恐怕早就计算好了吧。”

  知子莫若父,李世民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的才能,虽然作战喜欢用歪门邪道,可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

  知人善用,知道很多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到现在李世民还耿耿于怀那本书,李承乾所说的那本古籍实在是让李世民每每想起都寝食难安。

  听见此话,李承乾眼中露出了狡黠之色。

  他老子就是他老子,这方面还是很懂的。

  “父皇,战船使用更换,十年或者二十年一换,未来看需求再增加战船的数量,主要的就是海军,需要建立十万海军。因为海军需要熟练,所以并不能采用府兵制,要采用募兵制,儿臣觉得不改变大唐府兵制的原则,募兵制可以放在特区进行。”

  “但特区并没有指挥海军的权力,十万海军每年可能需要两百万贯左右。”

  “什么?”李世民听见这个数字,魂都快吓出来了。

  整个大唐一年税收才两千万贯,这海军就要拿出来两百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