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十二周年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朝贡完成。

  李世民给了张阿难一个眼神,后者连忙道:“还请诸位移步,前往朱雀门。”

  朱雀门?

  这可是长安城的门户,长安城主干道朱雀大道,就是朱雀门通过朱雀大道然后到达承天门。

  去朱雀门作甚?

  不少的使臣都感到意外。

  可李世民都没有说什么,他们也只能照做。

  在前往朱雀门的路上,李世民还是担忧询问了李承乾一声:“都准备好了吗?”

  今日庆功宴弄成这样,虽然各国使臣没说什么,但心中肯定会想。

  李承乾却很自信道:“父皇,放心吧,已经准备好了,到时纥干承基和李君羡会带您第一个登场,不需要直接去朱雀门。”

  “朕不去朱雀门?”李世民诧异的问道。

  “没错。”

  李承乾颔首,对马车外的张阿难道:“张总管,待会儿带着父皇从玄武门绕到朱雀门,在那边纥干承基和李君羡已经准备好了。”

  “喏。”张阿难回应道。

  虽然疑惑,但也没有多问。

  半道,李承乾便下车了,重新坐回了自己的马车上。

  “都准备好了吗?城墙上的位置都没错吧?”李承乾第一时间询问道。

  所有阅兵的路线,包括位置,李承乾交给王泉办的时候都是有图纸的。

  王泉回应一声:“太子殿下,都已经准备好,朱雀门城墙之上按照官阶品级,然后遣唐使的亲近疏远,位置都给拍好了。包括阅兵仪式的服装什么都备好了,我之前偷偷去看了眼,那新式的服饰,真帅气。”

  要不是自己无根,也想去参加阅兵仪式。

  那服饰,真叫一个帅气。

  李承乾微笑着点头。

  今日是向各国使臣展现大唐的机会,所以必须要好好的表现。

  来到朱雀门。

  不少的大臣和使臣已经在下面等着了。

  看见李承乾到来,裴寂和李靖第一时间上前。

  “太子殿下,一切都准备就绪了。”裴寂拱手说着,还看了眼城墙之上道:“太上皇和皇后殿下也已经到了,还有各宫嫔妃,公主都安排在了城楼之内,皇子则是陪伴太上皇左右。”

  “嗯。”李承乾颔首,看向李靖道:“李师,是有何事吗?”

  李靖看了眼裴寂,抿抿唇道:“今日如此之多的使臣,太子可有把握?臣可以做点什么?”

  闻言,李承乾还真的想要安排李靖等将领。

  可没有经过训练,临时安排有些不合适。

  “李师,都已经安排好了,您和将军们就在一旁看着就行。”

  没有这些出征的武将,还有侯君集带队,这应该没问题。

  说着,在李承乾的带领下,爬上了城墙。

  身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各色官袍和各国使臣的不同服饰,看上去有别样的感觉。

  能在古代,看见如此之多的‘歪果人’,还是非常新奇的。

  登上城墙,李承乾便看到对面的百姓和一个个帐篷。

  李承乾右手一摊,身后的王泉立马递上了竹制的望远镜。

  往对面帐篷一看,发现都是女眷。

  “这些帐篷哪里来的?”李承乾皱眉问道。

  裴寂连忙拱手道:“都是一些王亲国戚和国公们的家眷。不少大臣提议给家家眷们留一个位置,臣思前想后,便安排在了百姓人群之中,毕竟城墙之上安排家眷不太合适。”

  “嗯,挺好。”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将手中的望远镜递还给了王泉,随后朝城楼方向而去,边走边道:“安排大家入座吧,王泉按照吩咐好的,给每一位在座的大臣和使臣们都发一个望远镜。”

  “喏。”王泉很快就去办了。

  毕竟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走到城楼的方向,李承乾看见了李渊,周围都是皇子,其中便有李泰和李恪。

  “皇爷爷。”李承乾恭敬地对着李渊拱手道。

  李渊笑呵呵的颔首:“承乾来了,今日肯定很忙吧,不用管朕,有什么要做的就去做吧,朕全力支持你。”

  “是。”

  随后李承乾看了眼城楼内部,周围都是有金吾卫的士卒把守,里面也是安排了不少座位,后宫的妃嫔,连大安宫的不少妃嫔都出来了。

  还有那些公主。

  很多李承乾都没见过。

  只见长孙皇后坐在主位,李丽质陪在身侧,身后还有一个嚒嚒抱着襁褓,恐怕是李治了。

  “太子殿下,都已经办好了。”王泉这时跑回来道。

  李承乾颔首,收回看向城楼内部的视线,询问道:“父皇那边到位了吗?”

  “纥干承基那边传回话来,说是已经到位了。”

  “好,那就开始吧。”

  李承乾大手一挥,四周穿着新式服饰的士卒们,双手便开始有节奏的挥舞着旗帜。

  似乎在打暗号一般。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打鼓。

  咚咚咚~

  鼓声雷动~

  刚才还议论纷纷的百姓和大臣们,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可是当他们看见主位空荡荡的时候,都不禁疑惑,他们的陛下去哪了?

  就连城楼内的嫔妃和公主们也疑惑了起来。

  “母后,阿爷去哪了?”李丽质蹙眉问道。

  长孙皇后看了眼李承乾挺直的背影,没有多疑的回道:“肯定有其他安排,别急在耐心看看。”

  说着, 将李丽质脖子里挂着的竹制望远镜取了下来。

  “这个刚才红秀都教过你如何用了吧?”

  “嗯嗯。”李丽质开心的笑道,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看向了外边。

  一首秦王破阵乐曲声响起。

  朱雀门大门瞬间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队军士,一边六人,高举着一面旗帜。

  在激情的鼓乐中,这队军士异常的耀眼。

  看见这阵仗,百姓群中跑出来一堆孩子,站在了最前方,目光炯炯的盯着旗帜。

  就连城墙上的皇子们也是纷纷站起,看向旗帜。

  引得不少人都诧异不已。

  李渊就是其中一个,看着自己的儿子,孙子好端端的都站起来,他感觉自己坐着好像.......有点突兀,也就跟着站了起来,拿起望远镜去看那面旗帜。

  是大唐的军旗。

  曲声来到了最激情的时候,那一队军士已经捆绑好了旗帜的两端。

  “敬礼~”不知道从哪传来一道高昂的喊声。

  “敬礼~”

  “敬礼~”

  “敬礼~”

  随后无数道喊声从守护观众席和城墙下的士卒口中喊出,包括还有一群稚嫩的声音。

  犹如山呼海啸一般。

  百姓和大臣、使臣们虽然看不懂,但这场面着实震撼到了他们。

  咚咚咚~

  鼓声高亢,乐声激情。

  旗帜也随着鼓乐声,缓缓上升。

  士卒和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右手举过了头顶。

  李渊看着孩子们如此,也是诧异无比。

  这是在对着军旗敬礼吗?

  仪式感让他这个打下大唐江山的皇帝,都有些泪目了。

  脑中想到了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将士们。

  支持自己打江山的老伙计们。

  还有家人。

  以往的一幕幕,都萦绕在了李渊的脑海之中。

  时间过得很快,旗帜升到了顶端。

  鼓乐声也停歇了下来。

  升旗的小队井然有序的踢着正步,缓慢的原路返回。

  而旗杆处,瞬间围上了新制服饰一队卫兵,他们腰间挂着锋利无比的唐刀,手中拿着长枪。

  嗯,这枪和常见的枪有所不同。

  百姓们看见这武器也是疑惑不已,李渊却一眼认了出来:“火枪?”

  “没错阿翁,就是火枪。”李恪颔首道。

  “你知道?”

  这可把李渊给搞糊涂了。

  火枪不是没有传出来吗?李恪是怎么知道的?

  李恪抿着唇没有回话。

  这时,那一道浑厚的嗓音又传来了。

  “欢迎各国远道而来的使臣,欢迎百忙之中到来的百姓们,欢迎你们来参加大唐立国十二年庆典。”

  百姓们和使臣们这才反应过来。

  搞这么大阵仗,原来是立国十二年的庆典。

  “传大唐皇帝令:大唐十二周年庆典,正式开始。”又传来了一道不同的浑身声音。

  穿透力很强。

  李承乾微微一笑,对着声音非常的满意。

  有些人的嗓音天生带着穿透力,加上一些工具的辅助,在安静的环境下,足以传出好几里。

  比如那些民谣,有些人唱起来,整个山头都能够听得见。

  “接下来有请大唐皇帝陛下检阅军队。”

  咚咚咚~

  鼓声再次响起,只不过这次响起的是战鼓。

  有节奏的敲击在了每一位百姓和使臣的心中,不少文臣都捂住了胸口,感觉到了压迫感。

  城墙上的使臣们一听是检阅军队,纷纷在刚才内侍的教导下,拿起了望远镜去看。

  从远方冲过来一群士卒。

  尘土飞扬。

  可不见李世民的身影,使臣们却非常疑惑。

  不是大唐皇帝检阅军队吗?

  皇帝呢?

  上万士卒沿着长安城墙的护城河排成了队。

  从城墙拐角处,一辆战车缓缓驶来。

  战车后面有一身金甲的士卒跟着,有骑兵,步兵,派头十足。

  李世民穿着龙袍,闪亮登场。

  “李君羡,朕是不是只需要跟将士们打招呼就行了?”李世民略微有些紧张。

  毕竟这场面,他还是第一次经历。

  不止要面对士卒,大臣,使臣,还需要面对百姓。

  生怕在百姓面前出丑,丢了面子。

  李君羡唇角微微上翘道:“是的陛下,放松一些,太子殿下已经都安排好了,不会出问题的。”

  “嗯。”

  闻言,李世民外表淡定,内心实则已经慌的一批。

  哪能不紧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