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替父出征-《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听着李靖的话,李世民瞬间止住了笑。

  李靖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不管是指挥能力还是统军能力,都是很优秀的。

  可.....李世民其实想御驾亲征。

  消灭突厥这一仗,如果不能御驾亲征,不能消除内心的仇恨,渭水之盟的耻辱。

  李承乾发现李世民的异样,生怕李世民多心,上前拱手道:“父皇,李师战场经验丰富,非常适合做此时出征的主帅,有李师出马,绝对能够凯旋而归。”

  周围的大臣们也是纷纷颔首,觉得有李靖出马,确实胜算更高。

  既然阻止不了陛下和太子,那只能挑选一个适合的主帅。

  “臣附议。”

  由裴寂等人带头,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一样拱手上前。

  李世民看着一众大臣拱手同意,他脸色很不好看。

  其实李承乾多心了,李世民觉得提防李靖是从突厥回来之后,因为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次,李世民犹豫是想自己出征。

  想了想,他试探的开口:“这次朕要御驾出征。”

  什么?

  大家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陛下要御驾亲征?

  房玄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啊。”

  “是啊,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能深陷战场,万万不可啊。”杜如晦也在一旁附和。

  很快三省六部的官员都纷纷的上前阻止。

  李世民脸色更难看了。

  一国之君怎么就不能御驾亲征了?

  “陛下,国不能一日无君啊。”裴寂也是在极力劝阻。

  虽然是老臣派,效忠的是李渊,可裴寂还是心系大唐的。

  谁都不想大唐在陷入混乱之中。

  安稳日子,他们还没有过够呢。

  李承乾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在大臣们纷纷阻止后,他站了出来拱手道:“父皇,贞观刚稳,不宜受波折。父皇乃是定海神针,一旦定海神针不在长安,朝堂会如何混乱,难以想象。”

  “如若父皇是为了报渭水之耻,儿臣愿为父皇分担,替父出征。由李师为主帅,儿臣为监军,共同讨伐突厥。”

  替父出征?

  官员们也是一愣。

  李世民则是听懂了李承乾的话。

  贞观刚稳,暗示着长安城还有一个太上皇,他要是御驾亲征的话,太上皇要是惦记皇位......

  后面他都不敢想象。

  深深叹了口气,自己不能出征总是有些遗憾,李世民目视一直弯着腰的李承乾。

  让太子替父出征?

  不是不可以,只是李承乾才十岁,还是太小了。

  “此事,再议。”李世民见自己没希望出征突厥,也不想让太子去,又找不到很好拒绝的理由,起身道:“六部先准备大军出征的事宜,由代国公为主帅,其他人选待定。”

  说着,就让三省六部的人都离开了。

  “太子留下。”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背影,还是喊了一声。

  官员们看了眼李承乾,知道李世民留下李承乾是为了询问出征一事。

  只要李世民不御驾亲征,什么都好说。

  至于太子......大部分的官员并不在意这些。何况自古太子出征也不在少数,不管是隐太子李建成,又或者更久之前的太子,都是有替父出征的先例。

  赚点军功罢了,未来登基也能更好的压制武将。

  等官员们都离开了,整个甘露殿就剩下了李世民、李承乾和张阿难之后,李世民这才开口问道:“你真的要出征?”

  “是。”李承乾回答的很坚定。

  李世民眼神忽然有一瞬间的迷离,看着李承乾似乎想到了自己十岁的时候,也开始习武,十三岁入伍,十六岁就领军解救隋炀帝。

  征战沙场十几载,这才坐上了皇位。

  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儿子领军,只是总有些不舍。

  这时的李世民很矛盾。

  因为他忌惮太子,眼见太子的势力在朝堂越来越大,生怕李渊的话应验。

  可又特别希望太子是一位明君,能够继承大统。

  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但也知道李世民在怀疑自己,如果自己不打消这份怀疑,恐怕很难领兵出征,也很难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父皇,儿臣永远是儿臣,在儿臣心里太子也是臣子,为君上分忧是份内之事。”李承乾说着,立马露出了一副苦涩的表情道:“儿臣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为了父皇,为了百姓。虽然有很多地方逾越了,不合祖制,但哪一个朝代是守着族制强大的?”

  “始皇帝嬴政难道不是借助了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一统的六国吗?”

  “汉武帝难道不是实行了推恩令,改变了汉高祖的诸侯制度,设立刺史制度才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吗?”

  “要是遵循祖制,始皇帝嬴政能一统六国?汉武帝能够驱逐匈奴,扩充了大汉版图成为千古一帝吗?”

  这话对李世民的触动很大。

  父子两人很少这样交流,以前李世民出征在外,很少管束这个长子,所以每次见面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像公事一般的询问。

  除了课业之外,大部分都是由长孙皇后管教的。

  可李承乾也是他第一个看着出生的孩子,出生除了奶娘,第一个抱李承乾的也是他这个父亲。

  十年了,不知不觉自己的长子长大了。

  能够为父分忧了。

  他还在怀疑什么?

  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内心的想法,继续说道:“儿臣想要辅佐父皇成为千古一帝,所以改制变法是必须走的。先人设定的规矩不可能适应百年千年,历史在改变,我们所设立的规矩也需要一一改变,顺应时势而已。”

  “父皇便做的事,儿臣替父皇做。父皇遇到的困难,儿臣愿为父皇解决。父皇不好御驾亲征,那儿臣便替父出征。”

  这话深深感动了旁边的张阿难。

  伺候在李世民身边这么久,张阿难非常清楚,李世民是非常看重亲情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配上一首曲子,绝对能够千古流传。

  李世民也是非常感动,眼眶微红:“好,太子为朕分忧,乃是孝心可嘉。出征一事,还需要一段时日,朕虽不反对你替父出征,但这件事还需要询问你母后才能定夺。”

  哪怕是感动,李世民也没有昏了头。

  要是自己答应李承乾,恐怕未来日子可就不好过了。